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6000000006

第6章 红颜祸水,天子气短——9个关于女色之祸的历史教训(5)

没多久,英法联军进北京,咸丰病死热河。6岁的载淳继位;着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辅幼帝“赞襄一切政务”;赐给皇后钮祜氏和载淳“御赏”印和“同道堂”印各一枚,作为发布谕旨钤用;那拉氏(慈禧)以皇帝生母身份代行小皇帝的职权。当时人称辅命大臣与两宫太后、皇太子间互相牵制的局面为“垂帝辅政,盖兼有之”。

对于这种安排,慈禧且喜且惊。喜的是自己手中掌握着“同道堂”印鉴和皇儿载淳,又有皇太后的封号,不致于立即招致杀身之祸;惊的是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凭借先帝遗诏辅政,随时会对自己孤儿寡母发难。尤其是肃顺一向专横霸道,看不起女人从政,对那拉氏的限制、反对最多,今后怕是羽翼更强,难以对付。此时慈禧野心急剧膨胀。她不甘心眼睁睁地看着肃顺成为“多尔衮第二”,而自己成为别人刀下任意宰割的羔羊。她要孤注一掷,通过政变来铲除政治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把大清国的政权牢牢抓到自己手里,热河行宫的一片悲戚之声中,隐约透露着点点杀气。这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慈禧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争取到了慈安太后和恭亲王的支持,发动北京政变,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八位大臣,终于取得了北京政变的胜利,为了排除异己,除去自己独掌大权的障碍,她又露出阴险、残酷的个性,使反对她的人一个个的消失。经历了北京政变之后,慈禧在政治上成熟起来。她能够争取到垂帘听政,无疑将国家大权的一半抓到了手中,另一半,还得暂时留在恭亲王奕訢手中。

慈禧并不在意比她名份还高的东宫太后慈安和她共同执政。对于慈安这个人,在十多年的后宫生活中,慈禧最了解不过。慈安太后系满洲镶黄旗人,出身高贵,早年在奕泞府中为侧福晋。咸丰即位后,因嫡福晋早死,便立她为中宫皇后,统领六宫。慈安生性善良,崇尚节俭,在后宫嫔妃中颇有淑女风范,是有名的“大好人”。她侍奉咸丰多年,一向谨奉祖训,勤勉行事,颇受咸丰的尊敬。她为人厚道,受宠而不专横,从不和其他妃子们争风吃醋,对于咸丰帝宠幸那拉氏也未表现过不满或指责。相反,还常常善意地指出那拉氏疏于礼仪的地方。慈安没有子嗣,因而非常喜欢慈禧所生的皇子载淳,精心照顾载淳的起居饮食,那份呵护比皇子的生母还要精心。在政治上,慈安太后没有太多的主见和热情。她处事木讷,又不愿与人争执,行事多半依附慈禧的意见。两宫太后执政初期还能够推诚合作,慈禧因为诸事还要依赖东太后尊贵的身份,对慈安也是相当尊敬。

对恭亲王奕訢,慈禧更加倚重。奕訢在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署中,由于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在洋人中引起一致好评,是颇受英法美俄公使看重的清廷官员。北京政变的成功,奕訢功不可没。此时奕訢三十岁出头,风华正茂,干练持重,在朝廷中的威望如日中天,手中掌握着清廷军事、财政、外交大权,又深得西太后慈禧的器重,把八年来一直与重大政事决策无缘的阴晦一扫而光,真正是春风得意。慈禧内倚太后的声望,外借精干小叔的鼎力协助,开始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

两宫太后听政之初,朝廷内外并非人心顺服,不少官员心存观望,要看一看这两位年轻寡居的太后的手段。此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四燃,山东捻军、西北回疆起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中原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被清廷视为首患。一部分大臣在对付太平军政权的斗争中并不卖力,一味地退却逃跑,致使太平天国势力迅速蔓延。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何桂清就是一个典型的懦弱鬼。为震慑百官,树立威德,慈禧下令将何桂清革去一品官,就地立斩,以戒军心;随后,她又下令将平日里跋扈骄蹇、藐视朝廷的兵部左侍郎、护军统领胜保捉拿进京,以“冒功侵饷、渔色害民”的罪名处死。斩了何、胜两人之后,的确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朝中大臣看到西太后的威仪,再也无人敢怠慢朝事,统治秩序得以初步恢复。不久,颇受太后重视的名将曾国藩力剿太平天国革命军成功,内患渐平,两宫新政初见起色。

慈禧本是一个极其专断的女人,当初她重用奕訢,是为了替自己铺平登上权力宝座的道路,一旦实现了这一人生目标,她便不能容忍别人染指她的势力范围。从当时的情形看,慈禧做事有自己的主张,遇事甚好弄权,慈安绵软,凡事退避三舍,两宫中西太后的权力与影响与日俱增。恭亲王奕訢亦是一个妄自尊大、狂傲嗜权的人,遇事不会绝对顺从慈禧的主张,而往往自作决定。时间一长,两人间的权力冲突增多,慈禧心有不满,而奕訢还未察觉。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三月,御史蔡寿祺参劾恭亲王奕訢贪污恣肆,兼有慈禧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从旁谗毁,触发了慈禧的新仇旧恨,于是亲拟谕旨,称恭亲王“从议政以来,妄自尊大,率多狂傲,倚仗爵高权重,目无君上,看朕冲龄,诸多挟制,往往请施离间,不可细问。每日召见,趾高气扬,言语之间,诈多取巧,满口胡谈乱道……”据此,,“恭亲王著毋庸在军机处议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预公事……”轻而易举,这个惟一能够挟制慈禧专权独裁的人就被踢到了一边。慈禧对恭亲王奕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整治,使朝廷中再无一人敢单独站出来同西太后抗衡,她成了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集权女性。这一年,慈禧31岁。

慈禧用卑鄙、阴险的手段搬掉了一个个对手,然而她还不满足,又把魔爪伸向了与之共同执政的东太后慈安。

慈禧总觉得慈安是自己最大的威胁,于是派人在膳食中下了毒,把慈安毒死了。慈安一死,宫中再无可与慈禧并驾齐驱享受特权之人,她的统治开始进入极度专制转向衰败的时期。

慈禧极度掌权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更加严峻。按道理,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如此频繁的内乱外辱,慈禧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一下自己执政的成败得失,分析一下清朝面临的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此时她能够审时度势,任用贤能,改革弊政的话,大清朝最后的历史恐怕就要另笔书写,慈禧本人的历史也会有一个稍微完美的结局,而不至于让后人唾骂千古。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虽然捧读过去,我们深感痛心疾首,甚至把慈禧作为民族罪人来批判,我们还是有责任将她最后十年的生活经历真实地展现给大家,还是要把笔端触及那段惨痛而屈辱的历史。慈禧镇压了维新变法运动以后,与光绪皇帝间的矛盾发展到水火难容的地步。她辛苦“培养”了20年的皇帝,竟公开违忤她的旨意,慈禧对此感到异常震怒。按照她的想法,应该立即废除光绪,另立一个听话的小皇帝。慈禧接受了荣禄的建议,于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仪为大阿哥,作为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将其正式接入宫中抚养。

12-同治

13-溥仪

此时,中华大地上又广泛兴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起自山东,势力迅速蔓延至直隶、京津一带。他们在各地设立“拳场”,极度不满清朝政府统治,仇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胡作非为,多次指挥教民焚烧教堂。以此为借口,英法俄等国公使相互纠结,联名照会总署,声称“各国之兵现已决计入京,我等无力阻止,深为贵国惋惜”,遂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对义和团是剿还是抚,对帝国主义是战还是和,斗争相当激烈,慈禧连续四次召开御前会议,以载漪、刚毅为代表的顽固派和以奕勖、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展开了激烈论争。情急中,端王载漪精心炮制了一个所谓“太后训政立即结束,将归政于光绪皇帝”的照会,促使慈禧决心利用义和团势力来抵抗洋人的侵略。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六月二十一日,慈禧以光绪的名义发布宣战诏书,正式对八国联军开战。在慈禧投降主义思想指导下,清军不堪一击,义和团赤手空拳也难抵挡洋枪洋炮的攻击。7月中旬,八国联军的部队已攻近北京城。7月20日,北京陷落。万般无奈,慈禧带领光绪帝、后妃和大阿哥及王公大臣十二三人,在二千余名兵勇的护卫下仓皇出逃,经昌平,出居庸关,进入山西太原,后转道至西安。

慈禧的这次出逃,比起四十年前随咸丰帝亡命热河时的境遇更加凄惨。为了安全,她只能化装成乡下农妇的模样,头挽便髻,身穿蓝布夏衫,一路风尘仆仆。不仅一日三餐不保,有时几天都吃不上一顿热饭菜。渴了,从乡间讨口冷水;饿了,从路边乞食玉米;晚上睡在农家炕上,又潮又湿,辗转难寐。这种逃亡经历,对像慈禧这样终年生活在皇宫御苑、养尊处优惯了的人来讲,是其66年生命之旅中从未遇到过的。在后来回忆那段逃亡生活时,她还常说:“真不是人受的罪!”就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看,普通百姓极端贫困,慈禧所看到和经历的,只是这种苦难的一个侧面,而造成万般苦难的罪恶根源,还在于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日益腐朽、堕落。慈禧离京西逃的同时,委派李鸿章和奕勖等人为全权代表,负责与八国联军谈判媾和,媾和的前提不外乎是加倍的出卖国家主权。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大卖国贼李鸿章在慈禧授意下,与各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等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款白银十亿两;允许帝国主义在使馆区内划界驻兵;拆除大沽口至北京的炮台,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派驻军队……

慈禧还有一个最大的个性特点就是贪婪、穷奢极欲,她17岁入宫,73岁去逝,在宫廷中生活了56年!在这半个多世纪里,慈禧对金钱的欲望,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她的权力欲一样极其强烈。她的穷奢极欲和荒淫糜费,是清代任何一个后妃所无法相比的,也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王朝史上罕见的。

颐和园修好后,慈禧每年春天都要率领光绪帝后到园中游幸,园内陆续添设电灯厂、小火车、小轮船等,每日的开支高达12000两白银。颐和园枕山襟湖,占地广阔,每年仅维修费一项就开支巨大,对于这部分开支,慈禧多半占用地方税,且征用了一万多名工匠作为建园、护园之用。西太后为满足个人享乐的需要,把沉重的税务和人力负担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

慈禧在60大寿期间,她公开向各省员索礼,还从铁路费和边防经费中挪银300万两私用。一连七天,慈禧特诏外面的有名戏班入宫表演,各王公大臣宗室福晋都要进宫拜贺,并陪着看戏。慈禧爱看戏是有名的,她的宫中单独养了个戏班子,随时可欣赏。这次祝寿,慈禧真是讲够了排场,出够了风头。她从春天起就专门派世铎和奕勖总办庆典事宜,又专门成立了庆典处。仿照康熙、乾隆年间的成例,自紫禁城西华门起至颐和园东宫门止,所谓跸路,分设六十段景点,建造各种不同形式的龙棚、经坛、戏台、牌楼和亭座,又从江南、杭州三个织造衙门专造彩绸十万匹,以供庆典之需,当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全力以赴准备甲午战事时,慈禧生气地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大凡残暴、贪婪的统治者都是愚昧的,她们生前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死后也幻想到另一个世界继续过穷奢极欲的生活,慈禧也不例外,慈禧生前追求富丽堂皇的生活,死后也不忘厚葬。她的墓穴修建,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且一度因建得不合她的口味而拆掉重修。新建的陵墓,内部工艺高超,用料讲究,极其华贵。慈禧从去世到下葬,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耗费白银127万两。

以史为鉴:

纵观慈禧一生,她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更名立号,但她确是满清后期的实际统治者,长达四十多年,干尽了祸国殃民的勾当。相信每个有点自尊心的中国人看过慈禧专权祸国都会愤怒顿起,其实,这也怪不得谁,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维持政权要靠“法”、“术”、“势”三条,人一旦得势,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样让人畏服,或许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同类推荐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拍案说史:中国历史的暗角与拐点

    历史之所以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就是因为它留给我们不胜枚举的闪光点,以惊人的相似重现在历史大舞台上。这些或大或小的闪光点就是历史中风格迥异的暗角与拐点,它们至今仍然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重要话题。暗角是历史发展中的量变,拐点则是质变。高屋建瓴地审视历史,你就会发现:量变的能量可能很小,但日积月累之后,质变就会发生。于是,历史中的拐点总是伴随着国家的巨变,或发展、或灭亡。古人的生存轨迹无不证明着这些道理,也用亲身经历的暗角与拐点警示着后人。历史的长河中一个个王朝覆亡,一代代帝王兴起,历史的暗角与拐点,就是盛衰往复的过程中最夺目、最令人深思的历史瞬间。
  • 三国十讲

    三国十讲

    在大众文化的讨论范围里面,“三国”不过是一群杰出人才汇集的场所,没有那些人才,他们眼中就没有三国。而真实的三国,是一段时间,是一种历史,是一类共同命运。本书既有人们惯性思维下的“三国”,也客观阐述了真实的三国时代,让历史的原果实和演绎后的榨汁儿饮品共同留存于我们的记忆!
  •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民国的角落:嬉笑怒骂民国人,闲言碎语大历史

    张鸣老师有关民国历史的文化随笔,以另类的视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民国时期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本书是别样的辛亥与五四、军阀那些事儿、民主与选举的变奏,引领读者反思中国封建文化、西方文化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
  • 三国之问鼎天下

    三国之问鼎天下

    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的呢?”“干!”带甲十万,跨蹈汉南,却要不战而降?不,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即便不能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也要据荆州以图天下!
热门推荐
  • 近战勇士:冲锋枪

    近战勇士:冲锋枪

    一般来说,冲锋枪是指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的单兵连发机械。它是一种介于手枪和机枪之间的武器,比步枪短小轻便,便于突然开火,射速高,火力猛,适用于近战和冲锋,在200米内具有良好的杀伤效力。
  •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读书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如何读书,如何培养读书能力,并列举了一些名家作品。
  • 重生幸福攻略

    重生幸福攻略

    古玩鉴定天才“小肥妞”重生初中时代,幸福从此开始“养成”。重生后她很爱家,学习恋爱事业一把抓。重生“大礼包”很强大,老天赏给她聪明的小脑瓜。淘淘宝,赚赚钱,上上学,抽空再萌动一下。卖糕的,她可不可以不要这么强大?————————更新稳定,已有作品《重生之云绮》,请放心跳坑。
  •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你和谁在一起很重要

    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结于人际关系。”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一员,不可能是孤岛中的罗宾逊,人与人之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人脉,而且还必须是有价值的,这样才能为你的成功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也印证了在好莱坞流行的一句名言:“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在于你认识谁。”
  • 常态紊乱

    常态紊乱

    --情节虚构,如果有一天所谓的末世只是你眼中的末世,你会坚持到底还是索性装作看不见?如果有一天你成为了大多数人认知上的“异常状态”,请勿模仿,你还会觉得自己正常吗?当世界脱离控制。当认知产生障碍……看不见的隔断才是所有悲哀的根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暴君的宠姬

    暴君的宠姬

    这是一个欢天喜地的喜剧:人物:霸王,当然是强横霸道的王,在他的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普天下的女人他看上了,就应归了王。姬:抢来的,绝色的,但与其他姬不同的,有本事把霸王整了个一个头两个大的。内容:霸王抢美色,但抢了一个让他终生都后悔的美女,美则美已,但是,美色下面,想不到还有其它,抢了美色,丢了很多,还没吃到嘴边,正所谓丢了夫人又折兵。本文以祸乱纷起的大齐为背景,当时宦官米世仁专权,立了一个白痴皇帝,看这山野的绝色怎么率了一村的乌合之众与王斗,与奸臣斗,斗出水平,斗出笑料百出的笑话……
  • 龙妻凤夫

    龙妻凤夫

    这是一个关于由人变成鱼,再由鱼变成龙的狗血故事。不管多么狗血,宋翎都表示很淡定,所以做人的时候她努力吃饭睡觉,做鱼的时候努力吐泡泡,做龙的时候,好吧,她要做一条勤快的龙。可是为毛每次她施云布雨的时候,就有一只长得像个人,其实是只鸟,简称鸟人,在那里搞破坏。*****宋翎来到东海。乌云刚聚在一起,就被某鸟用巨大的翅膀给扇散了。“你干什么?”某鸟淡淡道,“东海的风好,正好可以舒顺本座的羽毛。”*****宋翎来到沙漠。这次她还没起风,就见某鸟优哉游哉的卧在烫得能烧熟生鸡蛋的沙地上。“这里没有风,你又来干什么?”某鸟望着天上晃得睁不开眼的烈日,“晒太阳。”*****宋翎来到…额…红烛高帐,两双眸子默默对视许久,正是春情酝酿好时机。在两张唇忍不住再忍不住终究还是忍不住无限拉近时,宋翎大吼一声,“糟糕!”某鸟一双邪魅桃花眼微微眯起,“怎么了?”“今晚轮到我去施云布雨了!”某鸟露出一丝坏笑,“这个怎敢劳烦娘子,由为夫来就好了。”推荐我的完结文:《极品假太监》强力推荐好友精彩文文:酒家娘子:《总裁,轻一点》极致诱惑,超完美视觉盛宴。二月榴:《豪门—噬欢》提线wawa:《腹黑少爷迷糊妻》雨悸:《王爷,王妃爬墙了》落雪人家《师兄,你别跑》
  • 木槿花西月锦绣(6):菩提煅铸明镜心

    木槿花西月锦绣(6):菩提煅铸明镜心

    在这里,她发现了原氏和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最后的秘密……欲望,野心,杀戮,请勿模仿,权力,交织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弥足珍贵的友情,还有,这一世注定凄艳的爱情……错入乱世风云,面对铁血山河,心中却渴望那一曲缠绵的《长相守》……花西夫人,王位。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冥冥之中,仿佛有命运之手在不断牵引,花木槿最终打开了神秘的紫陵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