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500000039

第39章 苏德战场(14)

7月6日清晨,德军再次发起进攻,所有各部队的正面全都是激烈的血战。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在伤亡惨重及弹药大量消耗下被迫放弃了前进。两天以来,第9集团军仅仅前进了6~9公里而已,然而却付出了死伤25000人、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200架飞机的代价。在南面,南方集团军群的3个装甲军在损失了近200辆坦克后,继续向奥博扬方向缓慢逼近。到7月6日傍晚,南北两方面的德军均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防线。

7月7日,莫德尔投入了预备队,但他发起的5次攻势都没能获得多大的进展。南面霍特的攻势则比较顺利,第48装甲军顺利地突破了几个据点,击退了苏军第3机械化集团军。

在前3天的战斗中,中央集团军群击毁了379辆苏军坦克,南方集团军群则击毁了483辆。这总共862辆的坦克,德国空军即包办了291辆,而德国空军本身只损失了54架飞机而已。

7月8日,莫德尔集结了300辆坦克再次发动了猛烈的攻势。首当其冲的是苏军第3反坦克旅。苏军炮兵直到650~750码的距离才开火,并且大都能坚守炮位。其中一个营在摧毁17辆坦克后,全营只剩3人存活。尽管如此,也难以招架德军的坦克攻击,苏军的第3反坦克旅几乎全军覆没。在南面,苏第3机械化集团军以40辆T—34对德军第48装甲军展开反击,结果以大败收场。

战至7月10日,莫德尔就用完了所有的预备队,并且损失了全军将近三分之二的坦克。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逐渐对德第9集团军展开反击,莫德尔也不得不转攻为守。到7月11日为止,北面中央集团军群的第9集团军大约突破了20公里,但似乎也不能再向前了。这一天,德军南线司令官曼施坦因制订了新的作战计划,决定于12日在南线对苏军发起新的攻势。

为了取得12日攻势的胜利,曼施坦因将德SS装甲军和第48装甲军等(即党卫队装甲军)主力部队投入了战斗。德SS装甲军是德军的一支精锐摩托化装甲部队,由希特勒近卫师、达斯赖希装甲师和托坦科普夫装甲师等3支装甲师组成,是曼施坦因手中的一张王牌。

7月12日,以SS装甲军为核心的德军在普罗赫洛夫卡附近同赶来增援的苏草原方面军的第5坦克近卫集团军和第5近卫集团军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坦克遭遇战。

两军装甲主力相遇后,很快就绞杀在一起。德军的坦克炮虽然能在1500~1800公尺的距离开火,但在这种情况下,虎式坦克强力的火炮及厚重的装甲都讨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是巨大的炮塔不易旋转成了致命伤。苏军抓住这一机会,决定以快制慢。战斗一开始,苏军坦克就开足马力冲入敌阵,利用其T—34坦克的灵活性,以近战消灭“虎”式坦克。这一大胆的战略令德军始料不及,顿时阵脚大乱。浓密的烟硝弥漫了战场,坦克行进和射击扬起的沙尘更阻碍了两军的视野,两军的士兵也混杂在其中互相厮杀。炮声、枪声、爆炸声、喊杀声和哀号声响成一片。

当双方接近后,战斗变得更加惨烈,坦克一辆一辆地被摧毁,但在被毁的坦克旁,双方的坦克兵仍在互相射击,甚至互相肉搏。坦克手侥幸的从燃烧的坦克里爬出后,往往被迫拿起步枪像步兵一样的作战,有时双方的坦克手甚至用匕首肉搏。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最后因双方都精疲力竭才停了下来,而战场上到处都是坦克残骸和尸体。

在一片混乱中,德SS装甲军遭到重创,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扔下了大约400辆东倒西歪的坦克残骸,其中包括70~100辆“虎”式坦克。苏军坦克也损失不少,虽没有具体记录,但也是不少的。德军步兵伤亡多达1万人,苏军步兵损失不详。

至此,从7月5日开战以来,南方集团群击溃了苏军10个坦克军或机械化军的预备队,向前突破了30~40公里。俘获苏军24000人,缴获、击毁苏军坦克1800辆、野战炮267门,战防炮1080门。

■ 苏军的反击

根据1943年1月卡萨布兰卡会议精神,英美联军于1943年7月10日,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实施登陆作战。由于意大利局势的变化,德国在该地区的兵力无法抵御西方盟军的进攻,同时,库尔斯克会战不仅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而且在奥廖尔突出部的德第9集团军有被切断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军覆灭的危险。希特勒决意终止“堡垒”计划,抽调东线的兵力去意大利。7月13日,希特勒紧急召回克鲁格和曼施坦因开会,宣布这一决定,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现在糟糕的局势,克鲁格赞同希特勒的决定,但曼斯坦因则强烈反对,他认为苏军已是强弩之末,只要多坚持一下德军就能取得胜利。基于对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虽然终止了“堡垒”计划,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继续在南线进攻。

在北面奥略尔方向,苏军于7月12日就开始转入反攻,投入兵力达到128万人、2万门火炮以及2400辆坦克、2000架飞机。苏军以近卫第11坦克集团军为主,向德第2装甲军团的阵地突破。苏军火炮的密度达到每公里150~200门,坦克密度也达到每公里15~20辆。莫德尔利用数道预备好的防线,巧妙地迟滞苏军的攻势,慢慢地将德军撤出奥略尔。直到8月5日苏军才终于收复奥略尔,大部分的德军已经安然撤退到下一道防线。而在南部战线,希特勒于7月17日撤出了第2SS党卫装甲军前往意大利。于是曼施坦因只好停止攻势,向后撤退。8月3日,苏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配合下,向南方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反攻,于8月23日收复了卡尔可夫。至此,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这次大会战,德军损失近50万人,坦克1500多辆,作战飞机3500多架,火炮3000余门。这些惨重损失,会战的失利使**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当然,苏军也在此次战役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坦克6千多辆。尽管如此,却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此次战役中,苏联损失的坦克,战机,人员数量都超过德军;坦克的损失数更是超过德军的四倍。在盟国的军事工业生产量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苏联的惨重损失还是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多补充,而德国却不能,导致一次重创苏联部队的战事变成了令第三帝国灭亡的致命伤。

从战役规模而言,它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而就其意义而言,就像前西德历史学家格利茨评价说:“库尔斯克大会战对于德军是致命危机的开端。”

库尔斯克会战以德军的空前被歼而告终,这影响到第三帝国与同盟国之间武装冲突的整个过程。

——法国军事学家康斯坦丁

如果斯大林格勒战役预示着***德国军队的没落,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遭受了灭顶之灾。

——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

由于“堡垒”进攻战役的破产,我们遭受了决定性的失败。如此千辛万苦补充起来的装甲部队,由于人员和技术兵器损失惨重,长期内无法作战……主动权最终转入苏联人手中。

——德国“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

柏林战役,德国最后一战

作战时间: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作战地点:德国柏林

作战国家:德国 苏联

作战将领

朱可夫:(前面已有介绍)

罗科索夫斯基:生于1896年12月9日,卒于1968年8月3日。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俄共产党(布尔什维克)。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叶廖缅科一起,率部与攻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于次年2月俘虏德国陆军元帅保卢斯。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1944年11月,任苏联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1945年6月22日奉命担任24日莫斯科胜利阅兵式受阅部队总指挥。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1945年至1949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

科涅夫:苏联元帅、军事家。生于1897年12月28日,卒于1973年5月21日。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凯特尔:**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生于1882年9月22日,卒于1946年10月16日。1901年开始在炮兵部队服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中任职。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追随**扩军备战,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1938年任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1940年晋升为元帅。

魏德林:生于1891年11月2日,卒于1955年11月17日,“二战”时期德国炮兵军官,1944年晋升为上将,1945年4月23日任柏林城防司令,5月2日率部投降。

作战兵力

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162个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7500架飞机、4.2万门火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10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

战役之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战略性进攻战役。战争史上对敌军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最大一次方面军群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最为激烈的一次城市进攻战役。

■ 山雨骤来

柏林,不仅是德国的首都,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它还是欧洲战争的策源地和**的权力中心。就是在这里,穷兵黩武的希特勒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并由于闪击战的成功而横扫了大半个欧洲。到了1945年时,**的残暴之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柏林这个古老的帝国之都也将被战争的火焰吞没。

随着“二战”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正义联盟,**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形势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1945年,柏林再一次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因为,这里已成为希特勒的最后一个营垒,苏联百万大军将在这里与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

其实早在1944年11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就基本上确定了柏林战役的企图,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期间又进一步进行了明确。要知道攻克**德国的权力中心柏林,无疑是反***战争中无可替代的荣誉和功勋,作为在欧洲反***战场上付出的代价最为惨重,也是以铁腕著称的斯大林来说,柏林已被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战后重建欧洲政治版图时,苏军在这里的存在无疑是促使天平向苏联一端倾斜的重要砝码。

苏联对柏林势在必得,而在美英盟军一方,此时却对柏林问题发生了小小的分歧:英国首相丘吉尔出于战后对抗苏联的需要,强烈要求由美英军队占领柏林,而以军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欧洲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出于对巨大伤亡的畏惧,决定遵守与苏联业已达成的协议(该协议将柏林划入了苏军的作战区域内)。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 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到底没能说服财大气粗的美国人。于是,欧洲战场最后决战的重任落到了苏军的肩上。

1945年春,苏、美、英、法四国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美、英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而此时,苏军距柏林只有60公里,准备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4月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在同德军库尔兰集团作战;白俄罗斯第3(司令为巴格拉米扬大将)方面军肃清了东普鲁士集团(参见东普鲁士战役);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彻底歼灭了格丁尼亚地域德军集团残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泽(格但斯克)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抵达奥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数个登陆场,并于粉碎德军波美拉尼亚集团后着手变更部署,以占领施韦特至大加斯特罗泽一线,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尼斯河,并在诺伊施塔特、拉蒂博尔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进抵拉蒂博尔、日利那一线,乌克兰第3(司令为苏联元帅托尔布欣)、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于4月13日攻占了维也纳。

同类推荐
  •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 战场合同工

    战场合同工

    退伍兵林锐,债台高筑生计艰难,又找不到工作。再一次工作面试失败之后,偶遇一个神秘的中年人,为他提供了一份军事保安公司的合同。他的人生因为这份合同从此改变。他成了一个活跃在世界战场上的合同制员工。转战世界各地,在热点地区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从默默无闻的战场炮灰,到声名赫赫的佣兵之王。
  •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世界经典攻坚战:滑铁卢战役,葛底斯堡战役 ,凡尔登战役,台儿庄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的详尽描述。带你走回那段转乱的历史。
  • 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

    崛起成为特种兵王。成就步兵巅峰,炊事班的兵,王牌利刃!
  • 中国兵家

    中国兵家

    "中国正在奔向现代化,奔向文明和富裕。中国的现代化模式不同于世界其它国家,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便是中国悠久而灿烂、源远而流长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强大的推进剂。中国传统文化既是本土文化即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又是东亚文化的母文化,同时又是世界古文明系统中一直迮续至今的文化系统。因而它既有自身独具魅力的特色。又包容着世界文明优秀成果。中国传统文化既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既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因而它是传统、现实、未来的统一,是继承、扬弃、拓展的统一,有着永久旺盛的生命力。"
热门推荐
  •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古书奇穿:爷,妃你莫属

    【蓬莱岛出品】QQ群:118117346她羽丝在学校是一个很有名的拽丫头。一天的下课,天空暗了起来,所以她就加快了脚步,可是还是躲不过,这是注定的。她和她的好朋友小莉进去图书馆避雨,羽丝只是纯粹的去避下雨,也只是好奇的去拿那本会发光的书,也只是愤怒的去踩踏那本只有开头,没有下文的书,这也有错吗?书发怒了,时空之门也打开,羽丝也无里头的穿越了。羽丝给一道光芒照射后,意识就糊涂了。等她醒来的时候,自己来到一个四面都是白色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有一道声音说“有缘人”“救世主”.....羽丝说“为什么是我”,她无里头的成为“救世主”,可是自己却不知道她穿过来是做什么的,救什么的。穿越不久,就遇到王爷,而这个王爷天天和自己作对.......羽丝这个拽丫头会和王爷闹出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日久生情呢........她能不能完成任务离开这里呢?
  •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

    《发明的故事》是房龙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一经出版就风靡全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房龙的文笔风趣幽默,若行云流水,让人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他用文字为我们构架的科学世界中。正如著名作家郁达夫形容的那样:“枯燥乏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一妃冲天:彪悍女的爆笑情路

    多年以后,苏离离才相信,命运真tmd会玩人!你要想寻找的人,千山万水踏了好几遍,仍是错过错过再错过;不想见的人,却硬是碰在一起,撞在一起,绑在一起,赖在一起,最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出彼此!
  • 红楼黛影

    红楼黛影

    她是下凡历劫归来的绛珠,虽然是已经还了一世的眼泪,可是却是欠着别人更大的情谊,所以只能再次的下界历劫,还当初的以命相救的恩情。西窗的群号码是94737621,欢迎加入一起讨论。喜欢则看,不喜莫入,绕道远行,勿坏和谐。推荐好友碧绿青竹的作品《红楼圆梦之情挽黛玉》推荐西窗的新作《黛魂玉影》推荐夏轻尘红楼新文《潇湘辞》
  • 职场百诫

    职场百诫

    很多人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匆忙之中选定的,为了生活嘛,顾不了那么多。这个工作一日一日地做下去,一年、二年过去了,人混熟了,经验也有了。有的从此安安份份地上他的班,以求生活稳定;有的为了寻求较好的待遇和工作环境,运用已经学到的经验,自己创业当老板;有的则转行,到别的行业中试试运气。
  • 爱不说痛

    爱不说痛

    这里有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躁动。这里有冲破围城的情感呼啸。这里有大都市知识女性的婉约涓涓;这里有高原汉子的雄强剽悍;这里有乡村少女的美丽善良;这里有为政者的内心战争,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扮演引人注目的角色。时代悄然变化,新的阶层新的人向我们走来,他们是官员、学者、政客、艺术家、律师、巨商、作家、打工仔、打工妹……
  •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介绍了文景之治的有关内容。《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景之治》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隋末我为王

    隋末我为王

    陈应良怒了!既然你老李家不给我出头之日,凄惨到未婚妻家里一再登门退婚。那你老李家也别想有什么出头之日!且看我如何报仇雪恨,牺牲了,穿越了,夺你老李江山,还在卖力表演花样作死大全的隋炀帝已经蹦达不了几天,王世充、李密、窦建德和翟让等一干猛人已经在迅速崛起,抢你李二媳妇!至于你其他的隋末牛人,等待时机准备出手我来隋末,陈应良一度打算去抱老李的大腿,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陈应良突然发现,我要比老李家做得更好!我来隋末,是隋末,老李家也已经在默默的积累实力,我做主!我为王!,新的自己竟然和老李家有仇!没钱没权没地盘,连吃饭都成问题,都给哥为老李家陪葬吧!
  • 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冰鉴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文能应试,武能杀人”,缔造出一支强悍无比的湘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成为大清之柱石。并因其精于治国、治兵、治学、治家,而备受后人推崇。毛泽东曾叹服道:“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 独宠帝王妃

    独宠帝王妃

    夏洺汐野外实习时因为一颗莫名的石头穿越到了将军之女的身上,莫名其妙替公主和亲,成为异域皇妃。在陌生地方,看小女子如何玩转后宫三十六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