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奉行激情人生,崇尚激情创业、激情创新、激情冒险。马云是一个激情四射的创业者,是一个伟大理想的布道者,是一个辉煌梦想的鼓吹者。马云善于用激情感染团队,感染事业。在外人看来,阿里巴巴的几百名员工就像一锅沸水,就像一个疯狂的陀螺。是马云点燃了阿里巴巴团队的激情,也造就了阿里巴巴持续成功的激情神话。永远不缺少激情的马云相信,天下没有不能打败的对手,即便竞争对手是一个领域内的传奇人物、神话人物。
【创业大讲堂——创业路上激情为伴】
不可否认马云是一个疯狂的人。这种疯狂,是他对事业的追求与无限渴望。
马云对互联网,对电子商务的渴望有多么的强烈,从他创业之初毅然辞去大学教师的职务就可看出,而开始创业时所经历的一系列宣传及推广工作,让人深深感受到马云身上洋溢着的创业激情。
由于创业之初互联网不为人知,马云他们不得不承担起宣传和普及互联网的重任。没钱做广告,他们就一家一家地演示游说。为了宣传互联网,马云不放过任何机会,也不管时间和地点。有人甚至在杭州的大排档里见到马云手舞足蹈地向身边的市民大侃互联网。提及此事,马云毫不在意地说:“我有一副天生的好口才,为什么不能在大街上宣传我的公司?”马云像着魔一般宣讲互联网。逢人就讲,无处不讲。同时一家家公司,一家家企业扫过去,向他们推销互联网,推销中国黄页。马云那时的角色,就是狂热的义务宣传员和疯狂的推销员,甚至被人斥为“疯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连数日不知疲倦地奔波,马云他们终于拿到了第一单生意。这一单的支票是一家民营衬衫厂付的,虽然只有1.5万元,毕竟是中国黄页业务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突破。它第一次向公司三个创始人证明马云臆想出来的这个史无前例的商业模式“也许有戏”。
为了拿下一家杭州企业的生意,马云一连跑了五趟。但企业老总老是怀疑电子商务是骗人的东西。为了说服这位老总,马云为他收集了大量有关电子商务的资料,一遍又一遍向他讲解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在网上做广告比在其他媒体上做有更广泛的效应。任凭马云费尽口舌,老总还是将信将疑。面对这块难啃的骨头,马云没有放弃。走时他向老总要了一份企业的宣传材料,几天以后马云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又杀了回来,当企业老总看到了电脑上显示的自己企业的网页时,终于同意付款。
尽管以后的每一单依然艰难,但马云依然激情不减。
当阿里巴巴初创时期,在对媒体开放后,最先关注它的是国外媒体。
创业初期曾访问过阿里巴巴的《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总编这样写道:“没日没夜的工作,屋子的地上有一个睡袋,谁累了就钻进去睡一会儿。”数月后《福布斯》杂志的资深记者贾斯汀·杜布勒参观了阿里巴巴创业时的房子:“20个客户服务人员挤在客厅里办公,马云和财务及市场人员在其中一间卧室,25个网站维护及其他人员在另一间卧室。……像所有好的创业家一样,马云知道怎样用有限的种子资金坚持更长的时间。”其实记者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
阿里巴巴初创时,马云知道加班会是常态,于是要求大家住在离办公室步行5分钟就能到的地方,大家租的都是附近最便宜的民房。
马云早就有话在先:“我许诺的是没有工资,没有房子,只有地铺,只有一天12个小时的苦活。”湖畔时代的作息时间是早9点到晚9点,每天12个小时,这是正常作息时间。每天都会有一个人早来一些,早走一些。加班时,每天要干16个小时甚至更多,而加班又很经常。每遇新版发布,加班是不可避免的。
湖畔时期,写程序的工程师们很辛苦,做客服的编辑们也很辛苦。做客服的每人都有一个个人邮箱,每人都有一个化名,所有给客户的邮件都是通过个人邮箱发出的。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坚持与客户一对一的在线沟通,用人沟通而不是用机器。后来任阿里巴巴副总裁的彭蕾说:“那时的客服都是即时的。大家做客服做到了痴迷的程度,工作到半夜一两点,客户的信没有处理完就不回去。有时客户半夜两点收到邮件,很吃惊,问我们:是不是时间有问题?我们说:没有啊,我们都在线啊,客户非常感动。”可以看出阿里巴巴一开始就坚持客户第一,就强调服务第一。那时,全靠人性化的服务争取客户,而很多新客户都是朋友推荐来的。
湖畔时代工作艰苦,生活也艰苦。每人每月500元工资,其实还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因为发工资的钱是大家凑的,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
阿里巴巴副总裁、“十八罗汉”之一的金建杭说:“条件艰苦一点没什么不好,会让机会主义者走开。”若要用一个词来描述阿里巴巴创业者的工作状态,那就是“疯狂”。那时,没人计较投入产出,没人计较个人时间,甚至没人感到苦,反而觉得那段日子很开心很幸福。
那会儿的阿里巴巴不像个公司,更像个家庭。马云不像老板,更像老师;大家不像员工,更像学生,更像兄弟姐妹。
尽管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马云也很严肃地告诫大家:“虽然你是Founder,是股东,但公司也可以不聘请你;如果你业绩不佳,也不一定能在管理岗位上做下去。当然你可以享受投资回报。”但大家不是因为担心不被聘用而玩命工作的。
艰难时刻,马云的话总是激动人心:“就是往前冲,一直往前冲。我说团队精神非常非常重要。往前冲的时候,失败了还有这个团队,还有一拔人互相支撑着,你有什么可恐惧的?今天,要你一个人出去闯,你是有点慌。你这个年龄现在在杭州找份工作,一个月三四千块钱你拿得到,但你就不会有今天这种干劲,这种闯劲,三五年后,你还会再找新工作。我觉得黑暗中大家一起摸索一起喊叫着往前冲,就什么都不慌了。十几个人手里拿着大刀,啊!啊!啊!向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对不对?”听了这样的话,创始者们的精神怎能不为之一振?接下来马云开始兜售真正的期货,兜售黄金的未来:“在未来三五年内,阿里巴巴一旦成为上市公司,我们每一个人所付出的所有代价都会得到回报,那时候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这套房子,而是30套这样的房子。”当时对于这些只能掏出1~2万的人来说,30套房子的价值就是个天文数字,湖畔花园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马云用来激励团队的不仅是财富,还有事业:做一个中国人办的全世界最好的公司!
上市是当时所有网络公司的梦想和目标,也是阿里巴巴的梦想和目标。上市曾经是激励阿里巴巴创业者的动力之一,但不是全部。后来,许多人是奔着上市,奔着阿里巴巴的原始股票来的;在后来加盟阿里巴巴的国外高管,跨国公司英才中这样的人更多些。在市场经济中,为上市为股票而来,无可非议。但事实证明,仅仅为此而来的人,很难与阿里巴巴共患难。当阿里巴巴遭遇寒冬,遭遇盈利无望、上市无期时,这些人中的多数就会选择离开。
那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情来自何方?疯狂工作的动力又来自哪里?也许是马云点燃了他们的青春激情,也许是事业和梦想给了他们动力。做一个成功的网站,做一个伟大的公司!
马云永远是团队中信念最坚定的一个,初创的艰难时期如此,后来遭遇寒冬时也如此。
马云说:“我们一定能成功。就算阿里巴巴失败了,只要这帮人在,想做什么一定能成功!”“我们可以输掉一个产品,一个项目,但不会输掉一个团队!”马云认为:“判断网络公司好坏的依据有三个:第一是团队;第二是技术;第三是观念。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它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看他们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里,湖畔花园那套普通的住宅变得神秘莫测。那里彻夜灯火通明,那里总是有人进进出出,那里总是人声鼎沸。
与那些有着光鲜背景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不一样,马云太普通了。他没有多少钱,创办公司的时候甚至只能把家当办公室,但他最大的特点是喜欢梦想、富有激情,经常沉浸在构筑童话的梦想中,并为自己的梦想激动不已、激情四射。他也善于把自己的梦想传递给他的团队,通过不断奋斗把梦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