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时间2296年7月15日晚间7:05,“潮汐”计划开始。
在美国罗斯威尔空军基地,“潮汐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尽管在此之前“潮汐”计划的每步动作都被全世界媒体所关注,但此刻一切都那么平常和安静。如果你还不知道有“潮汐”这回事,那么当你看到它时一个喷发着火光,越来越远的亮点决不会认为它有什么不同,更不会想到它竟然“承载着人类的希望”。
即使乔治不说什么,官方也不会把发射现场搞成节日派对。乔治已经飞上了天,当然他已经没兴趣再关心他们是否能节制一点。但是留在他身后的事却不是核聚变推进器的火焰所能吹走的。而且他还要回来,然后呢?
暂且放下“然后”,我们先把时间线拉回十六年前。2280年“超级鼠”计划成功后,乔治就陷入了一个由媒体舆论和政治游说构成的怪圈之中。在这个圈子里,没有严谨而富有艺术性的方程式和科学理论,唯一能听到的声音是种种夸大其辞的言论,眩目的闪光灯则充当了他的太阳,所有人可分成两种一群是无知的愚蠢至极的追随者,他们把科学当成了宗教,却又完全不懂什么是科学;另一群则像幽灵般徘徊在他的左右,时常用一种窥视和监督似的眼光盯着他,就像在玩一场变态游戏。当他们靠近时,他们会表明整个世界其实是由他们创造的。剩下的问题是,他们要寻找一个比他们更愚蠢的人相信他们的话并服从他们的命令。乔治不比任何人愚蠢,但是他承认世界的确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潮汐”计划在2285年诞生了。研究小组的核心成员最开始由四人组成,除了乔治外,许仪和南茜由恩纳塞派遣负责设计“潮汐号”宇宙飞船,亨利负责对“潮汐”装置可变引力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改进。
“‘超级鼠’是在地球附近空间是基本连续的,而且比较平整等很多理想的假设下进行的。”乔治将“超级鼠”比喻成魔术,不过表演者不是人类,而是神因为他们尚无法解释其中的诸多奥妙所以只好这么说他们只是恰好为神提供了表演魔术时需要的道具并且比较合格地充当了神的助手罢了。乔治可以使用任何一个说得过去的比喻,漫不经心地解释“超级鼠”。事实上很多人对“超级鼠”提出过疑问,比如有人以为进入蛀洞后看到的应是历史或未来。乔治认为无论如何到达未来是不太可能的,回到过去倒有可能。但是为什么没有实现呢?乔治对此的解释是:“穿梭者号”所创造的黑洞因为某些尚未证实的原因而与真正的黑洞存在不同例如在这个人造黑洞里完全不存在奇点以至于它只能实现空间上的跨越而不包括时间上的。甚至有人怀疑“超级鼠”的真伪,说乔治是个骗子,“超级鼠”是个骗局。乔治的说法是“我也不相信。作为一手造成它的人,这真是令人苦恼的事实。”但是“潮汐”降临时,一切都改变了。把老鼠换成人,这种想法的危害在于一旦它存在了,就无法再阻止。
“自然,我们可以用老鼠干任何事,但用活人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乔治首次反对“潮汐”时说的话。当时只有四个人在场,他和艾琳,波恩(Boan)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迪(是的,越是门外汉越热衷于到处添乱)。除了代替乔治介绍计划的大体部署情况和默认教授的观点,那次艾琳没有发表其它意见。但是第一次会议就要和乔治一起与领导们作对令艾琳感到十分尴尬。
提到艾琳,她是“潮汐”计划内一个不可获缺的因素。2285年她凭借一篇震惊了全世界的关于蛀洞和空间构成的论文加入“潮汐”时才刚刚20岁。这并不奇怪,艾琳在16岁时就读完了大学。乔治看过艾琳的文章,他欣赏艾琳的论文里大胆而不失缜密的猜想。要知道乔治在思考问题时,如果没有一条条方程式,他其实并不比那些小说家更严肃,因为他相信精密的理论都是从看上去幼稚的想象开始的。而且他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竟然能和自己就某些问题展开争论。乔治一开始就喜欢上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孩。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乔治不讨人喜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拒绝与陌生人和对头合作,也看不上那些被上一级吸纳进这个荒唐计划的所谓的人才。随着深入的了解,乔治很欣慰地发现艾琳并不把虚无的成功看得那么重要,她关心的是自己能够做什么。乔治把艾琳看成自己的女儿,不过他始终没有正面与艾琳谈过有关政治、人类和个人理想的问题,他相信这个孩子已经看到了她早晚会看到的。
评论“潮汐”时,乔治使用次数最多的词汇是“愚蠢”。“我们自以为对自己对宇宙都很了解,实际恰恰相反我们始终在几乎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生活,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很难想象人类竟然愚蠢到敢于尝试如此危险而不负责任的试验。”那些怀疑他的人没机会听到他这么说,他也不准备向他们吐露心声;推崇“潮汐”的人又没有听他的,他们只关心每个回答的第一个字,“是”或者“不”。在面临困难的时刻,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乔治最担心的仍然是那些不能令人信任的技术细节(无论如何这都不像是讽刺,就像无论如何,“潮汐”已经是事实一样)。比如宇宙空间内无所不在的影响,引力波动。正常情况下(比如在地球上或者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宇宙飞行),引力波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它有几率(或者因为长久持续的作用)改变空间形状甚至结构,当然这个几率很小很小,至少“我们在庄园散步时一般不会突然落入外星人的动物园”。举这个例子,因为它是人类目前为止研究最多的。但是当把它放在一个从未接触过的新课题里时,它也变得十分陌生了。真正的影响?没人知道。
但联合国五年前的模拟试验好好地让乔治闭上一次嘴。试验的设定位置与“潮汐”计划预定的完全相同,一段“相对平静和空旷”的空间。乔治本来在等待试验失败,因为牺牲品不过是一架无人控制的航天飞机。这比“潮汐”将损失的少得多。可令他意外的是试验竟然成功了。这次模拟试验引起的反响远比当年的“超级鼠”强烈。乔治只自我解嘲说,“‘实践出真知’,看来不假。”
只需花上十分钟思考一下,就能发现整个试验的实际操作过程并非只是穿过一个名叫“潮汐”的古怪装置到达一个目的地(如果能的话)那么简单。人类以现阶段的技术跨越4。3光年距离得花费百余代人的时间,因此勇敢的人类试验品们返回时仍然要使用“潮汐”(规定的时间是72小时内必须返回)。这是个充满讽刺的事实,“潮汐”可以被看作人类向星际旅行迈出的决定性一步,然而紧接着却不得不再迈出一步。另外还有在可预见的未来内都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通讯问题地球人不会马上得知“潮汐号”是否与“企望二号”确切汇合,这个信息要经过4年多才能传播到地球。所以联合国要求“潮汐号”与“企望号”合个影作为证据。到这里,愚蠢的理由,还需要更多吗?
领导们为了消减乔治火气,把ULR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和ULR副主任的两个位置都给了他。乔治不介意这种幼稚的安抚政策,因为他对权力根本不关心。与ULR一把手波恩和物理研究室副主任斯派克成为了面对面的同事一度把乔治的工作环境搞得乌烟瘴气。前者是不折不扣的绅士,他可以为女士送花和开车门,同样也将保守当成了优雅,把沉默误认为睿智。后者是乔治最大的对头之一,形容他只用一句话,“一个一无是处的家伙”。
甩不掉“潮汐”,乔治解散了五人小组。这令上层领导们大为肝火。乔治给出的理由是既然你们觉得计划那么简单,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其中许仪和南茜选择去中国;亨利回到了耶鲁大学的实验工厂。最后,只剩下艾琳和他。这表示上层们抓住了问题的扼要部分,“潮汐”的核心理论只被乔治和艾琳两个人掌握着。只要派调新的技术人员入驻,“潮汐”就不会停止。乔治曾和艾琳谈论过“潮汐”和他们的未来。艾琳则说对“潮汐”模拟试验的分析和总结工作还没有完毕,所以她不能离开。“那么然后呢?你知道,这些事情很快就会结束。”“我会继续留在‘潮汐’。”“那杰克怎么办?”“那您呢?”艾琳知道乔治会成为“顶替了老鼠位置的人类志愿者”。虽然乔治反对在条件尚不成熟时进行这个荒诞计划,甚至将赶走了五位主要参与者中的三位,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放弃努力和信心。这是作为一个充满责任感的科学工作者的矛盾之处,然而相比他所做的,矛盾都不值一提。艾琳渴望与乔治一起工作,也渴望成为志愿者之一。“孩子,你很有才华。在理论物理这个领域里,你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但是,当‘潮汐’关注你以及你决定加入之后,一切都改变了。除了‘潮汐’,你没办法控制自己去做其它事情。理想不再丰富多彩。你永远都将被束缚在这个无法确定的世界里。”乔治的话十分悲观,却是事实。“潮汐”也早已改变了艾琳的命运。除非如此,否则乔治不会同意艾琳。
乔治也提出一个要求,他要艾琳承诺不要对“潮汐”丧失信心,可以提及其缺点,但不能贬低它。不过艾琳清晰地记得乔治使用过多次“愚蠢”。乔治说,“我知道我被很多人误解过,有些误解直到现在仍在持续着。我清楚我自己在想什么,所以我不在乎。但是,不要像我一样。”“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英雄。贬低‘潮汐’就是贬低我们自己,无论如何这永远都不是我们应该做的。”
因为艾琳,杰克也加入了“潮汐”。然后是杰克的搭档埃利。猜想一下,如果没有艾琳,杰克的选择会是什么呢?很可能仍是现在这个。恩纳塞却巴不得在这场理想的盛宴上(尽管,老实说,有点冷清)分一杯羹,杰克作为一名优秀宇航员被批准加入计划负责航行任务是顺理成章的事。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虽然全世界都关注着“潮汐”并为它骄傲,但是志愿者并不多。这反应了公众对计划的微妙态度。人们认为有三分之二的机会创造历史(因为“超级鼠”和上次模拟实验的成功),三分之一的可能则是消失。
乔治最后一次公开表态使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问题被公众拿来重新讨论,当然仅仅是讨论而已,现实已经无法改变。乔治希望有人能从中看到哪怕一丝悲情他不需要同情,需要同情的是事实本身以及引起这一切的根源。然而这些年来,以上问题的答案却都错误地指向了他自己。仿佛是他提出了“潮汐”计划,而他种种歇斯底里的举动是承受不了压力的表现。提到压力,乔治有自己的看法。从中国到ULR,从为自己的国家到为全世界(这是一个应该划上引号的词语)工作,乔治觉不出这其中有何分别,因为梦想和个人兴趣始终都被搁置在无足轻重的位置。这并非在说乔治不能在指令下做事,毕竟他已经做了很久,做了很多。不过,乔治的确生活在一种压抑状态下。“魔术重力机”和“超级鼠”实现了他的梦想,但是他马上意识到(在“潮汐”存在之前)被利用是迟早的事。就像“潮汐”也被看作国际合作的优秀典范一样。是的,“潮汐”也是乔治的梦想。当他成功地把老鼠从北京传送到阿根廷后,难道没幻想过有一天能把人类从地球送到外太空某个理想的目的地吗?他无法欺骗自己。这又像人类本身与战争和历史之前的关系。和平时发动战争,战争时企盼和平,人类似乎只能在这种对比强烈的反复中证明自我的存在。而历史需要战争推动,战争又需要历史的谅解和铭记,战争和历史同样达到了“双赢”。善于将一切概念和观念制作成木乃伊的学者们说,规律使必然成为了事实。但乔治关心的只是一点:在把握生活和命运这个课题上,他几乎从未成功过。
“我们还要回来,没错。”
乔治甚至设想过“潮汐”成功了结果会怎样。人类是否会把偶然当成必然?当新的志愿者们踏上他走过的路,迎接曾经那主宰过他的命运时是否也能像他一样幸运?种种猜想又表明:梦想、灾难和命运最好都在他这一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