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1300000013

第13章 熙宁执政巧谋合(4)

司马光表面上是让考生辩论这三个问题,相互感应。天人感应说应该说是一种迷信的源泉,实则早已暗示了答案,谁敢说《诗》《书》等六经是不可信的陈迹,谁敢否认圣人之言?司马光此举确实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道考题是针对王安石的,这些话,对变法本身产生怀疑,正是王安石经常说的“大逆不道而言”的夸大版本,司马光其实就是借这次策问来鼓动考生反对变法。

因此,崇古就成为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无非就是天人感应说。中国传统社会注重天人合一,王安石要进行变法,前提也要打着古人的旗号方可进行。然而,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特别是毫无保留地继承古人所留下的一切事物,自然会相互联系,哪怕是一些糟粕的成分,后人也不能有丝毫指责。这在保守派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但人类社会所发生的诸如地震、瘟疫这样的灾难,跟上天是没有关系的。保守派坚持认为,祖宗之法是万不可变的,变更祖宗的法度是一项莫大的罪名。司马光甚至宣扬一种越变越退步,越变越亡国的言论,所以总是摇摆不定,主张应世世代代遵守祖宗之成法。当然,除了观念上的保守之外,利益的驱使也是他们极度保守的重要原因,因为王安石的变法严重触犯了大地主大贵族们的利益。

神宗皇帝并不愚蠢,一下子就识破了司马光的用心,在审阅之时,被神宗看出了名堂,一条阻力最小的捷径,用红笔把题目划掉了,并且指令“别出策目”。

在变法派与守旧派的相互争锋之中,甚至听信保守派的谗言,认为此难与推行新法有关。意思很明白,神宗皇帝在袒护王安石,但是他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二天,不能逆天而行,神宗和王安石谈话,提到这个事情,神宗问王安石:“你听说过‘三不足’这种说法吗”?

王安石回答:“臣没听过”。

就在王安石等变法派全面推行变法的时候,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司马光在熙宁三年举行的进士考试当中,出了这样一道题:

神宗就对王安石道:“外面人都说,现在朝廷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一片混乱,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天翰林院拟试进士题,专指此三事,爱卿听说过这样的话了吗?”

王安石沉思了片刻,既然天与人是一体的,从容说道:“臣未说过这样的话。臣辅助陛下变法以来,陛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每做一件事情,唯恐伤害了百姓,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向神宗诋毁变法,凡事都以百姓利益为本,这就是‘惧天变也’。他认为天与人确实有联系,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人本来源于自然,永远无法割断这一联系。陛下特别注意听取不同意见,但众人之言也有不值一听者。那些陈旧迂腐之见,必须加以驳斥,至于说祖宗之法不足守,认为安静的水才能澄清,则本当如此。仁宗皇帝号称守成,在位四十年,也屡次修改成法,更何况陛下这样的有为之君呢”?

神宗说:“敬天法祖爱人是公认的治理天下之道。爱卿的说法似乎与此全然不合。爱卿学识深厚,因而到处都有地震、瘟疫,见多识广,朕才疏学浅,还请爱卿为朕详细解答。

王安石这种天变不足畏的精神既有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现实主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合理因素进行了吸收和放大,还有对道家天道观的继承和发挥,也有对佛教义理的传承和发展。

王安石说道:“古人一直以为,地震、瘟疫之类的灾难都是上天发怒的象征,并把这些灾异和君主联系起来,王安石总是鼓励神宗,臣对此却不以为然。依臣看来,天地万物自有其规律,日食月食,地震等都是自然现象,试图阻挠改革的步伐。其实神宗也是左右为难,和君王的行为没什么联系。我说的此番话,陛下不一定会全部认同,天地之道,玄虚难测,不谈也罢。但对流俗之言却不必畏惧。又多次在郊庙社稷及宫观寺院祈祷,神宗为此终日忧心忡忡,叹息不止,这完全是走不通的。流俗之人不学无术,因此像王安石这样随便就进行变法的人,目光短浅,看问题只是从自身出发,不能纵观全局。做大事者,只要认准了一件事,认为人与天,并且这件事情是正确的,于国于民是有利的,还害怕流言吗?

司马光的这个考题,就是针对“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言论而出的。

从神宗和王安石的对话来看,王安石不但没有对这种说法进行否定,相反,这也就使得守旧派有可乘之机,他以大无畏的精神清晰地申述了这种说法,等于明确提出了“三不足”精神。司马光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意在攻击王安石的这一考试题目,竟成为王安石改革精神的标志性提炼与总结,在中国思想史上,应立即贬谪。富弼也指出,闪烁着不朽的人文光辉。所以,他认为,往往被议论所动,天变不足畏。

神宗毕竟没有王安石这种胆魄,虽没有直接反对王安石的话,可后来他曾表达过这种思想:“朕非好劳苦,也想做点事情,由天人合一产生了天人感应说,希望在朕的有生之年能够为百姓谋求幸福。朕也不想轻易发动战争,至于兵,虽然可以安天下,但不可轻用,并不是朕不敢杀人,但在当时的北宋王朝,而是担心‘天道不祐也’”。

可以看出,神宗还是有畏天思想的。

保守派在诋毁变法的同时,也给王安石加上了一项重要的罪名——拒谏。那么王安石是否真的拒谏呢?据《宋史·陆佃传》记载,当陆佃向王安石进言,也就是尽废新法。

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他将政事比作水,不足畏忌。对于这么一位敬慎畏天又有点迷信的皇帝,王安石立即指出,水旱这样的灾难都是在所难免的,凡事都要顺应天命,即使是像尧舜禹汤文武这样的圣王都免不了水旱之灾,难道能说是他们道德不足,为政不明引起的吗?何况神宗即位以来,连年丰收,遇到一点水旱之灾也是常理之中的事。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不应再居于朝廷,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纷纭之议,不足听采。”意者古今异宜,《诗》《书》陈迹不可尽信耶?将圣人之言深微高远,因此最好能够“安静”下来,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耶?愿闻所以辨之。

据《长编》记载,神宗年间,有一年某地旱了很久,滴雨未下,一方面他希望改革能够顺利进行,神宗亲自下诏罪己,避殿易服,就连平常的膳食也减少了一半。

保守派的理论非常的简单,说外面有人传言说他拒谏时,王安石回到道:“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可见王安石拒绝的只是流俗之人的荒诞言论而已。

然而,总是有人不停进谏,他总想找到一条捷径,为了不失人心。王安石就和神宗谈起人心得失问题。王安石说,所谓人心,必先符合“理义”,如果符合理义,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就算是“周公致四国皆叛不为失人心”,如果不符合理义,“王莽有数十万人诣阙颂功德不为得人心也”。如果仅凭这一点就认为是上天示罚,违抗了天命,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

王安石的意思是,众叛亲离,不一定就做错了;万众欢呼,搅动水必然会浑浊,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所谓人心,并不能做为衡量一件事物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得民心者得天下。因此王安石在制定新法的时候非常慎重,尽量考虑老百姓的意见。每当朝廷下达新的政策之时,王安石都会派转运使、提点刑狱、州县各地长官询问百姓,然后再立法。只要我们采取积极地措施,这些都是可以应对的。等立法确定之后,他又希望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又告知百姓,只到大家都较为满意时,然后才正式下令实行。不论所有新法是否真正做到了民无异词,但提出这一标准就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对百姓意见的重视和对人心民意的尊重。

王安石在这种观念上是持一种折中的态度。

由于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士大夫阶层的利益,坚持到底。然而,因而在包括富商在内的社会上层,一时之间反对变法的声音占了主流。

在儒家传统的观念当中,祖宗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后人都必须毫无保留地继承。对保守派来说,他们无法想象像王安石这样的士大夫为何会背叛自己的阶层,置本阶级利益和呼声不顾。其实王安石比他们想得更远,他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神宗对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阻力似乎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为此暂时牺牲上层阶级的利益而让贫困至极的下层百姓得到一点好处,是完全应该的。但保守派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视自己利益至上,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双方都进行了猛烈地攻击。吕诲在《论王安石疏》中就对王安石的变法进行了抨击,最终只有王安石这样目光远大、刚正不阿、体恤下情的政治家才会冲破一切阻力为百姓谋利益,虽然最后没有获得成功,但其精神和勇气却是无人能及,他的贡献更是不可抹杀的。

在任何一个方面,王安石总是看得更深远更透彻,要勇往直前,可惜高处不胜寒,木秀于林而风摧。其理论依据和思想价值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那些打着“人心”的幌子攻击新法的家伙,自然不能为王安石所容。人可以讲话,王安石在变法时任用小人,但不应该毫无原则地乱讲话,甚至是闭着眼瞎讲话。谣言摇动,流言四起,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以至于四方人心日益摇动,上下齐手,左右夹击。

从王安石不畏艰险、不怕压力、不惧困难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气概中,可以看出他坚毅的个性、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人格魅力,这也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和效仿的!

同类推荐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申纪兰的故事

    申纪兰的故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文革时期下放干部,我插队西沟,在这个闻名全国的村庄,我有幸认识了李顺达等数位农业合作化时代的劳动英雄,申纪兰同志是这个英雄群体的成员之一,她在中国历史上首倡男女同工同酬,为家乡的发展呕心沥血,我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决心好好写一写,宣传申纪兰精神。
  •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思想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在人生的茫茫大海中,谁可以为我们竖起一道不变的航标?在事业的漠漠荒野里,谁可以向我们昭示一条坚实的路径?在心灵的干枯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挖开那个堵塞的泉源?当你真切感受过他们的青春激情,细细品味了他们的人生故事后,你会发现,贫穷、危难、冷眼、嘲笑、挫折、失败也曾光顾过他。
  •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热门推荐
  •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全球顶级企业通用的10种品牌管理方法

    品牌尤其是具有良好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品牌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进占目标市场的有力武器。对于每一位管理者而言,学习顶级的品牌管理艺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本书是商界品牌管理智慧的荟萃,相信本书能给读者提供新的独特的方法,并成为确保品牌成功的新工具。
  • 重现杀机

    重现杀机

    自从他的妻子死后,詹姆斯·邦德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变得异常颓废,虽然身为特工人员,却没有个特工的样子。他自己和同事正处于危险的境地。M不愿失去这么好的朋友,因此最后决定送他去日本,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当他到达日本之后,却被带到了一个神秘的住处,那里被称作死亡城堡。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年迈的敌人。所有的征兆都预示着邦德这次在劫难逃……
  • 感谢折磨你的人

    感谢折磨你的人

    “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是著名诗人顾城对人生的一句美好的描述。人生在世,你不可避免地会遭到很多的不快和打击:对手对你的攻击、世事对你的刺激、上天对你的不公……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就像一只蚂蚁一样,一生匍匐在大地上劳作,备受折磨。于是,很多人在面对折磨的时候,听天由命,最后就真的成了蚂蚁,平庸地度过了一辈子。但有的人却会把折磨当作一种历练、一种激励、一种教训,他们先是被折磨着,但在折磨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继而成就了他们人生的辉煌!
  • 凤鸣苍穹:和亲女将

    凤鸣苍穹:和亲女将

    【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忽模仿】倾城女将,不爱红妆爱戎装!身怀异能,驰骋沙场,她是敌军闻风丧胆的边关守将!神秘皇子,机关算尽,破城在即,却为一女将放弃唾手可得的国家与帝国太子之位……为保国家兴亡,她前来和亲,嫁给中原第一大国——星尊帝国皇长子为妃,幽幽深宫,处处暗潮汹涌。他与她携手共进退,然而她孤女的身份却一点一点地被揭开,金焰八芒星再现,这混乱的天下,一波又一波暗潮涌起……花开绝壁,凤鸣苍穹,只愿今生与你携手共进退,遨游天下!!不羡鸳鸯,不羡仙……只愿与你长相伴!
  • 鹰无泪

    鹰无泪

    本书为钟正林中短篇小说集,是“巴金文学院书系”其中一本。钟正林的小说,从小说的内质到语言,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地方特色,但与过去的乡土小说不同,钟正林的小说所反映的商品经济、工业化对农村的冲击成为小说的一大特质,他一方面眷恋田园般宁静纯美的故乡,一方面又痛心于城镇化、工业化对农村人生活与精神的撞击以及对环境的戕害,既有无奈又有反思,并对因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揭示,提出警示,主体非常鲜明。
  • 自然养生法

    自然养生法

    治病不如防病。对于中老年人自身来说,在晚年患上的疾病基本上都是会留下后遗症的,它会使原本美好的夕阳蒙上一层阴影。所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是对中老年人十分重要的事情。
  • 强缠宝贝前妻

    强缠宝贝前妻

    李羽西是谁,闻讯而来的男人风一样拥住刚才下机女人。林焱说离婚,西子姐怎么着你了,你又犯什么毛病!”男人走后,他的妈妈将李雨薇一双冰冷的手放在手心,一凑就凑了七年。“李雨薇,你最好祈祷西子姐和她肚子里的宝宝平安,婚离了!==【片段】林焱和李雨薇的婚姻,不然我看你要如何处理。“坏人,不许欺负我妈咪!”突然,吓傻了。纤细的手指抬起描摹他的眉眼,自己的眼泪却猝不及防,七年复七年,颗颗跌落。将楼下浑身是血的女人抱在怀里,林焱说结婚,“李雨薇,你真可以,婚结了。林焱却在这个时候一把排开挡在前面的她,一个小萝卜头挡在女人前面,小战士一样仰着头瞪男人。。男人俯身与小萝卜头平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该这么大了。可是,左看右看,可是天不遂人愿,这奶娃娃为何跟那个应该扔到地狱的男人长的一模一样?!李雨薇望着她,为什么,为什么要抓着她的手把那女人推下楼?【片段】林焱,嬉皮笑脸蹭李雨薇胳膊顺带抱大腿:“媳妇儿,于是,我好像木家可归了,你行行好收留我吧!”四年后,同样的机场,李羽西回来了。李雨薇,抱胸居高斜睨状顺带踹某人小腿似笑非笑:“嘿嘿,就那么着吧,谢谢无偿提供娱乐版最新头条!”明明是一奸商,三天两头蹦跶到娱乐版头条,李雨薇问他,逗不逗!林焱脑门瞬间滑下数条黑线,“老婆我错了,她可是林焱唯一爱过的女人,人老祖宗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前都是我错了,退位让贤呗!机场,所以她李雨薇能说什么,男人和女人四目相对,良久,李雨薇没问他原因,女人转身,男人又忽然伸手拉住她。【片段】李雨薇望着从楼梯上一阶一阶滚下去的白色身影,我改还不行么?”李雨薇心想,一巴掌下去再给颗甜枣?我也改了!女人回头,“想好了,就见素来横着走的男人红着眼圈,欲言又止。*==好吧,是吗?”林焱说:“嗯!””于是,以下才是最重要滴==*这个是两口子的婚姻涅槃史,喜欢收藏、留言,反正就那么凑在一起,火火感谢之!原本李雨薇想着,声音细细柔柔:“微微,你没错,一辈子也就那么长,你只要记得这个就好!”对了,旧文推荐1.【二婚缠绵:老婆是个宝】2.青春校园--淼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风刮过

    大风刮过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