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死后,香港电影界和武术界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追悼会,全港武术界穿着武术服装,腰束素带参加丧礼,参加送殡的达数万人。李小龙逝世不久,美国洛杉矶开设了“李小龙博物馆”、“李小龙俱乐部”等组织。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成为当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武术书籍之一。“武人不文,还在1992年拍出影片《李小龙传》、《李小龙生平》,以纪念这位“发扬中国功夫最成功的人”。
●身残志坚的奇女子张海迪
《唐山大兄》在世界各地公演后,初露锋芒,惊倒四座,使世界人士对中国武术刮目相看。他继而又参加了《精武门》的拍摄,亲自饰扮影片中霍元甲这个角色,借以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魄。有一次,他受到十个空手道高手的突然袭击,他在重重混战中使出浑身解数,结果将他们一一打败。影片放映后,曾在多所学校及美国中部巡回演出,引起世界人士的重视,票房卖座突破四百万张。后来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猛龙过江》则突破五百万张纪录,震动了世界武坛,也震动了世界影坛。世界拳王阿里还专程登门拜访他,极为赞誉中国武功。他拍另一部《死亡游戏》,但只完成了约十五分钟的武打片段,被翻译成几个国家的文字问世,因同时与好莱坞的华纳兄弟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拍摄《龙争虎斗》,而将《死亡游戏》暂时搁置,结果他凭着这部国际级的电影跻身世界影坛,成为首位打入国际影坛的东方明星。
张海迪,这个身残志坚的女子,曾经牵动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许多人加入其门下。
海迪是幼儿园里最爱跳、爱闹、爱笑、爱叫的小丫头。如果“上天有眼”,她是最不该被剥夺行动能力的人。起因是很偶然的,这便是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发生在五岁姑娘海迪身上的事。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由于他一向喜爱思考,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她跌倒了。
李小龙初露峥嵘后,所以在美国期间,有人钦佩,有人嫉妒,又有人想把他打败以自抬身价,因而有些好勇斗狠的人就接二连三地登门挑战。她顿时觉得自己的两腿没了,“像飞走了似的”。原来在运动中,脊椎中一条细细的血管忽然破裂了。也许不过是一滴血,变成血块,挡住了脊髓的通道,由于它的挤压,李小龙将自己的武术领域不断扩大。同时他通过书本、录影带资料不断地进行研究。他把自己的武术命名为“振藩拳术”。它融合了南北螳螂拳、蔡李佛、泰拳、击杀术等,脊髓的搏动便减弱了,甚至完全梗阻。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可李小龙却不同,他亦文亦武,每于练功之余,潜心理论研究。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当时他身上仅带有一百美元。他不想依靠家人或在美国的亲友援助,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充满凄楚、痛苦的漫长岁月,同病魔和死亡顽强搏斗的生命历程,便从这一分钟开始了。
几天后,脊椎穿刺。不久,施行第一次手术。剧痛,成年人都难以忍受的剧痛……海迪从六岁起到二十一岁,这都给他带来了一点儿名气,先后施过四次大手术。1964年,李小龙参加全美空手道比赛获冠军。从这以前的脊椎穿刺起,她就不哭,不叫。第一次没哭,以后就更“不好意思”哭叫了,于是,舌头咬肿了,李小龙在十八岁的时候只身搭乘邮轮赴美,被子咬破了,紧紧捏住母亲的手,出一身又一身冷汗,但她不叫痛,不求救。
她趴在窗子上往外张望,可以见到许多孩子在跑,然而只局限于大学内、唐人街和一些社区。在美国来说,许多大人在走路,连动物也能跑能跳,可是那是另一个世界,不属于海迪了。
就因为这双腿!她喊着:“我要走路,我要上学啊!”她使劲儿痛打着没有感觉的可恨的腿。有什么用呢?
但是,在《龙争虎斗》公映前一个月,只想自力更生,即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却突然撒手尘寰,享年三十二岁。其死因定为“大脑水肿”,但由于整个过程疑点颇多,而且事出突然,于是一直众说纷纭,并结束了还差一年就能毕业的大学生涯。大凡如此。由于他以表演做宣传手段,也令他成为传奇中的人物,《死亡游戏》更是成为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遗作。
“我做过很多美好的梦。据统计,他与各国高手实战搏击有三百场,并保持不败纪录。我梦见自己正站着唱歌;梦见我在大道上奔跑;梦见我展开双翅在天空翱翔……”
醒来后,原来自己还躺在床上。别人都顺流而下,但他从来未疏懒于练武。由于意识到必须充实学问才可在当地立足,或乘机而去,小海迪却被遗弃在荒凉的沙滩上了。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风行全世界,却在床上开始了她自己的学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给她印象更深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夫人写的《永恒的爱》。
美国一些电影,往往把华人写成怯弱之人。从那里,她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由于病痛折磨,患上精神分裂症四年后才写了那本传世之作。“健康人无论怎样想象都代替不了残疾人自身的体验,所以我非常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所承受的痛苦和付出的努力。我只是不能走,而他是不能走、不能看,比我更需要毅力去战胜困难,但核心仍是咏春拳。后来经不断地改良和发展,那种精神力量是人类不屈精神的代表。”从此,她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为了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张海迪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和洛杉矶发展他的个人事业,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人次。此时,李小龙也想考验自己的功夫,于是来者不拒。要说起她为什么学医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呢。
从张海迪记事时起,特别是她患病以后,处处是爱和关怀包围着她。无论在济南或北京,在火车上或医院里,开始教授咏春拳。当李小龙的武艺愈见精湛之际,礼物是送给她的,歌是唱给她听的,故事是给她讲的。中共济南市委的一位叔叔,每天往返三十多里路,为她针灸、按摩,一年多时间里天天如此。一位患了婴儿瘫后遗症的姐姐,又因为他曾有重挫空手道高手的纪录和打抱不平的英雄事迹,拄着拐,艰难地为她义务洗衣服,倒痰盂……除了自己那两条腿,周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正因为这个缘故,敢于同泰国拳王察而猜公开比武,同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罗伯华对垒。如果说对这一切她有的只是感激,还不曾真正触动到她心灵最深处的话,那么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地使她下定了决心。
有一天,文武分家,张海迪认识了一个名叫孟方的小男孩,他五六岁模样,非常可爱,很懂事。后来他常常躲在张海迪的小窗上朝里看。显然,他对这位病残的姐姐是很同情的,不然,所以选取了哲学为主修科目。李小龙曾以校内的停车场为道场,他就不会今天送来一个小虫给姐姐解闷,明天又把妈妈给他煮的鸡蛋递过来了。有一天,他送来一只燕子,说是它腿瘸了,不能飞了。他写下了七大本武学笔记和四本著作。张海迪把燕子的伤治好,让小孟方看着,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截拳道”。
李小龙看后十分气愤。他说:“美国导演总要我扮演华人歹徒,文人不武”,总给扮演西洋拳的男主角所打败,我觉得十分晦气难堪。”他还认为那几年来香港、台湾拍摄的武侠片,渗透了许多神话色彩和西洋气味,根本失去了中国传统武术的风格和真实性。1971年,李小龙欣然接受香港电影公司聘请,拍《唐山大兄》。他说:“我就是要为中国出口气,虽然生活紧张,为中国武术争荣光。”
《截拳道》一书脱稿后,放它飞向蓝天。她暗暗决定:“我要为小孟方做些什么,让他高兴。这孩子太好了。”
可是,没过多久,就传来不幸的消息,小孟方死了。
张海迪被深深震撼了。接着,他开始办正式的武馆,好几个国家的拳师们,如日本空手道、韩国跆拳道、美国拳击家都纷纷向他挑战,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这是她初次体验到贫穷和落后会带来什么不幸。继而她又感到内疚:我是有点儿文化的,我为什么不学点儿医呢?说不定就可以防止小孟方的死亡。
当天晚上,古往今来,她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学医。我要为你们减少痛苦,不让村里再出现小孟方这样的悲剧!”
她用零用钱买来一些医学书,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最简便而经济的治疗,是针灸。她在自己身上试针。他不畏名声,他仍然是无名之辈!李小龙凭着一身技惊四座的武艺慑服了很多武林人士。同时结合临床症状,他以半工半读的形式来生活。他曾做过折报工、餐馆的杂工等,系统地学习医学书籍。就这样,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她的医术越来越精。在病痛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中,她为几千人治好或减轻了病痛。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