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是乡音,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种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熟练运用技巧,我们就会得到老乡所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
做人办事的尺度:
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老乡关系是一笔巨大的人际关系财富,只要我们运用得当,我们就会广结人缘,这样需要老乡帮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水”,涉及到某种实际利益时,老乡当然不会让“肥水流入外人田”。如此看来,搞好老乡关系,不但可以多结交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很多重要的东西,也许可以让我们一辈子受益无穷。
大度能让人敬服
容人之过,方显大家本色,与人相处,不时地会遇到他人对自己的利益的侵犯,如果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一笑了之,显出一些大家风范。
于右任题字
20世纪50年代,台湾的许多商人知道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纷纷在自己的公司、店铺、饭店门口挂起了署名于右任题写的招牌,以此招徕顾客。事实上,真正出自与友人之手的招牌并不多,大部分都是赝品。
一天,于右任的一个学生匆匆地来见于右任,说:“老师,我今天中午去一家平时常去的小饭馆吃饭,想不到他们居然也挂起了以您的名义题写的招牌。明目张胆地欺世盗名,您老说可气不可气!”正在练习书法的于右任“哦”了一声,放下毛笔,然后缓缓地问:“他们这块招牌上的字写得好不好?”“好我也就不说了。”学生叫苦道,“也不知他们在哪儿找了个新手写的,字写得歪歪斜斜,难看死了。下面还签上老师您的大名,连我看着都觉得害臊!”
“这可不行!”于右任沉思道,“你说你平时经常去那家馆子吃饭,他们卖的东西有啥特点,铺子叫个啥名?”
“这是家面食馆,店面虽小,饭菜都还做得干净。尤其是羊肉泡馍做得特地道,铺名就叫‘羊肉泡馍馆’”。
“呃……”于右任沉默不语。
“我去把它摘下来,”学生说完,转身要走,却被于右任喊住了。
“慢着,你等等。”
于右任顺手从书案旁拿过一张宣纸,拎起毛笔,刷刷在纸上写下了些什么,然后交给恭候在一旁的学生,说:“你去把这个东西交给店老板。”
学生接过宣纸一看,不由得呆住了。只见纸上写着笔墨酣畅、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羊肉泡馍馆”,落款处则是“于右任题”几个小字,并盖了一方私章。整个书法可称漂亮之至。
“老师,您这……”此学生大惑不解。
“哈哈。”于右任抚着长髯笑道:“你刚才不是说,那块假招牌的字实在是惨不忍睹吗?这冒名顶替固然可恨,但毕竟说明他还是瞧得上我于某人的字,只是不知真假的人看见那假招牌,还以为我于大胡子写的字真的那样差,那我不是就亏了吗?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坏了自己的名!所以,帮忙帮到底,还是麻烦你跑一趟,把那块假的给换下来,如何?”
“啊,我明白了。学生遵命”。转怒为喜的学生拿着于右任的题字匆匆去了。
就这样,这家羊肉泡馍馆的店主竟以一块假招牌换来了一代大书法家于右任的墨宝,喜出望外之余,未免有惭愧之意。
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处世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
大度量的人
宋代富弼小的时候,有人骂他。一个人告诉他说:“他骂你呢!”富弼说:“恐怕是在骂别人吧!”那人又对他说:“他指名道姓地骂你,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同名同姓吧!”骂他的人很是惭愧。
宋代还有一个叫娄东顾的人,与富弼有同样的度量,在处理同一件事时,用的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娄东顾勤奋好学,品行端正,在邻里间有很高的威望,待人接物和蔼平易,从不恶声恶气,给人脸色看。有一次,邻居夜里喝醉了酒,到他家门前骂街。仆人告诉娄东顾,娄东顾说:“他骂他的,与我有什么相干?”醉人又指名道姓地骂他,仆人又告诉了娄东顾。娄东顾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了,怎么知道他骂的一定是我?”丝毫也不在意。邻居酒醒之后,非常惭愧,登门道歉。娄东顾好心宽慰他,对他很有礼貌,当时人们被他的美德所感动,互相劝诫,一心向善。
富弼、娄东顾等人可谓大度之至,大度给他们赢得了好名声,更重要的是感化了一批人。可以说,他们也是以柔和之术对待刚烈之人的人。用这种态度对待朋友,没有不好的。
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公元1754年,华盛顿还是一位上校。当时华盛顿率领他的部下驻守在亚历山大里亚,那里正在选举弗吉尼亚议会的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思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
据说,华盛顿与佩思在关于选举问题的某一具体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情绪激动的华盛顿说了一些冒犯佩思的话,而被激怒的佩思则将华盛顿一拳打倒在地。华盛顿的部下马上跑了过来,准备替他们的司令官报仇。华盛顿阻止了部下的冲动,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第二天一清早,华盛顿递给佩思一张便条,要求他尽快到当地的一家小酒店来。不一会儿,佩思便如约到来,他是准备来进行一场决斗的。令他感以惊奇的是,他所看到的不是手枪而是酒杯。
华盛顿站起来迎接他,并笑着伸手过去。“佩思先生”,华盛顿说,“犯错误乃人之常情,纠正错误是件光荣的事。我相信昨天我是不对的,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满足。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那么请握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吧。”
从此以后,佩思成为华盛顿最坚定的支持者!
把人打倒可以让人屈服,但这并不能让人心服口服;如果能让对方从心里佩服你,那才是真正的赢家,真正的处世高手。
做人办事的尺度:
大度睿智的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的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实际上也是一种处世做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人没齿难忘,终生感激。
以静制动巧成事
在特定的环境中,缄默常常比论理更有说服力。我们说服人时,最头痛的是对方什么也不说。反过来,如果劝者什么也不说,对方的错误意见就找不到市场了。
不同的缄默方式有不同的作用,运用时必须恰到好处。
咄咄逼人的缄默能使人不攻自破。
缄默式的教育
有一个出身在有一定教养家庭的小学生。一天,他拿了同学一件好玩具,晚饭前回来,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同往常一样笑吟吟地说:“妈,我回来了!”缄默。“姐,我饿了。”缄默。“怎么了?”缄默。“我没做错事啊!”也是缄默。妈妈眼睛瞪着他,姐姐背对着他,全家都冷冰冰地对待他。他终于不攻自破了:“妈、姐,我错了……”
平平淡淡的缄默能发人深思:有些人态度很积极,但发表意见时不免有些偏颇,直截了当地驳回又易挫伤其积极性,循循诱导又费时,精力也不允许,最好的办法便是平平淡淡地缄默。他说什么,你尽管听,“嗯”、“啊”……什么也不说,等他说够了,告辞了,再用适当的不带任何观点的中性词和他告别:“好吧!”或“你再想想。”别的什么也不说。如此,他回去后定然要竭思尽虑:“今天谈得对不对?对方为什么不表态?错在哪里?”也许他会向别人请教,或许自己悟出真谛。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义无反顾的缄默能使人就范 。
某领导有一次交代属下办一件较困难的工作。当然,该下属能胜任。交代之后,下属讲起了“价值”。于是领导义无反顾地保持缄默,连哼也不哼。“困难如何大……”,“条件如何差……”,“时间如何分……”,说着说着他就不说了。最后说了一句:“好,我一定完成。”
沉默是金,有时沉默不语能够出奇制胜,如果滔滔不绝,反而有理说不清。
一言不发的林肯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取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诉讼中的能言善辩、机智灵活赢得了人们普遍的赞誉。有一次,他竟一言不发而击败了原告律师,在诉讼中获胜。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滔滔不绝,把一两个简单的论据反反复复地讲了两个小时,法官和听众都显得十分不耐烦,一片议论声。有的人竟打起瞌睡来。最后,原告律师终于说完了。林肯作为被告律师登上讲台,但他却一言不发。台下一片肃静,人们都感到很奇怪。
过了一会,林肯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水杯喝口水,再把水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脱外衣又喝水。如此循环了五六次,法官和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得哈哈大笑,而林肯却始终未发一言,在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最终被“笑”输了。
沉默未必没有力量,沉默未必就是认输,有时沉默比辩论更有冲击力。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运用好沉默,便会把事情做好。
做人办事的尺度:
转移话题的缄默能使人乐而忘求:对要回答的问题保持缄默,而选准时机谈大家的热门话题并引人入胜,使对方无法插入自己的话题,且从谈话中悟出道理,检讨自己。
沉默背后蕴含着力量
人生了一张嘴巴两个耳朵,意思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有时候,适当的闭嘴反而会有利于我们与外界的交往。因为也许在此时,我们的语言过多反而遭致对方的猜忌。
无声的力量就像空气,无所不在。
老子说:“真正的雄辩与木讷相同。”
西谚说:“争辩是银,沉默是金。”
“不言而言”这句话出自《庄子》,指的是人以沉默的方式来打动与说服人,使用无言战术来达到目的。
范睢的沉默
战国时,秦昭襄王第一次召见范睢时,范睢所采用的便是这种沉默的招术。
当时秦昭襄王在位已36年,但国家军政权力依然掌握在母亲宣太后和叔叔穰侯手中,使得昭襄王无法独立执政,实行变革。范雎就是在这时到达秦国的。他先给昭襄王上疏,说自己有办法使秦国强大,还暗示了如何处理昭襄王与宣太后及穰侯的关键问题。
昭襄王看了范睢的上疏后决定召见范睢。到了召见那天,范雎故意事先在接见的地点四处闲逛。昭襄王驾到时,侍臣看到有人在附近闲逛,便道:“大王驾到,回避!”
范雎这时故意提高声音说道:“秦国哪有什么大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而已!”
这话正好击中了昭襄王积压在心中许久的心病。他有些不安地接见范睢,对他说:“早该拜见先生的,只是政务烦心,每天要去请示太后,所以拖到现在。我生性愚钝,请先生不要客气,多加教诲。”
但范睢一言不发,若无其事地向四周顾盼着。
大厅内静悄悄的,气氛十分凝重。左右群臣们都有些不安地看着事态的发展。
昭襄王猜想可能是由于众臣在场,范睢有所不便,就遣退众臣,但范睢仍然一言不发。昭襄王于是又问道:“先生有什么赐教于我?”
范睢开了口,说:“是,是。”停了一会儿,秦王又一次请教,范睢仍只是说:“是,是。”停了一会儿,如此重复了好几次。
后来,昭襄王长跪不起,说:“先生不肯指教我吗?至少也该解释一下为什么一言不发的理由吧!”
这时,范雎才拜谢道:“不敢如此。”于是滔滔不绝地谈下去。他谈的主要内容即是著名的“远交近攻”策略,同时也谈及太后、穰侯等人独断专权、架空昭襄王一事,并提出应对策略。
秦昭襄王听了范雎的话后十分赞赏,马上任命他为顾问。几年后,又让范睢做了秦国宰相。后来他对范睢说:“过去齐桓公得到管仲,时人称他为‘仲父’;现在我得到您,也要称您为‘父’!”
范睢别出心裁的做事方法确有其妙不可言的独特效力。沉默使昭襄王屏退了众臣,也使昭襄王能怀着一种惊异而专注的心理来倾听范雎的意见,并加重了对他的敬重之意。
范雎巧妙地运用沉默,为自己赢得应有的尊重与地位。如果能将沉默内化为个性的一部分,不仅能时常发挥“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的力量。
,出心裁的说服昭襄王上书叔穰侯手中,使得昭襄王无法独立执政、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时机未到时保持沉默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艺术,在商业活动中多听、少说甚至不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的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这时候的沉默实际上是“火力侦察”。
在该闭嘴的时候,选择聪明的沉默,这种方法在现代求人时也经常被采用。
“无声”胜有声
在一家小公司同一家“巨无霸”公司的一场贸易谈判中,“巨无霸”公司的代表依仗自己的实力,滔滔不绝地向对方介绍情况,而小公司的代表则一言不发,埋头记录。
“巨无霸”的代表讲完后,征求对方代表的意见。小公司的代表好像突然睡醒了一样,迷迷糊糊地对“巨无霸”的代表说:“哦,讲完了?我们完全不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研究一下。”
于是,第一轮会谈结束。
几星期后,谈判重新开始。小公司的代表声称自己的技术人员没有搞懂对方的讲解。结果“巨无霸”的代表没有办法,只好再次给他们介绍了一遍。
谁知,讲完后小公司代表的态度仍然不明朗,仍是要求道:“我们还是没有完全明白,请允许我们回去再研究一下。”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的会谈。
过了几天后,第三次会谈时,小公司的代表还是一言不发,在谈判桌上故伎重演。唯一不同的是,这次他们告诉“巨无霸”,一旦有讨论结果立即通知对方。
过了一段时间,“巨无霸”觉得这次合作已经没戏的时候,小公司的代表找上门来开始谈判,并且拿出了最后的方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迫“巨无霸”,使对手措手不及。
最后,达成了这一项明显有利于小公司的协议。
小公司之所以能够打败“巨无霸”,取得谈判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小公司的沉默,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们保持沉默。使对手摸不着头脑,盲目骄傲自大,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研究对手的方案,给了对手措手不及的一击。沉默不等于不说话,沉默不等于没有反击的力量,沉默不等于认同。沉默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待发的力量。
做人办事的尺度:
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说话时机未到的时候,保持沉默有时候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