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9700000022

第22章 思辨篇——上帝能够被证明出来吗(12)

这个神话以隐喻的方式暗示,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包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顽劣的马”),灵魂和身体的结合,虽然是一种堕落,但却是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具有某种必然性。灵魂在未跌落之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灵魂在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者“污染”,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经过适当的训练灵魂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东西。因此,回忆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它才能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

柏拉图说:回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由观看、触摸或其他感觉来引起,尤其是观看。因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通过感觉经验来认识理念,但是认识理念却又必须依靠感觉经验。换言之,感觉在对理念的回忆中具有某种诱导的作用。灵魂对理念的回忆,分为突发与渐进两种形式。突发形式表现为疯狂,那是一种忘我的直观状态。当灵魂看到尘世的美,便回忆起真正的美,它感到翅膀正在生长并且急欲展翅高飞,把下方的一切置之度外,全然不顾,于是被世人认作疯狂。其实这是最高级的最佳状态,爱美的人分有这种疯狂,便被叫做钟爱者。渐进形式表现为理性的进展。它的步骤是这样的:“从显而易见的美开始,继而为了最高的美而上升,就像在梯子的阶上一样,从一进到二,从二进到所有美的形体,从美的形体到美的制度,从美的制度到美的学问,最后从学问到那支研究美自身的科学,最终知道美的本质”。

柏拉图是西方理智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的灵魂回忆说,却是要通过“疯狂”来拯救人类。而“疯狂”,是靠一种神秘的直观实现的。具有讽刺性的是,直观,恰恰是对理智的背离。就这样,当理智走到了尽头,无法为信仰提供支撑时,最终导向了神秘主义。我们前面说的毕达哥拉斯,这里的柏拉图,还有后来的黑格尔,都是以理性思辨著称的哲学大师。可是,他们却都在自己学说的影响下集体走向了疯狂。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到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中寻找。

在西方,理性总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只要前提正确,论证过程严谨,得出的结论肯定就是正确的。因此,在西方,和数学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逻辑学。当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德在创建几何学体系的时候,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着手创建他的逻辑学体系,专心致志地研究三段论式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学的联姻,造就了西方人的狂妄,他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康德比阿基米德更狂妄:“给我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宇宙!”

这就是西方人的线形因果思维。我们如果有机会去听一听西方人说话,就会发现他们的句式几乎都是“因为……,所以……”,逻辑性极强。正是这种思维使得西方产生了科学。但是,但这种思维模式里有一个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支点在哪里?我们去什么地方获取这个支点呢?这个支点又怎么证明是确定可靠的呢?正如我们盖房子,地基如果没有夯实,上面无论修建的多么牢固,早晚还是会坍塌的。还有,其他的结论都是从支点推论出来的,但支点本身却无法推论出来,我们只能认为支点的正确性是不言自明的,预先给定的。

比如,在几何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公理,就是“平行线永远都不会相交”。这个公理就无法证明,我们只能认为它就是公理,是什么时候都不会出错的。但我们的经验不能保证这一点。因为我们只是现在看到它们没有相交,但平行线无限延伸下去是否会相交,我们的经验不能保证,也无法去验证,到最后只能由上帝来保证了。

就这样,在西方的理性思维模式里,上帝就像幽灵一样渗透到科学理论的角角落落。没有上帝,西方所谓宏大的科学大厦就面临坍塌。原因就在于这个支点。上帝要来保证这个支点的正确和恰当。一旦支点受到了怀疑,科学大厦就会立即坍塌。

就这样,理性走到尽头,自然而然地转向了信仰。而科学传统,也最终屈服于神秘主义的宗教传统。这个命运,好像是无法逃脱的。因为上帝根本就无法认识,唯有通过神秘的体验才能去亲近。

七、花园里的奇迹

奥古斯丁是欧洲中世纪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信仰的基础上去理解”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把对上帝的信仰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但我们所不了解的是,这位基督教的圣徒,在早年的时候却是一个恣情纵欲的浪子。据说,他17岁的时候就交了女朋友,18岁就有了私生子。

奥古斯丁虽放纵于情欲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觉悟最速。他皈依基督教的经历是哲学史上有名的“花园里的奇迹”。他在《忏悔录》里回忆说,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散步时,忽然感觉到自己的罪重重地压在心上,便倒在一棵无花果树之下,不住地叹息流泪。他一边流着泪,一边喃喃自语:“主啊!你的发怒到何时为止?请你不要记着我过去的罪恶。”过了会儿,他呼喊起来:“还要多少时候?还要多少时候?明天吗?又是明天!为何不是现在?为何不是此时此刻结束我的罪恶史?”他的哭声在空旷的花园里回荡。

正在这个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好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候生活放荡,他感到这段话正击中了自己的要害。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心中,驱散了阴暗笼罩的疑云”。

几天后,奥古斯丁放弃了待遇优厚的米兰国立修辞学教席,离开他年轻的未婚妻,决心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跟随上帝。公元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了基督教。此后,他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三年之后被教徒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公元395年升任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奥古斯丁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死于希波城沦陷之前。他去世之后,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从此不再受罗马教会的管辖。但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在晚期希腊哲学中,奥古斯丁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他既是一个柏拉图主义者,也是一位基督教哲学家。在他这里,古希腊以思辨为主导的理性哲学开始与以信仰为标志的基督教教义发生融合。而且,在这种融合的过程中,信仰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那个“花园里的奇迹”。奥古斯丁,作为一位哲学家,他投向上帝,靠的不是理智的思辨,而是《圣经》的启示。所谓的启示,也就是佛教上讲的“顿悟”,恍然开悟,放下屠刀,浪子回头,立地成佛。在这里,思维是跳跃的,而不遵循理性和逻辑的严格推理。

信仰和理性的联姻,哲学和宗教的结合,在西方社会是迟早的事情。因为,无论是基督教中的“天堂”,还是哲学家思辨出来的“理念世界”,都是现实此岸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彼岸世界。只不过,前者是灵魂朝向的地方,后者是理性寻求的对象。对基督教而言,灵魂是永恒的,肉体是短暂的,因此灵魂高于肉体。而对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理智主义者而言,理念是永恒的,现实是短暂的。因此,理念高于现实。不同的领域又对应不同的认识能力,所以,理智又高于感觉。基督教宣扬的是“灵魂不死”和“来世的幸福”,基本教义是:“拯救灵魂,必须抛弃肉体。”而柏拉图主义强调的是理智的高贵和感觉的低贱。他的基本主张是:要获得真理,必须抛弃意见;要运用理智,必须抛弃感官。

如此一来,肉体与灵魂、天堂和地狱、此岸与彼岸、今世与来世、有限与无限、感觉与理智、理念与现实之间就有了泾渭分明的界限。而人,作为灵魂和肉体的结合体,唯有靠信仰和理智才能不断地朝向那个圆满的世界,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永恒。由此看来,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其实只有一步之遥。正因如此,后来的很多教父哲学家干脆要求放弃理性。理性能做到的事情,信仰也能做到。而且,神启的知识比理性的知识更简洁,更直接。何况,信仰总归是没有错的,一旦理性和信仰发生冲突,出问题也是人的理性,而不是信仰。

八、世界竟然存在

有人曾经让维特根斯坦用一句话来描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维特根斯坦没有说话,沉思之后,他在纸上画了两个符号:一个是“?”,另一个是“!”。

这个人不得其解,让维特根斯坦解释这两个符号的意思,维特根斯坦于是说了那句非常绕口但又非常著名的话:“令人感到惊讶的不是世界如何存在,而是世界竟然存在!”

世界是如何存在的?这是一个“?”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科学家的事情。科学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研究世界上的事物怎样关联,怎样相互转化,并从这种关联和转化中总结出规律,而后再进行一种理性的描述。正是科学,让我们眼前这个繁杂纷乱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正如诗人薄柏对牛顿的评价:“自然和自然律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降生!于是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但是,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知识如何延伸,人类永远都无法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世界竟然是你知道得这个样子!用维特根斯坦的话来说,让我们永远感到神秘的是:世界竟然存在!

“竟然存在”或世界存在的本身,不是指一种种现象、一个个事实,而是指所有现象、事实的总和,即世界或宇宙的整体。把世界当做整体,设问世界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就已经超越了科学研究的范围,变成宗教问题了。因为它超出了科学的理性限度,超越了空间和时间,涉及到从无生有的形而上学,因此在我们的认知之外了。对于这个问题,人类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知道。但是,我们对整个世界仍然需要一个态度或者信念。相信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仅此而已。

很多事情到了终极处,最后也许只能是一个态度、一个承诺。因为我们认知是如此的有限,因为我们不是上帝。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相信有一个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外在客观世界,是一切科学得以成为可能的前提。”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到底有没有一个独立、客观的世界存在?这个问题是我们回答不了的。世界之所以是这个样子,完全是因为人的眼睛。如果没有人类,没有这双眼睛,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也许,提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是荒诞的。因为没有人类,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作出承诺,而无法去论证。

今天的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科学精神,把科学程度的高低看做文明的标志,把科学看成是迷信、宗教这些死敌。也许看了维特根斯坦的这句话,我们才真正知道科学和宗教在源头上还有这样千丝万缕的联系。翻开西方的科学史,我们会发现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科学的发展历程总是伴随着宗教的庇护。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自然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他还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瞎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瘸子。”莱布尼茨也说:“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世界。”正因如此,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大多也都是宗教徒。屈指算来,爱因斯坦、牛顿、笛卡儿、罗素、莱布尼茨,哪一个不是在研究完自然的奥秘之后,又去教堂进行礼拜呢?

正是出于对这个神秘世界的敬畏,正是出于“这个世界竟然存在”的惊讶,西方的科学家们总是将对宗教的殉道精神转变成对科学的献身精神。阿基米德、哥白尼、布鲁诺……他们所留下的故事,不仅使人震撼,而且令人深思。当罗马大军攻陷叙利亚城的时候,阿基米德正在沙地上演算着几何题。面对着敌人明晃晃的兵器,这位日神般的数学家镇定自若地提出了人生的最后一次请求:“稍等一下,让我先解完这道题……”为了确立“日心说”这一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科学理论,哥白尼几乎耗尽了自己后半生的精力,在其生命的弥留之际终于使《天体运行论》一书公之于世……而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结论,布鲁诺曾不断遭受处分、监禁、开除教籍,直至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安徒生在其童话《光荣的荆棘路》中断言:“除非这个世界本身遭到毁灭,否则这个行列是永远没有穷尽的!”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把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与对上帝的皈依等同起来的科学家们,正是因为有了那种把科学视为生命的“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西方的文明史上才演绎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开辟出了一条专属于西方的“智”的传统。这种智力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思辨的乐趣,更多的还是一种安身立命的非理性信仰。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截然不同,人有思维是人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种的根本所在。但是,人不但是社会的人,还是自然的人,因此,人和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人和自然中的其他物种都是从同一个遥远的祖先那里进化出来的,它们都依靠“自然母亲”的哺育才得以成长;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不仅相互竞争,也相互支撑;只有那些能够对其他物种的生存产生助益的物种才被“自然母亲”选中并得以生存下来。因此,从起源上看,人并不比自然中的其他物种高贵。从更宽广的宇宙观点看,地球不过是茫茫宇宙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和其他物种都只是这叶扁舟上的乘客或过客,它们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存则同存,亡则俱亡。人类只有与其他物种同舟共济,才能使地球这叶小小的扁舟长存于宇宙海洋中。

一、宇宙大,还是人的思想大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科学家在进行一场关于天文学的演讲时,一个老妇人站起来反驳说:“你说的不对,这个世界是由一只大乌龟驮着的。”科学家问她:“那么,这只乌龟又在哪里呢?”妇人微笑着说:“是由一只大些的乌龟驮着,当然,它的下面又会有一只更大的乌龟……”

故事里无限乌龟的说法虽然让很多人觉得很可笑,但它却是人类最初最朴素的一种宇宙观。人们对宇宙的探究由来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水晶球,地球则位于这个水晶球的中心,各种行星、太阳和月亮都镶嵌在水晶球上。之后的托勒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提高,完善了“地心说”并使之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直至哥白尼“日心说”的出现。在东方,人们也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宇宙观,从“盖天说”到“浑天说”再到“昼夜说”等等。看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认识宇宙的热情始终不减。

同类推荐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孟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从他的思想中获取营养。这种影响,仅从我们的常用语中就可以得到证明。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热门推荐
  •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机遇的把握(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机遇的把握(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机遇对于人的成功非常重要,但是机遇来了的时候,如果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这时机遇只会让我们悔恨。为了等待机遇,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诚心去做好准备。作
  • 不死武帝

    不死武帝

    新书《焚天邪神》已经发布!?sword=焚天邪神笑问苍穹,谁与争锋?拳砸天级元兵,不甘平庸,脚踩神级魔器,肉身可破苍穹,瞳术惊人能够逆天!纵横宇内,横扫八荒,以星河炼魂,无人能比!用混沌炼体,少年洪宇,雄霸八方,天地为尊,踩着万界天骄一步步踏上武道巅峰!万界掌中握,神塔炼苍穹!唯我独尊,不死武帝!
  • 战胜自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战胜自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然而,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超越别人,因为最强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意志的差异。凡事都要比别人强。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意志,就具备了挑战自我的素质和内驱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佼佼者。书中的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一个难题,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在人的一生中想得最多的是战胜别人,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助你步入成功的殿堂!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别人。可以输给别人,不能输给自己。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无人能真正打败地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欺上新妻 (完结)

    欺上新妻 (完结)

    一次异地之旅,韩莉在豪华的客轮上因感冒迷糊的走错了房间……许久之后,雷尔凡才知道那日在客轮上与他邂逅的女人一直在他的身边,而且是他那位精明能干的秘书,意外的发现她肚子里竟然还怀着他的骨肉.好友的美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绝色虐妃(又名:红尘断情)》文/红尘韵溪http://m.pgsk.com/a/104750/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傲娇农女训夫日常

    傲娇农女训夫日常

    卧病再床的娘亲!瘦骨如柴的小弟!极品家人!这都是不事儿。无缘无故多了一个是高是矮、是圆是扁、是丑是美都不知道的夫君。这事儿就大了。不嫁吧!就只有等死。嫁吧!心里又有些不爽,她一个堂堂现代人一朝穿越了居然被人安排婚姻,这事怎么想心里都不爽。不过,换个思维想想自己其实也算是赚到了。不仅一朝成了高手中的高手,还有良田空间,嚣张灵宠作伴。咳咳!最最最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未来夫君居然正好是自己喜欢的类型____
  • 间客

    间客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当许乐从这行字上收回目光,第一次真正看到尘埃后方那繁若芝麻的群星时,并没有被震撼,相反他怒了:大区天空外面的星星这么刺眼,谁能受得了?天天被这些光晃着,只怕会变成矿道上那些被大灯照成痴呆的野猫!于是许乐放弃了成为一名高贵女性战舰指挥官辅官的梦想,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堕落,堕落,堕落成了看门房的外乡穷小子,出卖身体的可怜男子,从事繁琐工作的男保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露着白牙,眯眼傻笑,披着莫名的光辉,一步一步地迈向谁也不知道的远方。…………许乐,东林大区公民,从一颗荒凉的半废弃星球上离开,脑海里拥有一些希奇古怪的知识,身体里拥有这个世界谁也不曾接触过的力量,并不浑沌,一味荒唐知足地进入了这个最无趣也是最有趣的世界。间客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我的第一本育儿书

    这些情况在80后父母中是非常普遍的。虽然他们通过书本、网络或是孕前培训,掌握了一定的育儿知识,但从产后住院期间看,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照顾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