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23

第23章 思辨篇——上帝能够被证明出来吗(13)

相对于这个无极无穷的宇宙来说,人类实在是显得太渺小了。然而人类却丝毫不肯示弱,非要将这个大得几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弄个清楚不可。宇宙学的研究对象微以夸克,巨以星系;瞬以飞秒(千亿分之一秒),久以亿万年。它研究的空间无比广阔,时间无比悠长。

是什么让人类竟如此大胆?只因这个看似渺小的生物拥有“思想”这个无比神奇而伟大的工具。宇宙观的每一点改进,其实都源自于人类思想的进步。说起来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宇宙原本自己无知无识,它却演化出了这么一个有意识地反过来去理解探究宇宙的物种。爱因斯坦说过:“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是宇宙竟然是可以理解的。”当年爱因斯坦在说这句话时一定对人类的思想充满了自信!人类站在地球上,却可以让思想飞腾,超越千百万光年,追溯宇宙的起源,探究宇宙的边界;穷睇眄于太空,觉宇宙之无穷。思想的魅力也许正在于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究竟是宇宙大呢,还是人的思想大?

无疑,在物理空间上谁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宇宙大。”但此时此刻,人们就真的要犹豫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就空间而言,宇宙掌握并吞没我;就理性而言,我掌握宇宙。”从这个事件中,我们明白宇宙和思想的位置不是绝对的,人因为有了思想可以战胜宇宙,同样,人也是因为有了思想,才能认识自然、利用自然。

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的能力愈强,成果愈大,人的欲望就愈烈,人类离自然界也就愈远,人的自然本性也就丧失得愈多。同样,个人从社会中得到的权利和保障愈多,那么个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也就愈多。这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面对的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的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断为自己创造对立面,不断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老子对这一点似乎有很深的体会,因此他才会说“反者,道之动”,把向着反面发展看成是“道”的一个根本特性。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就曾经讲过一个“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寓意积淀着人类的生态良知。故事可以被视为一个四幕剧:金鱼出现之前,渔夫与老太婆在大海边的生活,金鱼出现后与渔夫建立的关系,关系建立之后渔夫与老太婆的生活发生的变化,最后金鱼及渔夫和老太婆所得到的一切的消失。

渔夫网到金鱼之前,他和他的老太婆生活在大海边,已经生活了三十又三年。三十又三年象征着有限而又久远得无法追忆的人类历史。那是一个漫长、寂静的原初生态时期,人类在无知无欲中享受着它的田园抒情。在这个漫长时期,渔夫和他的老太婆安静地生活在他们破旧的泥棚里。老头撒网打鱼,老太婆纺纱织线。大海、泥棚、打鱼、织布,这是一个诗意的寂静的田园生活组图。这也许就是梭罗来到瓦尔登湖边,亲手搭建木屋,把生活必需品减少到最低限度,努力穿越思维的索道重返自然时所追寻的原初田园生存的状态。这估计也是老子所希望回归的“小国寡民”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自然构成和谐的整体;朴实、简单、知足,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底色;天、地、人以自然、有序、链条式的生存结构循环运转,这是这个整体图景的背景。渔夫依赖大海而生存,渔夫和大海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统一体,自然万物之间能够真实地感受彼此的存在。在这抒情诗般的田园生活中,和谐生活在于对自然及简朴的自然生活的真实、有力、互动的审美体验。

在故事中,金鱼开口讲话打破了沉默的原始生态本体,也让人自身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分化。“放了我吧,老爷爷,把我放回海里去吧,我给你贵重的报酬:为了赎身,你要什么我都答应。”当金鱼开口讲话之后,人与自然之间的知足、简朴、合一的整体平衡被打破,人不再安分于它在生态自然中的位置。一种新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给予与索取的契约关系开始确立。人的意志开始强制地作用于自然的身上,文明侵入生态。人如同吃了智慧树果实的亚当和夏娃一样从这个契约关系中意识到了索取的权利,并因为索取而使欲望不断发酵,但最终,人也就被逐出了伊甸园,失去了和谐自然的生活。下面就让我们倾听和谐受到威胁的大自然的声音吧:

一只可怜的孤独的鸟儿在城市的上空四处哀鸣盘旋,它在寻觅什么?

“树大哥,你在那里专心地飘撒着什么啊?”

“哦,我可爱的朋友,你看我的遍体伤痕就会明白的,再看看我的同伴们吧!”

这只看起来有些幼小而单纯的鸟儿真的循着树大哥的凄迷眼光向他的四周望去。绿油油的草坪好像被火肆掠过的,东一块西一块地呈现出凄惨的斑块,大树小树是那么的枯萎,失去了生机……不见飞舞的蝴蝶,不闻蜜蜂的嗡嗡,更看不到它的亲人朋友们的影踪……

“我也在寻觅我的同伴,他们杳无音讯,也正想问问你呢!”

“我可怜的朋友,你太单纯了,还没有意识到灾难正在向我们蜂拥而来,我今天在这里竭力地飘撒,就是在播撒种子,希望这千百万颗种子中,有一颗能存活下来,茁壮成长,延续我们的生命,挽救那些无知的人们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啊。你的朋友也是因为没有了生活的场所而早已离开此地远行了。”

“那我该怎么办?”

“你比我好,有一对骄傲的翅膀,可以离开去寻找适合你栖息的港湾,我希望你能接受我给你的一项艰巨任务,把我的一点种子带在身边,到远方去为我找一片适应我的下一代生活的地方,我真的快不行了,更大的恐怖马上就要席卷而来……”

天地渐渐地开始昏暗,黄沙一阵阵翻飞而来。“快走,不然,你再没机会了!”大树向鸟儿发出了绝望的警告。鸟儿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危险重重的处境,和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的重要性,它无言地含泪最后看了一眼正在垂死挣扎的树大哥,用尽力气,拍打着翅膀飞去了。

穿越了一座座繁华的城市上空,划过了一层层乌云的侵袭追逐,渴了,饮点朝露,累了,没有场所,就呆在电线上小栖,一旦蕴足力量就继续前行,日夜兼程,寻寻觅觅,跨越千山万水,终于眼前有了绿光。啊!那是一片多么繁茂的境地,红花,绿树,小草,飞鸟,青山,洌水……

“这不正是我千辛万苦寻找的乐园,大树的种子留守发芽延续的美地!”

激动盈满的小鸟,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满意而疲惫地轻轻跌在了一棵大概有千年的槐树上,看着如此可怜而倦意之极的一个陌生的朋友,老槐树爱怜地拥抱着小鸟。

大树的呼号并不是危言耸听,它正在我们身边发生。据报道,因当地农民和渔民毫无节制地使用农药和电击的方式捕鱼,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受到严重污染。环境的污染使得当地大量野生动物逃离或死亡,并严重污染水源进而威胁人类健康。这片世界上最著名的沼泽地带已危在旦夕。谁能想象这里曾经芦苇丛生、飞鸟成群,孕育了具有5000年历史的“沼泽阿拉伯人”文化?谁能想象这里曾是“沼泽阿拉伯人”聚居的“人间天堂”,被认为是《圣经》中的伊甸园?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共存异化的矛盾,难道我们还要继续加剧这个矛盾吗?

三、复活节岛的悲剧

争斗、贪婪是自然分化的开始,也是人类苦难的开始。所以,老子和庄子主张因顺自然,无为而治,甚至希望回到摒弃智慧、没有争斗、人人不相往来的原始社会。但人们往往对之不屑一顾。现实中的惨痛教训却每每提醒我们反思老庄等古人的观点。

复活节岛位于南太平洋,它是地球上人类居住过的最与外界隔离的地方,东边离南美洲有3700千米。此外离它最近的有人住过的太平洋岛屿也在1800千米开外。1722年,荷兰海员在复活节这天发现了这个小岛,因此命名为复活节岛。它只有约160平方千米大,当时有大约一两千居民,他们处于石器时代,靠种植红薯、芋头等为生。早期从外界来到岛上的人,首先注意到和感到震惊的一定是岛上巨大的人形石像,它们遍布整个岛屿,为数共有近千。中等大的有4米高,15吨重,最大的有21米高,180吨重。其他一些奇怪的现象是:岛上没有一棵树,因此居民也无法造船出海。岛上没有大的动物,因为没有树,连鸟也很少,唯一多的动物是鸡。对此情景,人们实在无法想象这么多巨大的石像是怎么建成的,也难怪有人认为它们是外星人的杰作。

后来的地质和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故事。现在基本公认的复活节岛的历史是这样的:在约公元400年,一些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居民经过长期漂流,乘着大独木舟来到了复活节岛。最初的居民估计不到100人。那时候复活节岛上是遍布着高大的树木的。因为复活节岛离其他所有的地方都这么远,在随后1300年中,居民们和外界都没有接触。但是复活节岛仿佛是个小小的天堂,提供了人们生息繁衍所需的一切。当时他们能够出海捕鱼,也有很多禽鸟可食。这个小小的文明于是不断成长,也发展出组织严密的多级社会、宗教和一种独特的象形文字。人口最多的时候可能达到过七八千人或一两万人(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

岛上的石像代表氏族的首领和祖先,是复活节岛早期宗教的中心。最初的石像不很大,到了后期,可能是各个氏族相互竞争,石像越造越大。我们现在很难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么移动和树立起这么大的石像的,这也是复活节岛考古长期以来的一个最引人入胜的课题。近来有人做过实地实验,发现用当时具备的工具,人们确实是做得到的,但是需要很多人力,以及很多树。相对于岛上很有限的资源来说,造这些石像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随着人口和石像数目的不断增长,岛上的主要自然资源——树木不断减少。

终于,到了约公元1600年,岛上的最后一棵树也倒下了。树木的绝迹导致水土流失和其他农作物减产,工具退步,燃料不足,鸟类不能寄居,人们不能造船出海捕鱼。于是,岛上的文明一下子到了崩溃边缘,人口锐减,氏族之间相互战争,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因为没有办法造船,人们即使想再像祖先那样冒险远航也不可能了,他们只能在这个小岛上挣扎。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怎么样的一幅绝望的人间地狱图景。岛上的人口最低时下降到了可能只有几百人,整个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宏伟的石像的崇拜已成过去,幸存的居民们开始改信一种基于鸟类崇拜的宗教(可能是厌倦了动荡时期的自相残杀吧)。在这种宗教支配下,决定岛屿首领的方式是一种很奇怪的但是和平的竞争:每年春天各家族推选一人,比赛谁能最先游到复活节岛外的一个更小的岛上,取回当年的第一颗鸟蛋。比起硕大无当的石像或我们这个文明世界经历过的核子和太空竞赛,这种竞赛或许得算是很聪明的,但仍然让人禁不住从中感觉到人类悲哀的无奈和渺小。

复活节岛的生态悲剧之后是一段更为悲惨和丑恶的人为悲剧。在1722年,荷兰海员来到复活节岛的时候,在新的环境下,岛上的元气已略为恢复,人口又开始回升。但是后来,西方人重新光临复活节,掠夺了岛上唯一对他们还有些价值的资源——人口。居民多数被卖到南美做奴隶,剩下的人也因为传染病死亡怠尽。之后,传教士们来拯救苦难的岛民,又把岛上的文化遗迹破坏怠尽,尤其是复活节岛独特的象形文字。因此,复活节岛留下来的记录少得可怜,至今仍未被解读。有的学者认为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一个纯正血统的复活节岛原住民。岛上的文化传承,如历史、文字、宗教和传说,基本上是全都失落了。现在我们知道的事多是根据遗迹,地质发掘和早期来过复活节岛的西方人的记录推断的。

从一个关于复活节岛的网页读到过一段很有震撼力的话:“想象一下是谁砍倒了岛上的最后一棵树。这个岛是这么小,在一个晴天,从岛上的火山上,他可以把全岛看得清清楚楚。他应该知道这是最后一棵树,他当然应该知道这最后一棵树的倒下对他和全岛人的后果,他应该感到很害怕。可他还是挥动手中的石斧,砍倒了这棵树。”

最后一棵树的命运是整个复活节岛悲剧的缩影。我们可以推测出几种可能:或许最后一棵树的确不是人砍倒的;或许当岛上还剩一小片树林时,人们就意识到了即将来临的灾难,但是为时已晚,岛上生态遭到的破坏已经太深,这一小片树林没能存活。又或许,砍倒最后一棵树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棵。复活节岛虽小,据考证也分为十几个氏族,他们时而相互争战。这个人或许就是不知道岛上其他地方的情况,以为总还能找到下一片树林。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个人的确知道这大约是最后一棵树,但是他需要这棵树来生存,他管不了那么多;他觉得即使他不砍别人也会砍,这棵树已经注定要倒。

复活节岛上发生过的这些事,在整个地球范围内也都有可能发生,只是时空尺度更大,资源结构更复杂。我们或许就正在砍着最后几棵树。现在是不是已经太晚了呢?希望还不是。我们是不是看到了可能来临的灾难呢?至少我们是在小心地看了,也有很好的能力,把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小星球看得相当清楚。但是我觉得最大的危险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或许有能力看到和认识到即将来临的环境灾难,却未必能控制我们的群体行为,来避免这种灾难。因为我们分为小群,相互争斗。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首先需要生存。我们面临的争斗经常是你死我活,让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我们的问题也不是现代科学让人的力量太大了。复活节岛始终处在石器时代,但最终也面临资源耗尽。他们如果不造石像,可能会持续得久一些,但是最后一棵树多半还是有一天会倒。一个技术不发达,通讯观测思考能力弱的社会,群体自律的能力一定是弱的。一个这些能力强的社会,有可能因为内部争斗而同样没有群体自律能力。但是如果他们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至少还有解决它的基本能力。所以我认为,只是主张被动地尽量不触动自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存在,和自然的其他部分发生相互影响是免不了的。处在低技术状态的人类最终也还是可能对自然造成毁灭性破坏,而科技和自律可能是我们避免这一命运的唯一出路。

四、技术的座架

同类推荐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男人模式:3000年关于男子品性的智者高论

    本书汇集了自荷马以来西方的经典文学、哲学、历史作品中对男人品性和形象的描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考男人之道的窗口。通过这扇窗口,读者看到了骑士时代的男子、绅士时代的男子、智慧的男子、家庭中的男子、从政的男子、高尚的男子、美国男子以及后现代的男子,看到他们的勇气、信心、智慧、浪漫、困惑。书中所选,既有对男人品性的哲学和道德思辨,自亚里斯多德到奥古斯丁,到培根,剖析男性美德的细微之处;也有对男人角色的有力辩护,自古罗马的卡托到戴高乐以至肯尼迪,先贤之训诫名言,值得深思;更有对男子形象与模式的生动描摹,自荷马笔下的俄底修斯到中世纪的浪漫骑士,无不是经典男人气质的体现,给人以深刻印象。
热门推荐
  •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穿越?牛肉丸子能噎死人?她见识到了!一穿越居然跟这个痞子王爷有扯不清的关系,老天还有太子,简直是没大脑。娶她?做梦,她是那么好娶得吗?等着吧!莫名其妙成了晋王的未婚妻,太子还想娶来做小妾?看她的样子跟狐狸精扯得上联系吗?当她白痴是不是?在现代都不做人小三,到古代还要做小三?想得美!看她怎么玩转古代!
  • 夜玫瑰

    夜玫瑰

    为了工作来台北打拼的工程师,找到了他在陌生城市的第一个棲身之所,叶梅桂是他的房东。工程师在叶梅桂的眼中读到了属于自己的寂寞,在叶梅桂如井般深遂的眼神中,启动了柯智宏脑中大学社团学姐跳舞的身影。那是大一时,学姐帶他跳的第一支舞以色列的民谣《夜玫瑰》,学姐翩翩舞姿深深打动着他。台北生活的每天每天,白天的工作是精密逻辑思考的,晚上和叶梅桂的交往是温馨的,也是惊险万分的。面对神秘刁蛮的叶梅桂,柯智宏那大刀阔斧的治水本事也派不上用场,只随着叶梅桂的一切起舞。別忘了还有可爱的狗狗小皮。
  • 宠妻之首席设计师

    宠妻之首席设计师

    ★【绝对设计】四年前洛青打晕一个对自己不轨的男人,轰动一时。从那时起陆将认识了她,两年后成立设计公司,等着她自己爬进洞。两年海归的洛青回归本土,开始她的设计师之路。为了赚更多钱给妹妹一个美好将来的她,仅用了一年时间便做到总监位置。在庆功晏上她的作品受尽追捧,她的身价水涨船高,仕途风顺。“洛青同志,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我会负责的。”刚正不阿的陆少十分严肃。“跟我结婚吧。”没有问号。★【职场风云】“哼,她洛青是什么东西,还不是借机上位?我们肖灿才是首席设计师后选人。”“呵呵,别这么说,人家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海归。这次至尚的网上专柜就让给她去做吧。”三十二层的总监笑着摇头,把手上的案子转交给三十一层的洛青。几个设计师听到她的话都心照不宣的笑起来。谁不知至尚再大,可这毕竟是个网上专柜,而做惯网页的人根本成不了大事。洛青可不这么想,网上的营销比线下更容易红的发紫,而做广告要的不就是知名度吗?“啊,你就是为我们店铺设计的设计师?幸会幸会,真是太谢谢你了,你不知道,这广告一放上去,当天就让我们营业额破十万,一个月下来直破七千万!还不包括线下,现在我们已经是这个行业的NO1!”至尚CEO亲自来谢,握着洛青的手激动不已。“呵呵……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决定了!”“以后不管是我们线下还是线上,都由你来负责!”啊?至尚现在的品牌值二十六个亿啊,若是让自己负责……发了!半个月后……“洛青总监,请你搬置三十三层首席设计师的办公室。”……★★★★★故事为背景虚构,请各位看客不要纠真。(本人郑重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谢绝借鉴!)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感悟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命难违:独占麻辣俏妻

    婚前她是城市姑娘,浪漫,爱玩,典型的月光族爱情是生活的必须品,一次冲动,她成为了未婚先孕的一员还好这个男人负责,我们结婚吧满心欢喜的见家长准备结婚,幻想婚后的美满生活,嘴角上扬城市姑娘嫁给家在农村的他,当下车的见到他的妈妈,姑娘嘴角扯着僵硬的笑容,目瞪口呆。婚后日子并非她想的那般幸福,开始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爱情终究败给了现实何况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是两个家庭的融合,开始争吵不休金钱与孩子的背后,他们是否还能一如当初?一路走来,她才真真的体会到什么叫婚姻。
  •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别让坏习惯左右你:排除你走向成功的78个障碍

    ,我们谁不是遵从着某种习惯来生活的呢?有的人习惯“黎明既起。有的人遇到一点儿小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习惯的产物,就会愁眉不展;有的人节俭,洒扫庭院”,有的人铺张;有的人多话,有的人则大大咧咧,不修边幅;有的人对人说话谦恭有礼,有的人寡言,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总是乐观地看待一切,如此等等,而有的人则习惯睡懒觉;有的人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整洁,有的人则高声大嗓、唾星四溅;有的人做事井井有条,不一而举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为清代小说。前六十回为《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一回至末一百零二回为《海公小红袍全传》,今存道光十二(1832)壬辰年厦门文德堂刋本。叙述一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一生的故事。海瑞其人其事《明史》有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号称“南包公”。本书文笔粗疏,情节离史实颇远。
  • 盛年白狐传

    盛年白狐传

    一只笨笨狐仙的终极人7养成史,本是天宫无所事事一散仙,被贬下凡之后,竟要顾虑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此乃姑娘下凡头一遭历练,办砸了怎生了得?不理那没了心的倒霉星君,且看我如何大展身手、持家有道!……咦,月圆之夜出了岔子,怎地尾巴还露在外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