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2800000002

第2章 品 德(1)

德行是灵魂的力量!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过:“才是德之资,德是才之帅”。修身立德,一向被视为人生的基础,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人无德不可立于世,德乃修身之首。一个人要想自己进德,必须每天反省,努力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反省,好像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反省,好像清水,可以洗净内心的烦恼污垢。《康诰》曰:“克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克”,就是克制、反省自己的私心欲念,“明”是清除蔽障在心性上的尘垢,使本性复归于明。故只要经常克制、克服、反省自己心身不符合道德的意识或行为,才能身蓄厚德,并达到德性圆满的最高境界。

★孝:百德孝为先

修身立业,孝道为先。孝心一开,百善全开。孝是良心之本,人格之基。每一个人生于世,长于世,皆源于父母。父母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教给我们说话走路,教给我们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是终生难以回报的。每一个人对父母尽孝心、献爱心,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把孝敬父母作为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吕坤在《呻吟语·修身》中说:“大行之美,以孝为第一。”将“孝”作为做人的第一美德。《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故存孝心,行孝举,尽孝道,不需理由,也责无旁贷,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守身的底线。

☆☆夫孝,德之本也 孔子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孔子说:“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人的身躯、四肢、毛发与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作为孝子就不能让它们有所损坏和伤害,这就是尽孝的起点。修身遵从道义,名扬后世,使父母荣耀,是孝的终极。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孝经·三才章》

孔子说:“孝道,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有其自然常规,也像大地的江河流水不竭、四季循环不易,有一定的运行规律,是符合人类效法的准则。人们生于天地之间,应效仿上天给人们的温暖和光明,充分利用大地供给人们的万物,用孝道来和顺人们的身心。这样做,就不用采取严厉的手段,即能获得成功。同样,国家对百姓的管理,不必用苛刑就能使社会得到治理。”

编者手记

“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是一切美德形成的起点和基础。自秦以来的二千多年中,“孝”始终是中国人的思想道德之根本,在华夏大地成了天经地义,并把“孝”推崇为个人修养和社会风尚的最高标准。日本作家中江藤树说:“天地的大德就是生命,人承受了生命之后,将它化为孝德。”故存孝心,行孝举,尽孝道,不需理由,也责无旁贷,这是一个人做人的基本原则,守身的底线。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孝经·圣治章》

孔子说:“天地万物的本性,其中以人所禀受的最为尊贵;人的德行当中,没有比孝道更重大,而孝道没有比尊敬父亲更为重要的了。……圣人的德行,哪有比孝道更重大的呢?所以为人子者,对于父母的敬爱,是开始于婴孩相依父母膝下的时候;儿子长大之后,有能力奉养父母,就一天比一天更知道尊敬父母。”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为孝也。”

——《论语·学而》

孔子说:“我们评价一个人,当他父亲活着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了,就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期保持父亲的‘道’(对一般人来说,是指发扬父亲为人处事的方法。对‘帝王之家’来说,就是父亲合理的治国方针了),这样的人可以称其为孝了。”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论语·里仁》

孔子说:“侍奉父母,看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该委婉地进行劝谏,如果自己的心意没被听从,仍然要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劳苦忧愁但不怨恨。”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侯,不要到远处游历,如果一定要去,则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不时刻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他们长寿安康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年高衰老而担忧。”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匮。’”

——《礼记·坊记》

孔子说:“遵从父母的命令,而不可有不满意的表示,即使不满意,亦当态度温和地向父母谏议,虽然劳苦而不埋怨,这样才可叫做孝。《诗经》说:‘孝子关怀父母的心意是永不会匮竭的。’”

编者手记

孔子论孝,可称得上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细入毫芒,深入而又浅出。就《论语》记载而言,从“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到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问孝,再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等,都体现了孔子概括的“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论孝,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倡赡养父母,认为让他们吃饱穿暖只是孝顺的第一步。其二,重要的是尊敬父母,孔子认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强调供奉父母最重要的在于敬,养而不敬,与饲养狗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孝的最高要义是尊敬父母,尊重他们的意志、思想和人格尊严。其三,树立志向和继承父志。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炎。”父母最感欣慰的莫过于子女有所作为。同时在传统社会中,老年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因此遵循父亲的训诫也是孝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孝又是保持传统延续的手段。其四,葬之以礼。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死后,按礼节安葬、祭祀,也是儒家的孝的重要内容。除此之外,爱护自己身体,忠与孝的结合,孝与道的结合等,都是传统孝道的内容。当然,孔子论孝,其中不乏有不符现代潮流的东西,甚至是糟粕,但总的来看,其主流是积极的,同时也体现了儒家的博大精深,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儿女对待父母之道,第一是孝,第二是孝,第三还是孝,父母的恩惠,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孝不是施舍物质,让父母快乐才是最大孝敬。父母所要的并不多,子女一声问候,时常的看望,倾听他们说话,给他们揉揉肩垂垂腿,哄着他们高兴,保证自己的父母衣食无忧,是孝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做子女的应该分出时间来呵护父母的精神世界,让他们的晚年变成有笑声的时光。亦舒曾说过: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责,把这个坏习惯改过来,则天下太平、家庭和睦。

☆☆大孝终身慕父母 孟子

孟子曰:“……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

孟子说:“……人们喜欢漂亮的姑娘、财富和尊贵,但这些都不足以消除忧愁,只有得到父母的欢心才可以完全消除忧愁。人在幼小的时候,就就知道怀恋父母;进入青年时期后懂得喜欢女子了,就想念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就眷念妻子;做了官,就讨好君主,如果得不到君主的欢心,便内心焦虑,火辣辣地难受。只有最孝顺的人才终身眷念父母。……《诗经》上说:‘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离娄上》

“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亲最重要;守养,什么最重要?守养自身德操最重要。自己品德高尚,又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自己品德恶劣,却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该侍奉的人很多,侍奉父母是根本;应守护的东西很多,守护自己的品德节操是根本。”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离娄下》

孟子说:“一般人所说的不孝的情况有五种:四肢懒惰,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一不孝;好赌博喝酒,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二不孝;贪图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是三不孝;贪图玩乐享受,使父母因此蒙受羞辱的,是四不孝;逞勇好斗,因此危及父母的,是五不孝。”

编者手记

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被称为儒家中仅次于孔圣人的“亚圣”。在“孝”的论述方面,孟子对孔子的学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孔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更从人性本善的理论发挥:“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也就是说,孝亲悌兄是人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仁义的根本就是孝悌。孟子并从人性论的角度发挥“道”,仁义之“道”就在于自身心中,不必舍近求远、舍易从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即只要发扬心中的良知良能,亲近自己的父母亲、尊敬自己的长辈,天下就太平了。这样,以人性论为中介,孟子首先将孔子的孝悌观念与天理自然统一起来,使之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此外,孟子还认为,“事亲为大”,养老送终这是为人子女者应尽的义务,而养老与送终相比,送终更为重要。“大孝终身慕父母”,孝子最大的孝,莫过于使父母尊贵,并且“永远行孝道,孝道就是法则”。孟子还把人的不良习性与孝联系起来,列举出五种不孝的情况,这实际已经是由孝转而成为对每个人的道德约束了,并由孝爱自己的长辈,进而推广到敬爱别人的长辈,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只要人们有对父母的责任感,把一切行为后果都与敬养父母联系起来,他们的行为就会高尚起来。而且,还会培养起奉献精神,即为了父母,甘愿付出和牺牲。

☆☆众之本教曰孝 曾参

众之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

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孝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礼记·祭义篇》

众人最基本的教养,就叫孝;表现于行为的叫做“养”。养,可能做得到,但是具有敬意的养,就不容易;有敬意的养,即使能做到,但是做得很自然就难了;就算能做得很自然,但能终其一生,不管父母在不在世,都能那样自然地敬养着,那就更难了。父母死后,照样谨慎行事,不给父母亲带来坏名声,这可说终其一生行孝了。所谓仁,就是以孝道为仁;所谓礼,就是实行孝道;所谓义,就是以孝道为宜;所谓信,就要以孝道为信;所谓强,就是以孝道为强。欢乐是顺应这种笃孝而产生的,而刑罚则是为了制裁背叛这种孝行而制作的。

……

父母完整地生下我们做个人,我们就应该把完整的身体保持到生命的终极,这就是“孝”。不损毁自己的身体,不辱没自己做人,这就是“全”。所以作为君子,走半步一步路,都不敢忘了孝道。……一起步便不忘父母,自然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或邪路;过河要乘船而不去泅渡,因为那是不敢把父母付给我们的身体,拿去做不必要的冒险行为。一开口便不忘父母,自然不会说脏话、恶话,这样也不至招惹别人的诟骂,自身也不会遭到污辱。不使自身受辱,不使父母亲为自己蒙受羞耻,这样可以说是“孝”了。

编者手记

曾参以孝为一切道德的根本与总和,以孝统帅一切伦理道德。认为孝不只是个人行为和治理家庭的准绳,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纲领,是天经地义、永恒普遍的基本原则。唐代皮日休就说:“曾参,之孝感天地,动鬼神,自汉至隋不过乎”(《宗圣志》)。历代统治者也因此赠他“太子少保”、“郕伯”、“郕侯”、“武城侯”、“郕国公”等谥号。元代至顺元年(1330年),更被封为“郕国宗圣公”,成为孔子弟子中仅有的“二圣”之一。

孔子虽然极力提倡“孝”,但他只是为了叫别人去孝敬父母,而他自己是没有表现机会的(因为其父母早亡)。曾参则不然,他不仅口头上宣扬孝道,而且他身体力行。《新语》中说:“曾子孝于父母,昏定晨省,调寒温,适轻重,勉之于糜粥之间,行之于衽席之上。”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而曾参就“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战国策·燕策》)。多次辞官不就,专心致力于孝敬父母,他曾经说:“父母死了不可再活,寿命到了不可再加,所以,孝子要养父母,而父母不能等啊!用大牛祭坟墓,不如在父母活着时用鸡猪一类食物好好奉养。”他曾经在齐国做过小官,俸禄很少,但非常欢喜,是因为能养父母。父母死后,曾到楚国做大官,九仞高堂,百辆大车,犹北向而泣,是因为无父母可养(《韩诗外传》)。一生一世都是围绕着父母的影子而转移。

“曾子耘瓜 ”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曾参误伤瓜苗而附首贴耳地任凭父痛打,直到休克苏醒过来以后,还去问父亲因怒打伤坏身体没有。继而操琴唱歌,以向父亲表示自己如以前一样身心健康,不再让父亲伤心。《孔子家语》记载:“曾参对他的后母也非常孝顺,一夜常起五次,“视被之厚薄,枕之高低”。后母虽“遇之无恩”,而曾参“仍供养不衰”。

《礼记》还说曾皙卒时,曾参“泪如滴泉,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以后“每读丧礼,则泣下沾襟”。还有很多古书都曾记载:“孔子不饮“盗泉”之水,曾参不入“胜母”之闾。以表示自己德行的高洁和对母亲的敬重。总之,在曾参的思想和行为中,孝行占着最突出的地位。曾参被后世列入《二十四孝》是当之无愧的。

☆☆治身莫先于孝 司马光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又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未有根绝而叶茂,源涸而流长者也。——司马光:《司马文正公传家集 》

修身没有不先从孝道开始,治国没有不先从公正出发。孔子说:“孝,是道德的根本。”又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亲,而爱其他人的人,称为违背道德;不敬重自己的父母亲,而敬重其他人的人,称为违背礼仪。”没有根部断绝而枝叶茂盛的树木,也没有源头干涸而水流不断的江河。

司马温公曰:孝子之大纲有四:一曰立德,二曰承家,三曰保身,四曰养志。其间遇有不齐,才有各异,要在随分随力,尽所当尽,实有一段至诚之意行乎中。终其身至于瞑目,无毫发之遗憾,其于孝也庶几矣。

——张鉴:《浅近录·敦伦总》

同类推荐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代嫁新娘

    代嫁新娘

    人生若只如初见,他也许会记挂她一辈子,但人生中没有“若”这种有路可退的词,他们在一个最不和谐的时间相遇,并在一个最不可谐的时间做了夫妻。她,只是一个代嫁新娘,她象是一个窃取了别人幸福的小偷,无法理直气壮。当那个正选再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时,她知道自己那偷来的幸福该结束了,她没有资格占据着理应属于别人的位置,她该放弃了。无辜的她,只不过是他用来报复父母的工具。他一直在逃避自己的感情,也一直无法正视对她的感情。以为,一切终将过去;以为,幸福已经来临。在那一个她准备迎接幸福秋雨绵绵的夜晚,她失去了那还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失去了迎接光明的权利,她在一个陌生的黑暗世界中自我放逐,让痛苦吞噬着那早已千疮百孔的心,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早已死了。错过的缘分真的还有机会重来吗?
  • 倾世皇妃

    倾世皇妃

    “崔青漫我要你死!”少女一袭白衣,乌发三千肆意披散在身后。又是这个梦。这是深宫中每个女人的不幸。她们的身上背负着太多的血债,以至于夜夜噩梦。“爱妃,你怎么了?”少女僵硬的摇头。这就是她的命。注定与别人共侍一夫的命!
  • 宝贝取名有学问

    宝贝取名有学问

    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此话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片面性,带点名字决定命运的唯心味道,但其中也反映了名字的重要性,体现了人们对取名的重视程度。姓名,是人的“品牌”。取名,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姓名的好坏,虽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但它却带着时代的信息,凝聚着长辈对宝贝的深情厚意和殷切希望,好的名字寄托着人的理想、抱负和志向,从小为宝贝树立起人生的追求目标,激励宝贝奋发向上,努力进取,塑造良好的个性,在心理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 总裁之剩女候嫁

    总裁之剩女候嫁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叫人感觉到越来越快,冯洁下意识抬头看了看挂钟,8点20分了,深深长叹了口气,紧张的一天游快结束,还有40分钟就熬出头了,这个时间几乎没有几个顾客了,合计小票准备对账,一会来顾客在在加上就好了,心里想着便在柜台上开始合计金额。“服务员,麻烦你帮我拿一盒藿香正气水。”冯洁抬起头看见一个中年男子边走边说着向她这走来,一只手捂着肚子,脸……
  •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玩转古代:调皮宠后

    她,世界上最年轻的考古学家,意外穿越到古代,先掉粪池还不够,居然还被人看了个精光!最倒霉的是,她居然……居然被那个传说中的皇帝看上了,要选为皇后?虽然她是觉得他很俊美啦,可是成为他的皇后那是要变成短命鬼的哎,她打死都不干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怀念的女孩儿

    我怀念的女孩儿

    走过青春,记忆中那个女孩,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 出语惊人

    出语惊人

    面对形形色色的难题和困境,开动脑筋,运用智慧,往往就能找出答案,想出对策。“先有故事,后有智慧”。智慧故事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故事,是通往智慧殿堂的使者,引领我们透过一扇扇明亮的窗口,引领你走向人生的辉煌。故事,是连缀智慧的闪亮珠玑,折射出哲人思想的光辉,照耀着你的人生成功之旅。一个故事就是智慧长河中的一朵涟漪,也许它不能改变这条河流的方向,但它会以自身的灵性让你在阳光的滋养中聆听智慧流过的声音,早日抵达你人生的巅峰。轻松阅读精彩的故事,聆听哲人的忠告,让智者的思想浸润我们。
  • 双凤孽·姐妹乱后宫(大结局)

    双凤孽·姐妹乱后宫(大结局)

    美丽可爱的穿越侠女,风流倜傥的少年天子,谁比谁聪明?谁能玩过谁?我没有一个好爹关我什么事,干吗都冲着我来,好吧,看咱们谁先哭。没有你关照,我一样衣食无忧。宫里没感觉,那就出宫喽,我有才貌双全的好姐妹助阵,有一身绝世武功天下无双,谁能抢过我?智慧无双的绝代丫鬟,玩世不恭的丞相大人,又有怎样的奇妙姻缘?你身边佳丽无数又怎样?我好歹也是凤耀三大才女之首。不管不管,我就是嫁定了,我要风风光光的嫁进丞相府,我要让你们心服口服。来吧,本姑娘不怕!(这里说一个VIP收费的问题。很早就加V了,收费一直以来也很担心,担心被亲骂。大概不是作者很难体会到自己两个月来码字的辛苦,经常写字写到深夜。现在开学了,需要抽出时间来写作,就更困难了。不知不觉都已发表了30多万字了。希望亲们能理解。只是几分钱的问题,却是对我的极大的鼓励!如果亲们能继续关注《双凤孽·姐妹乱后宫》,因为里面有最纯真的友谊和好看的后宫故事都是我用心码出来的。希望你们能继续支持我。如果因为收费问题,你不愿意再支持我,也没有关系,但请不要放弃收藏,解禁以后还可以看。感谢亲们的关注!)这是编辑说的啊。茶想讲明一点,宫斗嘛,茶不是很在行,所以还是轻松一点的为主的
  • 黑帮老大

    黑帮老大

    悬疑之父,大师之中的大师,只可模仿,不可超越的巅峰,直逼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心理极限,你永远都猜不到故事的结局,你也无法预想故事情节的发展!精品、经典、精装、超值价蕾遇生与死、罪与罚的灵魂拷问。
  • 娘子何以恨倾城

    娘子何以恨倾城

    一朝穿越花神梦,十二载瞬成花主是幸?是劫?她只想平凡渡日,却引来他们纠缠是缘?是孽?温润如水的少年候爷,偶然垂青风流潇洒的绝世公子,戏弄生情冷漠内敛的江湖神医,暗生情愫刚毅威武的敌国将军,再见倾心爱欲交缠中,是谁伤了谁?又是谁负了谁?茫茫人海,到底谁才是她可托付终生的良人?到底谁才能给她最纯真的爱怜?回首间原来……那人是你!兜兜转转,终寻觅到真爱有了彼此的守护,一生无憾◆◆◆◆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极媚九小姐】沐榕雪潇ttp://m.pgsk.com/info/m.pgsk.com【夜欢】素素雪【花妆】夜纤雪【傲风】风行烈【邪瞳】北棠【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扶摇皇后】天下归元【军火皇后】潇湘冬儿【步步生魅】漫天花雨【爆君的独宠】秋如意【绝滟女帝师】枫飘雪【冷酷总裁的前妻】静海深蓝【离婚后请好好爱自己】风中雀女生最爱玩的宫廷游戏:《宫廷计》http://m.pgsk.com/特别推荐妹妹永恒雪新作《妾本难追》亲帮《花妆》做的视频,大家有空去点点看,图片选得很漂亮。&pstyl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