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4300000022

第22章 古代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1)

在秦一统六国之前的漫长岁月中,我国古老的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一直在稳步发展。天文学、数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范围内的领先水平。《诗经》、《楚辞》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而在音乐、雕刻等领域更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天文历法

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是相传出于夏代的《夏小正》,它记录了一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天象、物候,以及人们在该月中所应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孔子说:“行夏之时。”春秋鲁国天文学家梓慎称赞“夏数得天”,说明春秋时仍是应用夏代的历法。人们至今把农历也称为夏历,显然是有原因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当时在房宿位置发生了日食,人们不了解原因,以为灾祸,所以击鼓奔走。夏代已有天干记日的方法,夏代后期的几个帝王名孔甲、胤甲、履癸(夏桀)就是证明。天干是十进位制的,这时已有了十天为一旬的概念。

从殷墟卜辞看,商人已习于立表测影,用以定方向,定季节。他们对日月的观测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卜辞中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记有日期(干支)的文字记录;他们已能用预卜的方式大致测定日食;已初步有了“日月交食”的观念;二十八宿的“火”、“心”、“尾”、“毕”,其名已见于卜辞;人们把二十八宿按4个方位分为4组,即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四象”。“四象”在卜辞中已见其二,可见“四象”的建立可能远在殷商以前。武丁时期的一条卜辞说七日这一天的晚上,天空中有一颗新星接近大火(心宿二),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新星记录。商人开始使用干支纪日,把甲、乙、丙、丁等十天干与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配合,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六十干支,用它来记日,六十日一个循环。月有大小,小月29日,大月30或31日;年有平闰,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表明商人采用“阴阳合历”。武丁时期,大量采用“年终置闰”,也有“年中置闰”;祖庚、祖甲之后,“年中置闰”成为主要方法。这种阴阳合历在我国一直沿用了几千年,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历法制度体系。

西周青铜器铭文有很多的月相记录,名称有“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是对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盈亏变化的描述,表明西周时人们对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西周已用十二地支来计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而且,至少在西周已有了漏壶这一计时工具。还用圭表测影,确定冬至和夏至等节气。《诗·小雅·十月之交》说:“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这是我国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朔日”的记载,也是我国古籍中有明确日期记载的日食的最早记录,据推算应是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可见西周时我国的历法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春秋时期,我国已能用立圭表测日影的方法,精确测定冬至时刻,较准确地推求回归年长度。《左传》中有两次冬至时刻(当时叫日南至)的记录。一次在鲁僖公五年(前655年),一次在鲁昭公二十年(前522年)。这是我国观测冬至时刻的最早记录。春秋中期以后,推定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25日,一个朔望月为29.53085日,19个回归年正好为235个朔望月。于是发明了19年插入7个闰月的方法。《左传》记载的133年中设置了49个闰月就是证明。战国时期,是我国历法的确立时期。各诸侯国实行过黄帝、颛顼、夏、殷、周、鲁等6种历法,史称“古六历”。“古六历”都是“四分历”,只是所规定的历法起算年份(历元)和每年开始的月份(岁首)有所不同;其中《颛顼历》的测定年代当在公元前360年左右,岁实(回归年)为36.25日,闰法为19年7闰,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历法之一。《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以十月初一为元旦,而闰月放在九月之后。从《睡虎地秦简》可知,秦国至少从秦昭王在位时(前306~前251年)起就已采用《颛顼历》。

为了更精确地反映季节的变化,古人创立了二十四节气,即把一年平均分为24等分,平均过15天多设置一个节气,它反映了太阳一年内在黄道上运动的24个特定位置。记载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名的较早的文献有《逸周书》的《周月》和《时训》、《淮南子·天文训》。比较之下,《逸周书·时训》的记载当早于《淮南子·天文训)。《逸周书·时训》最晚也当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有可能会早到春秋时期,最迟也当不会晚于战国时期。只不过早期的二十四节气,雨水原在启蛰(惊蛰)后,后来才被改到惊蛰前。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世界上实行阴阳合历的国家不少,但只有我国创立了二十四节气。

在天象观测方面,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珍贵记录。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242年中,仅《春秋》一书就记录了37次日食。这37次日食记录,至少有31次是确定无疑的。《春秋》一书的记录是在当时条件下相当完整的大食分的观测记录。例如,鲁昭公在位32年,曲阜可见的日食,《春秋》基本上全有记载。《春秋》还有世界上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载,有最早的陨石记录,有最早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战国时期,人们对彗星的观测则更为精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29幅图,画着各种形状的彗星。彗尾有宽窄、长短、直弯各种不同的形态,彗尾的条数多有少;彗头画成一个圆圈或圆形的点,有的圆圈的中心又有一个圆圈或小圆点,可见人们已认识到彗发和彗核两个部分,而且也有不同的类型它们当出自战国时楚人之手,可称为世界上关于彗星形态的最早著作。

在行星和恒星的观测上,战国时期的成就尤为惊人。在当时的天象观测家中,影响最大的是甘德和石申夫两家。甘德,又称甘公,约生活于公元前360年时,当为楚人,著有《天文星占》8卷。石申夫,又作石申,魏国的司星,约在惠施为魏相时著《天文》8卷。他们的原著虽早已遗失,但从《史记》、《汉书》和《开元占经》等书的称引中,还能了解其大致内容。

甘德、石申夫发现了行星的逆行现象,并且简明、形象地把行星逆行弧线描绘成“已”字。从《开元占经》的引文可知,甘、石测得水星的会合周期为126日,现今测定值为115.8日;他们测定的金星会合周期为620日和732日,现今测定值为583.92日;甘氏测定木星的会合周期为400日,现今测定值为398.88日。他们测定火星的恒星周期为1.9年,现今测定值为1.88年;木星的周期为12年,现今测定值为11.86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星占》,记载了从秦始皇元年(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前177年)70年间木星、土星、金星运行的观测记录。它所测定的金星会合周期是584.4日;土星的会合周期是377日,现今测定值为375.91日;木星的会合周期为395.44日。《甘石星经》的测算,以“度”为基本单位,度以下的奇零用“半”、“太”、“少”、“强”、“弱”来表示,而《五星占》已采用一度等于240分的进位制度。这说明从战国中期到战国末期,人们对行星的观测推算,已经日趋精密。

1978年湖北随县发掘的战国初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个漆箱,箱盖上绘有青龙白虎,中间书写一个斗字,围绕斗字的28个字正是二十八宿的名称。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包含完整的二十八宿的最早文字记载。这种描绘在日常生活用具上的图案表明,早在战国初年,四象和二十八宿相配已成为常识。所以,在我国,二十八宿体系的形成应该可以上推到春秋时期。除二十八宿体系外,还指明了各星宫的星数以及相邻星宫之间的相对位置。据《开元占经》所引,甘、石以及巫咸三家均有中、外宫(星座)的划分法,甘德、石申夫在战国中期(约前360年)精密地记录了120颗恒星的赤道坐标(入宿度和去极度)。他们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甘德测定恒星118座,计511颗星;石申夫测定恒星138座,计810颗星。晋武帝时太史令陈卓将甘德、石申夫、巫咸三家所著星经综合在一起,编成一张包括283个星座、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成星图,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标准星图。

古代数学

商代的陶文和卜辞中都有不少的记数文字。甲骨卜辞中一、二、三、四等数字多用横画,陶文中则用竖写。商人能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13个自然数记10万以内的任何自然数。十、百、千、万的倍数在甲骨文中用合文书写。现已发现的甲骨文中的最大数字是3万,复位数已记到4位,如2656。商人记数常在百位与十位、十位与个位之间加一个“又”字,如五十六写作“五十又六”。西周记数法和商代相同,只是有些字形不同而已。商和西周的记数法是遵循十进制的,含有明显的位值制意义,只要把千、百、十和“又”的字样去掉,便与位值记数法基本一致。与古罗马、古埃及的记数法比较,这一记数法更先进、更科学。还有一些卜辞反映出商代已有奇数、偶数、倍数的概念,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初步的运算技能。

万以上的大数计数,这时已经出现,进位制有十进和万进两种。《国语·郑语》载史伯对郑桓公说:“合十数以训百体,出千品,具万方,计亿事,材兆物,收经人,行亥极。”这里的万、亿、兆、经、亥都从十进。《管子·海王》说:“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口开千万也。”则从万进。

四则运算方法春秋时已趋于完备。古代的乘法口诀,从“九九八十一”开始,至“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开头两字是“九九”,故“九九”作乘法口诀的简称。《韩诗外传》记载,齐桓公时人们就已认为“九九”是不足为奇的“薄能”,说明当时乘除运算已开始流传。《左传》又记载,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晋国有人问某老人的年龄,老人不直接回答,只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问者不懂,去问诸卿大夫。师旷说,这老人“七十三年矣”。史赵说,“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士文伯说,“然则二万六千六百七六旬也”。此老人和师旷、史赵、士文伯显然都能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运算。战国初年李悝《法经》中有关于一个“农夫”一家五口的收支情况的计算,其中已讲到了减法、乘法和除法,还出现了“不足”之数,为“负数”概念的出现提供了来源。

筹算是我国独特的以算筹为计算工具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产生应在春秋战国以前,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臻于成熟。《老子》第二十七章说:“善算,不用筹策。”可见春秋晚期筹算已经相当普遍。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不但有算筹的实物,而且还有算筹记写的数目。算筹记数用极简单的竹筹纵横布置,就可完全实现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能够表示出任何自然数。我国古代数学在数字计算方面的卓越成就,当归功于遵守位值制的算筹记数法。

分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常被使用。如古四分历的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都不是整日数,其奇零部分是用分数表示的。《考工记》不但大量使用了分数,而且有了分数运算。《管子·地员》篇提出了“三分损益法”的乐律计算法,说明当时已有了指数的初步概念。

《周髀算经》卷上记载周公与商高的一段谈话,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句(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其外,半之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这是说至迟到西周初年人们已有了“勾三股四径(弦)五”这个勾股定理的特例的知识。《周髀算经》卷上还记载了荣方和陈子的对话,陈子说:“若求邪至日者,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得邪至日。”这是明确的勾平方加股平方等于弦平方的表述。陈子为春秋陈宣公时公族,为公元前7世纪中叶人。因此,我国发现勾股弦定理至少比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前560~前500年)早一个世纪。《考工记》一书则具体应用了勾股弦定理。它说:“冶氏为杀矢,……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酹。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酹”;这是说如果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例是2:3:4,那么4的对角大于90度,故称“倨句外博”;如果三边的比例是3:4:5,那么5的对角等于90度,故称“倨句中矩”。

《墨经》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最晚可能到战国后期。它们记载了墨家关于数学、特别是几何学问题的论述,对“平”、“同长”、“中(中心点)”、“厚(体积)”、“直(直线)”、“圜(圆形)”、“方(方形)”、“倍(倍数)”等概念作了定义说明,可以说是理论几何学的萌芽。

古代医学

我国医学源远流长。传说神农曾教民尝百草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汤液是中医用水煎煮药物为人治病的一种水药剂型,传说是商代的右相伊尹发明的。《吕氏春秋》记载伊尹与商王的对话中曾以医为喻,说:“用其新,去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可见伊尹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孟子·滕文公上》引《书》曰:“‘若药不瞑眩,阙疾不疗’。”说药物如果服用后不使人昏晕,就不可能治好疾病。可见商人用药物治疗已很有经验了。1973年,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晚期遗址中曾发现植物种子30多枚,经鉴定,均为药用的桃仁和郁李仁。这两种果仁都有润燥、通便、化淤血的功效。这一遗址中还发现一漆盒内放有一件石质镰形工具,医史专家认为是医疗器具砭镰。砭镰是砭石中形似石镰的一种,利用其锋利的刃口可切割痈肿、排除脓血,也可以用它来刺激体表某些部位,以解除疾病痛苦。商代出土的小件青铜器中,针锥不少,有的可能是针灸工具。

殷墟出土的卜辞与医学有关的约300多片,400多辞。内容主要记录王室成员的疾病情况,涉及30多种病名,如疾首、疾天(头顶)、疾目、疾耳、疾自(鼻)、疾口、疾舌、疾言、疾齿、疾身、疾臀、疾趾、疾骨、疾心、疾旋、疾软、祸风、疾疫、蛊、虐、疾蛔、小儿病等等。卜辞里殷人对付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祭祀祈祷,但也对疾病进行各种治疗,甚至还能测定预产期。

《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巫咸和巫彭等十巫,由于他们可以和“大荒山”上的神灵相通,所以“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内西经》又说巫彭等“皆操不死之药”。《世本》说“巫咸作医”。巫咸和巫彭之名屡见于卜辞,可能是真事其人。古时巫医不分,一些神巫也掌握了一定的药物知识和一定的治疗经验。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渠家大院主人渠仁甫

    著名晋商家族祁县渠家在晋商后期具有重要的代表地位,其经营的票号、茶庄、布庄遍布海内,盛极一时。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热门推荐
  •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人体破译(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异界帝尊

    异界帝尊

    一代杀手之王灵魂穿越异界附体纨绔,一个纨绔的热血传奇!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魅力

    魅力

    ,这是一本真正可以让你变美丽的书,它不单是告诉你如何拥有美丽的外表,更是让你拥有美丽的心灵。在岁月的流逝中也能永远保持自己的魅力
  • 指奴为妃

    指奴为妃

    昏暗的牢房里,灯火幽冥。她,是丞相府里养的、一个最卑微的下人。而他,是权倾朝野的丞相的独子,圣上钦赐的侯爷。本来,一个是低贱的奴婢,一个是高高在上的侯爷,本该各自一方,毫无交集。一次护送,却千不该。万不该,她不该不知天高地厚——得罪了这个主子。于是,行刑之后,她又在这间牢房里,被残忍夺去了清白。前世被爱人背叛,今生惨遭凌辱,失了身,失了心,她被送进王府,成为了献给王爷无数个女人中的一个。本想躲在王府里,就这样清清静静地过下半辈子,谁知,朔月王朝战功赫赫的慕王爷,却偏偏把她当成是他——侯爷的女人,处处敌视侮辱,让她痛苦,让她无奈。可他渐渐感到无力,因为,她依旧活得坚强隐忍,笑靥如花。直到,他身陷绝境那一刻,她用自己的命,换取他的平安。回眸一笑,宛如当初,就这样消失在他的世界里,不顾他在身后声嘶力竭的喊声,不顾他的痛苦和悔不当初——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本文HE,其中不乏小白,女主坚强善良,时而做些傻事,男主性格鲜明。美男多多,YY多多。本文前四章慢热,第五章开始精彩正式展开,请大家多多收藏,多多支持。推荐好友文《妖夫一箩筐》闲散山人《涩涩母女闹古代》楚云《毒皇后》迷恋死亡佳艳《蛇王饶了我》慕容沁
  • 生理卫生与健康

    生理卫生与健康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而只有健康才会让我们觉得人生没有白走一趟。本书涵盖了生活中的各个部分,详细解说了人体的各个部位,以及衣着饮食对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另外也叙说了不食习惯对我们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教导青少年怎样关爱自己的生理健康,让我们远离疾病的折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萌宠豪门冷妻:非你不可

    萌宠豪门冷妻:非你不可

    【本书以完结,请放心大胆的跳坑吧】 片段一:“少爷,默小姐打人,让警察给抓了,默小姐让你去保释她!”他火冒三丈,丢下一会议室的高管人员就往外跑:“妈的,是哪个不长眼的,连我的女人也敢抓!”片段二:“少爷,默小姐在商场里买衣服,最近你的绯闻女友安以沫跟她看上了同一款,非要跟默小姐抢!”他生气的说:“你笨啊!把同款的全部给我买来,另外把那个女人的戏份全给我删了,让她跟我女人抢东西,也不看看是谁的女人!”七七小小声的问:“少爷,你怎么就那么宠默小姐呢?”他极其不耐烦的说:“我的女人我不宠,难道让你宠?”哎呀妈呀,少爷的气场太强大了,七七有点受不住了,还是快跑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