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派在宗教信仰上相信灵魂转世和轮回。一个人要想加入该学派,就必须接受一段时期的考验,经过挑选后才被允许去听坐在帘子后面的毕达哥拉斯的讲授。只有再过若干年后当他们的灵魂因为受音乐的不断熏陶和经历贞洁的生活而变得更加纯净时,利用语言本身做起了游戏。名家关注的不是语言的所寓含和表达的内容和意义,时称“南能北秀”。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过河的方式
净土宗。才允许见到毕达哥拉斯本人。他们认为,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主张“法治”的一个学派,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是其先驱者。韩非子之前,法家分成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的“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即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综合了三家观点,成为了法家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法”、“术”、“势”“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大秦帝国,就是法家思想的试验田。秦国正是将法家思想奉为神明,才得以在诸侯混战的战国时代脱颖而出,最终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而也正是法家,把大秦帝国打造成了一个对内疯狂镇压,对外野蛮扩张的战争机器。一百五十年来,这部机器高效率地运转着,将秦帝国推上了历史的巅峰,也将他带入了谷地。他摧毁了六国,但最终他还是摧毁了自己。大秦帝国仅仅存活了15年便轰然倒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法家思想作为国家正统思想的失败。到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将儒家奉为了正统。其实,帝国政治的内核还是法家。正所谓“内法外儒”。外儒是给人看的,是面子工程;而内核却是法家,是秘而不宣的驭人法宝。可是,这种思想不能说出来,属于旁门左道,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只能受委屈了。
●何谓墨家?
墨家,是战国时期墨子开创的一种学术派别。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杨朱学派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主张“闻之见之”“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后期墨家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前者对前期墨家的社会伦理主张多有继承,在认识论、逻辑学方面成就颇丰。后期墨家除肯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外,也承认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对前期墨家的经验主义倾向有所克服。它还对“故”“理”“类”等古代逻辑的基本范畴作了明确的定义,区分了“达”“类”“私”等3类概念,对判断、推理的形式也进行了研究,在中国古代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以后,墨家已经衰微。到了西汉时,由于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政策、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墨家本身并非人人可达的艰苦训练、严厉规则及高尚思想,这一学派在西汉之后基本消失。
●名家有什么特点?
名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善于辩论和语言分析而著称于世。作为一个思想流派而言的“名家”,它的思想与现代汉语所说的“名家”是不同的。这个“名”不是有名的名、出名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事物的名称、概念。由于种种原因,名家这个学派后来几乎没有了继承人,一般人在谈到先秦诸子的时候,甚至还有可能忽略它。首先正式提出“名家”这个说法的,是汉代的学者。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把先秦诸子学分成了六个学派,其中就有“名家”在内。
语言和世界的关系,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焦点。其中,对此颇有论述的有儒家、道家、墨家和名家。儒、墨、道三家可以看为一类,因为他们谈论语言的立足点都是一样的,即语言(名)和世界(实)的关系,尽管他们的观点有所不同。可是,名家却是一个另类,因为它不探究名实关系,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语言本身上,从而玩弄起了语言的概念,经过纯化并进入和谐及数的神秘境界,而是看重语言本身逻辑技巧,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诡辩论。邓析、公孙龙、惠施这些人物也因此而出名。
●何谓纵横家?
纵横即合纵连横。纵横家是战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以擅长外交辞令和游说谈判著称。其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人。
时势造英雄。战国时代的弱肉强食和野蛮厮杀让纵横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游走于各国诸侯之间,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动之于利害,晓之于大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们时而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时而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想当年,苏秦佩六国相印,连六国逼秦废弃帝位,何等的风光!孟子评价苏秦说:“一怒则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最后协助秦国推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最终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天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著名学者斯格宾格勒在《思想的没落》一书中高度赞扬了中国的纵横家,认为具有实际的借鉴作用。七十年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就深受《思想的没落》一书的影响,甚至有人称基辛格是现代的苏秦、张仪。
●六大学派之首的阴阳家有何特点?
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即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
在自然观上,阴阳家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在地理观上,阴阳家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在历史观上,阴阳家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该学说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佛教
●中国佛教产生宗派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大乘佛教分为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净土宗八大宗派。如果加上小乘佛教的俱舍、成实二宗,就是十大宗派。
事实上,佛教在印度并无宗派之分。自传入中国后,经过历代诸大善苦心研习,佛典翻译日益昌盛,思想体系与义理各有独到之处,复以师承各有法脉,所着重之经论互异,遂依其特色分为十宗。这样可以使其一门深入,易收教化之效。所谓分宗,就和大学分科系的道理一样,学生对哪一科系有兴趣就修哪一科系的课程。在有生之年,普遍学习,不但收不到效果,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再有,一切佛教宗派皆是诸佛引导众生成佛之方便。然而,众生各自的根机和喜好有差别,所以,佛陀契合众生的情况,因材施设教法。比如,同样是去河对岸办事,有人选择坐船,有人选择走桥,还有人选择游泳过去。因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法门。中国大乘、小乘佛法共有十个宗派,道理是一样的。“佛一圆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只要契理契机,法法皆通涅盘城。修习者当随各自根性拣择,以明了佛法奥义。
●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是?各自因何而得名?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法相宗又名瑜伽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三论宗。隋吉藏创立。因依龙树的《中观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立之境,亦称唯识宗。创始者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常住大慈恩寺,故又称慈恩宗。
天台宗。 因创始人智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
华严宗。因以《华严经》为根本典籍,故名。又因实际创始人法藏号贤首,也称贤首宗。又称法界宗。
禅宗。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慧能,北宗神秀,可以使灵魂趋近神圣而从轮回转生中得到解脱。
●古希腊晚期哲学有哪几个派别?,故名。因其始祖慧远曾在庐山建立莲社提倡往生净土,故又称莲宗。实际创立者为唐代善导。
律宗。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也称四分律宗。复因道宣住终南山,又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
密宗。亦称密教、秘密教、瑜伽密教、金刚乘、真言乘等。因该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
八大宗派的特点可以用一偈浅而概之: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
●西藏的喇嘛教是怎么一回事?
喇嘛教是大乘佛教中密宗的衍生宗教,又称西藏佛教,其实西藏的各派喇嘛教都自称为密宗,喇嘛教则是外人加给西藏密宗的名称。
唐贞观年间(641年),文成公主与西藏王通婚,文成公主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她陪嫁至西藏的嫁妆中就有佛经与佛像,当时西藏王松赞干布王的另一位尼泊尔妻子,亦为虔诚的佛教徒,自此佛教始传入西藏。在佛教传入之前,西藏人民信奉传统的苯教,苯教徒不只反对佛教的发展,更采取行动来压制佛教,在此时期佛教被压得几乎销声匿迹,直到一世纪后,墀松德赞王上位,这位一出生就皈依佛教的西藏王带来了佛教的复兴。
墀松德赞王自印度请来大乘佛教学者寂护及佛教大师莲华生,二人遂开始在西藏大传密宗,尤其是莲华生高僧,他精通瑜珈与密宗,不仅为墀松德赞王建立了一套僧侣的修炼课程,也建造了西藏第一座僧院。因此,喇嘛教可视为兼具大小乘,但以大乘为主,其中又以密宗为重的西藏佛教。
西方哲学卷
★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第一个学派是什么?主要倡导者有谁?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的第一个哲学派别,相传为泰勒斯于公元前7世纪末至公元前6世纪所创立。米利都学派主要包括三位哲学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因为它们都出生或经常活动在米利都,因此哲学史上称之为米利都学派。
这一学派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世界本原的问题。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总之,这一学派是以物理学家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标志着古希腊人开始拒绝将人格神作为世界的支配者,而是在世界的内部寻找世界的本原。
●主张“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的派别是哪一派?
爱利亚学派因意大利南部都市爱利亚而得名,流行于公元前6至公元前5世纪之际,这一派别的中心思想是:世界的本原是不变的一。这与主张本原是单一,但却是变化的伊奥尼亚学派和主张本原是不变,但却是众多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同。爱利亚学派成员对本原的表述不一,论证的思路也不同,但按照时间顺序,可以把该派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理神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克塞诺芬尼。克塞诺芬尼对神人同形同性论提出了严厉的批判,认为神是唯一的、不变的本原。2、存在论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巴门尼德。他把“存在”规定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唯有人的思维才能达到存在,揭示真理,我们的感官提供给我们的仅仅是意见,而意见是会骗人的。3、论辩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是芝诺。他把老师巴门尼德的存在概念贯彻到了可感事物上面,从而提出了一系列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悖论。
●元素论者有何特点?
元素论者是古希腊时期的一个自然哲学学派,以恩培多克勒、阿纳克萨戈拉和德谟克里特为代表。这一学派将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组成事物不可分割的物理单元,因此被后来的亚里士多德概括为“元素论者”。
恩培多克勒提出的是“四根说”。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土、水、气,统称“四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四根本身没有组合和分离的能力,它们的分和合需要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四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四根”相互争斗的“恨”。恩培多克勒用四根来说明事物的可感性质,用爱恨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阿纳克萨戈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部分。和恩培多克勒一样,阿纳克萨戈拉在种子以外,也设定了能动性的本原,即“心灵”。心灵弥漫在世界之中,支配着种子的运动。后来的德谟克里特是元素论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并深化了恩培多克勒和阿纳克萨戈拉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和“虚空”,用“原子”在“虚空”中的运动变化来解释万物的可感性质和运动变化。
●何谓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不仅终生研究数学,还创立了一个研究数学的学派。这个学派就是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不仅是学术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着神秘主义倾向的宗教团体。加入这个团体的人,不仅要掌握有关数学、音乐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遵守很多在今天我们看来匪夷所思的禁忌和规定。比如,禁食豆子;东西落下了,不要拣起来;不要去碰白公鸡;不要劈开面包;不要迈过门闩;不要用铁拨火;不要吃整个的面包;不要招花环;不要坐在斗上;不要吃心;不要在大路上行走;房里不许有燕子……
在毕达哥拉斯建立的这个团体里,不分男女都可以参加;财产是公有的,而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科学和数学的发现也认为是集体的,而且,在一种神秘的意义上,都得归功于毕达哥拉斯;甚至于在他死后也还是如此。据说,梅达彭提翁的希巴索斯曾违反了这条规矩,便因船只失事而死,这是神对于他的不虔诚而震怒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