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方的坦克战中,曾经在苏德战场上称雄一时的T—34坦克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苏军的这种坦克所装备的76毫米坦克炮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102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用于增强防护的IV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四百米外也几乎无可奈何。而德国的“虎”式坦克的88毫米坦克炮、IV号坦克的长身75毫米火炮却可以在一千和五百米的距离上,轻易击毁T—34。至于苏军标准的45毫米反坦克炮更是奈何不了德军的坦克。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很快就在苏军第6集团军的阵地上打开了一个30多公里的缺口,顺着这个缺口,德国党卫队“德军”师击溃了苏军近卫军第4军,且高速向南推进了100多公里。
面对德军的反击,苏军是未曾料想到的,因此他们可谓是仓促应战。但德军却是有备而来的,因此这更增强了他们的作战信心。
2月21日,苏军西南方面军占领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扎波罗热。虽然该地的失守,有使德意志军队整个战线被割裂的危险。但曼施坦因胸有成竹;他的反击作战行动已经开始,而这支苏军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中。
2月22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所属的另外两个军——第48、57装甲军,也发动了进攻。很快他们就和党卫队装甲军回合于巴浦洛格勒,并切断了苏军第6集团军的交通线。紧接着,德军第40装甲军又向已经没有了油料的红军波波夫集群发出了致命的一击。
经过一番激战,德军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反击战中,击溃了其第6集团军、第1近卫团军和波波夫集团编成内的八个军、十个步兵师和五个特种旅。但在另一方面,由于兵力不足和严寒的天气,德军并没有对苏军构成绝对的优势,未能形成一个很严密的包围圈,行动大都被限制在各个村庄之间。
面对德军的步步紧逼,苏军不得不从2月27日起向后撤退,直到3月3日,他们己经退过了北顿涅茨河,河上结的薄冰方便了红军的通行。但是如此一来,在哈尔科夫地域作战的红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就处在德军装甲部队的侧翼威胁之下了。
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的三个集团军(第3坦克集团军,第40、69集团军),将受到德军14个师的进攻(包括4个装甲师、3个党卫队装甲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步兵师)。而沃罗涅日方面军此时这个方向能使用的坦克大约只有70辆,德军的坦克不少于350辆,且此时里沃罗涅日方面军最近的供应基地也远在200公里之外。面对这样的情况,戈利科夫将军在3月3日被迫下令,全线将进攻转为全线防守。
3月4日,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向沃罗涅日方面军坦克第3集团军发起了猛攻,但这次进攻并不顺利。虽然在强大的德军面前,苏军付出巨大的损失,但是苏军拼死抵抗,使得德军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
3月6日,曼施坦因下令:将突破口改到苏军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的结合部;同时将隶属“肯普茨”战役集结群的“劳斯”军投入战斗。在后面的战斗中隶属“劳斯”军的“大日耳曼”师,凭借“虎”式坦克发挥了很大作用。该师在3月7日到20日的战斗中,摧毁了苏军269辆坦克,自身只损失了“虎”式坦克1辆,Ⅳ号坦克12辆,Ⅲ号坦克1辆。
3月10日,德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苏军的防线上打开了60多公里宽的大口子。但此时的苏军已经无力来堵住此缺口了。
3月11日,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己经逼近了哈尔科夫。在步兵第320师的配合下,不顾重大伤亡从哈尔科夫北面进行迂回,切断了苏军的退路;装甲第48军则从东面对哈尔科夫进行攻击。在别尔戈罗德方向,己经没有了炮弹的苏军第40集团军此时正在承受着德国“劳斯”军的猛攻。
3月12日,党卫队攻入哈尔科夫,并与苏军发生了激烈的巷战。两天后,包围了苏军坦克第3集团军,苏军统帅部只能命令第2航空集团军利用夜航飞机对该集团军进行补给。3月15日,守卫该城的苏军第17、19步兵旅和第179坦克旅放弃了无谓的抵抗,向东突围。3月16日,党卫队装甲军重新进驻哈尔科夫。
■
在此战役中,德军一共打死了40130苏军,俘虏了12430人。击毁的红军技术兵器,包括567辆坦克,1072门火炮。实际上,德国的损失也很严重。在技术兵器方面,党卫队装甲军在战斗结束时,该军可以使的坦克不到总数的40%,其中仅仅“德军”师就损失了77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大日耳曼”摩托化步兵师在1943年2月底,有坦克95辆,到了3月23日,该师只剩下Ⅲ号坦克7辆,Ⅳ号坦克39辆,喷火坦克9辆,另外损失了9辆“虎”式坦克,坦克总数下降为22辆。
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的胜利,稳定了南方集团军群的阵地,暂时避免了东部战线崩溃,而且还替曼施坦因个人赢得了伟大统帅的名声。但从整个苏德战争的进程来看,只是一个局部的胜利,一次战术上的胜利,它没有能达到战略上的胜利,并不能扭转自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出现的德军败退的局面,更无法阻止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匮乏的局面。
库尔斯克会战,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
作战时间:1943年7月5日~1943年8月27日
作战地点:库尔斯克突出部
作战国家:苏联 德国
作战将领:
曼施坦因:德国陆军元帅,生于1887年11月24日,卒于1973年6月10日。1906年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步兵团服役。1913年入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任副官和师作战科长。1935年任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部第一总军务长。1939年9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参加德波战争。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1941年9月任第11集团军群司令。1942年7月晋升为陆军元帅。同年11月任顿河集团军司令,奉命率部救援被围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团军。曼施坦因在作战上善于集中使用部队,强调速战速决、出奇制胜。
克卢格:德国陆军元帅,著名军事家、统帅。生于1882年10月30日,卒于1944年8月19日。以在政治上的摇摆和在东线的艰苦防御战出名。
霍特: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生于1885,卒于1971年。1935年就任第18步兵师师长,1938年11月1日晋升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15装甲军军长,次年参加入侵波兰的战役。
莫德尔:德国陆军元帅,著名军事家、统帅。生于1891年1月24日,卒于1945年4月21日。
格莱姆:生于1892年6月22日,卒于1945年5月24日。**德国空军元帅,也是**德国最后一位空军总司令。
朱可夫:(前面已介绍)
罗科索夫斯基:出生于1896年12月9日,卒于1968年8月3日。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一起,率部与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于次年2月俘虏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1944年11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至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作战兵力
德军: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
苏军: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
■“堡垒”计划
1943年2月初,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乘胜追击,于2月15日收复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卡尔可夫,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处境日趋恶化。在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损失惨重。战役后,希特勒重新组建了南方集团军群,并任命曼施坦因元帅为司令。2月19日,曼施坦因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向顿聂兹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军发起反击,于3月17日重新夺回卡尔可夫,18日又占领了别尔哥罗德,苏军被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域。自此,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在突出部的北面,德中央集团军群控制了奥廖尔附近的突出部。在南面,德南方集团军群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域。在突出部内的是苏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
为了挽回败局,振作士气,夺回战略主动,德军统帅部决定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攻势。德军力图通过库尔斯克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攻占莫斯科,完成其1942年未竞之业。
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德军统帅部从1943年4月起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准备。曼施坦因仔细分析了战场的局势后,向希特勒提出了两个东线战场作战计划草案:一是放弃顿聂兹河和米斯河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再使用预先集结在那里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击苏军侧面,将其围歼;二是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冬季损失之前,就发动攻击。至于德军攻击的目标,曼施坦因认为应选在苏军在库尔斯克城周围的突出地区。
对此,希特勒犹犹豫豫,他怕选择第一种方案,会影响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态度,他还割舍不下顿聂兹盆地的经济价值,也不想把1941年冬季寸土必争夺来的土地,就这样被斯大林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回去。但最终他还是决定采纳曼斯坦因的计划,他于4月15日发布第6号作战命令,决定德军以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联合发动一个钳形攻势以摧毁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军队。作战代号为“堡垒”。
为实施“堡垒”计划,德军调集了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1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和16个步兵师。北面中央集团军群派出了由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辖有6个装甲师、1个摩托化师和11个步兵师;南翼南方集团军群出动了两个军团,他们是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和肯夫指挥的肯夫兵团,共有1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5个步兵师。另外约有20个师准备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总兵力为90万人,2700辆坦克,1万门火炮和2000多架飞机。此外,德军还大量装备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武器——“虎”式、“豹”式坦克和“斐迪南”式强击火炮。“虎”式坦克装有88毫米的大口径火炮,火力十分猛烈,同时,由于其前装甲厚达100毫米,具备较强的防护能力。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集结了130万人的兵力,2万多门火炮,3400辆坦克和2100余架飞机。北边是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的中央方面军,南边是瓦图京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另外突出部的北面有波波夫指挥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南边是马利诺夫斯基的西南方面军。突出部后方的预备队则是可涅夫指挥的草原方面军。总兵力超过200万,坦克更多达5000辆。
显然,同苏军的T—34坦克相比,德军坦克占据了相当的优势。
曼施坦因建议发动进攻的时间最好选在5月上旬,那时地面干燥,利于德军装甲部队的行动,而此时苏军尚未调集足够的装甲兵力。但因德国的新型虎式、豹式坦克交货迟误,而希特勒坚持要等到拥有足够的新型坦克才发动攻击。结果等到7月初,希特勒终于决定于7月5日凌晨午3时30分展开攻击,这时德军的先利之机已经丧失殆尽。
■铁甲大搏杀
一个个被认为德军可能发动进攻的日子都平安地度过了,两个月来前线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7月瓦杜京上书斯大林认为苏军应该率先展开攻势因为苏军所做的准备都是为了夏季的德军攻势而准备的,如果到了秋天苏军的工事就将失去作用。于是苏军统帅部下令抓住一个德军俘虏,之后在7月4日夜,在突出部南部的苏联近卫第6集团军捕获了德军第168步兵师的一个士兵,他供认德军即将在第二天开始进攻,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苏第13集团军俘虏了一个德军德国第6步兵师的中士,他也供认德军将在几小时之后发动进攻。为了打乱德军进攻步骤,苏军最高统帅部当机立断,决定先下手为强。5日2时20分下达向德军阵地实施了炮火反准备的命令,库尔斯克会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7月5日凌晨2时20分,苏沃罗涅日方面军抢先实施了炮火和航空兵的反准备。霎时,隆隆的炮声,飞机的轰鸣声,各种炸弹的爆炸声打破了夜的寂静。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大规模炮击而宣告开始。
面对这一形势,德军决定改突袭为强攻,以坦克为先锋,大量步兵紧随其后。各路进攻的坦克排成楔型,以每平方公里100辆的密度实施冲击。与此同时,120架德国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掩护下对苏军阵地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坚守在第一道防线的苏军同德军展开了敌众我寡的激烈战斗,他们凭借坦克、反坦克炮,以及装满汽油的燃烧瓶给德军以迎头痛击。一时间,整个战场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炮弹的呼啸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自动武器的射击声,坦克马达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惊心动魄。
这一天,南方集团军群从南面的别尔哥罗德发起进攻,曼施坦因在不足50公里的正面展开了3个装甲军,由左至右分别是第48装甲军、第2SS党卫装甲军(属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及第3装甲军(属肯夫兵团),进攻兵力共8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及5个步兵师,坦克共约700百辆。当天,霍特的楔形坦克队在空军及炮兵的强力支援下,顺利的突破苏军近卫第6集团军的阵地。傍晚的一场雨使得攻势暂时停了下来,肯夫的部队也在近卫第7集团军的阵地前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