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北经》记载了中土本土以北的文明,记叙的顺序是由西至东。
关于烛阴的神话,在《大荒北经》中被称为烛龙,位置在西北海外,能够与《海外北经》的记载相印证。烛阴的神话,很多书上都有记述。有的说这个神是原始的开辟神。关于共工之臣相柳氏被大禹所杀的神话应该是大禹治水神话的一个片段,这个神话呈现了人和超自然的力量进行斗争的场面。
夸父逐日的神话是《海外北经》最重要的神话传说,夸父在全书里有两种身份,一种是野兽,一种是人,需要综合起来考虑。这个逐日的夸父可能是以夸父兽为图腾的一个氏族的领袖。认为夸父就是古代的大丈夫。三桑无枝,在《大荒北经》、《北次二经》中均有记述,关于欧丝之野的记载则再次表明我国丝织业的悠久历史。北方禺强可以与《大荒北经》、《大荒东经》的内容相印证。
这一部分一共记录了九个国、五座山野,其余神灵及鸟兽共七个。
无■国〓钟山神烛阴
海外自东北陬至西北陬者。
无■之国在长股东①,为人无■②。
钟山③之神,名曰烛阴④。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⑤。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注释
①无■(qǐ),郝懿行注:“《西荒北经》作‘无继’。”没有后代,传说无■国的人心脏不会腐朽,他们死后一百二十年又可以重新化成人,所以不需要生育。
②■,腓肠肌,即小腿肚子。
③钟山,郝懿行注:“钟山《大荒经北》作‘章尾山’,章钟声转也。”
④烛阴,郝懿行注:“《大荒北经》烛阴作烛龙。”
⑤息,气息,这里用作动词,意为呼吸。
译文
海外从西北角到东北角的国家、山川、物产分布如下。
无■国在长股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没有小腿肚子。
钟山的山神名叫烛阴,他睁开眼睛便是白昼,闭上眼睛便是黑夜,它用嘴猛吹,天下便变成寒冬,用嘴呵气便变成炎夏。它不喝水,不吃食物,不呼吸,一呼吸便生成风,身子有一千里长。这位烛阴神在无■国的东面。它长着人一样的面孔,蛇一样的身子,全身赤红色,住在钟山脚下。
一目国〓柔利国
一目国①在其东,一目中其面而居。一曰有手足。
柔利国②在一目东,为人一手一足,反厀③曲足居上④。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⑤。
注释
①一目国,《大荒北经》:“有人一目,当面中生。一曰是威姓,少昊之子,食黍。”
②柔利国,《大荒北经》:“有牛黎之国。有人无骨,儋耳之手。”牛黎即柔利,音相近。
③反厀,膝盖反转生。
④曲足居上,脚弯曲朝上。郭璞注:“一足一手反卷曲也。”
⑤人足反折,足是反折的。郝懿行注:“足反卷曲,有似折也。”
译文
一目国在钟山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在脸的中间长着一只眼睛。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一目国的人有手有脚,与普通人一样。
柔利国在一目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是一只手一只脚,膝盖是向反卷,脚心也是反卷朝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柔利国就是留利国,人的脚是反折着的。
共工之臣相柳氏
共工①之臣曰相柳②氏,九首③,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④,厥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树五谷种。禹厥⑤之,三仞三沮⑥,乃以为众帝之台。在昆仑之北,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东。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冲南方。
注释
①共工,郭璞注:“霸九州者。”
②相柳,郝懿行注:“‘相柳’《大荒北经》作‘相繇’。”
③“九首”两句,郭璞注:“头各自食一山之物,言贪暴难餍。”
④抵,触。
⑤厥,通“撅”,掘的意思。
⑥三仞三沮,郭璞注:“掘塞之而土三沮滔,言其血膏浸润坏也。”沮,毁坏,塌陷。三沮,多次陷地。
译文
天神共工有位大臣叫相柳氏,有九个头,九个头分别在九座山上吃东西。凡是相柳氏所到之处,便会变成沼泽和溪流。后来,大禹杀死了相柳氏,血流过的地方血腥难闻,以至都不能种植五谷。大禹便掘除那些被相柳血浸的地方。掘地二丈多深,出现多次塌陷,于是大禹便把挖掘出来的泥土为众帝修造了帝台。这些帝台在昆仑山的北面,柔利国的东面。这个相柳氏,长着九个脑袋和人的面孔,蛇的身子,面容青色。人们不敢朝北射箭,因为敬畏北面的共工台。共工台在相柳的东面,台是四方形的,每个角上有一条蛇,身上的斑纹与老虎斑相似,蛇头朝向南方。
深目国〓无肠国
深目国①在其东,为人举一手一目②,在共工台东。
无肠之国③在深目东,其为人长而无肠④。
注释
①深目国,《大荒北经》:“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国之民。”
②为人举一手一目,深目国的人举起一只手,像是向人打招呼的样子。
③无肠之国,《大荒北经》:“又有无肠之国,是任姓,无继子,食鱼。”
④其为人长而无肠,郭璞注:“为人长大,腹内无肠,所食之物直通过。”
译文
深目国在它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总是举起一只手,像是与人打招呼。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深目国在共工台的东面。
无肠国在深目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身材高大但是奇怪的是肚子里没有肠子。
聂耳国
聂耳之国①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②居海水中,及水所出入奇物③。两虎在其东④。
注释
①聂耳之国,《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聂通摄。
②县,通“悬”,意为飘浮。
③及水所出入奇物,意思是海水里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生物。
④两虎在其东,两文虎在聂耳国之东。
译文
聂耳国在无肠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使役着两只花斑大虎,行走时习惯用手摄着自己的大耳朵。聂耳国人居住在海中的孤岛上,能看到出入海水的各种怪物。两只老虎在聂耳国的东面。
夸父与日逐走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③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④。
注释
①夸父,相传为炎帝的后裔。逐走,竞走。
②入日,郭璞注:“言及于日,将入也。”
③河渭,黄河,渭水。
④邓林,即桃林。
译文
神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接近太阳的地方。这时夸父很渴,想要喝水,于是就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喝完了两条河水还是不解渴,又要向北去喝大泽中的水,还没走到,在半路上就渴死了。他死时所抛掉的手杖,后来变成了一片桃林。
博父国〓禹所积石山
博父①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②在其东,河水所入。
注释
①博父,郝懿行注:“博父当即夸父,盖其苗裔所居成国也。”
②禹所积石之山,郝懿行注:“《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光槛大逢之山,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山,即此。又《海内西经》云:河水出昆仑,入渤海,又出外入禹所导积石山。亦此也。”
译文
博父国在聂耳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身材高大,右手持一条青蛇,左手握着一条黄蛇。夸父死后由手杖变成的桃林在它的东面,所谓桃林,只不过是两棵,但是这两棵树非常大,所以二木成林了。
禹所积石山在博父国的东面,是黄河水的入口处。
拘缨国〓寻木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①。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②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注释
①一手把缨,郭璞注:“言其人常以一手持冠缨也。或曰缨宜作瘿。”郝懿行曰:“郭云‘缨宜作瘿’,是国盖以一手把瘿得名也。”
②寻木,郭璞注:“姑繇,大木也。《山海经》云:‘寻木长千里,生河边。’即此木之类。”
译文
拘缨国在禹所积石山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常用手持帽子上的缨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拘缨国叫做利缨国。
寻木是一种参天大树,高可达千里,它生长在拘缨国的南面,黄河上游西北方。
跂踵国〓欧丝之野
跂踵国①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②。
欧丝③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④。
注释
①跂踵,或作“反踵”、“大踵”,郝懿行注:“跂踵之为反踵,亦犹岐舌之为反舌矣,已见《海外南经》”;“大踵疑当为支踵或反踵,并字形之讹”。今按:跂踵当指脚后跟分叉,犹如跂舌指舌头分叉。
②大踵,一种说法是,此地人的脚掌是反转生的(如这人往南走,看起来他的脚迹却是朝北的)。
③欧丝,即“呕丝”,吐出蚕丝。
④一女子跪据树欧丝,郭璞注:“言噉桑葚而吐丝,盖蚕类也。”
译文
跂踵国在拘缨国的东面,这个国家的人都是身材高大,两只脚也特别大。所以也有的认为跂踵国就叫大踵国。
欧丝之野在大踵国的东面,有一女子跪着靠树旁吐丝。
三桑无枝〓范林
三桑无枝①,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②,在三桑东,洲环其下③。
注释
①三桑无枝,即三棵桑树,没有树枝。郭璞注:“言皆长百仞也。”《大荒北经》:“有三桑无枝。”《北次二经》:“洹山,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
②范林方三百里,即浮泛在水上的一座森林,方圆约三百里。
③洲环其下,河洲环绕在它的下面。郭璞注:“洲,水中可居者;环,绕也。”洲,水中的陆地,即岛。
译文
有三棵桑树,没有枝干,在欧丝之野的东面,这种树虽高达一百仞,却不生长树枝。
有片大树林,称为范林,方圆三百里,在三棵桑树的东面,小岛环绕着这片范林。
务隅山
务隅①之山,帝颛顼②葬于阳,九嫔③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久、视肉。
注释
①务隅,郝懿行注:“务隅,《大荒北经》作附禺,《东经》作鲋鱼。”
②颛顼(zhuān xū),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号为高阳,坟冢在濮阳帝丘。郭璞注:“颛顼,号为高阳,冢今在濮阳,故帝丘也。一曰顿丘县城门外广阳里中。”
③嫔,郭璞注:“嫔,妇。”九嫔,即颛顼的九个妃嫔。
译文
务隅山,天帝颛顼就埋葬在它的南面,他的九位嫔妃埋葬在它的北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有熊、罴、花斑虎、离朱鸟、鹞鹰、视肉等怪兽。
平 丘
平丘在桑三东,爰有遗玉、青鸟①、视肉②、杨柳、甘柤、甘华③,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注释
①遗玉,郭璞注:“玉石。”青鸟,一作“青马”。
②视肉,郭璞注:“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也,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③甘柑(zhā),甘华,柑即山楂。甘华,木名。郭璞注:“亦赤枝干,黄华。”
译文
平丘在三棵桑树的东面。这里有千年的玉石、青马、视肉、杨柳树、甘柤树、甘华树,是各种果树生长的地方。在两座山相夹的一道山谷上,有两座大丘位于其中,名叫平丘。
北海诸兽〓北方禺强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騊駼①。有兽焉,其名曰駮②,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③。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
北方禺强④,人面鸟身,珥⑤两青蛇,践两青蛇。
注释
①騊駼(táo tú),传说中的野兽名。状如马,色青。
②駮(bó),传说中的野兽名。
③蛩蛩(qióng),传说中的怪兽。郭璞注:“即蛩蛩,巨虚也,一走百里,见《穆天子传》。”
④禺强,也叫玄冥,水神名。郭璞注:“字玄冥,水神也。庄周曰:‘禺强立于北极。’一曰禺京。一本云,北方禺强,黑身手足,乘两龙。”
⑤珥(ěr),耳朵上悬挂着。贯穿,悬挂的意思。
■
译文
北海内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马,名叫騊駼。还有一种野兽,名叫駮,形状像白马,长着锯齿般的利牙,专吃老虎和豹子。还有一种白色的野兽,形状像马,名叫蛩蛩。还有一种青色的野兽,形状像老虎,名叫罗罗。
最北方有个神叫禺强,长着人的面孔、鸟的身子,耳朵上插着两条青蛇,脚下踩着两条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