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10

第10章 熙宁执政巧谋合(1)

§§§第一节胸怀天下的万言书

度支判官是财政部门属下掌管收支情况的官员,职责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职权非常大,对全国的财政情况了解得也比较透彻。这份差事干起来其实也是十分累人的。

王安石上任以后,每天都要核算国家的收支情况,算到最后,结果令他大吃一惊:朝廷的财政支出远远大于财政收入,官员和兵员的日益增多加剧了财政的支出。这些都加重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王安石是一个心系国家百姓的人,见到这种情况,他不可能袖手旁观,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自己的深思熟虑之后,他以杰出的思辨力和敏锐的眼光,隐约的察觉到了在赵宋王朝太平盛世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

王安石自进士及第以来,二十年的宦海浮沉,他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经验与社会阅历,现在他要在国家政治中心来抒展政治抱负,推行变法,他懂得首先要打动仁宗皇帝。

其他官员在为自己的私利勾心斗角的时候,王安石则挑灯夜战,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准备,完成了长达万余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这一政论性文章是研究王安石变法思想的重要资料,对北宋中期的内外形势、问题和改革方向、任务作了一个透彻论析。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奏疏中,算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其思想之深刻,议论之严密,写作线条之清晰,用词择语之精当准确,一步到位,虽洋洋万言,却毫无拉杂附会之感,可以让人开篇即入,一读到底。不但体现了王安石的写作风格,更成为了王安石日后变法的思想基础。

无论后人如何评价,但都无法抺去王安石在这一鸿篇巨制中所体现出来的精深的政治思想和高远的政治眼光,千年以前的王安石,其洞察社会问题的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已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迂腐儒生,甚至有了一点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思想萌芽。

在这篇著名的奏折里,王安石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朝廷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时形势所迫;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在于用人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当今的学习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善于治理财政,制财要有正确的方法;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国家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

王安石在万言书中陈述道:“以现在的形势来看,陛下你虽然想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合于先王之意”,我认为却一定不会取得什么成绩。陛下虽然是一个奋发有为之君,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意,再加上一番努力,本应是心想事成,但陛下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人才。”

王安石还指出:“大家一直以为现在官员太过于冗繁,而财政的支付能力已经不足以供养如此庞大的官员队伍了。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无可否认现在的官员确实比以前多出来一点,但这是造成国家财政贫乏的最终原因吗?非也。相比于以前,官员的数量要比现在少的多,俸禄也比现在低,但困扰朝廷的依旧是国家财政的贫乏。其实,官员的俸禄,相比于国家财政而言,‘岂足计哉’,根本就是一笔小钱。”

“我虽然不懂理财之道,但是也看过了历朝历代治理国家财政的方案了。实际上就是用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才是充足国家财政之根本”。

“如今大宋久无战事,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按理天下应该是很富足的,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无论个人还是国家,都饱受缺钱之苦,这是为何?究其原因是“理财未得其道”,这与国家实行的财政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其根本原因。当时的富商巨贾们通过各种途径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把这些财富作为自己扩充实力的资本保存起来,不进行市场流通,以至于最后出现了“钱荒”,这也是导致北宋财政贫乏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当今朝廷选拔人才,考试的内容多是以记忆性的形式出现,这就使得当今读书人对问题缺乏根本性的认识和理解。仅凭着读书人的博闻强记和略通文采就把他们看作是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认为他们才是公卿的最佳人选。但是,要作到公卿的职位,单凭这两点是远远不够的,治理国家需要的是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魄力。若朝廷选拔人才仅靠这两点,无疑会使国家遭受很大损失。可想而知,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只能分析事情的表面,而对问题的本质却不曾提及,这样的人才其实不要也罢”。

“纵观历代的各个王朝,一旦坐拥江山,皇帝通常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慎择公卿”,也就是选取有才能的人担任朝廷要职,然后,再通过这些人进一步选取贤能之人作为他们的下属。如果采用这种办法来选取官员,那么,从中央到地方,就都有称职的人选了。如果让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当公卿,滥竽充数于各个部门,那么,所有部门单位的行政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如此还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真正有才学的人,“往往困于无助,不得行其意也”。

“其次,诸如五经、学究、明法诸科,朝廷把这些作为必考科目,目的在于使人明志。现在朝廷又开设明经之选,用以选拔通晓经术之人。但是这种考试,也是靠死记硬背和略通文采就可以通过,选不出真正有用的人才”。

王安石认为,朝廷推行的这种恩荫制度也是存在很大弊端的。如若一个人做了官以后,就可以恩泽子弟,这些被恩泽之人往往没有深厚的知识,也没有多少真正的才能,但国家却让他们去当官,对其能力及人品都没有做一个十分有效的考核,因此通过这种途径选拔得来的官员往往只是流于一个表面形式,很难做出什么成绩。

王安石进一步指出,国家对于庸才的处理一向严格,往往将他们流放在外地做官,让这些人很难在中央混下去,“挤之于廉耻之外,而限其进取之路矣”。但现在这些人却被安排去主持州县之事,使他们凌驾于老百姓之上,这种做法就有点不对劲了。以他在地方任职时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数千里之间,很多州县官员都是被中央流放下来做官的,在这些人里面,几乎就没有能认真负责办事的,而且个个都是摆出十足的官气,经常利用手中的职权来谋取私利。

根据王安石选拔人才的态度来看,是坚决反对恩荫取士的,后来王安石进行了科举改革,梁启超以为只是一时之计,但后来无人再有王安石之才之力以继承王安石衣钵,所以王安石的科举改革竟然一演而成为八股,与王安石的本意背道而驰,令人扼腕!

王安石接着说道:现在国家选拔人才方法不当,选拔以后也不考察其道德方面,而只问其出身之后先,论资排辈,依次提升;也不考虑他称职与否,而只是考虑任职时间的长短。再者就是不能人尽其才,文章写得漂亮的,却让他去搞财政工作;搞财政还没上手,又让他去搞司法;司法还没理出一根线,又调去管理礼仪制度。

王安石在《万言书》中还提出了高薪养廉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是没有什么所谓正确答案的问题,必须结合当时情况来具体判断。王安石在当时提出的高薪养廉思想,与现在的概念,还是有所不同的,但仍然明确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政治思想:想要整顿吏治,首先还是要拿钱出来说话,政治思想教育这种技术和所谓的道德建设,还是少拿出来献丑比较好。

王安石把人才问题提到了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地位,可谓是一针见血。在当时的背景下,若不去改革,北宋势必就会朝着衰败的方向发展。而没有人才做改革的基础,那无疑就是天方夜谭。王安石一直都想调和人才与改革之间的关系,他想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可惜,时间太过仓促,因为人才培养实在不是一项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业,以至于改革成果最终因为没有人才的支持而被全部废去。

王安石在《万言书》中还指出宋朝“崇文抑武”政策带来的恶劣后果。大宋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正是所谓文化繁荣,人人以诗酒为乐,唱和为美。应该说,北宋是一个以文人治天下的王朝,自太祖赵匡胤开始,对武将的防范就从未停止过。因为赵匡胤就是以武将的身份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他害怕以后的武将会像自己一样篡夺大宋政权,所以就处处打压武将。由此,北宋一朝文臣的待遇、地位始终都要比武将高。最后竟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社会风气——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崇文抑武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国家抵御外敌的能力降低。致使辽金政权屡次深入中原腹地,掠夺财富,涂炭生灵。

因此,王安石提出了一个军事思想,就是全民皆兵,希望通过这一政策来达到抵御外敌的目的。而这一设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是国际通行的,由此可见,当时的王安石能有这样长远而独特的政治眼光,实在是难能可贵。

应该说《万言书》中对当时的内外形势、朝廷弊政、社会问题、奸吏充斥、改革之迫切性等方面,都是做了相当深刻的论析的。在王安石看来,曾经支持过范仲淹改革的仁宗皇帝,有可能赏识自己的才能见识而支持自己的变法。然而,这种估计错了。《万言书》对于暮年的仁宗,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已无能为力来变革现状了。仁宗只是在嘉祐六年任命曾公亮为宰相、张异、包拯为正副枢密使、司马光知谏院、王安石任知制诰,用一批新人来寄托改善朝政,维护统治以外。已经没有可能支持一场新的变法运动了。然而,王安石还不甘心失去仁宗的支持,因为他深知如果仁宗不予支持,就很难施展改革的抱负。所以,又给仁宗《上时政疏》,明白指出,新任命的并非都是贤才,而当务之急在于“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绝不能再因循苟安,对时局抱侥幸心理。还提醒仁宗皇帝,改变现在的统治危机,莫过于今天,过了今天,恐怕悔之晚矣。

王安石进一步指出,北宋现在虽然从表面上看似太平,实则却危机四伏,如果不加以彻底改革,将会断送祖宗创下的宏伟基业。

在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时代,王安石能有这样的见识,清醒的头脑,敢于犯言直谏当面批评皇帝的胆略勇气,确实是那个时代地主阶级中与众不同、忧国忧君的政治家了。然而,仁宗年老而又生性懦弱,受制于习惯势力和言私利而不言公义之臣的包围。他已经不能提拔王安石来开创新的政治局面了。

§§§第二节丈夫出处非天意,猿鹤从来不自知

宋仁宗嘉祐八年,王安石的母亲去世了,此后五年的王安石,经历了他一生中最闲适、最平静的一个时期。这五年的时间让王安石不再像他母亲刚过世时那样悲伤。在这五年中,他没有被政事烦扰,没有被各种案件卷宗所牵绊,这五年陪伴他的只有书,朋友和他的学生。他在绿荫环抱的家中读书、写文章,还收了几个徒弟,给他们讲学,每天都和朋友、学生们讲学讨论,这种轻松愉快的日子,是他以前从来没有享受过的。有时候他也在想,就这样终了一生,不再去为官场斗争而伤感,过像陶渊明那样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日子岂不是很好吗?

天气好的时候,王安石经常会和朋友、学生们去登山游水。江宁,这个在江南中最为美丽优雅,最有魅力的城市,有着众多的名山大川。钟山郁郁葱葱,气象万千;玄武湖树林遍地,一片苍翠;栖霞山到了秋天以后,红叶满山,五彩缤纷。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都是那么得令人向往。这里的每一座桥,每一座塔,都值得亲自去走一遭。王安石每次和朋友登山时,都会文思泉涌,因此也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如: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姿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词的大概意思是说:登高远眺,往事一幕幕;青山绿水仍旧在,只是已枉然。千百年来的英雄豪杰打拼下来的基业,总是经不起时光的流逝,岁月的消磨,那些往事早已随时光而灰飞烟灭。

作为一个北宋王朝的官员,作为一个宦官之家出身的王安石,尤其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王安石始终不能释怀的是那深沉的政治情结。他不知不觉的又想起了历朝历代兴亡的原因:不管是兴盛,还是衰亡,都在于人而不在于天。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都是有魄力有能力的人,都能做到严于律己,明于用人。正因为如此,所以都能功成名就,后代继位的君主则往往不思进取,腐化堕落,贪于财货、女色,只知享受不知先辈创业的艰辛,所以最后不免衰败亡国。王安石想到这里,有感而发,写出了著名的《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那种朴素的情怀,那种关心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不知不觉又在心中激荡起来。那一年的王安石正值四十七岁,四十七岁的年龄,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这是他的黄金年龄,加上他做了多年的地方官,经验阅历此时已经足够了。可惜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大展才华的机会,能否将他那满腔的爱国热忱淋漓尽致地奉献给国家。

王安石是个政治家,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精研了古今名人的穷通之数,而且对此颇有心得。在与朋友的谈话中,他说:“身犹属于命,天下之治,其可以不属于命乎?”这么多年来,王安石一直在等待着一个机会,这种等待对他来说是痛苦的,他心急如焚,却只能等待,这种痛苦与焦急表现在他的许多诗作中。在《明妃曲》中,他用王昭君等人的遭遇来自比,他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此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如意,那么身在江湖和官场又有什么区别呢?在咏史诗中,他也抒发寂寞之情:

斗粟犹惭报礼轻,敢嗟吾道独难行。

脱身负米将求志,戮力乘田岂为名。

高论几为衰俗废,壮怀难值故人倾。

荒城回首山川隔,更觉秋风白发生。

由此可以充分看出王安石的落寞和孤寂之情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刘邦十讲

    刘邦十讲

    史学大师汤因比将汉高祖刘邦与西方的恺撒大帝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人类文明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历史的相似之处,总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流转着和重复着。历史的声音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最深沉的元素。刘邦的一生是平民与贵族较量的一生,也是大用关系资本论的一生,玩弄手腕、实用至上,他虽然看不起读书人,却仍能将其为己所用。所有的一切支持着他走完了从平民到皇帝的路程,终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强汉的雏形。但是,这样的成功却为瘸世诟病,究其根本乃是他的无赖本质。换个角度考量,“无赖”正是他灵活机智的反映。历史上的帝王如不能为此,似乎成就大业难矣。这就是真实的刘邦。历史的真实和刘邦的真实构成了汉朝起始之时的景象。
  •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镭之母:居里夫人(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镭之母:居里夫人(青少插图版)》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镭之母居里夫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热门推荐
  • 极品小公主

    极品小公主

    (亲们,全文修改中,请大家移步《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或《樱花淡:江湖皇后太嚣张》浅浅的成长,期待你的评论。)什么?隧道居然塌了?有没有搞错啊?手机居然没有信号,连求救都省了。该死的隧道,什么时候不塌,偏偏这个时候塌,人真的是不能懒的,这次绕近路的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喂,有没有人啊,救命啊。姑奶奶我还要赶着去相亲呢,如果这次再不成功的话,外婆非要唠叨死我。”不行,我得自救,看着那个安全的逃生门,破破旧旧的样子,忍不住大骂:“靠,有没有搞错啊,这样的门一看就是年久失修的,还那么难打开。”于是使出全身的力气,一脚把那破门给踢踏了。“呼,终于好了。我的未来老公,我来了。”说着大摇大摆的走进逃生门,一场未知的旅行,即将开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玩个小号遭雷劈

    玩个小号遭雷劈

    她的大号是《盛世》天龙里的所谓大神一枚,让无数小女子趋之若鹜。她建了个小号,想要导正性别,试试玩女号的感觉,却在建号的第一天就乌龙地卷进了天龙里最狗血的一段八卦恋情之间。她只是出来打个酱油的,怎么突然就成了重要女配?
  • 好心太好前程:心态改变命运,看法决定活法

    好心太好前程:心态改变命运,看法决定活法

    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与其说他们是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失利,不如说他们输给了自己不成熟的心态。本书将现代心理学、成功学的相关理论熔于一炉,通过生动实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帮你塑造自己的成功者心态,帮你克服人性的弱点,扼住命运的咽喉,到达成功的彼岸。
  • 独宠鬼颜太子妃

    独宠鬼颜太子妃

    颜如魔鬼,心比毒蝎,天启王朝第一嚣张纨绔女。他,她,貌似谪仙,气若幽兰,天启王朝第一惊才美男子。她,相府嫡女,五岁当街调戏良家美男,七岁玩翻京城,十岁…十六岁无人问津,待嫁闺中。他,东宫太子,七岁能为国献策,十岁临朝听政,十二岁…二十岁孤身一人,太子府无一美人。一道圣旨,天下华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相府嫡女,徳才兼备,今赐婚太子,为太子正妃,即日完婚。钦此。相府嫡女,确实“得财”兼备。“得”,吃得,玩得,混得。“财”,爱财,敛财,贪财。一纸赐婚,让处在极端的两人有了交集。渐渐的,众人才知,原来,她竟是这般…精彩对话抢先看:[谪仙太子]水月华(慵懒说道):爱妃,本宫人都是你的了,银子自然也是你的。云莲箬(顿时大喜):银子留下,太子殿下可以离开了。水月华(委屈):爱妃,难道本宫在你眼里还不如这些银子?云莲箬(挑眉,你答对了):在我眼里心里,银子永远排第二。水月华(暗喜,心中无限YY):那第一呢?云莲箬(免费送一记白眼):第一,自然是金子了。水月华(脸黑了)…云莲箬…[自大王爷]水千傲(霸道地):女人,离开水月华。云莲箬(眨巴着无辜的眼睛问):啥?水千傲(理所当然的样子):做本王的侧妃。云莲箬(一愣,再魅惑一笑):不干。水千傲(怒):别不识抬举。云莲箬(摊摊手):本小姐从不知抬举为何物。[异国王子]耶律枫(深情):箬儿,跟本王子去南夷,做我的王子妃。云莲箬(不留情面,狂揍他一顿):本小姐不弱。耶律枫(捂脸):打人不打脸。云莲箬(勾唇一笑):我打的不是人。…[潇洒庄主]江水寒(摇着桃花扇):箬箬,我天下第一庄财富万千,要不要去数数?云莲箬(纠结一番,果断拒绝):不要。江水寒(挑眉询问):为毛?云莲箬(摆摆手):有人让我去国库数过了。…本文女强男强,无虐无误会,互宠。喜欢的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快乐,尽量让自己简单、相互在复杂的氛围中。世上没有比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问仙

    问仙

    一个脑子构造跟别人不一样的小姑凉被邪恶师傅带上修真路的故事。小姑凉爱问为什么,问太多之后师傅崩溃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