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话刚说完,旅行家目瞪口呆地看着海涅,显然他被海涅出其不意的回答惊呆了,不一会儿就偷偷溜走了。
一次聚会上,一位诗人与一位富翁坐在一起,富翁想侮辱诗人,便问他:
“告诉我,你跟一头驴能差多少?”
诗人受到侮辱并没有发作,而是不动声色地目测了一下他们之间的距离,答道:
“不远,只有25厘米!”
听了诗人的答话,富翁四处看了看,立即起身走开了。
在这里,富翁原话是骂诗人与驴差不多,诗人的答话则是直接把富翁当做驴了。这一答话使富翁始料不及,只能悻悻而逃。
一天,汤姆的老板开会时气急败坏地大叫:
“这次促销如果泡汤,我要把你们一个个扔进海里喂鲨鱼……”
这时,汤姆衣冠楚楚地站起来,转身欲走,老板更气了:
“你要去哪里?”
原先是要去洗手间的汤姆即兴改口说:“学游泳!”
众人大笑,紧张的气氛马上缓和下来,老板也笑了:“你这浑小子?你以为我真的忍心把你们扔进海里……”
汤姆的即兴幽默一下把一个严肃的会议,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借力打力不仅可以为自己轻松解围,还可缓和谈话气氛,为彼此带来欢笑。
巧用反问,反戈一击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引起轰动,一时成为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对方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她。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拨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问道:
“您这本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道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人群中已有议论声传出。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意识到做问题以外的争吵于自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评论家的刁难之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彬彬有礼的反问,虽然面带微笑,但同样针锋相对,威力十足。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作出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作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狼狈的境地。
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就在莫斯科一家旅馆里,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这方面会谈的情况了。当时已是5月27日凌晨1点,他竟毫无倦意。
“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基辛格微笑地透露道,“先生们,如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啊。”
敏捷的记者们于是接过话头,探问美国的秘密。
“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分导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一个记者问道。
基辛格耸耸肩:“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
记者说:“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记者傻了,只好“嘿嘿”一笑。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的修辞方式。反问寓答案于问句之中,思想内容恰与句子的表面意思相反:语句表面意思是肯定的,内容则是否定的;反之亦然。运用反问能够加强语势,把原来确定的意思表达得更加鲜明且不容置辩,所以,容易集中听众的注意力,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容易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激情,比正面表达更能产生力量。
卡耐基说,如欲说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出例证反其问之,它远比正面辩驳要有更大的说服力。
有一次,拿破仑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知道吗?你也将永垂不朽了。”
布里昂开始不解拿破仑的意思,拿破仑解释说:“你不是我的秘书吗?”
布里昂明白后,笑了笑说:“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拿破仑答不上来,赞扬道:“问得好!”
问得好,好在哪?
按拿破仑的意思:永垂不朽者的秘书,也是永垂不朽的,这是大前提。你是我拿破仑的秘书,这是小前提。结论:“你也将永垂不朽。”
布里昂明白拿破仑的意思,虽并不寄希望于依靠名人扬名,但仍不忘作为秘书对主帅的尊重,所以采用表面请教,实则反问的方式:“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证明了大前提的不可靠性,使拿破仑的结论不攻自破。
把握分寸,巧说“歪话”
要想提高你的口才,就要把话说得灵活些。比如说,适当时你可以说一些“歪话”(相对正话而言),可以起到一些正儿八经的话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既然是歪话,那就比正话难说,如果说得不好,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里面的度如何把握,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著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以智辩著称。
有一次,一个财主请他为其写一个中堂(正屋当中悬挂的大幅字画)。唐伯虎并未推辞,提起笔一挥而就。财主一看,鼻子都气歪了。原来唐伯虎写的是“父死子死全家死”。财主全家都陡然变色,财主本人更是怒不可遏,他一把抓住唐伯虎,咆哮起来:“我哪一点对不住你,你竟用这么恶毒的话咒我全家?”
唐伯虎一点也不着急,他说:“员外,你弄错了,这是很好的祝福词,怎么说是咒语呢?你想,一个家族的人如果是按着这个顺序,父亲死了儿子死,儿子死了孙子死,那说明家里没有横死暴死的,每一代人都无祸无灾,个个都寿终正寝。这样的家庭能不幸福吗?可如果不依这个顺序,儿子死在父亲前面,孙子死在儿子前面,那将是多么悲哀和不幸!谁愿意他家出现那种情况呢?”
财主听了,这道理倒是对极了,只得赔罪,把唐伯虎恭恭敬敬地送走。不过,他看着这六个字有三个死字,心里总是不太舒服,也不愿张挂出来向人炫耀了。
随机应变的歪话技巧是一种改善或提高交往效率的有效方法,也是一种反高思维,因此它可以称为反问思维技巧,将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以其错而就其错的智谋技巧,来达到证明正确论点的目的。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后常被人比作绝路逢生的情况。
理屈词不穷的歪话是指在论辩中排劣势或形成僵局时,以缓和的方式拖住不放,在拖延中寻找契机,从困境中冲出一条活路,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达到感动对方,说服对方的目的。
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丑闻被揭露后,本已伤心欲绝、早已对婚姻厌倦的克林顿夫人,此时为了保住既得的政治权力,仍然在公众面前强颜欢笑,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与总统“老公”的一往情深,这些言论为保住克林顿的总统宝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理屈词不穷,足见人之睿智,足显不尽不风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碰到一些场合需要将以上一些技巧综合运用。那么,如何综合运用呢?请看以下的这个例子。
圆智是乾隆年间宁波天童寺的当家和尚,他虽无点金之术,却颇有应变之才。
有一天,乾隆皇帝只身微服南下。来到宁波后,便独往天童寺而来。圆智听到此事,马上到山脚下等候。不一会儿,乾隆便来到此前。圆智在他向前合十躬身轻声道:“小僧天童寺主持圆接驾来迟,万望恕罪。”
乾隆听说此人为圆智,便想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面孔一板,厉声问道:“你既知朕躬到此,为何不率领众僧,大开山门,跃然接圣驾?你这轻轻一辑,该当何罪?”
圆智不慌不忙地说:“小僧岂敢亵渎圣驾,只因这次圣上南巡,乃是微服私访,小僧若是兴师动众,恐怕引起游人瞩目,有碍圣上安康,故小僧才一个人悄悄在此相迎。”
乾隆听他说得有理,只好说:“恕你无罪,前面带路。”乾隆又说:“大和尚,今日朕躬上山,你能不能与我比上一比!”
圆智闻言,暗自思忖:“这可不好比,比不好全寺都得遭殃。”但他脑子一转,笑着说:“万岁爷上山,可有一比‘好比佛爷带你登天,一步还比一步高’。”
乾隆一听,心里不舒服,圆智自比佛爷,上风被他占了。可又在佛地无可指责,只好暂时作罢。
他们一进入天王殿,正见弥勒佛喜眉笑脸地朝外而坐。乾隆点子又上来了,指着弥勒佛问圆智:“请问大和尚,他为何而笑?”
圆智答:“启禀圣上,他是笑贫僧命乖运筹,身入空门,终日青灯木鱼,碌碌无为。”
乾隆一听,心想:“这下子有空子钻了!”马上问圆智:“他也在对我笑,照你说,他也在笑我碌碌无为了?”
圆智见乾隆咄咄逼人,连忙回答说:“哪里哪里,佛爷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他对万岁爷迎面而笑,是笑你为万民操劳,以国事为重,不像凡夫俗子,气量狭窄,笑里藏刀!”
乾隆听了,哭笑不得,因为圆智明明在骂自己呢!可不好发作,只好忍心作罢。
乾隆离寺时,圆智送他下山。当走到山腰时,乾隆想起上山之事,又想整一下圆智,说:“我上山时,你说我一步比一步高,现在我下山了,你可怎么说?”
圆智听了,稍思片刻,即答:“如今又好比如来佛爷带万岁下山,后头更比前头高啊!”
乾隆听了目瞪口呆,因为上风全被他占去了。但是又觉得这个和尚确实很有应变之才,只好怏怏地下山去了。
说“歪”话的精髓就在于随机应变,装憨卖愚,环顾左右而言他。在这个案例中,高僧圆智就乾隆的发难,妙语连珠,且赞中含骂,做得天衣无缝,实乃世间罕见的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