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09

第9章 登龙门,欲展宏图(4)

宋朝的官员迁转频率之快着实让人瞠目结舌。王安石于1057年七月到常州任职,1058年二月就调任新职,在常州只干了八个月左右,由于任期的短暂,致使王安石开凿运河的希望化为泡影。尽管王安石心有不甘,亦不想半途而废,但他也无能为力。为此他亲笔给参知政事曾公亮写了一封信,请求能在常州任满一届,但没有获得批准。所以就在嘉祐三年四月闷闷不乐地离开了常州。

王安石不愿意离开常州是有众多原因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年老多病的母亲。提点刑狱需要他长时间在外奔波,居无定所,他自己对此倒是无所谓,但是却苦了他的老母亲。此时母亲正需要王安石在身边照顾,王安石是个有名的孝子,他实在不愿意看见母亲在风烛残年之际还孤单一人。

但是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王安石深知自古忠孝难两全,于是又风尘仆仆地就任新职了。据《长编》载,1058年二月,“诏新提点江南东路刑狱沈康知常州,知常州王安石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巧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沈康,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跟陈执中要官的沈康,此时他的职位正好和王安石互换了一下。这个沈康,由于他的能言善辩和善于钻营,他升官的速度比王安石还快,在江南东路刑狱任上时,此人断案愚蠢,欺上瞒下,声名狼藉,谏官陈旭直接上书,请求朝廷将沈康与王安石对调。

提点刑狱这个官职,说的直白一点,已经是一路(宋时将全国分为若干路)比较重要的领导人了。凡涉及鸡鸣狗盗,坑蒙劫掠等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都归提点刑狱所管辖。此外还要监察部下官吏,勤政为民的官员,还要负责向朝廷推荐,职权算是相当大了。提点刑狱往往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要在属下各州县四处巡视,看到哪里有冤案错案,立马处理,若碰见有贪赃枉法的官员,提点刑狱也可以将其革职查办。

任命王安石为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并不是因为王安石的文采,而是王安石早有明断慎查的名声。早在鄞县任职时,王安石办案就小有名气。他从来都是秉公执法,严格按照大宋律法办事。由于他的严谨固执,有时还有点钻牛角尖之嫌。然而,他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对律法也非常的熟悉,因此办案的时候,总能让案件水落石出。邻县县令有难案无解的,往往会请王安石帮忙决断。余姚县就有一个疑难案件经过县、州、转运使三级审理,都难以决断,当时的提点刑狱特意请王安石前往裁定,王安石毫不费力,裁决一出,上下皆服其精妙,因此王安石更是名声大振。

古时断案,有一个原则,叫《春秋》决狱,意思就是有什么案子拿不准的,可以把孔子的《春秋》拿过来仔细研读,或者根据董仲舒依《春秋》作出的判例,进行一定的比对,依此来对案件进行宣判。至于法律文书,倒是排到了第二位。这种做法虽然到唐朝就已结束,但宋朝的法律基本上已经做到了“礼法合一”,所以,宋朝仍然受到了春秋决狱的影响,对同一个案子的断决,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认知水平,往往会给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判决。

王安石断过的好几个案子,都曾引起过巨大的争议,有的直接惊动了朝廷,其中尤以后来的登州阿云案最为有名,说起这个案子,其实也与司马光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光年轻时“砸缸救人”的故事妇孺皆知,但他用“礼教杀人”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清朝著名学者沈家本在其名著《历代刑法考》中重点记录了中国古代法理学的重要案例“登州阿云案”。公元1068年,登州妇女阿云因不满未婚夫相貌丑陋,就趁未婚夫在田里休息时,用剪刀连捅未婚夫三十多刀,但未婚夫未死。事后,阿云向官府自首。案情并不复杂,但却因党争的关系,层层上报,最后这么一个普通民女的刑事案件竟然要当朝两位丞相司马光和王安石亲自参与审理,要当朝皇帝宋神宗亲自加以裁决。改革派王安石等人认为阿云谋杀未遂,又有自首情节,应判30年以上有期徒刑。保守派司马光等人忽视客观案情,匪夷所思的将阿云这个平民女子的生死同国家社稷的存亡联系起来,认为如果不杀阿云,“夫为妻纲”的天道伦常就要崩溃,而伦常的崩溃将直接导致国家的混乱和灭亡。宋神宗最后支持了王安石一派,亲自判决阿云37年有期徒刑。不过,这事还没完,16年后,宋神宗去世,哲宗年幼,高太后启用司马光总理朝政。没想到,多年来司马光竟一直对“阿云案”耿耿于怀,上台后,立刻翻案,将阿云以“大逆”的罪名处死。司马光这么做完全就是挟怨报复,草菅人命。而且,此恶例一开,以后历代,只要是妻子谋杀丈夫,不论动机什么,成功与否,有无自首情节,都几乎必死;相反,丈夫谋杀妻子,则往往被从轻发落(如明大画家徐渭杀了妻子,只被判刑七年)。毫无疑问,阿云和其他数不清的女性便因为司马光的顽固和蛮横,成为了所谓礼教的无辜牺牲品,而此时的司马光也由一个“砸缸救人”的小英雄,蜕变为一个用“礼教杀人”的“魔头”。

令人尤为沉痛的是,司马光的名言虽然为“开卷有益”,但司马光的行为却与这句话南辕北辙。司马光在没有读书前,尚且知道变通,知道应该把缸砸坏,人命更为重要;但他在饱读史书典籍后,却变得如此顽固不化,为了自己一个非常片面的看法,竟一定要将一个柔弱女子置于死地。他似乎就是“开卷吃人”的一个典型。

再者,司马光虽然饱读史书并编著《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成就杰出的历史学家。但他本人在实际的政治操作中却奉行“亲小人,远君子”的原则。他上台后,立刻重用变节投靠他的蔡京,而疏远此前一直支持他的苏轼。“蔡京、苏轼”谁是小人,谁是君子,饱读史书,深谙事故的司马光,不可能分辨不出,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此此时他需要的只是卑鄙下流的政治打手,而不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仁人君子。司马光竟然为了达到他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故意启用奸佞,疏远贤臣。蔡京这个“六贼”之首,直接导致后来的北宋亡国和“靖康之难”的大奸臣,最早竟发迹于司马光这个以严谨闻名的史学家之手。从这个角度上说,动不动就拿国家社稷压人的司马光,实际上却是北宋王朝的掘墓人。

其判决争议一直持续千年,中国的近代法学启蒙人清朝的沈家本也插手其中,可见其影响之远。但王安石所判的这些案子,如果以现代法律思想来裁决的话,可以说,他的裁决是完全正确的。平心而论,在当时,很少能有人像王安石那样,在鸿博的儒家思想的背景下,还兼有严谨的法家思想,所以,王安石断案,应该说是有理有据,入情入性,情理兼一。

宋时江南属富庶之地,经济发达,人情也较为复杂。王安石在这里就遇到了一些比较难断的案子。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斗鹑案。

因为风气使然,所以,在当时的城市里极其盛行斗鹑。玩得起这些东西的也多是一些纨绔子弟。如果有谁拿着一只上好的斗鹑从街上走,那应当是一件相当抢眼的事情。

一天,有个富家子弟,弄到了一只绝好的斗鹑,于是整天提着自己的斗鹑在街上到处乱晃,见人就说:“此乃上好之斗鹑!”此时正好被他的一个好朋友撞见了,要求他把这只斗鹑卖给自己。这个富家子弟对这只斗鹑视如珍宝,说什么也不肯给他,他的好朋友趁他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拿跑了。这个富家子弟十分生气,拿着一把刀就追到了门外,两个人一时起了口角,由于年少气盛,这个富家子弟当街就把他的这位好朋友给杀死了。

此事发生以后,当地的官府判这个富家子弟故意杀人,依律,杀人偿命,应该斩首示众。被斩之家当然不愿意,就上诉,正好王安石巡回视察,拿到了这个案子。王安石仔细分析了案情,又了解了当时的一些情况,对案子进行了改判。

王安石认为,抢斗鶉之人不经富家子弟的同意,强行拿走别人的东西,“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他的行为已经构成“盗”,而根据律法,“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死当勿论”,把富家子弟定名为“捕盗”,依律不应该判死刑。不但如此,王安石还弹劾该案主审官犯“失入罪”,也就是说把无罪错判有罪,或轻罪错判为重罪,需要处分。

王安石的判决一出,立即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常人都认为二人平时是好朋友,这件事的行为只能算是开玩笑过了头,不能算是“盗”,因此主审官也不服,案子遂闹到了开封大理寺,大理寺最后判定以主审官所判为准。这个大理寺的官员就是少有神童之名的大理寺卿韩晋卿,他认定王安石判决有误,要求改回原判,富家子弟的罪名仍为杀人,应将处斩,并且责令王安石写书面检查。要求他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本是例行公事,但王安石却拒不认错,声辩到:“我本无罪,故不当谢罪。”于是韩晋卿便指责王安石改判和弹劾官员错误,上书朝廷,说王安石应该受到降级处份,并要求以朝廷名义责令王安石进行检讨。

仁宗作为一国之君本来事情就多,再加上立嗣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所以仁宗也没心思管这些事,就下诏免了王安石的罪。皇帝免罪,官员理应上表谢恩,但王安石却拒不上表谢恩,他对其他官员说:“我本来就没错,为什么要谢恩?”估计在宋朝,拒不上表谢恩的,也就只有王安石一人了吧。

此事最终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王安石在江南路的日子过的并不得意,由于不是主官,他自己又不愿意和当地的官僚同流合污,所以关系处得并不融洽。由此很多人对王安石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王安石做事刚愎自用,听不见意见。这一说法传到了曾巩耳朵里,他还专门写了一封信劝王安石要随俗一些,莫不可太过于独断专行,否则很不利于仕途的发展。王安石看后立即回信道:

江东得毁于流俗之士,吾心不为之变。吾之所存,固无以媚斯而不能合流俗也。

倔强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王安石在提点刑狱任上做得尽心尽责,并且不为流俗所动,但王安石本人对这一工作很不感兴趣,所以,在给好朋友王令的信中,就曾提到他一直在请朝廷调往他地任职。

曾巩曾写信给王安石,劝他先把工作干好再说,不要坚持调动,只有王令支持王安石,让他一再上书请调,“要得郡而后止耳”。就是说,王令鼓励王安石,应该向朝廷申请一个地方长官的官职,而不要在乎官位高下。这不但因为王令和王安石之间确实情谊非同一般,而且王令也十分了解王安石。对同一个问题,他们常常能够不谋而合,达成共识。

说起这个王令,他终其一生,只是一介布衣,而且比王安石小了十一岁,但王安石与王令自相识以后,便书信往来,无话不说,两人的诗书唱和,使得王令的文学和政治见解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并得以流传后世。王安石并且亲自做媒,把妻妹嫁给了王令。

王令对时政的看法有时甚至比王安石还要激进,他自己终生不仕,并且还力劝王安石也退隐山林,如他的《寄介甫》一诗:明确提醒王安石,“天下滔滔昔已非”,也就是说任何改革都已不可能挽救大宋的命运了,王安石纵然有心济世,但无力回天。

王令此诗被后人誉为“识度之远,又过荆公”,当然,可能言过其实。但王安石与王令在性格上却迥然不同,王令选择逃避,王安石则是选择迎激流而上,要击水三千。

所以,王安石在给王令的回信中说:我王安石治学,一是为自己,二是为天下,现在我自己的生活已趋于稳定,现在就要找机会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情,至于我能否有机会,则“系吾得志与否耳”。如果我有机会而不去做,则“吾耻之也”;而如果我想去做而没有机会,“吾不恤也,尽吾性而已”。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王安石的为官之道,对于官位,王安石并不强求,只愿能为百姓做事,所以,王安石对一些不能做实事的无聊官位的一辞再辞,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渊源的。

王安石是个出了名的倔脾气,只要他认准的事情,便会排除万难,义无反顾,也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很多有求于他的人都不敢直接找王安石,便去找王令做中间人。王令烦不胜烦,在自家门上贴了一个字条:“来则令我烦,去则我不思”。再也没人好意思上门求王令引见王安石了。

可惜的是,王令身体一直不好,1059年便因病去世了,只活了不到三十岁。王安石对王令的英年早逝感到非常痛惜,不但亲自为王令写墓志铭,而且在王令死后一再写诗怀念他,前后计有十多首,即使在退休江宁以后,也没忘了给王令的遗腹女找个好婆家。

王安石在江南东路提点刑狱任上只干了半年左右,朝廷又一次下达政令,要求王安石于嘉祐三年十月入京任三司度支判官。在离开江南东路提点刑狱任所饶州时,王安石写下一首《旅思》,其中有两句: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在这两句意境幽远、对仗工整漂亮的诗句下,掩藏着王安石一颗孤独而坚毅的心。

接到入京这一消息,王安石喜忧各半,喜得是他可以离开江南东路,不再做这个无聊的提点刑狱了;忧的是,他又得进京,做终日无所事事的京官了。为此,他给富弼写了一封信,要求“裁赐一小州,处幽闲之区,寂寞之滨,其于治民,非敢谓有能也,庶几地闲事少,夙夜尽心力,易以塞责而免于官谤也”。

三司是国家财政总理单位,度支判官是财政部门的官员,尽管王安石一直想在外做官,但王安石明白身处京师,能够对天下利弊有更全面,更深刻的思考,进而探明国家的困弊所在。所以,王安石虽然仍想到外郡任职,却也没有推辞此一任命。

纵观王安石前期为官的历程,此时的他在北宋的政治舞台上,似乎一直都是充当着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尽管他胸怀天下,满腔热忱,却始终未遇到一个真正的伯乐,来给王安石提供一个施展抱负的空间,以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但王安石依旧在等待,他相信终究有一天他会遇到欣赏自己的伯乐,此时他的境遇不正和当年姜太公的境遇一样吗?

同类推荐
  •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发明家成长故事》从军事、化工、机械、医药等多方面精选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发明家发明创造的故事,并以清新流畅的文笔真实反映了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科技发明及发明家的艰辛而又传奇的发明经历。为了方便小读者的阅读,《发明家成长故事》特别标注拼音,并根据故事情节,配以精美的彩色插图,使小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中国古代皇后传

    中国古代皇后传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联。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们的命运既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也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后宫的生活从婚丧嫁娶到衣食住行都是丰富多采的。它既是封建时代的历史缩影,也是一幅封建时代的民俗画卷。透过她们的生活。
  •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贝多芬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著名的人物传记之一。这是一颗受伤后近乎窒息的心灵勃发而出的一曲激昂的交响乐(贝多芬本人正是这样的经历),是对音乐艺术大师贝多芬一生的真实素描。
热门推荐
  • 这个王妃很淡定

    这个王妃很淡定

    又是谁的倾城笑容只为她绽放?又是谁为她遣散后院众妻妾?他是帝都四王爷,而要她血债血偿。一袭红衣,容颜倾城。对别人他狂妄之极,开店铺,唯独对她才会收起那份狂妄。又是谁为她遍寻天下女子,娶个女子好好过日子吧!恶姐爱慕当朝六王爷季沐歌,他的耍宝,竟让她这无辜人氏当挡箭牌。他是帝都六王爷,也是曾当着全天下最权贵面前对她许下过一生一世一双人的那个人,只为看一颦一笑之间与她相似的神态?红衣倾城,可以任意捏圆捏扁吗?后一句才是关键,谁说女子被休就没有活路?她容青鸾的小日子照样过的有滋有味。更无耻的还是恶父竟然为了成全恶姐的爱慕之心,也唯独她一人专享。短短数个月相处,他痛苦万分。慕容嫣道:沐,闯青楼,是谁说的?谁说的?是谁数度伤了她的心,当初季沐歌答应娶她,逼得她伤痕累累离开?我不看曾经,她亦拿他当枪使,我只看如今,我现在很幸福,值得,那厮很无耻,我便用生命去珍惜;不值,不问一句便信了慕容嫣的说辞,我便弃之如履。他的无耻,斗恶姐……他是北风国第一人,有名的风流纨绔,发大财,却对扮做魅姬时的她暗生情根,硬泼了她一身脏水。一不小心名气竟然传到了宫里。恶姐不是心仪季沐歌吗?那她就让她见得着,得不到。容青鸾语,可以收了这厮的心。“季沐歌拿她当挡箭牌,容颜妖孽,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他微微一笑,她以为凭着自己二十一世纪新新女性的聪慧机智,便迷了路人两魂五魄,哪知……“小鸾鸾,也希望你幸福,人家的上半身都被你摸光光了,温文尔雅,想摸下半身的话,更是亲口承诺守她、护她一生的人,却在慕容嫣一身是血倒在血泊中时,你可得对人家先负起清白的责任。她怎么就忘了,他道,只不过是因为当朝宠妃慕容嫣的一句话而已她容青鸾是软柿子吗,当得知她的真实身份时,很快狗血的凑成了一对。
  • 痴傻王爷霸气妃

    痴傻王爷霸气妃

    凌梓渲本是被凌府抛弃的庶女,时隔十一年却被父寻回,代妹出嫁,嫁给牟远国的痴傻王爷。时隔数月,几人的命运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一切都是阴谋。她的身份,他的痴傻,竟都是伪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言不由衷,却都生生地将别人折磨地体无完肤。她为了兄长,为了母亲,为了自己的国家,骗了他;他为了兄长,为了自己的子民,亲手弑母,囚禁了她,却因为深爱,放走了她。时过境迁,几人再度相遇,战争一触即发,总有人争霸天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挽红楼之黛玉绝爱

    挽红楼之黛玉绝爱

    发现一个本文的有声版——天方听书网,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听听~挽红楼系列红楼新文出炉:《挽红楼之玉亦狂》地址:【大声的吆喝次新文啦~~】《帝妃轻绝》沙发,板凳,地板都没人,亲们快去留个脚印先~~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只为三生石畔甘露恩,造历幻缘,续前缘。从此无限愁怨痴苦,魂断天涯。待红尘已成过往,方得识,灵水河畔,那一双执着而痴怨的晶眸,原来,曾有这样一个小仙童。采珠玑,窃仙魄,坠入凡尘,只为她。只知已泪尽报恩,岂知竟未了另一段风流公案。谁才是她此生,真正的冤家?情若飘渺,何苦自扰,爱既无根,何不绝爱?同样的黛玉,却是另一种人生,不再为金玉良缘耿耿于怀,不再为木石姻缘愁肠百结,重返人世,只为全新的生活。只为寻找真正的缘分。绝爱,断绝的是与纨绔宝玉间的缠绵纠葛,却是真正幸福的开始。……迄今为止,落花最喜欢的名著莫过于《红楼梦》,个人也对其中人物性格命运有很多看法,欢迎同样喜欢红楼的亲们和我交流,各抒己见。【红豆群】:59283575品红楼故事,说红楼人物,并不仅仅局限本文,红楼迷们皆可进。敲门砖:说出红楼中,亲觉得最适合作儿媳妇是哪一个…推荐自己的完结作品…《莲花祭》……“我想让你活着,想让你还像在那个冰冷的早晨一样,仇恨地看着我,说你必定会与我为敌,我宁愿你带着这种恨意报复我,哪怕最后我会败得伤痕累累,我也心甘情愿。”“…五年,十年,二十年,很多年之后,当你再想起我今天的话,你会为它的真实性而感到惊讶,你会觉得,我是世界上最言而有信的君主。”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故事,一段莲花开落的苦涩童话,一本虐心的《莲花祭》,为您展现一个传奇女子的传奇经历,敬请众亲品读。顺便介绍一下该文的视频,供亲作茶余饭后的消遣?pstyle=1【强力推荐!】落花用了好久做出的视频——怀念红楼梦?pstyle=1喜欢红楼的朋友,千万去看看哦~~(注:与挽红楼无关,该文视频以后另作)…推荐作品……好友瑾瑜的转型力作,《倾歌天下》各位亲可以移步一观,多多投票收藏支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世第一狂妃

    惊世第一狂妃

    她是安阳侯府胆小懦弱的废物七小姐,一朝受辱致死,再睁眼,眸中万千风华。废物?笑话,堂堂21世纪杀手之王又岂会任人欺凌?私生女?当真相揭晓,她那高贵的身份亮瞎了那些人的狗眼!一场争夺赛,昔日的废物大放异彩,所有的人都傻眼了——
  • 仙念

    仙念

    【新作《洪荒奇门》,请大家火力支持!】修行,也离不开知识力量,这是一个意念力为尊的世界!·仙与神?原来只是强大一些的‘催眠师’而已!·‘石生!’一个掌握现代催眠理念的人,穿越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新作《洪荒奇门》,已完本《仙魔道典》,400万字从无断更记录。】
  • 妩媚则天

    妩媚则天

    本书写武则天从幼年到入宫一步一步成为昭仪的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抒写,缠绵悱恻。内容大多真实,但也有不少虚构。更有穿越的元素在内——武则天的母亲风明就是穿越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注重心理刻画,深刻剖析了古代一个原本天真纯洁的女子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