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1100000016

第16章 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1)

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和张陵编写的《老子想尔注》。其承袭古代关于天官(天帝)赐福,地官(地祇)赦罪,就是有着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团体。理学的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他们因“志同道合”走在一起,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逐渐形成了一个派别——稷下道家。水官(水神)解厄的神话传说,中国哲学卷

★儒家

●“儒”字有什么含义?

儒,按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说法,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史、祝、卜。这些在古代都是“官世”,既是知识分子,又是政府的官员。这些人熟悉祭祀的仪式,因此是参与礼仪操持的文化人,相当于今天文化部门的小官。后来,王室衰微,这些操持“礼仪”的官师纷纷逃离,成为了民间知识分子。

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家、儒学,就是在这些人中兴起的,以孔子为代表。他们共同的信念是恢复“周礼”。在他们眼里,“演礼”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拿点工资这么简单,而是纳入到了自己生命中去了,将它当做人生的事业来追求。在孔子看来,不是因为你是一个人,然后才去尊礼,恰恰相反,正因为你尊礼,才成为一个人。是否遵礼,不仅仅是一个繁文缛节的问题,而是野蛮人和文明人之间的区别性标志。遵循礼仪的人无疑就是被“文”所“化”的人,而那些不遵循礼仪的人,一定也是没有信仰、没有敬畏之心的野蛮人。

正是对“周礼”的这种哲学式的理解,使得“儒”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职业,而是成为了一种思想和学术派别。所谓思想或学术派别,就是对世界、社会、人生有着相近或共同看法的party。用现在的话来说,用天、地、水三官手书来治病,对内学习切磋,教学互长,对外则传播、宣扬自己的学说。

●儒分为八是怎么回事?

孔子一生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学生众多,有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誉。而孔子的思想学说体系所涉及的范围又相当广泛,孔门弟子对孔子言论和思想的理解不尽相同,难免会产生歧见。所以,孔子逝世以后,孔门弟子就开始逐步分化。到了战国的中后期,儒学在成为“显学”的同时,在儒家内部也形成了八个不同的派别。儒家“八派”之说,始见于《韩非子》的《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胡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总之,战国时期的儒家八派,是当时“百家争鸣”中儒家内部分化而出现的派别,它们之间的观点很不相同,但都自认为是代表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从以后的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是孟子一派和荀子一派影响颇大。

●何谓两汉经学?

如果说孔孟开创的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期,那么,两汉时期的经学则是儒学发展的第二期。这个时期,天下一统,六合尽处,统一的政权必然需要统一的思想。产生于宗教血缘的原始儒学便遭遇到了“大一统”的挑战。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扩大了人们政治生活的范围和视野,而且对以宗法、地域、血缘为核心的政治伦理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在这种局面下,儒学要适应新的时代,必须要对自身进行改造。

于是,以董仲舒和刘歆为代表的经学家,在原来儒家学说中引进了“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并以此对儒学进行改造。以董仲舒为代表今文经学派侧重阴阳,将阴阳看成决定自然和社会的根本规律,建立了“天人感应”的儒学新模式,以此来为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等级名分辩护。以刘歆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则侧重五行,他将邹衍“五行相克”的五德终始说改造成了“五行相生”的五德终始说,为新王朝代替旧王朝披上了“奉天承运”的外衣。正是由于这种改造,儒学得到了当时汉武帝的青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学遂成为官学,儒学便一步步从包含革命性的原始儒学摇身一变,成为僵化的制度化儒学,匮乏创新却饱浸陈腐。

但反过来说,儒学的这种蜕化也是历史的必然。如果没有这种顺应时势的蜕化和改进,儒学估计也就在历史上消失了。如果孔子地下有知,会对董仲舒和刘歆对儒学的这种改造感到满意吗?会对儒学这种所谓的成就感到欣慰吗?真是不得而知。但是,董仲舒和刘歆毕竟成功了,经过他们改造的儒学最起码比中途就衰落的墨家思想风光,比永远处于历史边缘的道家哲学风光,当然也比永远等不了大雅之堂的法家思想风光。

●谶纬神学是什么学说?

儒家思想自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开始就蒙上了一层宗教神秘的面纱。这种神学化的发展趋势,终于导致了肇始于西汉后期,而至东汉达到鼎盛的谶纬神学。谶纬之学里面充斥着各种神秘的预言和隐语,这些东西糅杂在儒家经典当中,虽使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正统地位,但是又造成了儒学内在的危机。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六经与六纬的结合,才是孔子的全部教义。因为,儒家门生都要记诵谶纬,朝廷议事“对策”也要引用谶记。在政治思想、学术文化领域内,充斥着谶纬崇拜。

谶纬在汉代的儒学体系中,不是支流,更不是异端,而是与经学共享主导地位。谶纬在汉代儒学中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儒学完成了宗教化改造,孔子被尊为神秘的教主;二、《春秋繁露》与谶纬神学密不可分;三、对于儒家经典的解释,也以谶纬为归旨。比如,著名的白虎观会议的讨论记录,就是杂糅谶纬与经学,不仅直接称引谶纬,有时甚至是先纬后经。其泛滥程度及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宋明理学的内容是什么?

汉末以降,佛、道日盛,经原始儒学改造而成的汉儒系统又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新的“挑战”不是来自社会政治,而是来自宗教信仰。因为汉儒之粗疏的“天人感应说”和“五德终始说”虽然可以解释政治伦理和朝代更替的问题,但却无法解决生命之价值、存在之意义问题。于是,在唐代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情况下,儒家要想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去迎接外来的佛教和本土的道教在信仰问题上的“挑战”。而宋明理学,正是这种迎接“挑战”的结果。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以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其道术主要是通过章表、符咒招神驱鬼,因有此称。当时很多显赫的人物。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明代,王守仁进一步发展陆九渊的学说,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断言心之“灵明”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为学主“明体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张载提出的气一元论,与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颜元等,对程朱、陆王皆持反对态度。至戴震著《孟子字义疏征》,得出“理存于欲”,指出“后儒以理杀人”,则更给予“理学”以有力的批判。

★道家

●何谓庄子学派?

哲学史上经常将“老庄”并称,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老子的哲学和庄子的哲学是一致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老子和庄子其实并不是铁板一块。作为老子的继承人,庄子仅仅继承了老子一部分思想,或者说,它仅仅抓住了老子思想中的一个方面加以深化了。老子的思想里包含着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老子强调顺应自然之道加以修身,这就是“无为”;另一方面,老子又强调顺应自然之道用于治人,这就是“无不为”。前者是针对个人而言,追求的是“无为”的境界。后者是针对群体而言,追求的是“无不为”的结果。而庄子,仅仅把老子前面的这一部分吸纳了过来,而对后一部分没有涉及。而后一部分,则被孙武、韩非子继承了过来,一个用于了厮杀的战场,一个用于了勾心斗角的官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影响颇远的谋略智慧。

而对庄子而言,他很少谈及群体实践的行为问题,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个体的心性修养上。在他看来,所谓的心性修养即是对自然之道的体悟和遵循,最终超越功名利禄、仁义道德的束缚,进入一种“安时以处顺”“乘物以游心”的境界。

●黄老道家主张什么?影响如何?

黄老道家是除老庄派之外道家最大的分支。该派因推崇黄帝和老子而得名,主张虚无为本、因循为用、采百家之长以经世致用治国安邦。我国古代常称它为黄老术,今天学术界常称它为道法家。另外,我们经常所说的杂家和秦汉新道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黄老道家的代名词。而在西方,黄老道家常被称为“目的性的道家”(purposive Taoism)或“工具性的道家”(instrumental Taoism)。该派在汉时言道家,多指黄老道,如司马谈之“论六家要旨”。后来黄学失传,仅存老学,直至1970年代,我国政府在马王堆出土“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经,据信为黄学经典《黄帝四经》。

黄老道家是道家的两大分支之一,在战国秦汉时期,是道家思想的主要形式。在哲学思想上,黄老一派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同时又吸取了儒家的礼义仁爱的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等,从而融合了道家与儒、墨、名、法诸家的学说。所以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称道家“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因此黄老学的无为政治,已经大不相同于老庄所主张的无所作为的思想。黄老学强调的“无为”大多是指去掉机诈巧伪,因循自然,在政治上具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黄老道学的影响很大,直到魏晋时期玄学崛起后,它的地位才被老庄派取代。而且它与老庄派关系非常密切。今本《道德经》就是老子原始思想和黄老思想共同融合的结果,即使是老庄派的代表作——《庄子》,也深深的打上了黄老思想的烙印。

●何谓稷下道家?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异常活跃。在齐国,从齐威王的父亲齐桓公开始,就在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北)西边的稷下设立学宫,广招各国的学者、游士等有才之士前来议论讲学,著书立说。因为他们的地点在稷下,又受到齐国的保护和尊崇,因此,被请来讲学议论的人,称作“稷下先生”。

稷下学宫的设置,实际上是齐国参政议政的一个参谋班子。他们各自著书立说,言“治乱之事”,以求取于齐王。齐王很器重他们,从慎到以下,皆命日“列大夫”,为他们铺设开阔的大道,用“高门大屋”等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条件是很优厚的。这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对于开展百家齐鸣和繁荣学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国家相比,稷下学派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时,也加强了齐国的声望。当时,各国都把齐国看成一个励精图治、礼贤下士的图强之国和礼仪之邦。在稷下讲学的各个学派中,黄(黄帝)、老(老子)学派尤占上风,最受齐威王的重视和欢迎,以及行气、导引、房中术等。主要活动在成都周围。

★诸子百家

●法家学派有何特点?,比如齐国的丞相管仲、尹文、田骈都属于稷下道家。齐威王的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这一学派的指导下进行的。

●魏晋玄学是一种什么思潮?

“魏晋玄学”是中国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玄”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扬雄也讲玄,他在《太玄·玄》说:“玄者,幽万类,不见形者也。”王弼《老子指略》说:“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魏晋时人注重《老子》、《庄子》和《周易》,称之为“三玄”,而《老子》、《庄子》则被视为“玄宗”。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魏晋玄学可分前后两期。魏末西晋时代为清谈前期,是承袭东汉清议的风气,就一些实际问题和哲理的的反复辩论,亦与当时士大夫的出入进退关系至为密切,可概括地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时期。它们在理论上有老或庄之偏重,但主要仍是对于儒家名教的态度,即政治倾向的不同。正始时期玄学家中,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而发展到无名。竹林时期的玄学家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玄学家以向秀、郭象为代表。东晋一朝为清谈后期,清谈只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已失去政治上的实际性质,仅止作为名士身份的装饰品,并且与佛教结合,发展为儒,道,佛三位一体的趋势。

魏晋玄学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上承先秦两汉的道家思想,克服了汉代经学的弊病,开创了糅合儒道学说的一个新的哲学时期,还对尔后的佛学,乃至宋明理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提出的“本末”“体用”等宇宙本体论思想,与西汉讨论宇宙生成论的哲学相比,在理论思维上是一个很大进步。

●道教创建于什么时候?经历了哪些流变?

学术界通常认为,《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经典。因为它完成于东汉,故将东汉视为道教的创建时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实体活动是在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

东汉末年,张角成立太平道,后率“黄巾”起事失败,太平道走向没落。与此同时出现的“五斗米道”(后更名为天师道,即正一道)却发展起来。

南北朝时期,北朝道教经寇谦之的改造,南朝道教经葛洪、陆修静、陶弘景的改造,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有了较大发展。其中,陶弘景为代表的上清派是这一时期的著名道派。

隋唐时期,道教发展出众多小道派,修炼方式由修炼外丹向修炼内丹转化。

金元时期,道教又产生了一个较大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

明清时期,正一道成为符箓派的代表,全真道则成为丹鼎派的代表。

民国后,由于连年战火,道教受到冲击,宫观多被毁,其势渐微。

近年来,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观日益受到重视,并引起欧美人士的兴趣。

●你对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了解多少?

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又称张道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成都大邑县北),并结合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术祷祝和赳鬼,并以符水为人治病,故被称为道教符箓派。

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得此名,因又称为“米巫”、“米贼”、“米道”。另外,也有人认为,这个名称也可能和崇拜五方星斗(南斗、北斗等)和斗姆有关,五斗米就是“五斗姆”(另一说法是五斗崇拜和蜀地的弥教结合而成,即“五斗弥”教)。因教徒尊张道陵为天师,又称“天师道”。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间的精妙故事,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她是家世显赫的尊贵二小姐,醒来却发现自己丧失所有记忆。王爷们个个向她投来爱慕的橄榄枝,而这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三位王爷的缠爱,皇长孙的温情。她被卷入一场惊天的阴谋中,而这阴谋的主使者,竟是她今生死都不会想到的人!两度失忆,三度成亲,四次辗转。她竟最后与魔为舞!未婚生子,不幸小产。辗转民间,险些丧命。绝世惊鸿,猛然发现,她只不过是一次穿越,来完成另一个女子的后半生。杀戮,争夺。好!她受过的伤害,便要一并讨回!做着千古让人唾骂的妖妃也好!群【89346246】(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每天懂点奇妙问话术·读心术·心理掌控术

    你是否经常向朋友袒露心扉,最后却发现他总是向其他人散布你的谣言?你是否向老板提出加薪,却因为猜不透他的心思,最终遭遇"滑铁卢"的失败。你是否因为不懂恋人的心思,最终错失一段美好的姻缘,直到现在还高声唱着《单身情歌》?请翻开本书,获取掌控他人的王牌,顺利地开启幸运之门。
  • 玩转校园:拽拽老公不好惹

    玩转校园:拽拽老公不好惹

    本文讲述一只帅气女攻扑到一只别扭男受。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安可可妹子承认,自己失败了,可是,都怪那个老妈,搞的什么娃娃亲,现在可是21世纪啊!好吧,咱安可可气势汹汹的去解除婚约吧!却反倒被那个未婚夫抢走了解除婚约的项链,想要用武力解决的安可可,反倒被那个未婚夫打得落花流水!唉,可是,这个未婚夫也太耀眼了点了吧!还要死不死的拒绝解除婚约,哼,安可可是谁?真当她有那么好欺负的吗?【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小甜文】
  • 易经养生全书

    易经养生全书

    解密了群经之首——《易经》中的传统养生智慧,使古老的《易经》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本书从内外调理、内病外治入手,讲述了《易经》中所蕴含的常见病调理、脏腑健康、节气养生、饮食养生等生活各方面养生的法则和技巧,告诉读者健康长寿的秘密,告诉女人养颜美容的诀窍,告诉读者求医就要找老中医的求医之道
  •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只不过当了一次梁上君子,就被这个俊美到祸国殃民的腹黑男给逮住了!女人,你拿走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必须对我负责!他嘴角漾起一丝邪魅的笑。她斜睨了他一眼,笑吟吟道,好啊,只要你有本事能逮住我!
  • 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宋词名句的故事
  • 大唐女人

    大唐女人

    为了权利,本性刚强果断的媚娘武则天变得丧心痛狂,毫无人性残忍至极。先是把自己的亲姐姐韩国夫人当成了美丽的诱饵,以迷惑皇帝无心于政事……
  •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坐吃等死的穿越人生:玉儿传

    【本文纯属虚构】她坐车怕撞、过桥怕倒、走草地怕蛇咬、怕楼塌、怕天压…最大的心愿,就是活到自然死!可她只顾向老天祷告,忘记跟鬼差交好。当某鬼差很不负责的将她勾进地府,她只能哀怨的看着他…“我还你一命,再给你一个补偿!”判官无奈…而她,带着补偿的特异功能,穿越去也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