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28

第28章 以佛心修清静心——禅茶一味,凡圣一界(4)

无忧的心是轻松的,也是没有压力的,这样的生活态度常使自己少了忧悲、苦恼的烦扰,而多出许多常人不及的精力,这样一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自然也比常人多出一份从容的智慧和精力。

真正做到以无忧、无怨、无悔的心生活,当然是非常难的,哪怕只是要做到其中的一个似乎都很难。比如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误决定不后悔似乎就很难,要想毫无怨言地生活似乎更是困难。有人会说,真正做到三无是不是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使做到了“三无”是不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当然并非如此。当你看见身边有一些人总是笑口常开,或者精力过人,总能轻松地做好每件他想做到的事,而且还有很多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的人基本就做到了“三无”,即使不是如此,也是做到了其中的一两条。

我们其实应该经常进行自我检视和反省,自净其意,把自己心里的忧、怨和悔统统净化、放下,以无忧、无怨和无悔之心去对待一切,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心静自然凉,你的心里没有那么多的忧、怨、悔的心结,以乐观、轻松的心态积极生活,又怎么会因为天气的炎热而烦躁不安?即使大汗淋漓,依然以一颗平常心平静面对,自然可以从中体会到常人体会不到的乐趣,而这,也是在心静自然凉中自得其乐了吧!

心静,就能进入一种“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的妙境。以静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一片充满清幽安宁的绿洲,即使那鸟鸣蝉噪,也会感受到“林愈静山更幽”的意境。心之性之悠悠,全身心地沉浸到朝霞夕晖或明月清风之中,心更纯,气更静,心纯气静中便有通体爽快之感。

心静,就是人在思维中靠自身的意志力遏制杂念,摒弃外界干扰而独立思考一件事情,进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实质上讲的是一种意境,更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心态。

心静时,静如松竹之淡泊,只邀清风明月相戏;

静如山石之沉稳,只纳樵夫、仁者栖身;

静如海、月之平和,只孕珠贝之翕张。

只要内心世界是宁静的,所有的动都会变静。无论是风声、雨声、雷声,还是虎哮、猿泣、虫鸣声,也无论机器隆隆、枪鸣炮轰声,抑或是哭声震天、笑语欢歌声……都不会打扰你内心的沉静。无论是床前月光的时静,还是春雨润物的物静,都不如心静。心静,则物、时俱静。

心静如水,依物随形。然而,在这个充满了喧嚣、嘈杂的时空,重叠交叉的声波无序地传播着。欲寻的清静就像沙漠中一潭清澈的泉水,显得越来越珍贵了。尤其生活在喧闹的城市,享受宁静已成为一种奢侈。

道家的炼心炼气,是静;

儒家的修心养性,也是静;

佛家的六根清静,还是静;

常人做学问,修灵性,亦是静。

心静则凉,它是一种气度、一种品质。

它是孔子的“莫春者……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是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适;是柳子厚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镇静;是林则徐的“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刚强;还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宽容,是“以德报怨”的佛陀式的大度。

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欢乐和苦本身,而是心情。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心不静则理不清,理不清则事不明,必然会陷入迷茫。人一旦进入了“静”界,便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思考。也是人生转折的必要过程,更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成本。心静需要具备一种豁达自信的素质,需要一份恬然和难得的悟性。

世间万物皆有心。

天有天心,天心静,万籁俱寂,神秘而静美;

海有海心,海心静,海天一色,幽玄而安详;

草木亦有草木之心,草木之心静,与日月同眠共醒,生如樱花,死如落红;

天人合心,人心静,心如碧潭,静如清泉……

身静乃是末,心静才是本。

烈日炎炎的夏日,老和尚正给小和尚讲佛理。

老和尚说,心头火烧毁的往往是自己的心,所以要制怒。“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讲。

老和尚刚刚讲完佛理,小和尚便虔诚向老和尚请教:“师傅,刚才你讲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心静自然凉啊!”老和尚说。

“心静之后是什么?”小和尚又问道。

“自然凉。”

“什么是自然凉?”

“心静。”

“哦,心静自然凉。”小和尚小声念道,接着他又问:“师父,自然凉前面是什么?

“心静。”

“心静前面是什么?”

“心静前面已经没有了。”老和尚已经有点不耐烦了。

“哦,心静后面是什么?”

“自然凉。”

“自然凉?自然凉前面是什么呢?”小和尚不停地问。

“混帐东西!你这哪里是讨教,分明是在胡闹!”老和尚气不打一处来,额头已经全是汗了。

原本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佛理,结果老和尚是被小和尚上了一课,让老和尚体会了心不静自然热!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知道这件事是个什么理,最好该怎么做,但是最后就是没法做到。也就是心无法真正地静下来,没能享受到自然凉的结果。

唐朝司马永桢说:“静则生辉,动则生昏。”所以说,人生的一切浮躁和欲望都是来自不清静、不安稳的心。人如果都能有心静的自然和谐,有修身养性的积极处事态度,远离悲观厌世的消极逃避,能控于己、制于心,方可万事不乱,世俗多于烦事的人生,就会少了许多烦恼。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地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可以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知道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中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可以不断超越,不断向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远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叫做奇迹。

据说神五中我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心跳始终保持在每分钟70下左右,哪怕在空中飞行也好,成功着落也好,相当稳定。

所以,人生的成功,需保持一种心静的状态。能认识、拥有、守护住心静是一种工夫,工夫的圆满须经岁月的磨砺、汲取、弃留纷繁复杂思想的过程。

生活中免不了鲜花掌声、灯红酒绿、歌舞喧腾的热闹,但热闹之中,往往包含着无聊的捧场和虚假,热闹之后,留下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宁静才是一方净土,它能帮你抵御住无穷无尽的诱惑,为你带来心灵的慰藉,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唯有心灵的宁静,才能不热衷权势显赫,不妒嫉功成名就,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豪邸。因为所有的热衷、妒嫉、乞求和羡慕都是一厢情愿,只能激起情感上的迷惘和躁动,加重生活中的烦恼和负荷,而与豁达和康乐无缘。

心静而凉生,须有一个心境的营造,这便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

唯有平常心,才能于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时不会眩昏,曲终人散、独对残月时不会落寞;才能不为沉浮升迁耿耿于怀,不因缺少鲜花掌声落落寡欢;才能心平气和地做自己的事情,勤勤恳恳地写自己的文章,安安逸逸地过自己的日子,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

平常心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工作生活,只要能保持一种淡泊清静的心境,守住一片温馨的宁静,就能够理智、从容,就会发现人生处处有美丽的风景,生活时时有温馨的笑靥。

周铁钧说过:“人类所有的生存状态都可以在思维方式中找到源头,思维每前进一步,境界就完美一步,无论结果是找到了永恒、找到了坦然、找到了解脱,都能让人的精神世界显现出多彩的斑斓,而斑斓中最耀眼的部分是最值得我们去守护的,那就是宁静。”

还有一位哲人的话常在耳畔回响,在心底共鸣:“把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心灵的宁静,是心灵幸福的底蕴,是生命的成熟,是命运之神对人的最高奖赏。记住梭罗的话:自然的宁静加上心态的宁静,赐给了我们永远的祥和与康乐。

飞来是佛,动静如一

每一个生命不管天年长短,都有其特点,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朝生暮死的蜉蝣人生,只三天的短暂时光。可它不食不饮,用不着费心觅食,老天给它安排这仅有的三日,能够轻松自在地享受着有限的生辰之光。倘有幸身陷于松、柏树脂之中,凝成黄褐色透明的化石,于千万年之后,依然风姿绰约地展现在琥珀宝石中而闪烁着慑人的光泽,让人惊艳。以这么短的一生换来无数万年后长远的众人瞩目,不也是一得吗?

那每个人儿时都熟知常见的蝉儿,只喧闹几分之一都不到的夏季就结束生命。来到世间只存活一至两周。可它得蛰伏在地底下过着三年到十七年不等的黑暗生活,才得以破土而出。

因此它在树上饮而不食,抓住这短暂的片刻没命地唱响“出生之美”,用燃烧生命的声音,倾诉着“生”之美好。它的生命轨迹皆依循着冥冥中无所不在的造物者的设定进行。在机缘成熟时跃出羽化、高歌、求偶、交配、产卵和死亡。当这美丽的使命完成之后,又回归尘土……

草本植物那短暂的一季,不也活得光彩夺目?按着四季的变化,依序上台,演绎着各自的辉煌:春花、夏果、秋实、冬梅,各擅胜场。毫不起眼的就有引人注意的特殊本事:鬼针草、蒲公英,让你不得不替它传播种子以达到延续生命的目的;白天各种花儿争奇斗艳,我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先露脸,因此我的日本名儿叫“朝颜”——牵牛花;而我选择夜间悄悄开放,用扑鼻的香气引人注目——夜来香……

这一切的一切,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很自然就获得,并不用刻意去求,无意中就受益良多。心胸自然开阔豁达,天性自然喜静避闹,更能自得其乐。觉得没伴儿并不可怕,自然界有那么多随处可挖掘的心灵宝藏,那不同生命展现给你的“美”与“妙”,足够你玩味与欣赏一辈子的。同时知晓有个万能的造物主,运用它无量的智慧,精心安排、巧妙布局,造就出这么神奇的万事万物。而且绝不偏袒,更不徇私。所有的生命在它的庇护和施予中,一律平等。每一样都活得有滋有味,每一种都能活出各自的丰盈与神采。

自然界随处有可挖掘的心灵宝藏——这种种的观察与体悟,在你我的脑海中深印,在你我的记忆中长存。时至今日,依然鲜明如昨。

当然由于当时年幼,无法全面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终于明白了。其实这答案在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里已经呈现;在庄子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早已证实;更在程颢《偶成》诗中“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名句里作了最贴切的表达。

这位纯然的儒家学者、宋代的理学大师、市井小民眼中道貌岸然的冬烘先生,竟然也抗拒不了大自然的魅力,在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中,写出了这样的名诗佳句。真的!一个与世无争、思想澄澈的人,静静地品观万物,都能有得于心。更能领略到人间四季里,其他万物也有和人一样的好兴致,也有各自不同的最佳展现。是的!这些你我老早在接受正规教育前,就已陆陆续续地印证着。并随着日月的嬗递慢慢地更为明白。

记得佛教里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这就像我们今天生活的一种写照。如今,人类已经走过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直接冲进了网络化信息化时代。

对于一个“白领”来讲,尽管每天接收的海量信息里,有实质意义的并不多,但是如果一天不上网,不浏览上百条资讯,不接收许多的E-mail、短信和电话,他就会惶恐不安地四处张罗,担心自己被社会“边缘化”。出门有车代步,家里、办公室里全盘自动化,足不出户就知道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上网说两句话,可能引起几万甚至几十万人的争论;打个外购电话,就有人风风火火把你需要的东西送上门来……

但这一切似乎并不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适。在这个智力为王的时代,我们的身体终于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了,却把所有的压力都加载给了精神。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生活压力太大,却从来不曾停下来反思一下生存的意义。其实,要找到藏在地下的宝贝,就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清理,一点一点地挖掘。

有时候我也在想,既然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视野越来越广阔,所能运用的资源越来越多,那些莫名其妙的恐慌到底从何而来呢?为什么我们每天总是忧心忡忡,似乎很难以轻松的心态对待面前那些捕风捉影的事。冥冥之中,我们为什么一直压迫着自己,将扑面而来的信息变成烦恼的来源,并且越是刺鼻的气息就越容易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有次,六祖惠能大师看到两个人对着一面旗幡,面红耳赤争论不休。

一个说:“如果没有风,幡子怎么会动呢?所以说是风动。”

另一个说:“没有幡子动,又怎么知道风在动呢?所以说是幡动。”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惠能大师听了,对他们说:“二位请别吵,我愿意为你们做个公正的裁判,其实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二位仁者心动啊!”

以佛教的见地反观,我们生活中的确有很多麻烦都是由己而起。对所有的事都执着,对所有的烦恼都招惹,即使早已风平浪静,我们还要坚持。正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痛苦也因此而来。

是啊,从上述公案里可以看出,禅师对外境的观点,完全是返求自心,而不是滞留在事物的表象上,我们常人之所以有分别,完全因为起心动念。因此,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心动则事象差别现前,如何达到动静如一的境界,关键就在心是否能去除差别妄想。

古人云:“万物静观皆自得”(程灏诗)。世上万般事物,只要静下心来观察皆都能自得其乐。在迷茫之中,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种相对超越的目光进行观察,用一种多元的、平衡的方式进行思考,才能有所“自得”,即达到对事物的“自由”认识,并且让事物获得“自由”发展的机会。

王飙先生在其散文《静心是只空篮子》里讲了两则故事,一则是:

当年,身为王子的释迦牟尼,为了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真谛,出家当了和尚。他历尽艰辛,孜孜以求,遍访了印度的高僧,却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

他的内心充满苦恼和哀愁,遂准备投河自尽。一个农夫救起了他,大骂:“年纪轻轻,却寻死觅活,真是没有出息的废物。”

农夫把他扔在河边一棵菩提树下,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热门推荐
  • 神女惊情史

    神女惊情史

    风蕖是女娲一族留下的唯一骨血。世人都以为风蕖已随父母归天,其实风蕖被神农氏所救,昏迷十几万年,醒来后忘记了一些往事,一直隐居在药乡。她离家出走后,在凡间爱上一男子许言,却因他人阻隔最后险些丧命,后被神农氏救回。两万年后,再次出门,在天后百花宴上遇到两万多年前认的叔叔——疏凌,并得知疏凌就是天君的弟弟。从此两人展开情感纠葛,她无法忘记许言,却发现怀着疏凌的孩子。后又受魔族女子陷害,风蕖恢复多年前的记忆,疏凌被罚至凡间。并得知许言就是鹿台山山主单昕,当年凡间险些丧命也是因单昕策划。风蕖至此明白疏凌心意,并愿意等他从凡间受罚归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一年,我们打残了日本:白江口海战全纪录

    那一年,我们打残了日本:白江口海战全纪录

    这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该书以发生在663年的白江口海战为切入点,以边缘史料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来梳理中日海战史,并着重介绍了白江口海战爆发前朝鲜半岛三国、中国、日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渊源,文风活跃,内容有趣,知识点丰富,有助于普通读者了解历史上的中日战争关系以及朝鲜半岛历史。
  • 青蛙王子蛤蟆妻

    青蛙王子蛤蟆妻

    他是市长的儿子,有名的黄金单身汉,她却是捡破烂的,还瘸了一条腿。他是天鹅,她是蛤蟆,本来不可能有任何交集,但他穿成了一个小婴儿,被一无所有的她捡了。他没一天不想离开她,她却用自己的一切爱着披着婴儿皮的他,感动了他。当他变回原样,第一件做的事,就是追妻大行动!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明婚暗娶:boss请息怒

    萍水相逢,他们只是彼此生活中的陌生人。阴差阳错,被人下药,她失了身,他失了心,原本想要一笑而过,他却因为一句负责而不肯放人。她逃离,他紧追不放,当心开始沦陷,却是一场阴谋的浮现,是真心是假意,谁能看清,谁又能明了情关难过?将她紧紧困住,即使天涯海角也不肯放手,只因为第一眼的宿命,只因为,婚礼正在进行时,而两颗悸动的心能否在最后交给永恒?苏芙说,我们之间,真的存在爱情吗?古沂南,你是我害怕触碰的回忆,却也是我向往的风景……古沂南说,苏芙,你是这辈子唯一一个让我既心疼又心痛得女人!
  • 要嫁就嫁灰太狼

    要嫁就嫁灰太狼

    还没来得及憧憬一下未来的生活,她跟着赶时尚也穿了一回。可穿就穿呗为什么要穿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庄。荒无人烟就荒无人烟吧,好不容易嫁了一个又帅又多金的老公,可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嫁的不是“人”而是一头狼,这下老天爷跟她的玩笑开大了、、、、、。-推荐好友的文文:叶冰的--------------《穿越成下堂妇》佳羽的---------------《花样囚妻》:小手的-----《乖乖穿越扑倒皇族俊男》:陌初的-----------------《蔷薇开似血》:俏儿的---------------《就是爱你之痴恋》:小小鱼籽的-------------------------《蛟妻》:
  •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透视青少年科学之谜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本书是献给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创造科学的青少年的一份礼物。过去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我们说:“科学就是力量。”科学是智慧的历程和结晶。从人类期盼的最高精神境界讲,朝朝暮暮沿着知识的历程,逐步通向科学的光辉圣殿,是许多有志于自我发展的青少年晶莹透明的梦想!
  • 重生之极品萝莉

    重生之极品萝莉

    【全文完结请尽情收藏】徐颖浑浑噩噩活了30年,各种委屈打击一并袭来,叫她动了轻生的念头,可在最后她不想死的时候,却穿越了,一穿回到了20多年前自己4岁的时候。重生后变身腹黑萝莉回到80年代,草根萝莉如何能拼出自己的一席天地……邂逅四大家族,结识另类美男,花样正太,还有上一世的初恋……谁能打动她的心……她又会怎么解开上一世的心扉?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