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39

第39章 以一人之力战天下之人(2)

司马光看罢王安石的回信,怒气难平,火向心生,因为政见的不同,以无法以书信方式再谈下去,随当即写下了《奏弹王安石表》,这也标志着司马光与王安石关系的彻底绝裂!

在《奏弹王安石表》中,司马光直接开篇点题说参知政事王安石是一变而为“妄生奸诈,荧惑圣聪”的奸诈之徒!说安石“牵合衰世,文饰奸言,徒有啬夫之辨谈,拒塞争臣之正论”,“朋党鳞集,亲旧星攒”。读到这里,不禁深感可惜。本来两个文坛巨匠,却因政见的不同而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可惜可叹。

在司马光笔下,王安石已经变成了一个“专制福威”的奸臣,使得“人心动摇,天下惊骇”!如果不及时制止他,则必将“为祸不小”。

司马光说神宗,对王安石尊重太过,“以安石有师保之尊,故旧之恩,俾为相臣,使预政事”。让王安石有机会“妄使改为”,现在如不“正其罪恶,亦难以顺乎众意”!

所谓“正其罪恶”,就是请斩王安石!

司马光对自己与王安石的关系,发下了狠话:“臣之与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所以我才冒死谏言,但是我“心既为国,宁复爱身”,是不会怕牺牲的。就算今天陛下你今天因为我直言进谏而处死我,我也毫无怨言,也比以后死在贼臣之手要强的多。

可惜司马光,终究虚惊一场。

司马光最后请神宗“独奋乾刚,专行绝决”,做事要狠一点,独裁一点,“一遵祖宪,无用邪谋”,最重要的是,要“诛逐乱臣,延纳正士”,换句话说,就是请神宗把王安石等人干掉,让他们一伙上台,这样就会“上以顺皇太后之意,下以慰亿兆人之心”。

司马光在弹表中最后两句话是:如果陛下能够废除新法,铲除异己,我也宁愿“退就诛戮,亦所甘心”。

后来司马光贬知永兴军,拒不执行新法,被神宗皇帝一通训斥之后,再也不吹嘘什么“退就诛戮,亦所甘心”了。

司马光对变法的百般阻挠,使得王安石变法之艰难,处境之险恶,人心之难测。

后世攻击王安石的人,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司马光和苏轼划下的圈子,没有什么创见,也没有多少值得理性的与之探讨的地方,多半是弄一点史料,一知半解,兑点臆测,以为自己就可以对王安石评头论足,殊不知其可笑可怜,实为悲剧。

神宗当然不会把司马光的弹劾当一回事,有一天,他单独对王安石提起司马光:“司马光甚怨卿”。

王安石问:“何故”?

神宗道:司马光自诩在京城无立足之地,前日上殿说愿意外放为官,还说现在时局复杂,是非淆乱。

王安石只是劝神宗皇帝,说道:“以先王法言考之,以事实验之,则是非亦不可诬”。

好一句“以事实验之”!

神宗略有担心,问王安石:有人说朝中存在勾结朋党现象,拿汉朝的党锢之事来与今天进行比较,你怎么看?

王安石沉静以对:“人主昏乱,宦官奸利暴横,士大夫污积朝廷”,才有可能形成党锢之祸。但现在国家政治清明,陛下明智,度越前世人主,只是有时显得“刚健不足”,所以不能统一认识,所以这些异论纷纷不止。如果我们“力行不倦,每事断以义理”,时间一久,大家理解了变法的目的与本质,人们的想法自然而然的就能改变了。

神宗确实可以算是一代明主,王安石批评他“刚健不足”,他也并没有任何反感。

经过这些变更,司马光深知阻止变法也无可能,便上疏神宗说:“臣自知无力于朝廷。朝廷所行,皆与臣言相反”。

神宗故意问:“相反者何事也”?

司马光答:我说“条例司不当置”,请罢四方使者,“又言散青苗钱害民”,“岂非相反”?

神宗还是很有耐心的和司马光解释:新法在执行中,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可以慢慢改正,比如我们现在就强调散青苗钱时,不能强行摊派。司马光以偏概全,狡辩说:“虽不令抑勒”,但下级官员都想争功邀赏,所以仍然一如从前。“如开封界十七县”,只有陈留县县令姜潜把告示贴在县门口,“听民自来请则给之”,但是却“无一人来请”。“以此观之,十六县恐皆不免抑勒也”。

诚然,任何一种政策的实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破折,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之处。如果就以一个县的情况,就可以代表十六个县的情况,以一否十,也多少有点牵强附会。此外有一个县令,即山阴县陈舜俞,嫌放青苗钱费心劳神,贪图舒逸,不肯奉行,还别出心裁的移状自劾,说当今百姓,手头没钱用,愿意贷钱的人有很多。可是我偏不贷给他们,因为这些人就像孩子一样不懂事,我们做父母的就应该制止这种行为,决不能让他们想贷就贷,这不是行王道的做法。

神宗劝了他一句:“王安石向来对你很友善,你何必要自己进行怀疑呢”?

司马光回答神宗说:我以前和王安石关系确实不错,但自从他当上参知政事,我们之间不同的意见就很多,道不同不相为谋。

神宗说:可是,青苗法确实是有很好的效果。

司马光根本不听:“兹事天下知其非,独安石之党以为是耳”。

在这里,司马光强调了“安石之党”。

神宗见劝服不了司马光,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熙宁三年九月,司马光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集贤殿修撰”的身份,出知永兴军。

出京以前,司马光去向神宗告辞。神宗叮嘱司马光:“你到了地方以后,如果得知民间利病,应该告诉我一声。”

司马光人刚到陕西,立刻上疏皇帝:“谨奉诏,惟青苗、助役为陕西之患”。

神宗很奇怪,责问司马光:“陕西根本没有行助役法,助役法惟独实行于京东、两浙这两个地方,没开始实行你就说是陕西之患,是不是过份了点?”司马光自知理亏,不便再说什么。

司马光在永兴军任上,依旧阻挠新法,上书请罢永兴军一路青苗法,并继续攻击王安石:“今陛下惟安石之言是信,安石以为贤则贤,以为愚则愚,以为是则是,以为非则非,谄附安石者,谓之忠良,攻难安石者,谓之谗奸”。

司马光说自己承乏两制,逮事三朝,视君臣犹若骨肉,但就是容不下王安石,看到王安石专政以逞其匹夫之勇,使天下生民被荼毒之苦,宗庙社稷有累卵之危,作为一个元老,为了宗庙社稷,不怕“陛下雷霆之威,安石虎狼之怒”,还是要“上书对策,指陈其失”,就算罢官去职,也无所顾虑。

当时宋朝和西夏关系紧张,夏集结大军二十万于边境,大战在即,陕西首当其冲,司马光作为陕西地区的最高官员,却抗枢密院军令,拒不备战,反而连上《谏西征疏》、《乞罢修复内城壁楼橹及器械状疏》和《乞不添屯军马疏》,摇动士气,败坏军心。

神宗终于拍案大怒:大宋天下,合当行大宋之法,司马光负忠谏之名,屡与朝廷为敌,难道是在欺朕不能杀人吗?

其实,神宗绝非软弱之君,实则是一大有作为之君。如果王安石不以圣人之心辅之,而常灌以刑杀之说,劝神宗大开杀戒以清洗政敌,当非难事。但以王安石之儒,以神宗之明,北宋并没有在这一非常时期陷入到滥捕滥杀的深渊里去。在大力推行变法的过程中却没有出现血雨腥风,实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可悲的是,这并没有成为王安石和神宗的一条优点,反而被后人一再指为缺少果决手腕,影响了变法成果。

而事实上,也似乎正是如此。

可悲可叹!

不久,司马光遵诏移知许州。

自知阻挠新法无望,司马光开始全心著书。《资治通鉴》的问世就是在那时候完成的。

司马光曾经许诺,从此以后不再议论政事。

但这只是一个空话,作为一个文人,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司马光一直在寻找机会。

熙宁七年,天下大旱,虫灾遍地,神宗下诏求直言。

司马光听到以后,他以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上疏复陈六事:一青苗,二免役,三市易,四边事,五保甲,六水利,把王安石变法的六项主要措施全列为害民之策,应该首先罢黜。

令司马光失望的是,他仍然没有得到神宗的认可。

司马光自此以后在洛阳呆了十五年,没有再得到神宗召见一次。

§§§第二节荆公与苏轼

曾几何时,文人相争似乎已成为知识阶层的一大顽疾,千百年来几无良药可医。其实,倘使只是几个文人意见不合,争一争,吵一吵,不流血,不死人,也与旁人无涉;倘使这争吵无关朝政,无关社会,更与百姓没有干系,争便由它争去。但实际上呢,在正常情况下,中国历来是奉行“学而优则仕”的,知识阶层毕竟是“治人”的,起码他们的意见是会对皇帝有影响的。这样一来,他们一争,天下就遭殃了,想不流血、不死人、不引起社会震荡都不可能,尤其是当猥琐小人攻讦坦坦君子的时候,结局就更不妙了。

北宋也是一个文人相争、积不相能的朝代。仁宗时的范(仲淹)吕(夷简)之争、英宗时的濮议(韩琦、欧阳修对吕诲、范纯仁)之争,起起伏伏长达几十年之久,至于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革新守旧之争,更是影响北宋后期几朝皇帝的大政方针。可与别的朝代大不一样也让人大为感叹的是,北宋一代相争的文人,后世大都认定他们为人中君子,所争皆为政见,不涉私德,不关私谊,有的相争之后交情还非同一般。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就是如此。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少年得志的人。王安石22岁考中进士,苏轼小王安石16岁,23岁那年考中进士,两人都被视为栋梁之才,而且皆以诗文名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两人真正的交锋是从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开始的。当时,苏氏兄弟服完父丧回到京师,苏轼被任命为直史馆、权开封府推事,而受到神宗信任,担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的王安石正大力推行变法新政,这样,两个大文豪同朝为官,争端便由此而起了。

本来,面对积贫积弱的北宋国势,厉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改革是人心所向的,王安石以“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天变不足畏”的勇气锐意改革也是令人起敬的。但关键的问题是,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面前,在“以保守为天性,遵无动为大之教”(梁启超语)的国人、尤其是官僚士大夫面前,改革的动作到底是激进好抑或是渐进好?王安石思想竣急,无论是起用新人,还是施行新法,都体现了大刀阔斧的超常风格。而苏轼呢,他并非不主张变革,他只是希望不要“太急”罢了,因为“法相应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因此,两个人的政见也就凿枘难合了。后哲朱熹评道:“熙宁变法,亦是势当如此,凡荆公(王安石后封荆国公)所变更者,东坡亦欲为之。及见荆公做得纷扰狼狈,却去攻他。”这是十分允当中肯的。试拿“改科举”一项稍作分析,就可看出两人之间的分歧。

变法伊始,为选拔有胆有识的新人,王安石力持改革科举,举办学校,在科举考试中罢诗赋、明经诸科,专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对已实行四百余年的选官制度忽然作此大幅度的改变,无疑会引起士人的震动,神宗皇帝也顾虑重重。苏轼是个遇事不合便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人,他立即上书反对这项政令。神宗阅罢心动,当即召见了他,苏轼借机直谏道:“陛下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愿陛下安静以待物之来,然后应之”。这番话神宗虽然听起来有些震惊,但还是表示愿意考虑苏轼的建议。只是由于王安石的坚持,“改科举”最终还是被强令颁行了。可结果如何呢?王安石晚年反思道,这项法令“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看来他也认识到政策的偏颇了。

当王安石变法进行的轰轰烈烈之时,苏轼站在了变法的反对派上。苏轼先是分析了一下国家形势,接着对仁宗说,陛下你不要觉得现在国家没有什么事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国家到处都存在危险隐患,一旦出事,就不得了!

接着,苏轼攻击王安石说,现在国家情况这么危险紧急,当然不是鲁莽因循苟且之所能消除的,但是呢,“天下之士,方且掇拾三代之遗文,补葺汉唐之故事”,以为用这种低级的方法可以济世,不是太愚蠢了吗?

苏轼的这个话,正是针对王安石在《万言书》中的观点而发,当时王安石进行激进的改革必然遭到众儒生的反对,便委婉的提出要“法先王之法”,也就是效法“二帝三王”等先王之法,苏轼就嘲笑这是“掇拾三代之遗文”,王安石说“唐太宗之事,亦足以观矣”,苏轼说这是“补葺汉唐之故事”,指责王安石的观点是区区之论。

苏轼继续说道:国家这个状况,改革是必然的。但如何进行改革,却需从长计议。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改革呢?

王安石的观点非常明确,天下危乱,“患在不知法度”,即如此,改革就应该“变革天下之弊法”,建立健全法度,以法治国,而非以人治国,或以德治国。

王安石的这一观点,当时的那些人们没有多少人能懂,就是到了近代,也在中国争吵了百余年,但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了。

无疑地,王安石的变法思想是超前的,始终是走在他人的前列。但当时的文人多数遵循儒家仁爱天下以德治国的旧调,虽然承认有“立法之弊”,但是更强调“任人之失”,反过头来讽刺那些要变更法度的人是“腐儒小生”,是在“惑乱世主”!

苏轼总结说,大宋天下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任人,而非法制之罪也,苏轼相信“法者,末也”,坚持“礼者,本也”,也就是所谓的礼乐治国,以德治国。

苏轼的策论虽然写的牵强罗嗦,但他最后所提出的论点却很清晰。

论点就是:只要用人得当,就不需要变法!

论点虽然清楚,但论据软弱,当然更经不住推敲。苏轼说,只要用人不疑,“尽其才而责其成功”,如若不然,“虽得贤臣千万”,却把法度变来变去的,只会导致“天下益不可治”。

所以,不能变法。

苏轼的这个观点,和他父亲相同,苏洵在《上皇帝书》中说,“法不足以制天下”,又说,“政之失,非法之罪”。

那么,苏王之间的茅盾到底是如何进一步深化的呢?

王安石任知制诰以后,已经成了北宋政界重要人物,正是从这一阶段起,对王安石的各种记载开始渐渐多了起来。总的来说,琐小之事较多,多是些无聊寡味的闲谈故事,没有多大意义,惟一可观者,就是从这些小故事里,可以看出王安石严谨认真的为人性格和散淡从容的处世风度。

当时任知制诰的王安石主要负责既然在皇帝身边工作,制科考试之类的重要文化活动,那是肯定要请知制诰参加的。

当时主考官除王安石以外,汇集了很多大家名流,例如、司马光欧阳修等。大家对苏轼的文章颇为欣赏,但对于其苏辙的文章,各人分歧很大,并成为苏家对王安石不满的导火索,以至于就有了后来的《辨奸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苏辙在考试中用语“切直”,先揭仁宗老底,说,“陛下弃置忧惧之心二十年矣”,换句话说,就是指责仁宗二十多年来一直在混日子。

然后苏辙又说,“古之圣人,无事则深忧,有事则不惧”,而陛下你却“无事则不忧,有事则大惧”,我认为这是导致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我还听说,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时间长了,“内则伐性伤和,外则蠹国败政”,现在海内穷困,生民怨苦,陛下还不思进取,恐怕将来会成民心尽失。

苏辙与苏轼不同,平时很少与人说话,不苟言笑,做事中规中矩,见了人都要低头走。但在考试中却异军突起,突然怒放。能够如此直接地批判当时的朝政,批判当时的皇帝,如此直白的披露确实不多见。

同类推荐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 白崇禧传

    白崇禧传

    程思远编著的《白崇禧传——百年中国风云实录》不评论白崇禧个人的功过是非,唯集中记述其毕生经历。白崇禧曾在北伐、抗战帮助过蒋介石,但又三次逼蒋下野。蒋、白之间的悲欢离合,记录了国民党政权从发展、由兴到衰败的历程。
  •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富豪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创造财富需要智慧,需要胆略,每一位大富豪的历史,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世界上著名的大富豪,他们不但为自己创造财富,同时,也为人类创造财富,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经济飞跃的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
  • 小布什传

    小布什传

    年青时叛逆、放荡不羁,成家后笃信宗教、是个有责任感的好男人,就任总统后,果敢发起两场对外战争,成为21世纪美国仅次于林肯的最伟大总统,离任时却被目为美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总统……这就是小布什,一个独特、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一生富于戏剧化转折的总统!
热门推荐
  • 秋声赋

    秋声赋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依米花

    依米花

    A村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只有百来户人口。四面环绕着茂密的山林,中间是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一条黄色的马路像黄金蟒一样从村子的最里头爬到村口的公路。山麓下稀稀疏疏的坐落着青砖青瓦房。村口站着一颗要四五人才能合抱的樟树,像一个垂暮的弓着背的老人,等待着归家的孩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凶案追击

    凶案追击

    听说的未必都是传闻,眼见的也不一定是事实。华丽面具的背后,或许面目狰狞,想要还原真相,必须洗刷人为的粉饰。扭曲的事实背后,总有扭曲的人性和心灵。想要看透迷雾,还请睁大眼睛。小莫的V群:200144356欢迎任意书中主配角名+读者ID+粉丝值来敲门
  • 画心(大结局)

    画心(大结局)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溺宠小甜妃:妖娆召唤师

    溺宠小甜妃:妖娆召唤师

    她,遭亲人迫害,含恨而亡,灵魂交换再度睁开眼眸,带着嗜血的笑容归来!风云起、天地动,万兽臣服!魔兽?封印万年魔尊都任由她挑选!高阶丹药?好吧,她随手捏来当糖丸!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她锋芒尽露!他,黑暗邪王,嗜血冷酷!翻手云覆手雨,却独宠她入骨,爱她成殇:“为你,我愿万劫不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畜之间

    人畜之间

    动物为了繁殖后代,只对同类有性要求。让它们对人类的“性趣”,是人类培养出来的。不知这是文明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许多人一一中国人外国人都有,总觉得人民币的坚挺“挺”得有点悬乎。议论最多的是中国产品的出口受到遏制,数额急剧减少。我亲眼见到的是,因为人民币的坚挺,把大量中国人“挺”出了国门,坚挺着下巴和肚子到东南亚去旅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

    《少儿谜语故事大王》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从历代大量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谜语故事中精选整理而成,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在每个故事后面,设有“友情提示”引导读者找出正确答案,随后是“聪明屋大揭秘”列出谜底及分析。《少儿谜语故事大王》是广大灯谜爱好者、青少年学生工作学习之余增知益智的最佳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