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一个小伙子向一位作家自荐,想做他的抄写员。小伙子看起来对抄写工作是完全胜任的。条件谈妥之后,他就让那个小伙子坐下来开始工作,但是小伙子却朝外边看了看教堂上的钟,然后心急火燎地对他说:“我现在不能呆在这里,我要去吃饭。”于是作家说:“噢,如果你非要去,就去吧,希望你边吃饭边为自己以后的人生祈祷吧,因为从现在开始我们两个永远都不可能在一起工作了。”那个小伙子因为得不到雇佣而感到特别沮丧,但是当他有了一点点起色的时候却只想着提前去吃饭,而把自己说过的话和应承担的责任忘得一干二净。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须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你肩负的责任就越重。不要害怕承担责任,要立下决心,你一定可以承担任何正常职业生涯中的责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得更出色。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责任,认为等到以后准备好了、条件成熟了再去承担才好。在需要你承担重大责任的时候,马上就去承担它,这就是最好的准备。如果不习惯这样去做,即使等到条件成熟了以后,你也不可能承担起重大的责任,你也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
§§§第五节 责任是充满爱地做事
“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家庭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这样的人往往是把责任看作是强加给他的负担,看作是个人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许多人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成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是上司对自己的评价,于是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十分盲目了。
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家庭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
责任是最足以发挥我们力量的东西。从来没有站在负责任的地位的人,决不能发挥他们全部的力量。在终身劳苦的人中,很少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们的力量因为从来没有被重大的责任所磨练,所以终其一世都是弱者。有人以为假若一个人生来就有大本领,则这种本领迟早总会显露出来——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本领每个人都有,谁可以显露出来,谁无法显露出来,这全看他所处的环境,全看足以唤起志愿、唤醒力量的环境之有无。
把重大的责任放在一个人的肩上,驱使他进入绝境,则情势的要求完全可以把这个人内在的全部力量激发出来。假如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些做大人物、做领袖的成分,责任可以把它催唤出来。所以,假如有重大的责任搁在你的肩上,你应当高兴地接受它——因为它预示着你的成功。
§§§第六节 投笔从戎担护国大任
东汉都城洛阳,一群年轻人正在一个房间里伏案抄写,不时还有人边写边议论这次能赚多少钱,可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叫班超的人却一直沉默不语。突然他站起来将手中的毛笔狠狠地往地下一摔,众人回头诧异地注视着他。班超严肃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杀敌立功,我们怎么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过这些抄抄写写的日子呢?”众人先是一愣,接着有人起哄:“哼!看不出班超这小子,连饭都吃不饱,还想去立功受封呢!”班超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愤然离去。
班超生气地回到家,正在整理书籍的父亲看他一脸不高兴,大概猜出了几分,于是就把他和兄长班固、妹妹班昭一起叫到面前。父亲问道:“你们兄妹三人的志向都是什么?”班固、班昭回答说愿意像父亲一样编写史书,而班超却说:“我的心愿是领兵打仗,最好像博望侯张骞那样率队出使西域!”父亲非常欣慰,语重心长的对他们三个说:“你们都有远大的志向,这一点我非常高兴,但你们要记住,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浮气躁,只有踏踏实实,打好基础,那么等机会到来时,你们才不会错过。”不久,班超果然投笔从戎,跟随猛将窦固与匈奴作战,立下战功,成为一名年轻的将军。
汉宫金殿上,汉明帝得知匈奴被驱赶到漠北边境时,大为宽慰,对窦固和班超大加赞扬,并且封班超为“假司马”。汉明帝主张罢兵,就此停止对匈奴作战,可班超却上奏说:“现在匈奴虽然已经逃走,但还经常骚扰我边境,臣担心,一旦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他们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后果将不堪设想!”汉明帝询问班超该如何办才好,班超回答说:“漠北离我们中原万里,出兵很难,当务之急是派出使节,联合漠北诸国,共同抵抗匈奴。臣愿意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汉明帝当场应允。
班超第一站来到鄯善国。鄯善国的国王盛情款待了班超一行人,班超对他痛陈利害关系。国王经过深思熟虑,表示愿意联合西域各诸侯国共同抗击匈奴,班超很是高兴。席间,一个官员突然急匆匆地赶到国王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国王的脸色立刻紧张起来,随后匆匆走了。班超一行人感到非常不解。过了不久,国王又回来了,让士兵将鄯善国的服装发给班超等一行人,众人才心安称谢。可是此后一连三天,班超去求见国王签署和约,却总是被国王以生病为由拒之门外。班超仔细地回想起那晚的情景及国王慌张的神色,觉得其中必有蹊跷,于是暗中派人去调查。
鄯善国王宫中,匈奴使者突然到来,责问国王是否收留了汉朝的使者。国王佯装不知,暗中派人催促班超等人回国,如果不从,就要对他们下手,宁愿得罪汉朝,也不得罪匈奴。这些话恰巧被班超派去调查的人听到了,他急忙回去报告班超。班超立即将下属召集起来,说:“同来西域,为的是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国王态度就已经大变,如果他把我们交给匈奴,那连尸骨都回不了家乡。大家看怎么办?”众随从异口同声地说:“事情紧急,一切听从将军安排!”班超激励大家:“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咱们连夜突袭匈奴使者营地,发起火攻,乘他们摸不清楚我们底细的时候,一举消灭他们,这样鄯善国才会与汉朝和好。”入夜,班超率三十六名随从用火攻偷袭匈奴营地,匈奴众使者除一人逃脱外,其余都被烧死了。
随后,班超率众闯进宫殿,国王连忙召集军士将众人包围。国王责问说:“哼,班超,我好好对待你,你竟然把匈奴人给杀了,我以后怎么向匈奴人交代?我要把你送到匈奴去!”班超大笑说:“我只知道匈奴一百三十多人死在你们鄯善国,你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我们都穿着鄯善国的服装,在匈奴人的眼里,凶手是鄯善国的人!匈奴使者我们并没有全部烧死,还有一个人逃走了,我想他明天一定会在单于的帐中讲述鄯善国是怎么将他们的使者杀死的。”国王听了,瘫坐在地上,自知已经无退路,只好下令军士退下,换了副面孔,满脸堆笑说:“尊敬的汉使,本王刚才……只是开个玩笑,以做试探。来人!拿盟书来!”两人当即在盟书上签字、落印。
班超年少时最大愿望便是击退匈奴,为国家的边境安定尽自己的责任。后来班超率领手下出使西域,受到西域国家的刁难与威胁,但机智勇敢的班超竟然带领几十个人杀入匈奴大营,不但赶走匈奴使者,更使得西域小国对自己另眼相看,终于顺利完成了使命,也实现了自己自小立下的誓言。
§§§第七节 诸葛亮自罚担责任
诸葛亮辅助蜀王刘禅时,就决心实现早已有的愿望,出兵北伐,统一中原。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并写了著名的《出师表》,表示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街亭,是蜀军与魏军必争之地。这个要道派谁去守呢?他思来想去,选中了马谡。他对马谡说:“街亭地处要道,你一定要驻军路口,阻挡魏兵,千万不可将军营安置在山上。”
谁知,诸葛亮的叮嘱,马谡根本没放在心上,来到街亭就对副将王平说:“我看丞相说得不对。”王平问道:“为什么?”
马谡回答说:“你看,这路旁有些小山,在山上扎营,居高临下,真是太好了。”
王平觉得马谡说得不对,但他和马谡争执半天都不管用,马谡最后还是把军营扎在山坡上。
魏军大将张邰见蜀军扎营在山上,大喜,迅速将山包围个水泄不通,切断了马谡的粮道和水路。没有水,没有粮,军心大乱。几天后,张邰放火烧山,街亭终于丢失了。
街亭丢失,马谡自然被杀。诸葛亮忍不住流下眼泪。他说:“马谡被杀,是军法难容,罪有应得,我只恨自己看错了人,用错了人,这次惨败全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受惩罚。”于是,他上书蜀后主刘禅,要求把自己的官职连降三级。
在失街亭这一战中,诸葛亮没有推卸责任,而是清醒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严于律己的行为,稳定了军心,树立了自己的威望。
品茶话人生
一般能成大事者在碰到事情没有办好、办成的情况时,都不会怨天尤人,而是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检讨自己的不足,并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今后重蹈覆辙。这样的人不争功诿过,勇于突事求是地承担责任。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也能实事求是地提出,但是态度是与人为善的,只要别人认识了,改正了,便既往不咎。遇到分歧和矛盾,他们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允许别人保留自己的观点,留给别人认识和改正缺点错误、战胜挫折失败的时间和机会,耐心等待,努力不使与别人友好合作的纽带割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