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07

第7章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12个关于功高震主的历史教训(1)

功高要防震主:“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今天看来,范蠡的这句话真实而形象地道出了那些强权者当皇帝、坐江山的“天机”。正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强权是强权者的座右铭。

★教训10:竹篮打水一场空——里克伏剑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谋臣总把小聪明当做大聪明,站在历史的前沿阵地指手画脚,却不知自古成王成帝者都是过河拆桥者,他们只顾及自己的王位,一旦王位在坐,哪管你的拼死拼活。

晋献公二十六年夏,献公病重,临死时,将年少的儿子奚齐托付给老臣苟息,并且任命他为宰相,主持国政,辅佐少主。

晋卿里克在先前献公逼死太子申生,逼走公子重耳、夷吾时,为了避祸保身,一直采取中立的立场。这回献公一死,里克无所顾忌,他与邳郑一起,召集原属申生、重耳、夷吾的党羽,策划了废掉奚齐、拥立重耳的阴谋。他先劝说宰相苟息改变立场,但荀息执意不肯违背献公托孤时自己立下的誓言,他便不再理会苟息,而在献公停尸的地方杀掉奚齐。荀息下葬了献公后,拥立奚齐的弟弟悼子为君,里克又在朝上把悼子杀死,荀息无奈只得以身殉死。

晋国的君位空出后,里克和邳郑派屠岸夷去翟对重耳说:“现在国内形势混乱,百姓不安,正是坐江山收民心的时候,您何不归国呢?如您回国即位,我们为您开道。”重耳征求咎犯的意见,咎犯以为时机不成熟,重耳便拒绝屠岸夷道:“我违背父命,出逃在外;父亲去世,又不能谨守孝道,侍丧亡父身边。我怎敢回国即位!大夫还是拥立先父其他的儿子吧。”

此时,客居于梁的夷吾极想回国即位,里克派人去迎请他时,他马上就想答应下来,但他的部下吕省、谷芮劝他道:“现在国内还有可以拥立的其他公子,但里克却派人来国外找您,这不能不叫人怀疑。看来非得凭借秦国的势力回国不可,否则恐怕有些危险。”夷吾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一方面派谷芮去贿赂秦国,约好如得秦国的帮助回国即位,就把晋国的河西之地送给秦国;另一方面又写信给里克说:“如果真能即位,我就把汾阳的一百万亩田地封给您。”于是,秦穆公便发兵护送夷吾归国,齐桓公听得晋国内部动乱,也率领诸侯去晋国;秦、齐诸国共送夷吾至晋后,里克等人就拥立他为君主,这就是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不想实践自己的诺言,他派邳郑前往秦国,婉转地说道:“当初我许诺把河西之地奉送给您,而今有幸归国得以即位。言及土地事时,大臣们都说:‘土地是先君的,您逃亡在外,有什么权力擅自决定把土地送给秦国?’我据理力争,但无法改变他们的意见,所以现在只好向您道歉。”至于对给里克汾阳田地之事,晋惠公压根儿再没提过。不仅如此,他还剥夺了里克的实权。想到重耳还在国外,惠公对已无权力的里克还是放心不下,总是担心他会像对待奚齐、悼子那样对自己下杀手,于是决定赐里克自杀。他仿佛有些不得已似的对里克说道:“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也当不上君主。虽然如此,但您到底是杀了两位君主和一位大夫,现在做您的君主,实在令人为难啊!”

里克愤然说道:“不废掉旧有的势力,您如何能够继承君位?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您居然说出这种话来,我俯首听命就是。”说完便伏剑而死。

晋国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他们编了一首顺口溜道:“坏人受了坏人的骗,到底未得他的田;骗子受了骗子的欺,终究未得他的地。得到国家的何其贪,将来难免遇大难;未得田的不警醒,祸乱跟着脚底生。”

以史为鉴:

“坏人受了坏人的骗,到底未得他的田”,不仅如此。还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里克伏剑的故事给了我们太多思索的空间。现实生活也一样,在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巴结讨好,否则,别人一旦得势反而会误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教训11:强国愚民被腰斩——商鞅惨死

商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秦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据说商鞅前后两次大规模颁布变法的法令,一次是在公元前359年或前356年,一次是在公元前350年,前后相隔十年。而商鞅的官位也从左庶长上升为大良造。

大良造本是由貴族担任的辅佐国君的要职,自从商鞅担任此职后,就变成了秦国真正意义上的宰相。而与关东各国的宰相名称相同的“相国”一职,则是在秦武王时代才正式设立的。

改革当然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平民百姓,二是世袭贵族。平民百姓并非不愿意变更旧法,但他们更希望生活安定,不知道商鞅颁布的新法能够持续多久,如果三天两头变更,朝令夕改,再好的法令也不会给百姓带来好处,只能使他们无所适从。

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商鞅制定好了新法,在颁布执行前先搞了一个试验。他找了根三丈长的大木头立在国都雍城的南门,招募民众,许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去北门,就赏赐给他“十金”。当时所谓的金,并非真正的黄金,而是指铜,铜可以用来铸钱,可以做高级器皿,更可以铸造工具和武器,在当时的价值和后世的黄金不相上下。

商鞅所以这样做,就是要向百姓表明,商鞅讲话是算数的,不会欺骗群众。他说要变法,那就一定会变法,法令颁布后就不会轻易修改,经过了这次试验以后,商鞅才开始正式颁布他的改革法令。

新法颁布下去以后不久,都城中很多人都跑去商鞅那里,表示说:“这些新法太严苛了,对百姓来说太不方便了。”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下,居住在都城中,能够见到高官商鞅,并且敢去发表自己意见的,不是贵族也是上层平民,而不会有普通百姓掺杂在其中。这些人的后台是在秦国掌握权势的世袭贵族,他们看到商鞅的态度很坚决,没有转还的余地,又看到秦孝公完全支持商鞅的变法措施,于是就怂恿着太子驷故意去触犯新法,想给商鞅来个难堪。

奖励军功,压抑贵族,这些措施肯定是会使贵族们跳脚的,他们很想看看碰上国君的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国君触犯了法令,商鞅将会怎样处置。处罚太子吗?那是不可能的,孝公绝对不会答应;放过太子吗?则商鞅的威信就会下降,他说的话再没人肯信,变法也就会不了了之了。

商鞅知道此事后,毫不客气地禀报孝公说:“新法所以不能广为推行,是因为在上位者不肯遵守。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随意处置,但可以惩罚太子身边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教育好太子,才会闹出事来。”于是派人逮捕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狠狠打了一顿板子,又捉住另一位老师公孙贾,施以“黥刑”。 所谓“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一辈子也抹不去,成为永久性耻辱的标志,对于当时的贵族士大夫来说,这比杀了他更狠,让他从此抬不起头来。这两个人的氏不是“公子”就是“公孙”,可见都是与秦君有血缘关系的世袭贵族,商鞅拿他们开刀,也是想要杀鸡儆猴,给所有贵族们一个严厉的警告。

据说经过这两件事情,既安定了百姓之心,又警告了世袭贵族,新法终于得以顺利地推行下去了。新法执行了十年,史书上记载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那些最初说新法不便于民的人纷纷跑来恭贺商鞅,说:“您做得对,新法真是好东西,对老百姓和国家都太有利了。”商鞅冷笑着说:“这些都是故意捣乱的家伙。”下令把他们流放到边远地区去。

当然,守旧势力是不会就此罢休的,大约在公元前342年前后,公子虔再次跳了出来,违犯新法。这次商鞅更不会轻饶他,将其处以“劓刑”,也就是割掉了他的鼻子。

商鞅伐魏

商鞅身为秦国的宰相,虽然居如此高位,他也并不因此把自己排除在新法之外,他必须建立军功,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位更为稳固,也使反对他的人无话可说,没碴可找。他是公元前356年就任大良造的,三年以后,爆发了“桂陵之战”,齐将田忌、孙膑大败魏将庞涓,楚国也趁机派景舍进攻魏国,占领了大片土地。于是商鞅对秦孝公说:“时机到了,咱们应该立刻出兵伐魏。”

商鞅的建议是:“秦国和魏国距离很近,土地相连,乃是心腹大患,终不是秦国灭亡魏国,就是魏国灭亡秦国。为什么呢?魏国的都城在安邑(在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与秦国隔着黄河相望,东面是开阔的平原它力量强大了就可以渡河攻秦,力量薄弱的时候也可以进攻东方诸

赵良这样说,大概当时商鞅因为大权在握而变得非常骄傲(虽然他和赵良的对话倒是挺恭敬的),认为秦国的政务都必须我说了算,认为我的权柄和地位无可摇撼,所以赵良说他无法长寿,满招损,谦受益,这样下去,迟早会招来祸患。可是赵良下面的话就有点不像样了,他说:“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公子贾等人也对你满怀怨恨。《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你的统治根本就不得人心啊!想想看,每当你出门的时候,后面都必须跟随十辆副车,上面装着武器,用力气大、武艺高的人陪伴你乘车,这些条件不具备,你都不敢出门。《书经》上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这种状况危如晨露,随时都可能消逝,怎可期望长寿呢?你不如把封地还给国君,自己隐居起来,同时劝说秦君提拔人才,养老爱孤,教育百姓尊敬父兄,尊重有德行的人,这样你才可能生存下去。你现在贪图於商之地的富庶,贪图高官显爵,导致百姓人人怨恨,一旦秦君不在了,你还可能长保富贵吗?”

赵良分明是和贵族们一鼻孑出气,他认为商鞅打击旧贵族势力,惩罚公子虔、公孙贾他们就是“失人”,认为连百姓都会怨恨商鞅。传统史家也都认为商鞅改革速度太快了,手段太严苛了,应该对原本支撑秦国的旧贵族作一定妥协,如果这样,他就不会落个最终被车裂于市的下场。

这种想法其实是很不合乎时宜的。改革必然会触怒既得利益者,不管你改快,改慢,做多大程度的妥协,这些既得利益者都不会放过你,在他们看来,一切遵循旧法,毫无变更才是最好的政治。所谓改革速度不应过快,那是为怕引起社会的动荡,引发百姓的疑惑,而不是一定要向旧贵族做妥协,做让步。从史料记载来看,商鞅在秦国的改革并没有引起什么社会动荡,百姓们又怎会痛恨他呢?

事实上商鞅变法最大的弊端不在于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而在于这利益损害得还不够,不在于处旧贵族以重刑,而在于没把他们都杀干净。商鞅很快就会因为自己的心慈手软而尝到恶果的。

赵良最后提出的建议完全是个馊主意,商鞅如果交出权力,真的去隐居了,旧贵族即日就会发起反扑,他连秦国都城都逃不出去就会被杀,根本不可能安享天年。历来的政治斗争都是如此,像范蠡、张良之类功成身退的例子所以被千古传唱,就因为实在太罕见了,并非是个人就能学样的。后来还有人劝曹操放权去隐居,被曹操一口回绝了,曹操说:“我就怕自己离开军队会被人所害。一方面为了子孙考虑,一方面我若失败则国家就危险了,因此不能为了贪慕高士的虚名而招来实际的祸患!”

所以商鞅听了赵良那番话,只是冷冷一笑,并没有按照赵良所说的去做。应该说,商鞅其后的身遭惨祸,确实是由其本人性格及所施行的法令而导致的,但和赵良所言,根本不是一码事。

悲剧收场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了,太子驷继位,就是秦惠文王。商鞅的后台突然之间倒塌。公子虔之流立刻就跳了出来,指使人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本来就不喜欢商鞅,而且自己以前犯罪差点就落在商鞅手上,全靠两个师傅帮忙顶罪才全身而退,因此他立刻下诏逮捕商鞅。

商鞅预先得到了消息,匆忙逃出成阳,跑到函谷关口。此时天色已黑,他打算先寄宿一宿,明天一早就出关去,逃往别国,没想到旅店主人因为不认识他,所以不肯收留,说:“按照商君所订的法令,如果我收留了没有通行证明的客人,是要连坐被判刑的。”据说商鞅仰天长叹:“呀,没有想到我所订立的秦法竟然还有如此弊端!”

这则小故事记载在《史记》中,行文的笔法正说明司马迁并不喜欢商鞅,他在其后的“太史公日”中就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其实旅店主人就算认识商鞅,也未必敢于收留他,因为商鞅所订立的秦法是无私的,一切都由国法所规定,不因人的身份地位高下而有所区别,按照法律,即便商鞅没有遭到秦惠文王的追捕,他不携带通行证明,照样哪里都不能住。而商鞅最后慨叹秦法的弊端,恐怕只是在哀伤自己的命运不济。认法不认人,又有何弊端可言?

况且,商鞅虽然没有住进旅店,照样还是出了函谷关,说他没有携带通行证明,恐怕不确,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总之,商鞅离开秦国,想要逃到魏国去,但魏人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坚持不肯接纳。商鞅想要通过魏国跑到别国去,魏国人认为:“商君是秦国的罪犯,现在秦国正强盛,他们的罪犯经过魏国逃亡,是会触怒秦人的。”于是把商鞅又赶回了秦国。

商鞅没有办法,只好逃回自己的封地於商,召集部属,发兵去攻打郑国。至于他是想杀开一条血路,跑到别国去呢,还是想占据郑国以自立,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没有国君的命令,擅自发兵攻打他国,这其实就是新法中所明令禁止的“私斗”。商鞅自己破坏了新法,被迫展开“私斗”,立刻就被旧贵族抓住了把柄,惠文王正式发兵进攻商鞅的军队,在郑国境内的渑池交了一仗,商鞅兵败被杀。即便如此,旧贵族们还觉得不够解恨,于是就把商鞅的尸体载运回来,在成阳施以车裂之刑。惠文王宣告说:“这是一个教训,看以后谁还敢像商鞅一般谋反作乱!”

其实商鞅根本没有谋反,他既没有割据於商,抵抗秦军,也没有攻陷任何秦国的城池,只是拉着队伍想杀到外国去,保自己一条活命而已。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革秦法,使得秦国日益富强.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也并没有把法令再改变回来,此后的秦国就沿着商鞅所设定的道路逐步走向富强。这说明,要说秦人皆恨商鞅,那是不对的,痛恨商鞅的只是公子虔等旧贵族而已。然而商鞅极大地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甚至残害公子虔、公孙贾等人的肉体,却依旧饶过他们一命,除恶不尽,这才会反受所害。照理说,他应该想到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孝公去世,太子驷登基,很可能听信公子虔等人的谗言谋害自己,别人且不去说,这些围绕在太子身边的旧贵族,必须尽数铲除,才能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和新法的不被倾覆呀!

以史为鉴:

商鞅的新法固然有强国的一面,却也有愚民的一面,老百姓从此就被限定在“耕”、“战”这两个字上,除了种地和打仗,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只要老老实实在新法的条条框框里生存而非生活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再闹什么纷争,谁死谁活,和老百姓全都没有关系,所以商鞅之死,秦人并不哀伤,这对于商鞅本人来说,就更增添了浓厚的悲剧色彩。商鞅之死,虽是悲剧,却也是活该。

同类推荐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农门悍妻,本王赖上你了

    一朝穿越,武术教练变农家女,爹残娘瞎大哥瘸,每天靠野菜树皮过日子。爷惧内,后奶毒,叔伯滑,姑可怜,还有地主逼做通房。好在夏木槿是个有本事的,上山能打猎,下河能摸鱼,随手抓把柴还能当药使。斗后奶,烧地主,打叔伯,护爷姑,养的一家呵呵笑,斗得渣渣呱呱叫。偶遇极品受伤男,赖吃赖喝赖不走,夏木槿小脸一寒,小手一挥,极品男手里多了把锄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先挖田还是先翻土,自己看着办。”
  •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

    本书从明十三陵的选址到建造到建筑风格历史渊源等尽数介绍,是一本了解明十三陵的不可多得的好书。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在我们生活的星球上,有太多诡异的现象让人无法解释,有太多匪夷所思的巧合引入深思,因为它们的神奇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比如,一个人从万丈高空跌落,竟然安然无恙。一个频繁再婚的男子,在他第53次结婚时,娶到的竟是自己的发妻。科幻作家,鬼使神差地成了著名的预言家。有人则时常可以听到常人听不到的晌动,提前感知地震、泥石流、沉船……一次次应验,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这些人、这些现象、这些可怕的巧合,就在我们周围,与我们朝夕相处……
  •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二十讲

    《资治通鉴》是中国传统史学极具代表性的名著,是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历史智慧的重要津梁。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而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本书以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大主题为主线,以单元统摄选文,选编《资治通鉴》对若干重大史事的叙述,加以详备的注释和解说,在彰显司马光大家手笔的同时,注重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政治智慧的发掘。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小农女要种田

    小农女要种田

    她家的后山上,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失忆的杀手。她毫不客气把他捡回家。哼哼,告诉你,你的苦日子开始了……咱家正缺一头牛,咱爷正在寻一个苦力,还有咱家往后发家致富的重担,可全要靠你……
  • 缠绵

    缠绵

    推荐朋友刚开始写的书,绝对值得一看。《无欢》——新文《煌祭》*被死党拖去参加个什么破晚宴也就算了,她躲在角落当个隐形人就好了;可是突然跑出来个男人说要她当他情人这种事情可就不在她的忍受范围之内了。“总之从这一刻开始,你就是我的情人。”“不好意思先生,医院在那边,你过条街就到了,如果你不认路的话可以打的过去。”*呜……她不过是心情郁闷跑出去泡了一晚上吧、火起时随手把人家酒吧给砸了稀巴烂、然后和某个帅哥调调情、开玩笑说要来个一夜情而已,他他他居然就把她带回家狠狠地“虐待”了一个晚上导致她第二天连床都下不了?那还不是因为该死的他要在她面前和他家未婚妻亲热?这个恶劣的男人!简直比撒旦还撒旦!她敢保证撒旦不会这么对她!更何况和他在一起,生活总是让人心惊肉跳,一下子暗杀一下子车祸一下子绑架的,她幼小脆弱的心脏哟,可受不了这么多刺激……最重要的是……她似乎一直刻意地去忘记,告诉他自己的身份……*该死!他就这么没有魅力?这个女人就觉得承认爱上她那么丢脸?天知道有多少女人每天争着上他的床他还不让呢。惟独她!第一次,她居然敢和别的男人调情,念在她是喝醉的份上,也就不计较了。(桔子:你那样还叫不计较??)第二次,他才跟她求了婚,她又给他出状况!绑架!还差点把她自己给弄残废了!(我说...这好象不关你什么事啊?)第三次——他跟她之间的情况才刚刚有进展,结果她留下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然后甩手走人从此音讯全无?可是,直到他开始着手找她,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她时,他才发现,她的身份居然是……*桔子建的群66184600敲门砖是桔子任意一部书名或者主角名字~~大家如果喜欢桔子的小说就加群吧~~*推荐好友采凝的文文!《罂粟情人》推荐好友倾尽天下的文文!《赤鬼》推荐好友落萧的文文!《倾天下:魅君颜》
  •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废材逆袭:呆萌腹黑三小姐

    (已完结包月免费看此文)她是紫翼佣兵界的女王,一朝穿越成为痴傻三小姐。穿越又怎样,在异世她一样混的风生水起。对敌人,她狠绝毒辣,她冰冷凶残。为解除强大的封印,获取六大神兽的鲜血,她决定闯“上古八荒界”。她有神界大神当靠山,更有上古神兽当小弟,只是这一只狐貂和一只青龙为毛总喜欢打击她?请问,她养得是两只禽、兽吗?(第一次写文,文笔不足之处请多多点评!你们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此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小故事大道理(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经典小故事,人生大道理。做人做事的学问,修身养性的智慧,听1小时的大道理,不如看1分钟的小故事。也许一次回眸,就诠释了生命的决绝与伟大;也许一个微笑,就证明了感动与真诚的存在;也许一抹阳光,就彰显着生活与自由的精彩。“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那些博大精深的内涵往往孕育在最简单、最常见的事物中。真正有智慧的人能从小细节中看到大景观。从小事件上总结出真智董,从小故事里悟出深道理。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