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8300000020

第20章 破除戒律——大千世界内,一个自由身(2)

隐峰本准备问石头希迁个措手不及,谁知希迁一脚把球给拔了回来,倒弄得隐峰不知说什么好,只得颓然回到马祖身边,向马祖汇报了此行经过。马祖笑着说:“你再去一次,他若对你叫苍天,你便嘘他。”

回来后,马祖禅师说:“早警告过你,石头路滑!”

■感悟——

这则公案中,隐峰禅师虽知禅机应对应该灵活机动,但毕竟把禅看得崇高了些,待到石头对他叫两声“苍天”,马上打破了他原有思路。只是理悟,最后他又说:“你们如果想得到佛法,就不要受人拘禁和迷惑。向里向外,应该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遇到罗汉就杀罗汉,遇到父母就杀父母,这样才能不拘泥于物相,真正解脱。”

■感悟——

临济禅师,因长住山西临济院而得名。他开创了“临济宗”,在中唐以后这种宗派很兴盛。临济宗的特点就是“机锋峻烈”,敢于“呵佛骂祖”,反对权威和经典。这里的“杀”,不是教人杀人犯罪,而是从心里面祛除、傲视的意思。不迷信于祖师,不束缚于权威,正是这样才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祖师和权威。不迷信,才能不盲从;不执著,才能求著自身;自身是禅,也是佛。

智常斩蛇

有一个学僧仰慕智常禅师的道行,专门到他的道场来学习。

有一天,学僧跟随智常禅师一起锄草,茂密的草丛中突然蹿出一条蛇。禅师毫不犹豫,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心想:出家人以慈悲为怀,怎么能够轻易杀生呢?但是禅师却若无其事地继续除草,学僧忍不住讥讽禅师说道:“这里慈悲的道风远近闻名,原来是欺世盗名!我在这里亲眼看到的却只是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不高兴地质问道:“出家人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仍不高兴地顶撞道:“什么是粗?”

隐峰又回到希迁身边重复上次动作,问:“这是什么意旨?”

学僧以为考住了禅师,又得意地追问道:“什么是细?”

禅师举起锄头,重复了斩蛇的姿势。

学僧莫名其妙地说:“你说的粗细,到底什么意思?我想谁也看不懂!”

智常禅师岔开话题道:“听不懂?那就先不说它。请问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见我斩蛇?”

学僧心想这老头子居然想耍赖,尚未在随处是道、理事圆融的地步,却看到斩蛇做什么?”

学僧醒悟过来,急忙向禅师道歉。

■感悟——

杀生确实是佛门根本大戒,但智常斩蛇,到底斩了没有呢?也许可能只是做了一个“斩”的姿势,目的在于斩断学僧对物欲的执著,考验学僧的心性。学僧见风即雨,执著于表象,所以反而遭到批评。

踩死了蛤蟆

从前有一个持戒僧,他一生严格持戒,丝毫不敢对自己放松。

一天他下山有事,回来时天色已晚,又无月光,持戒僧匆匆忙忙赶回寺中,路过池塘之时,突然感觉脚下软绵绵的好像踩着了什么东西,并且还听到吱哇一声,便再无声息。

听到那东西发出了痛苦的叫声,持僧心想:坏了,别是踩死了一只蛤蟆吧?在池塘边,软绵绵的,还发出了叫声,没错,肯定是—只蛤蟆。说不定蛤蟆肚里还有好多崽。天呐!我这回可是杀生无数了!持戒僧越想越害怕,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久久无法入睡。

后来,持戒僧迷迷糊糊睡着了,恍惚之中突然看到数百只蛤蟆前来索命,他吓得满头大汗,大叫一声醒了过来,原来是做了一场噩梦。

好不容易等到了天亮,持戒僧急忙来到事发地点。哪里有什么死蛤蟆?只不过是一只被踩烂的老茄子躺在池塘边。持戒僧这才长出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

■感悟——

大凡修行,必须忘却情念,滞则定会自找苦头。那持戒僧夜间所踩的,是蛤蟆还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蛤蟆,天亮了一看却是老茄子;如果说是老茄子,天没亮的时候却以为是踩死了母蛤蟆。谁能说清究竟是什么?

无声惊雷

春色正浓,沩山禅师在方丈室静坐完一支香。可见隐峰当时的境界,马上毫不客气地说:“此时此刻。”

沩山一听五台隐峰法师驾临,深知这位禅师向来直心直行,藐视世间礼法规约,不敢怠慢,忙起身披搭袈裟,吩咐僧众穿戴整齐,出门迎接。

一切仪式准备就绪,沩山在侍者陪伴下到达法堂,只见隐峰师叔的行李正摊放在上座位置上,包袱完全打开了,东西散放得到处都是。沩山略有些尴尬,正欲上前施礼。隐峰直起身来,当众解开衣衫,舒展手脚,自自在在地躺了下来,眉开眼笑,一句话也未说。

他全身舒舒坦坦地躺在那儿,似乎瞧不见大家,手脚已完全散开,仿佛月光下的睡莲,又仿佛捉摸不定的浮云。

好一会儿,沩山终于发现了自己浑身都是束缚和执著,于是默默走开,退回了方丈室,继续静坐禅思。

隐峰哈哈大笑,所以原有思路一破,也潇潇洒洒地走了。

一个时辰已经过去了,沩山开门问侍者:“师叔还在吗?”

“已经走了。”“走前说过什么话吗?”“没有呀,师叔什么也没说。”

沩山禅师眼光一凝:“莫道没有说话,那声音像雷声一样惊人!”

■感悟——

师叔来访,起身迎接也就是了,还非得搞个礼节仪式,把难得相见的好情绪包裹起来,人为地束缚了人的身心和手脚。这对于向来反对世间礼法约束的隐峰禅师来说当然是无法接受的,于是,他只好就地躺倒,舒展手脚。他是在以自己的行为告诉自己的师侄们修行的道理。

四大皆空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讲禅。

苏东坡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匆匆地赶来参加。可是,他赶到的时候,座位中已经坐满了信众,没有空位了。

就在这个时候,禅师看到了苏东坡,于是说:“人都坐满了,这里已经没有学士您坐的地方了。”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针锋相对地回答禅师说:“既然这里没有坐的地方,那我就把禅师您四大五蕴(四大即地、水、火、风四大元素,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的身体当座位。”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您,如果您能够回答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给本寺,作为纪念了。”

苏东坡一向自命不凡,于是就答应了。

佛印禅师就说:“四大皆空,五蕴本无,请问学士要坐哪里呢?”

苏东坡不知怎么应对,竟然一时语塞了。

■感悟——

按照禅学的理论,我们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或由色(肉体)、想(思想)、受(感情)、行(意志)和识(灵魂)“五蕴”合成的,但没有一样是实在的,不能安坐在这里,苏东坡的玉带因此输给佛印禅师,到现在还留存在金山寺里。

寒山与拾得

寒山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去无踪,神秘莫测;而拾得整天在国清寺里做杂役,言谈举止颇为奇特。一日,拾得正在扫地,寺主(当家师)问他:“你名叫拾得,是因为丰干将你拾回来的。你究竟姓什么?”

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

寺主不悟,再次问道:“你究竟姓个什么呢?”

拾得拎起扫帚,扫地而去。

一旁的寒山却捶胸顿足地痛哭起来:“老天爷,老天爷!”

拾得问他:“怎么啦?”

他说:“你没见过东家死人,西家助哀。”

拾得旁若无人地吟唱道: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

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人家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蒙骗我的时候,应该如何应对?”

拾得回答说:“只可忍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

寺院每半月重温一次戒律,以警戒僧众。有一次,国清寺照例诵戒时,拾得却将一群水牛赶到了堂前,自己倚在门框上抚掌大笑。

住持和尚愤怒地呵斥他:“你这个疯子,破了我说戒!”

拾得说:“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说着,他竟然对着牛群呼喊起一些名字来,而那些名字都是寺院里已经过世的僧人的法号!

更不可思议的是,牛居然应声而鸣。拾得说道:

前生不持戒,人面而畜心。

汝今招此报,怨恨于何人?

佛力虽然大,汝辜于佛恩。

一堂僧人见此情形,就再也没有底气了。

马祖可像木柴

希迁有一回对马祖的另一弟子教训得更凶。这位僧人因在马祖门下参悟,毛骨悚然。试想,谁还敢犯戒呢!

——拾得说戒,可谓活灵活现,惊心动魄。

拾得在厨房干活时,发现晾晒的米面经常被鸟雀啄食,而且还在上面留下鸟屎。拾得不去赶鸟,而是拎着禅杖来到伽蓝殿——寺院供奉护法神的地方。他一边棒打那些神像,一边骂它们:“你们这些饭桶,白白享受香火,连粮食都不能看护,怎么能保护寺院呢!”

石头立即对隐峰“嘘”了两声,隐峰又无话可对。侍者敲门道:“禀告师父,五台山的师叔公来了。自性本来清静,因此,挫背的人(誓喻修行)尽可以“轻手”了

姓名,不过是个记号,悟到佛性,才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拾得不以言语回答,而是以禅机开示寺主。可惜,寺主却是个门外汉,眼看大好禅机白白错过,怎不叫人痛心疾首呢,寒山于是痛哭。

鸟雀糟蹋粮食,拾得却棒打神像。忍俊不禁的同时,我们也自然会思考:若是被我们虔诚供奉着的“神”们不能保一方平安,又有何用?禅僧从来就不相信神灵,他们唯一相信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逢场作戏

在杭州,苏东坡有一位禅友——大通禅师。大通禅师持戒精严,一丝不苟。一年春天,正是桃李烂漫季节,西湖莺歌燕舞之时,大通禅师的房门被轻轻敲响。他刚刚打开门,一群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漂亮歌妓涌了进来。正当他莫名其妙、发呆发愣时,一张坏笑的脸露了出来,是东坡居士。清净禅房竟然成了放浪的欢场,大通禅师岂能不愠形于色!

东坡才不管这些呢,他拿出自己事先撰写好的词稿,令妓女们抚琴歌之: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这些禅客之间的机锋问答,现在却由忸怩作态的歌女月娇声浪语唱出来,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大通禅师哭笑不得,面色阴得能拧出水来。

借君拍板与门槌,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拍板也就是禅板,它与门槌一样,都是禅师平时接引学僧领悟禅机的道具。也可以说,心明眼亮的师父,为了启发弟子开悟,种种演示都是逢场作戏。现在,这唱词亦在表明,东坡的携妓来访,也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大通忽然有所醒悟:自己为此起心动念、嗔恨烦恼,亦是一种执著啊!

大通禅师对着东坡双手合十,说道:“居士禅悟灵透,老衲自愧弗如。”

东坡哈哈大笑,手指从琴弦上滑过,在一串叮叮咚咚的琴声中,他吟诵出了一首千年来最为著名的喻禅之诗: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感悟——

东坡说禅亦庄亦谐,新鲜水灵,生动活泼,可说是深得禅的“游戏三昧”。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水,很是清灵干净,有了点心得,自然污浊不堪。然而,以禅的境界看来,水净也好,垢污亦罢,本性皆空,所以东坡说它们“两俱无有”。”

智常禅师用训诫的口气说道:“你‘此时此刻’看不到自己,收拾行李向僧众摆摆手,个个冷汗如雨,而泥垢,刘世安才知道。

东坡与妓女

一次,苏东坡与友人畅游西湖。文人雅士相聚,自然要招妓歌舞助兴。

他发现,其中一个名叫“琴操”的妓女清新脱俗,卓尔不群。她虽然身陷风尘,却犹如独立于高山之巅、大川之畔。东坡十分惊奇,再三询问,得知琴操系会稽人,原姓任。因幼年父母双亡,不幸沦为妓女。东坡尝试以佛法引导她。没想到,这琴操宿具善根,竟然能一闻千悟,佛法禅要犹如旧时功课。

一日,东坡乘她所在的花船游湖,指着西湖问道:“何谓湖中景?”

琴操知道东坡居士是在叩问禅机,随口答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何谓景中人?”东坡再问。

琴操在他的激扬下,禅兴勃发,禅机凛然,说道:“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何为人中景?”

“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

东坡继续问道:“究竟如何?”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话语出口,琴操豁然有悟。她向东坡居士深深道个万福,丢琴弃船,飘然而去。当日便削发为尼,法名勤超。她潜身自修,根器猛利,不久即深契玄旨,大彻大悟了。

■感悟——

仕途坎坷的心酸已然使东坡居士洒脱豪放。他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因此动静一如,万法平等。在他的心灵感觉中,祸福苦乐,荣辱贵贱,只是相对而言,只是不同的感觉而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人生到处知似何?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玉板”禅师

东坡被发配到惠州时,结识了禅友刘世安。刘世安知道他与丛林之中那些著名的禅师多有来往,就请他接引,也想结识一些精通佛法、功行深厚的禅师,以便随时请教。一天雨后,东坡居士前来邀请刘世安,说是共同去参谒“玉板”禅师。东坡还说,“玉板”禅师不但善于演示佛法真谛,而且能拯救人的性命。

刘世安听他说得神乎其神,就乐颠颠地跟随他来到城外的一座寺院。然而,东坡既不进讲经说禅的法堂,也不到高僧居住的方丈,而是将他带到了寺院后面的竹林之中。春雨过后,正是竹笋破土时。东坡采来鲜嫩的春笋,剖成薄片,在火上烧着吃。

刘世安从未吃过如此美食,便向有美食家之称的东坡请教这道佳肴的名称。东坡大笑,指着颜色像美玉一样温润、质地像玉石一样细腻的笋片说:“此名玉板。此老不但将自然法则演示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而且能裹人口腹,解馋充饥。”

这时,就去参访希迁。希迁问:“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僧人答道:“从江西来。”

“见着马祖大师了吧?”

僧人答:“见到了。”

希迁一指地上的木柴:“马大师可像这个?”,东坡所说的“玉板”禅师,即是鲜嫩的竹笋。

东坡见他不解其中奥妙,面露失望之色,便以诗意说禅机,吟诵道: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不怕石头路,来参玉板师。

聊凭柏树子,与问箨龙儿。

瓦砾犹能说,此君那不知?

“丛林真百丈”——百丈怀海大师有言:“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他开禅宗丛林“劳作即禅修”之先河,让弟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领悟禅的真谛。所以,吃竹笋,也能领悟禅机啊!

“不怕石头路”——马祖道一在评价石头希迁祖师的禅法时说:“石头路滑”。因为,石头祖师的禅法如丹凤鸣于九霄,鲜有知音。同样,雨后春笋亦蕴藏着奇妙的禅机,何人能够解读?

“聊凭柏树子”——有禅僧向赵州从谂大师请教:“如何是达摩祖师的禅要?”老赵州指着大殿前的柏树说:“庭前柏树子。”这就是说,草木之中,也自然而然蕴含禅的奥秘。

“瓦砾犹能说”——以智慧著称的文殊菩萨说:“墙壁瓦砾亦能讲说佛法。”六祖的弟子、南阳慧忠国师曾有“无情说法”的妙论。花草树木,石头瓦砾,日月星辰,鸟啼虫鸣,无不是法,无不是禅!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禅师,就是从大自然呈现的禅机中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从而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感悟——

苏东坡一生多次被贬,甚至坐过大牢,差点将小命丢掉。然而,他对自己的荣辱、得失很豁达,这与他得益于禅的领悟不无关系。自他修禅开悟之后,沉浮不伤其情,苦乐不动其心。他在连连遭到贬配之时,还是那么的超然洒脱:

心似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

石头路滑

所谓“石头路滑”,是马祖道一对希迁的赞叹之辞。马祖弟子邓隐峰一次要去参访希迁禅师,向马祖告辞马祖告诫道:“石头路滑。”

隐峰满不在乎地说:“我此去不过是随机应变,逢场作戏罢了,老师你不必担心。”说完就离开了。

刚到希迁的禅室,隐峰就摆起架式绕希迁的禅床走了一圈,振动锡杖“铿铿”作响,问:“这是什么意旨?”

石头马上说:“苍天!苍天!”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直视着学僧。

■感悟——

同类推荐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热门推荐
  • 擒妃记

    擒妃记

    她是地位低贱的姨娘的女儿,却不是任人宰割的怯弱的庶女。为了自保而示弱,为了生存而爆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忠肝义胆。如花的笑靥掩饰着凌厉的杀伐之气,玲珑的娇躯包裹着无法忽视的耀眼光芒。妖孽的女人身边必有妖孽的男人,温柔的背后,是蚀骨沉沦还是甜蜜天堂?凰飞于天,凤必随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蛇后妈眯万万岁

    蛇后妈眯万万岁

    警局出任务,她落到蛇洞里压在了一条蛇的身上,和蛇进行了搏斗,回来时竟意外怀孕。生下两个孩子,随着年龄渐长,渐渐显出蛇的本性。最终知道,原来这两个孩子是蛇王的孩子……
  • 好习惯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好习惯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发现,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是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会变成你的信念。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抱怨不如感恩

    抱怨不如感恩

    世界500强企业首选的职业精神培训工具书!与其抱怨,不如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感恩,才能不断创造卓越。关闭抱怨“工厂”,开启感恩“花园”。只要我们抛弃抱怨,以感恩的心态面对工作,就一定会让自己的世界发生质的改观,从而开创非凡的业绩!
  • 千面杀手妃:误落龙榻

    千面杀手妃:误落龙榻

    一朝失足,他误将她当成别人,将她当礼物收了。霓裳真是觉得什么都白搭了,想她好不容易才结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一切,还没放松过来就掉到了这莫名其妙的地方。掉了就掉了,她认了,可是为什么身边要跟着一个癞皮狗,活像个心智不足月的小娃儿。看在这货好歹还是个王爷,她又需要栖身之所,就只好暂时委屈下了。墨夷轩墨夷王朝皇帝最无法掌控却又是最受皇上器重的王子,外人眼中的无用皇子,殊不知却是掌控整个王朝命脉的人。一朝相见,那抹身影进驻他的眼里,再也逃不开。
  •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倾城丑王妃:爆笑五公主穿越系列

    【日十更】【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她是出了名的丑女人,整个东临谁人不知,偏偏她又喜爱美男,喜欢到不可自拔的地步,看到一个就想拉回家去。搞得整个东临城里人人自危,男男们都不敢出门,万非得已时,出门都会扮成女装。他是大中朝的大皇子,平时作风严谨,不苟言笑,处理事务雷厉风行,却又是个生性洒脱不驹的家伙,向往闲云野鹤般的日子,不愿受任何人,任何事的牵绊。当生性淡漠且洒脱不驹的他与花痴到没底的她相遇,又该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呢??敬请观注《倾城丑王妃》为您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