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800000025

第25章 中卷(4)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有一次在写给家人的信的开头便说:“每个人都喜欢听到人家的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认为:“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那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美国著名的文学家马克·吐温在谈到被人戴上“高帽子”的感受时,也曾幽默地说道:“鄙人在接受了人家愉快的称赞之后,能够光凭着这份喜悦的心情不吃不喝生活两三个月。”因此,当你在说服他人时,不要老是一味地驳斥对方,而是应该适当地说些赞扬对方名誉或成就的话,以便彻底地诱导对方发言。只要能引起对方的兴趣,使其敞开心怀,就不难了解其情志何在乐,如此才能真正地说服对方。

从一般人的心态来看,都不会反对别人给自己戴高帽子的,因为这多半会满足自己潜意识里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使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然而,要使被戴者感觉到这顶“高帽子”不大不小正合适,却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众所周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包公是位刚正不阿的“包青天”,但据说这位包老爷同常人一样,也有喜欢被人“戴高帽子”的弱点。传言包公做了开封的知府后,欲挑选一名称职的文人来做自己的师爷(秘书)。

包公选师爷的告示贴出来之后,四面八方的文人学士纷纷前来应试。考试的第一个题目是笔试,由包公亲自出题、亲自阅卷,最后从参加应试的上千人里挑出了十来个很有文才的儒生。第二个题目是面试,包公要同他们一个一个单独会面,随口出题,当面应答。

而包老爷面试的题目出得也很别致,前面九个人一个一个地进去后,包公指着自己的脸庞对他们问道:“你看我长得怎么样?”那些人抬头一看包公的面容,不禁吓了一跳:头和脸都黑得如烟熏火燎了一般,乍一看,简直就像一个黑色的坛子放在肩膀上;两只眼睛鼓而圆,一瞪起来,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们都在心里琢磨着,如果把他的模样照实讲出来,那包老爷一定会火冒三丈的,甭提当师爷了,不挨他的狗头铡都算好的了。人说当官的都爱听恭维话,我们何不奉承他一番,讨个喜欢呢?于是,便一个个地都恭维他长得眼如朗星,眉似弯月,面色白里透红,一脸清官相貌。包公听着他们胡说八道,那脸黑得简直要滴下墨汁来,将他们一个个痛快地打发走了。

(32 包公祠)

轮到第十个应试者了,包老爷也请他看着自己的脸庞,提出同样的问题。那个应试者仔细朝包公打量了一番,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老爷的容貌嘛……”“怎么样啊?”“脸形如坛子,面色似锅底,不仅说不上美,简直要说是丑陋无比。尤其是那两眼一瞪,还真有几分吓人哪!”包公一听,故意把黑脸一沉,喝道:“嘿,放肆!你怎么这样说起老爷来?难道不怕老爷我怪罪吗?”那个应试者不慌不忙地答道:“老爷,您先别生气。小的深信,只有诚实的人才最可靠。老爷的脸面明明是黑的,难道小的说一声‘美’就白了麽?老爷既然如此不喜欢听老实话,那以后还怎么秉公断案、做个清官呢?”包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但又接着问道:“你说的倒也在理。不过,我听人说:容貌丑陋,其心必奸。此话可否当真?”应试者又答道:“此言也不一定正确。看一个人奸否在心而不在貌。只要包老爷有颗忠君爱民的心,就是长得再黑,也会是一个清官。难道老爷没见过白脸奸臣吗?”包公听完,心中大喜,大声喊道:“小子,就选你了。”

其实这第十个应试者被选中的诀窍无他,还是“戴高帽子”这一招。只不过,这位老兄比起前九个来,戴得更精更熟罢了。由此可见,“高帽子”要想戴得合适那可是大有讲究的。

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曾经在一本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一次,一位杂志社的记者前去采访当时一名享有很高地位的财经界人士。话匣子一打开,就先称赞对方经营的手段如何高明,继而就想打听一些成功的诀窍。但由于是初次采访,不能很快到达问题的实质。

这时,那位记者将话锋一转:“听说贵经理在业余时间里很喜欢钓鱼,在钓鱼方面堪称行家里手。在下平时也喜欢钓钓鱼,不知阁下可不可以传授一点这方面的经验?”那大人物闻听此言,笑逐颜开,便兴致盎然地“侃”起钓鱼经来,结果主客尽欢,以后记者在采访中自然是方便了不少。

从这位大人物的心态来看,因为所处的地位,高帽已被人“戴”了不少,继续“戴”下去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那位聪明的记者非常了解此类大人物的心理,便选择从他的业余爱好钓鱼入手,大人物出乎意外地感到舒畅,这位记者再战时自然也就容易得手了。

地不分东西南北,时不分古往今来,人们大都难逃喜欢被人称赞的心理定势,而不愿听贬抑、反对之语。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权倾一方的大人物。因此,鬼谷子谆谆告诫道:你要别人接受你的主张、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就必须先要毫不吝啬地赞同、恭维对方,取悦于对方,然后才能钳制他、驾驭他。

处世有道,投其所好

凡与人相处,要想谈得有味,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必须得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有人会这样想:假若素昧平生,初次见面,又何来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呢?其实不尽然。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一位小学教师和一名泥瓦匠,两者乍看之下似乎毫无共同话题,但是,如果这个泥瓦匠是一位小学生的家长,那么,两者可以就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各抒己见,交流看法;如果这位小学教师正要盖房或修房,那么,两者可以就如何购买建筑材料、选择装修方案来进行信息沟通、相互探讨。只要双方肯留意、试探,就不难发现彼此有对某一问题的相同观点,某一方面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一类大家关心的事情……所以说,有些人在初识者面前感到拘谨难堪,那只不过是没有发掘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毫无疑问,与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见面,双方都免不了存在戒备心理甚至敌意,而这种心理状态会束缚住双方。所以,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初次交往,尽量让对方放松心情,消除其心理障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初交时,如果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一切努力都会变成泡影。可要想冲破对方的“警戒线”,就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可以信任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对方信任你?换言之,也就是怎样才能把你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传达给他呢?

最基本的手段便是“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就说其所重,以飞箝之辞钩其所好,乃以箝求之”,即以同情共感的态度来了解、肯定对方的烦恼与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鸣”,也叫“移情”。

面对一个陌生人,你只要主动、热情地面对,同他聊天,努力探寻他感兴趣的话题与之交谈,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感,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交往,基本上是从交谈开始的。许多事就是在不经意的交谈中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一种共鸣,达成一种共识,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因而,交谈是交流情感、引发共鸣的最好方法,是交朋友的有效手段。

怎样开始交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人们常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只有“投其所好”,才能“媚人之心”。而投其所好媚人心,一定要讲究对象。社会上的人,由于年龄、性别、性格、脾气、习惯等各不相同,他们的地位、身份、文化程度、语言也不尽一样,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灵活运用,区别对待,并掌握好分寸,才能“对症下药”,激发共鸣。对有兴趣爱好的人,当你谈起有关其爱好方面的事情时,他定会兴致盎然,同时无形中也会对你产生好感。因此,如果你能从此入手,发现对方的爱好,就会为“对症下药”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一定要考虑对方兴趣爱好上的差异,一旦你发现对方的特殊爱好,就等于打开了“投其所好媚人心”的大门,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段芝贵是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在袁世凯编练新军时,加入了新军。当时袁世凯掌握着新军大权,清政府对他十分器重。段芝贵想跟着袁世凯混,但既非同乡,又无亲无故,苦于没有门路。

一天,段芝贵在天津的一个酒楼邂逅了阮忠枢,二人臭味相投。阮忠枢是袁世凯的总文案,对袁世凯的爱好自然十分清楚。于是,阮忠枢便悄悄地对段芝贵说:“袁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贪女色,只要有看上眼的,他都要想方设法弄到手。听说咱天津某个戏班子里有个叫刘芳的,天生丽质,楚楚动人。袁也知此女,就是不好明娶,你若能促成此事,他一定会提拔你的。”

段芝贵告别阮忠枢后,马上赶到这家戏班打听,对方说确有刘芳此人。第二天,段芝贵就从家里带了5万多两白银到戏班,对领班说自己兄弟几人,没有妹妹,老母亲非常想有一个女儿,都快想疯了。领班很是同情,当下双方达成协议,由段芝贵出5万两白银,让他认刘芳为干妹妹,并把她带回段家。

顺利地把刘芳带回家中之后,段芝贵请了很多“名师”指点她,把她打点得更加动人,然后还是通过阮忠枢牵线,又花6万两银子挑了个合适的机会将刘芳送进了袁世凯的宅中。

袁世凯心想事成,不出两天,即任命段芝贵为营务处提调,管理所有新军的调动。段芝贵对袁十分感激,跑到袁世凯家中,跪在地上说:“生我者父母,恩公对我比父母还亲,您老就是我爹!请受小儿一拜!”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后,决心恢复封建帝制。恢复帝制是违背民意的行为,袁世凯自己也十分清楚这一点,南方的革命党人正在竭力反对袁世凯称帝,并对袁的帝制活动大加讨伐。然而,段芝贵却把恢复帝制作为向袁拍马的良机,并别出心裁,想了个绝招,让“筹安会”在北京策划成立“全国公民请愿团”,通电拥护袁世凯恢复帝制,以表示“众望所归”,并上街游行,高呼口号,以博袁世凯欢心。由于他懂得袁世凯的心思,因此袁对他十分赏识,袁称帝后,段芝贵如愿以偿地当上了亲王。

当然,像段芝贵这种厚颜无耻的行径,其下场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的“投其所好媚人心”的厚黑技巧却也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而“投其所好媚人心”的实质就是《飞箝》篇中强调的,说话做事要有的放矢,其关键在于摸透对方内心的想法。比如,多方面搜集信息,归纳出对方心里的想法,再选择一个主要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随机应变,投其所好。这里,段芝贵就是典型的“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

用赞美赢得人心的处世艺术

所谓“飞箝术”,一言以蔽之,便是巧妙运用褒扬之辞来达成箝制对方心理目的的一种语言谋略。但如何“飞”才能更好地“箝”,也即如何用赞美来赢得人心,的确是一门奇妙的处世艺术,值得每一个人细心体味。

首先,赞美要因时因人而异。

即便是因为相同的事由,我们也不应该用同样的方式来称赞所有的人。不要期望能找到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下对任何人都适用的“赞美万金油”,以免给对方留下“这个人对谁都讲那么一套”的坏印象。

在聚会中,你千万不要搬出前不久刚称赞过其中某一位的话来再次恭维其他人。还是仔细想一想,每位同伴与其他人相比到底有什么突出之处,这样就能因人制宜,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要突然大肆赞美。你对别人的赞美应该是和你们眼下谈的话题有所联系的,请留意你在何时用什么事当作引子开始称赞对方。对方提及的一个话题,讲述的一个经历,或是所列举的某个数字,或是向你解释的一种原因,都可以用来当作引子。

要是他没有给你这样的机会,你就自己“谱”一段适合的“赞赏前奏”,不致使对方感觉这赞扬来得太突然。不妨用这些谦恭有礼的话来开头:

“恕我冒昧,我想告诉您……”

“我常常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说说我对您的一些看法……”

而且这种“前奏”还有两个功用:一是唤起听话者的注意,二是使你的称赞显得更加诚恳亲切。

此外,赞美别人,不单单就是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重要的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性格特征、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角色关系、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性别年龄、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方。

1889年,清廷任命张之洞为湖北总督。上任伊始,适逢新春佳节,抚军谭继洵为了讨好张之洞,设宴招待张之洞。不料席间谭继洵与张之洞因长江的宽度争论不休,谭继洵说五里三,张之洞认为是七里三,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眼见气氛紧张,席间谁也不敢出来相劝。这时列末座的江夏知事陈树屏说:“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台、中丞说得都对。”这句话一说出来,两人都抚掌大笑,并赏了陈树屏20锭大银。陈树屏巧妙且得体的言词,既解了围,又使双方都有面子。这种赞赏就充分考虑了听者的心理和当时的境况。

具体而言,要想做到说赞美式的话因人而异,必须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一、听者的知识文化水平。知识文化水平不同,对话的接受能力就不一样。比如要表述对社会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听者为知识分子,可以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而对知识水平一般的听众,用“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语,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会有效果,赞美人同样如此。

二、听话者的个性性格。如若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多赞美他,他会很自然地接受;而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较庄重,你过多地赞美他,可能会使其认为你很轻浮、浅薄。因此,在赞扬对方时要注意这一点。

三、听话者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交谈双方各有所求,要迎合对方的需求讲赞美的话。一个不喜欢淑女型、个性鲜明、男孩子气十足的女子,你夸她长裙摇曳,娜婀多姿,美丽迷人,她也许不会感激你,还有可能骂你多管闲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发看起来既显得精神又有活力,她一定会很受用。

19世纪的维也纳,上层妇女都喜欢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她们进剧院看戏,仍然戴着帽子,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对剧院要求女客脱帽的规定她们也不予理睬。剧院经理某一日忽然灵机一动,就在台上说道:“女土们请注意,本剧院要求观众一般都要脱帽看戏,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土——请听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脱帽。”此话一出,全场的女性全部自觉把帽子脱了下来:谁愿意承认自己年老呀!这位聪明的经理正是利用了妇女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特点和感情需求,使原先头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听话音的性别特征。与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选择不同的方式。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尼采哲理诗歌

    尼采哲理诗歌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谁从根本上是教师,谁就只在与他的学生的关系中严肃对待一切事物——甚至他本身。”这句富有哲理性的格言出自《尼采哲理诗歌》。《尼采哲理诗歌》收录了大量的格言与诗歌。读读这些,必定让你深受启发。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世界经典小笑话全集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这些幽默小笑话,是近年来读者最喜闻乐见的麻辣段子,内容经典。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之余,随手翻阅几则,就可让自己开心一笑,什么忧愁烦恼都将抛诸脑后。”
  • 千年之恋:妖颜倾世

    千年之恋:妖颜倾世

    前世,她们义结金兰,她是她口中的漂亮嫂子;今生,她们也曾知心相交,她是她口中的美人姐姐。前世,她们刀剑相向是别人预谋已久的阴谋;今生,她们刀剑相向却是师徒间一时兴起的游戏。她们之间,是缘,还是孽?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相视莫逆的友情?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刻骨铭心的爱情?轮回之后,是否还记得前世血浓于水的亲情?当前世的刻骨遇上今生的懵懂,当前世的纠葛遇上今生的纠缠,当谎言遇上了真实,当假意遇上了真情,摆在他们面前的情仇爱恨,他们将何去何从?是延续前世的情仇爱恨,还是放下一切,只做今生的自己?沉寂千年,等待他们的是否还是原来的结局?
  • 孙膑兵书

    孙膑兵书

    《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从《隋 书·经籍志》开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 传。1972年,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 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 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书》,共收竹简364 枚,分上、下编,各15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 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 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 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
  •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

    《自己拯救自己:斯迈尔斯成功学大全集》以一句古训“自助者,天助之”贯穿始终,通过历史上各界名人的具体而生动的事例,讨论了人生哲学中诸如勤奋、勇敢、信念、诚信、金钱观等等,着重教导年轻人正确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斯迈尔斯一生写过20多部著作,其中最广为流传的除了《自己拯救自己》之外,还有《品格的力量》《金钱与人生》《人生的职责》等。主要探讨人生的成功与幸福,关于良知,关于道德,关于自由与责任等等。斯迈尔斯在研究了历史上多个国家、多个领域的成功者之后发现,在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历久弥坚的优秀品质,它超越时代和地域,不断地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美女靓汤菜谱

    美女靓汤菜谱

    本套“美食与保健”丛书,包括《糖尿病食疗药膳》、《高血压食疗药膳》、《高血脂食疗药膳》、《冠心病食疗药膳》、《肥胖病食疗药膳》、《胃肠病食疗药膳》、《川菜美食菜谱》、《大众美食菜谱》、《家常美食菜谱》、《凉拌美食菜谱》、《素菜美食菜谱》、《汤煲美食菜谱》、《婴幼儿美食菜谱》、《孕产妇美食菜谱》、《中老年美食菜谱》、《美女靓汤菜谱》共16册。其中药膳食谱皆包括烹饪材料与调料、操作方法与步骤和保健功效等内容,非常全面、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懂、易学和易用,是广大读者用以指导健康膳食的良师益友。
  • 兵王之王

    兵王之王

    我笑看鲜血,我疯狂不屈;脊骨为国而生,热血为国流淌。我为战斗而生,我是兵王之王。
  • 这样工作最给力

    这样工作最给力

    你想工作轻松省力吗?你想提高工作效率吗?你想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吗?你想提升工作业绩吗?你想成为职场红人吗?那么,请你打开此书吧,这里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