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04

第4章 荆公非凡的少年路(3)

第三,相传王安石小时候就有远大的抱负和惊人的才华。一年夏天,天气炎热。教书先生给学生们出了几道题后,自己就坐在书案前闭目养神,随后呼呼大睡起来。学生们做完功课,见先生还在睡觉,便悄悄溜出学堂,到野外玩耍去了。瑶田村头有口水塘,名叫瑶池,塘水又清又凉。孩子们在王安石的带领下跑到塘里洗澡。小家伙一个个脱得精光,“扑通扑通”跳进了水里,顿时水花四溅,笑语欢腾,好不快活。老先生一觉醒来,看看天,星星都出来了,学堂里空空如也。他知道睡过了时辰。便缓步拂袖,走出学堂门。一阵清风送来孩子们的笑闹声,老先生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循声走去,上了一个土坡,只见孩子们正欢快地打着水仗,映在水里的星星一闪一闪,摇曳不定,老先生气得胡子直抖。第二天上课时,老先生出了一个对子要大家对,对不好的学生要受罚。这个对子的上联是:“弟子贪玩荒学业。”王安石站起来对下联:“先生爱睡误弟子。”老先生一愣,又出了一个对子:“夜闹瑶池,搅动满天星斗。”暗示他知道学生们下塘洗澡的事了,并对王安石怒视道,“王安石,你对!”王安石想了一下,从容对答:“晨破书海,重整万里江山。”“对得好!”老先生大喜,心里一高兴,对学生的诳师之罪也没有再加追究了。

第四,王安石从小天资聪颖,诸子百家书无所不读。他小时候曾到灵谷峰山上的龙甲书院读书。

龙甲书院是一位饱学老儒创办的。他利用这里山青水秀,环境幽静的良好读书条件,设馆授徒,少年时的王安石就是慕其名来此求学的。王安石来此后,见这位老先生学问渊博,通晓古今,教授又得法,就象鱼进到河里一样,常常不分昼夜,发奋苦读。有一天,他读书又是一个通宵,到了旭光临窗,他书案上的油灯依然燃着,那时候书堂的煮饭任务是由学生轮流负责的,这一天正好是轮到王安石进厨做饭。可是他今天读到了一本好书,便把什么都忘了,不仅忘了吹灭烟,自然也忘了煮饭。直到日上三竿,煮饭时间早过,先生见厨房里没有动静便来查问,见王安石坐在书案前埋头苦读,便揪着他一只耳朵,拉他到屋外面看太阳已有多高时,王安石才记起今天该是自己做饭,急急忙忙跑进厨房,取出纸媒到留有火种的火笼中点火,没想到火种已熄灭了,王安石急得没有办法,只得心急如焚地跑下山,到村庄里借火去了。半响过去了,总算见到王安石满头大汗跑了回来。先生假装生气地问:“去何处了?”王安石急忙回答:“学生去村里借火,准备做饭。”先生忍住笑,说:“你舍近就远,难道你案上那盏亮着的灯不能取火,非要去山下借火不成?”王安石看到案上那盏还点燃着的油灯,才醒悟过来,当王安石拿着纸媒准备跑进厨房去做饭时,同窗们都笑着走了过来,拉着王安石的手说:“不要去了,你还是赶紧去吃饭吧,如真是等你借火回来煮饭,我们和先生的肚子恐怕早就饿得咕咕直响了。”原来,王安石跑下山后,先生便让另一个学生把饭早就做好了。

老先生罚他作了一首以“误炊”为题的五绝诗,王安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吟哦来:“苦读天已晓,日高竟忘饥。早知灯有火,饭熟几多时。”从此以后,王安石读书入迷,忘记灯有火的故事,便在当地作为佳话传诵开了。

这些事的真假已不可考,后世杜撰的可能很大,但是王安石的才气是得到人们认可的。有着高于常人的天赋,并且生长在一个可称得上是书香门第的家庭,这对王安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过他的父亲王益既有政绩,也颇有文采。据《四川省名宦志》记载:“王益,荆公之父,祥符间,任新繁,修学校,礼师儒,与梅挚①等唱和诗赋最多。”虽然有学者考证此书记载的王益任新繁令的时间有误,但是对他曾在四川宦游,并与梅挚等人吟诗作赋的事情都基本认为可信。可惜王益的诗作因为种种原因散轶,未能流传至今,颇为遗憾。

据王安石自己说:“某生十二年而学”,也就是说他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真正地汲取知识了。王安石读书博杂,才高志大。也有点恃才傲物,瞧不起那些整天只会吟诗作对,到老来还是“白发死章句”的所谓骚人墨客。所以王安石绝不死读经典,每每有自己的见解,就会进行一番深刻的思考。这种读书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培养了王安石开阔的学术视野和高远的政治眼光。王益在家守制的三年中,也正是王安石意气风发、恃才傲物的典型时期。这段时间里,王安石迸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虽然这时候的诗作大多显得青涩,内容也多显单薄,多是吟风弄月之作,但是却是王安石挥洒青春汗水的最重要的寄托。后来他在回忆起这段时期的自己的生活与思想时在《忆昨诗示诸外弟》中写道:

忆昨此地相逢时,春入穷谷多芳菲。

短垣囷囷冠翠岭,踯躅万树红相围。

幽花媚草错杂出,黄蜂白蝶参差飞。

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

乘闲弄笔戏春色,脱略不省旁人讥。

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

在这首诗中,第四句与第六句最能代表作者当时的心境。“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一句最为直接的表达了作者处在十三岁那个人生阶段中第一个思想感情的迸发与叛逆时期,顶着“神童”光环的王安石自然会在那么一个时期表现出与那些自古以来出将入相的风流人物一般的豪情壮志。同时我们从这首诗中还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即是最后一句“坐欲持此博轩冕,肯言孔孟犹寒饥。”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是王安石正当青春年少的时候并没有一心沉醉于游山玩水与吟风弄月,他毫不掩饰自己最终要追求的目标是“博轩冕”,即博取功名利禄。在此时的王安石的心中,甚至连多年以来被统治者和知识分子视为圣人的孔子、孟子都成了他讥笑的对象,他讥笑他们空守着圣人的光环却不能积极争取功名利禄,反而最终落得饥寒交迫。

年少的王安石此时能够有如此现实的想法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注定不会去乐于做一个闲云野鹤的诗人、学者,虽然有此天赋,但是他更为看重的是追求那种能够造福世人、流芳百世的功名。正是因为王安石在年少之时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设计好了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在此后的北宋政坛上才会出现一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国历史上才会为此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试想,如果王安石安于悠闲地生活,或许他会成为一个著名文学家,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此将会少了这么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许也将会为此改写,大宋王朝的命运也会改变。

王益在家守制历时三年,这三年也是王安石读书较为集中的三年,同时也正是少年意气挥斥方遒之时,豪气冲天,秒杀众生,大有一股“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狠劲。当时的北宋虽然才传到第四位君主宋仁宗赵祯,历时不过六十余年,但是整个社会并没有显现出一个新时代的生机勃勃,反而是各种矛盾、危机经过多年的沉积开始逐渐地爆发。

当时的北宋农民生活非常贫困,太宗时就已经出现的“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更为严重,社会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人民的反抗斗争开始频繁出现。宋辽战争刚刚落下帷幕,西夏势力又开始兴起,李元昊自称西夏之主,开始全力与宋朝争夺土地财富,双方摩擦战争不断。适时,岭南叛乱,西夏寇边,世无英雄,一时举国惶然,文官们只知纸上谈兵,没人敢上前线,急得仁宗在朝堂上大骂。

这个时候的王安石虽然年幼,但是他已经开始关注国家大事。在他15岁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下了一首诗,名为《闲居遣兴》。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西来驲骑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仔细论?

这首诗也是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王安石最早的诗作,在他早年肯定还有多篇文章诗作,但是因为战乱、时代变迁已经无从考证了。通过这首诗的刻画,一个虽然身在“荒城高处”闭门苦读,但是却身系国事,面对国家的危难想要纵马扬鞭、为国效力的年轻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王安石开逐渐摆脱稚嫩,开始了一个由年少轻狂的孩子向一个胸怀大志的青年转变的历程。

在老家的三年,王安石潜心研习,奠定了此后建功立业的坚实基础。而就在这三年中,王安石的生活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他与自己的表妹熟识了,而这个表妹日后也就成为了他唯一的夫人─吴氏。虽然并无史料证明王安石和吴氏是在这段时间里私定终身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两个正值青春年少的少男少女在长期的相处中互生爱慕之情也属于人之常情。而在此后的一生中,王安石都对这个夫人爱护有加,终身未纳妾,这在当时那个男人三妻四妾极为平常的时代来说实属非常之事,况且此事竟然还发生在曾经权倾天下的王安石的身上,或许少年时期的那段生活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吧!

§§§第五节人生的转折

时光飞逝,转眼间王益在家三年的守孝时间已过,按照惯例,王益需要到吏部报到,等候重新起用。于是,王安石跟随父亲一起再次踏上了背井离乡的旅途。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他们一家人来到了当时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虽然一路的旅途是舟车劳顿,但是这是王安石第一次来到如此繁华的大都市,他被各种各样新奇的景象所吸引,眼界也更加开阔。

在王益一家进京的半年后,即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春,王益等来了朝廷的起用,他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通判,旋即上任。就这样,17岁王安石跟随父亲第一次来到了这个将与自己的一生结下不解之缘的城市──江宁。江宁府为东南重镇,六朝古都,此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就在六十余年前这里还曾是南唐都城。这样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自然对王安石的求学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在江宁居住的日子里,王安石一改往日的习惯,谢绝一切婚丧嫁娶的俗事,闭门苦读。他此时的志向在于用自己的知识为国家效力,他常常以稷契自比,勉励自己要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

这样闭门苦读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王安石遍读诸子百家之书,甚至连《难经》《素问》《本草》等医书和各种小说也无所不读。在这一时期,他还对早在自己跟随父亲生活在韶州时就已经接触并感到好奇的佛教经典进行了更深入地学习。不仅如此,他在读书之余还时常出门寻访农家和市井之人,“农夫女工,无所不问”。这一时期的学习经历无疑为王安石此后所拥有的广博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是这样悠闲地日子并没有能够享受多久,在他们一家到达江宁的第三年,王家发生了可谓是晴天霹雳的大事──一家之主王益去世了。王益在江宁任上兢兢业业,最终病逝于江宁通判任上,年仅48岁。王益一生清廉公正,但是为官多年却“不置产业”,可是他毕竟有着朝廷固定的官俸,虽然不高,但是也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了,与此同时也让这个家庭一下失去了重心和依靠,孤儿寡母只能听天由命。王益的突然死亡让王家人一时失去了顶梁柱和唯一的财源,王安石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能够无忧无虑地安心读书了。王安石看着一家人终日哭泣,此时他的心中只有悲伤和迷茫,他不知道在父亲走后这个家庭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何去何从。王安石静静地坐在草屋门口,看着夜空中寂然闪烁不定的星火,月隐云疏,流虫飞走,王安石猛然警醒:时光如奔,江河不归,如果不趁早立志,以身独立,只怕年华老去之时,也只能空叹白发与流年了。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导师(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经济导师。罗纳德·科斯。乔治施蒂格勒、莫里斯·阿莱、列昂尼德·康托罗维奇、康托洛维奇·利奥尼德、米尔顿·弗里德曼。理查德·斯通、奥尔本·菲利普斯、威廉·维克里。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早安之老公大人

    早安之老公大人

    午夜两点,夏小米哼着不成调的歌摇摇晃晃的回到了自己在半山区的别墅,一进门,她就一脚踹掉了脚上十公分的黑色高跟鞋,然后赤着脚往二楼走去。果然是欧洲原装进口的顶级木地板,走在上面一点声音都没有,而且踏在上面还有一种暖暖的感觉。叶耀奇这家伙还算厚道,拿了她两百万的装修费,整出来的东西好歹也能入眼。真要说起来,这还是她第一次来这里呢,去年她二十四岁本命年生日,老爸江郎才尽想不到有什……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亨利·福特的故事》从福特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创立福特汽车公司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再现了亨利·福特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世界级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从中汲取他那种对自己的理想执著不懈的追求精神,以及坚韧不拔、勇闯难关的坚定信念。
  • 霸少的蚀骨追爱

    霸少的蚀骨追爱

    这是薛漫从S市回来的第二十四天。终于明白黄小仙失恋时撕心般的痛,因为分手的一幕像是被按上了循环,一直在脑海重播。只是,还未来得及开始的恋爱,配得上“分手”二字吗?大T拉着薛漫的手从一家星座运势店出来,一双冒着金星的眼搜寻着街上一切可获捕的花美男。“喂,你别一副如狼似虎的样子好不!”薛漫对她是一脸的嫌弃,“就算是运师说你最近桃花不断,可你这样子是人见了你都得躲。”……
  • 男儿行

    男儿行

    这是一本以元末农民起义为背景,讲述群原本庸庸碌碌的汉子奋起反抗,在废墟之上重新建立华夏民族的故事。这个故事并非为了追究指摘哪个民族过去的是非,而是为了记录当年华夏百姓为了不受奴役而进行的抗争。
  • 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

    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

    在你和他之间,在某一个平凡的瞬间,你有那么小小的自卑和尊严,他在你面前,时常会觉得我跟他合适吗?我配得上他吗?我和他的生活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吧!《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小说中的女主,白天是一个半吊子的编辑(如我),夜晚是一个半吊子的歌手,像夜猫子一样出没于亢奋场所。这样的生活,并无太多话可说。生活的重量有时不打招呼就落到某个人的肩上。她热辣辣风火火地生活,内心的落寞无暇自怜。只是,爱情来了。还是那样一个光辉四射的人!爱情让每个领取它的人都无法不抒情。于是,就有了这个小说。不知道你会怎样,反正看到故事最后,我被打动了。
  •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译丛(第四辑)

    清史研究的中心在中国,优秀的清史专著,应该出自中国历史学家之手,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这也不排斥了解和有选择地汲取外国学者研究中的积极成果,及时地介绍和评析海外清史研究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加强海内外清史研究学者的交流。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我与拽王子的甜蜜爱恋

    她,外表坚强,内心温柔;他,腹黑冷漠,霸道邪魅。柔弱的她在开学的第一天就惹上了他,不过,她却笑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你不就是个子高了点,长得帅了点,脾气冷了点,功夫厉害了点,还有什么呀!切,告诉你,我李雨萱不怕你```````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