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21

第21章 破除戒律——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3)

僧人不知所措。

回到马祖处,马祖问:“你看到的那根柴有多大?”

僧人说:“无限大。”

马祖笑道:“你可真有力气呀。”

僧人问:“这话怎么讲?”

马祖笑着说:“你从老远背了一根大柴回来,力气还小么?”

■感悟——

希迁以“马祖可像木柴”考僧人对于众生世界的关系理解得如何。僧人回来后却对于木柴耿耿于怀,实际上抱住了希迁的问题不放,用力用错了方向,马祖轻轻一语道破,还是任运自然即可,理事关系也只有在平常心中才能领悟。淡淡几言如兵来将往,把石头凌厉的攻势化解开去。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有学人问希迁:“如何是达摩祖师西来的意旨?”

希迁回答:“去问柱好了。”

学人说:“学生领会不了。”

希迁说:“我更是不领会。”

■感悟——

希迁的禅法空泛灵活,不可捉摸,但也有惯用的手法,那就是作彻头彻尾的否定,连自己也不故作高明。大致而言,初学禅宗之人常以为佛法真是有那么一个东西在那儿,所以产生了得证的欲望。希迁对此心态了如指掌,干脆说自己也不知。事实上,确是不知,如果知道一些,那在希迁的禅法中就是妄执了。似知非知,禅宗的奥妙之处没那么容易表达。

“如果举扫帚呢?”

石头后世弟子罗汉桂琛以幽默著称。

桂琛看见僧人来,举起拂子问:“可领会么?”

僧人说:“感谢大师慈悲接度。”

桂琛笑一笑问:“看见我举拂子就说旨示了你,你每天看见山水人事,哪个不是在指点你呢。”

不一会,又一僧人过来,桂琛又举起拂子,僧人边赞叹边礼拜,桂琛揶揄道:“看见我举拂子就礼拜赞叹,那如果举扫帚呢?”

■感悟——

把佛法当成一件具体的事追求的人真是不计其数,桂琛的意思无非是要教导人们返观自性。

别以为我会佛法

有学僧前来请教石头的亲传弟子天皇道悟:“什么是玄妙的禅法?”

道悟脸上一片漠然:“别以为我会佛法!”

学僧紧追:“那么学生疑惑怎么办?”

道悟说:“何不问老和尚?”

学僧说:“我已问了。”

道悟便把学僧赶了出来。

■感悟——

佛法就在生活中。天皇道悟“不会佛法”,也就是说要我们不离生活去悟道。生活是什么?生活有欢乐,也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没有生活。神会禅师说“烦恼即菩提”——有烦恼才能寻求对佛教真理的觉悟,而不让烦恼搅扰了本原清净心。本明禅师的偈语说:“不识烦恼是菩提,若随烦恼是愚痴。”

打破茶杯捡起来

有个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禅师!我研究禅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在生气的学僧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呢?”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打他。当学僧这么一说时,冷不妨老禅师立即挥手也打了他一巴掌,手上的茶杯哗啦一声掉在地上,老禅师说:“刚才你说已懂得佛法禅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了。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愣得目瞪口呆,不知怎样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出来,老禅师说:“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

说着,就把打碎的茶杯捡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即在身边!

■感悟——

这个学僧因为不明禅道而烦恼,又因为被师父打而烦恼。“须知烦恼处,悟得即菩提”。也就是说,人生在烦恼之中,要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样,当烦恼袭来的时候,千万不要为烦恼所摆布,而要善自宽解,善于自我安慰,只要能把身外之物看作是虚幻的,也就保持了自己内心的宁静而不失其本原清净之心;反过来又可以说,正像污泥中可以生长出莲花一样,烦恼中也可以使人产生对佛教真理的觉悟,而能“随所住处恒安乐”。

金钱也是好东西

月船禅师是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对于这种作风,有些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私下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呢?”

那位女子回答说:“你要多少我就付多少!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泼墨!”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往,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请客人,月船禅师用上好的毛笔为她作画,画成之后,拿了酬劳正想离开。那位女士就对席间的客人说:“这位画家只知道要钱,他的画虽画得很好,但心地肮脏,出于这种污秽心灵的作品是不宜挂在客厅的,它只能装饰我的一条裙子。”

女士说着便将自己穿的一条裙子脱下,要月船禅师在它后面作画。月船禅师问:“你出多少钱啊?”

女士回答:“哦,随便你要多少我都给你。”

月船禅师开了一个特别昂贵的价格,然后依照那位女士要求画了一幅画,画完立即离开。

很多人怀疑,为什么只要有钱就好?受到任何侮辱都无所谓的月船禅师,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原来,在月船禅师居住的地方常发生灾荒,富人不肯出钱救助穷人,因此他建了一座仓库,贮存稻谷以供赈济灾民。又因为他的师父生前发过誓愿建一座禅寺,但却不幸其志未成而身亡,月船禅师要完成老人家的志愿。

当月船禅师完成其愿望后,立即抛弃画笔,退隐山林,从此不再作画。他只说了这样的话:“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

■感悟——

钱,不一定肮脏,要看它是怎么来的,用在哪里。像月船禅师,以自己的艺术作品,不计毁誉地求取钱财,但他是为救人救世,这钱很干净,很高尚;心,不一定清高,尽管有些人会故作清高。像那位女财主,似乎视金钱如粪土,但她恰恰俗不可耐,以为拿金钱可以买到一切。

多滋多味

有一天,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禅院外面的路边几个卖小吃的小商贩一直没有生意。

要到中午的时候,卖烤饼的人已烤好一大叠饼,反正也卖不出去,感觉有些饿,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卖西瓜的人坐着无聊,也敲开了一个西瓜吃起来。卖辣香干的人也忍耐不住,开始吃起辣香干来。卖杨梅的人也只好吃自己的杨梅。

雨一直下个不停,四个小商贩就这样一直吃着自己要卖的东西。

可是,卖杨梅的吃得酸倒牙,卖辣香干的吃得辣麻了,卖烤饼的吃得渴极了,卖西瓜的吃得肚子发胀。

就在这时,从雨中缓缓走过来一个年轻的小和尚,他从四个小贩手中将这四样东西都买齐了,然后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只见他拿起那些食物,有香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一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样子味道好极了。四个小商贩看得纷纷留下了口水,面面相觑,唏嘘连声。

可是,忽然传来了一阵呵斥声:“慧生,你师弟哪里去了?”听起来是一位老师傅的声音。

“师傅,刚才慧生师弟看到门外几个小商贩,说是教化他们去了。”一个年轻的和尚回答。

过了一会儿,亭子里的小和尚起身离去了。再看那四个小商贩,他们已经在相互吃着各自的东西了,而且感到很甜美很开心。而那位小和尚却在唱经阁开始参禅打坐了。

■感悟——

生活有多种滋味,香甜酸辣都包含其中,长期品味一种生活终究会厌倦,只有体会生活的多种滋味,才活得开心愉快啊。

自由是最大的幸福

从前,有一个讨饭的乞丐,白天四处讨饭,晚上随便找个破庙去睡觉。可是他的儿子却经商发大财,家里相当富有。因此,有很多人就骂他的儿子不孝,当着他的面说:“你们家那么有钱,可是你家的老太爷却在外面讨饭!你也忍心吗?”

那个儿子被人家说得面子十分过不去。于是,他派人到处去找自己的父亲回家。最后,果然找到了。等到老人回家之后,给他做新衣服,做好吃的东西来供养他。

可是,没过一个月,老先生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又跑出去讨饭了。

人家问他:“你有福为什么不愿意享受,为什么喜欢四处乞讨啊?”

老人说:“讨饭自在!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天天游山玩水,到处有的吃,有地方住,逍遥自在,没有拘束。可是回去被家里的儿子供养得很不自在,样样不自由啊。”

■感悟——

自由的乞丐比囚禁的国王幸福,自由是所有幸福当中最宝贵的东西。自由就是如此稀松平常,身在自由中的人,对自由就像对空气一样,并不感到特别珍贵。但是,一旦失去了自由,才会感到自由真的是所有幸福中最宝贵的东西。

但求身心洒脱

唐朝,隐居在湖南南岳一个岩洞里的懒瓒禅师写有一首诗,以表明他洒脱的生活态度: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的耳朵里,德宗很想见识这位禅师,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大臣找到那个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里喝酒。

大臣在洞口大声呼叫:“圣旨驾到,赶快下跪接旨。”

但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丝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看去,只见禅师用牛粪升火,炉上烧的是地瓜,洞里洞外烟雾缭绕,熏得禅师直流鼻涕,侍卫忍不住叫道:“喂!禅师,你的鼻涕流下来了,怎么不擦一擦呢?”

懒瓒禅师头也不回地答道:“我才没有空闲为俗人擦拭鼻涕呢。”随即夹起炙热的地瓜往嘴里送,并连声说道:“好吃!好吃!”

大臣见状,惊奇得目瞪口呆。禅师还顺手捡了两块递给大臣,并说道:“请趁热吃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他们分在两边。”

禅师这些奇异的举动和难懂的佛法令大臣不敢回答,只好赶回朝廷,如实报告皇上。德宗听了感慨地说:“国家有这样的禅师,真是大家的福分啊!”

■感悟——

出家人中,有人间的僧人,也有独居的僧人。人间僧人弘法利生,服务社会;独居僧人深山岩穴,清净修道。有些人间僧人是人在红尘,但心在山林;有些独居僧人是人在道场,但心在世俗。无论怎样的僧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

骷髅头也可以盛粥

文道禅师是个游僧,他十分敬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所以,他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慧薰禅师居住的洞窟。

文道禅师在洞窟前对慧薰禅师说:“在下一向仰慕禅师您的高尚风格,今天专程来拜访您,请禅师慈悲开示!”

由于天色已经很晚,慧薰禅师就说:“今天太阳落山了,你就在这里住一宿吧!

第二天,等文道禅师一觉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就已经起来了,并且已经把早饭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禅师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禅师。

文道禅师十分惊讶,踌躇得不知是否该接时,慧薰禅师说:“你并没有道心,不是真正为求禅理而来,你以干净污秽和憎恨爱慕的虚妄情感处事接物,怎么能获得禅理呢?”

■感悟——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有分别的心理所认识的世界,但真正的禅理,不思善、不思恶、不在净、不在秽,所以,文道禅师的憎爱观念,拒受感情,当然要被认为是无道心了。

如果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深厚,对于禅理能透彻理解,深信不疑,知道利害,明了得失,也就能够不失道心。

黄檗度母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正的报恩”,因此即使过了30年禅者的生活,他也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50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地就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地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失明了。因为想念儿子,她还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游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他的爱子。

这一天,黄檗禅师也接受了母亲的招待,他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向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走,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地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说后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地跳到河里,非常不幸地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对岸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黄檗禅师说后,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亲,并作了一个偈子:“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感悟——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看上去很是孝顺,其实这只是“小孝”。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黄檗禅师度母是大孝中的大孝啊。

对自己慈悲

有一次,耽源禅师提着篮子前往方丈室去的时候,路上,慧忠国师叫住他问:“你盛那么多的青梅子做什么用啊?”

耽源禅师说:“供养诸佛菩萨用的。”

慧忠国师问:“那么青的梅子,尚未长熟,吃的时候又酸又涩,怎能供养呢?”

耽源祥师回答:“所谓供养者,用以表示诚意耳。”

慧忠国师说:“诸佛菩萨是不会接受如此酸涩的诚意,我看,你还是供养你自己吧!

耽源禅师问:“我现在就已在供养,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何必那么计较?国师你呢?”

慧忠国师说:“我不这样供养,我非常认真计较,我要等梅子熟了才肯供养!”

耽源禅师问:“国师的梅子什么时候才熟呢?”

慧忠国师说:“其实我的梅子早就熟了。”

耽源禅师问:“既然早就熟了,国师为什么不供养?”

慧忠国师说:“因为我喜爱梅子,所以留着它,不随便给人。”

耽源禅师说:“国师何必这么吝啬?好的东西,如果有慈悲心的人,愿意与人分享。”

慧忠国师反问:“我不知道什么才是好东西?”

耽源禅师说:“就是青梅子。”

慧忠国师说:“如果好的东西是青梅子,更应该要好好珍惜它,不能随便给人。”

耽源禅师说:“我说不过你,你太吝啬了。”

慧忠国师说:“吝啬的应该是你,可不是我呀!”

耽源禅师无话语应对。

慧忠国师说:“青梅子还是留着自己用,不能随便给人,那才是慈悲哦!”

耽源禅师言下大彻大悟。

■感悟——

在这里,梅子是象征着佛性。梅子没有熟,酸涩无比,但梅子一熟,又甜美无比。如果佛性在缠(烦恼),就如同青梅子,佛性离缠,那酸涩就是甜美;慧忠国师的意思是青梅子要好好珍惜,不要急于给人,对自己也要慈悲!

做个真实的人

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二十年,常令一名二八佳人送饭服侍。最后,她终于想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功夫究竟怎样了。

有一天,她叫那个女子抱住这个和尚问现在修行得怎么样了。

女子奉教而行,和尚却用诗偈答:“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女子回来后把情形回报后,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想想看,我白白养了他二十年时光!他对你的需要理也不理,他对你的情况问也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于是把这和尚赶走,放了一把火,把茅庵烧了。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热门推荐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反穿越:古董老公(完结)

    反穿越:古董老公(完结)

    深瞳无意间在杂货市场上淘到一盏古董灯,谁知第二天一早醒来床上却多了一个英俊的帅哥,还是一个千年老古董,不过他的脾气好像不太好。让一个古代人适应现代生活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何况还要阻挡众多狂蜂浪蝶的围攻,其中一个还是她的妹妹。啥米,他竟然会武功,而且还非常的厉害?深瞳觉得自己是捡到宝了。刚想着该怎么利用,竟然有星探找上了门,这个得考虑考虑,谁让他现在算是她的私有财产呢?不过或许她可以由此摆脱无业游民状态,从而升级为超新星经纪人。两个人的关系好不容易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一夜之间那个男人突然消失了,就跟出现的时候一样,没有踪迹可循,可是千年的距离让她想追都无计可施……青的新文:《没女要转运》http://m.pgsk.com/a/203772/《绯正版娇妻》http://m.pgsk.com/a/210499/############读者群:10640276(已满)青②群:101027105(新开)
  • 朕的皇后太有财

    朕的皇后太有财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德拜金女,一张毒嘴闯古代步多金——一个视财如命,发誓要寿尽钱堆中的拜金女。为想一夜成为世界首富,竟独身去挖古墓,岂料竟不幸遇地震,竟让她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朝代的冷宫皇后身上。而拜金女的本性难移,这无人问津的冷宫似乎再适合她不过,且看她如何在这古代实现她天下第一首富的梦想“皇后,这已经是你第六次钻狗洞,第八次挖地洞,第十次写罪己诏,第十二次硬闯宫门,第十五次翻宫墙,第五十一次失败被抓了回来。朕希望下次皇后能换点新鲜的招,朕抓累了。”男子低头批阅手中奏章,声音平淡无波道。某女怒气冲冲的瞪着他,咬牙愤恨道:“你到底要怎么样才肯废了我?”“和朕生个皇子,废你后位,放你自由,五湖四海任你逍遥,朕绝不管你。”语气依旧平淡的没有阴阳顿挫,继续埋头批改奏章。某女气得呲牙咧嘴,眼瞪如铜铃,片刻后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般,心一横,一咬牙,一跺脚,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负还的悲壮道:“好,今晚我们就把这事给办了。”某男一惊,手中笔头一歪,字不成字,终于抬起了头。他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从不知何为丢面子,自从遇见了她,他不但没了帝王的威严,还被她弄得颜面尽失、无地自容。“呜呜,奶奶,你孙子欺负我,他昨晚像狗一样,对人家又添又咬——”面对一室的宫女、太监,某男怒瞪着一脸楚楚可怜的某女,大有想要掐死她的冲动。“铜臭女,你把这狗东西给朕扔出去——”某男指着床上的一只雪白小狗愤恨道。某女立刻一脸严肃的否决:“不行,这不是狗,是钱。一天一百两呢。而若少了一根狗毛,我一天要陪一万两,我可得好好保护它,让它寸步不离我。”“那朕睡哪里?“”哎呀!皇宫这么大,你哪里不能睡啊!和一狗争什么?”“你——”某男简直要吐血。他后宫佳丽三千,从不把女子当回事,而当她出现,似乎改变了他这样的看法,在宫中,她祸害皇宫,本以为废了她便可解决她这个麻烦,但没想到她出了皇宫,更是肆无忌惮的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竟闹得女子造反要工作,百官罢朝要辞职,嫔妃要自由,美人要解放,就连宫女太监也被她怂恿的罢工要加薪——而且竟把挣钱的主意打到了他身上,竟敢把他十万两卖给一个女子一夜——哼!是可忍孰不可忍,铜臭女,朕倒要看看是你道高一尺,还是朕魔高一丈,制不服你,朕就跟你混——而一心想做天下第一首富的她,当身边出现了这些人:霸道专权的——帝王
  •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卑鄙的圣人:曹操7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孕妇也穿越

    孕妇也穿越

    晕死,看多了穿越,没见过孕妇也穿越的。哭死,看过异类穿越,没见过她这样一穿越便要浸猪笼的,命苦啊……这个自大猪皇帝,竟然对她说:即使我不要你,也容不得你背叛我,我也不会让你死,死多容易啊,我要你生不如死。她不活了,牙一咬,见阎王吧。但是,这个臭屁阎罗殿的小鬼,竟然来捣乱,还说什么:人家不管啦,你要对人家负责,人家让你做阎罗殿的老大。吓得她一个踉跄,重回人间冷宫,魂还没来得及适应尸身,便被这个蒙面男人抢走,妈妈呀,她怎么就这么倒霉?听这男人怎么说:嗯,命挺硬的,应该不会被我克死,行,给我生个娃,我就放你走。当她是什么啊?母猪哇?好像也不全是那么倒霉,这个卓尔不群的江湖第一剑客,简直是她21世纪英勇殉职的公安局长老公再生耶……※※※※※※※※※※※※※※※※※※※※※※※※※※※※※※※新文《帝姑》,欢迎来踩!
  • 凤栖梧桐

    凤栖梧桐

    后娘难为,续弦更难为!姐姐临终遗命,将妹妹配给姐夫作续弦。且看君家三小姐雪绮,嫁给她要叫一声“大姐夫”的表哥为续弦后,在婆家过得“内院”生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