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素素也会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她当初为什么偏偏就遇着了个程心亮。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宿命,素素从小就从自己的母亲身上,看尽了一个女人的悲悯。所以,她从没特别期待和渴望过自己能得到什么恒久不变的爱情。相反,她还时常对爱情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在她的意念里,爱情是易碎品。纵使你再怎么小心翼翼也难以阻挡瞬息的支离破碎。
还有就是,因母亲婚姻受挫,素素从小就被母亲告诫和管教,要少和男生交往。母亲还说这世界上的大多数男人都靠不住。
所以,从小到大,在素素记忆里,她除了和优优走得比较近以外,对于其他男生她好像都一直刻意远远避着。
正因为如此,素素在男生眼中一直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女生。即使到了素素上大学期间,她也似乎从来没有主动接近过男同学。
那时的素素在大学老师和同学眼里是那么瘦弱纤细,外形更像一个没有发育好的小女孩。
为此,同学们私下里都说,如果让她直接上台去演话剧《卖火柴的小女孩》里的那个小女孩,她都不用化装。
在同学眼里,素素除了整天学习,看书,看书、学习。除此之外他们就不知道她还能做什么了。
其实,同学们有所不知。素素在读了太多的书以后,蓄在心里的才思早就满满地溢了出来。有事没事,她就总在那不停地写啊写的。她常在各种凡能写得下字的纸张和书本的空隙处,密密麻麻地写下读书心得。有时是一段文字,有时是几行小诗。
她写那些文字时,总喜欢用一支蘸满深蓝色墨水的钢笔,那是她母亲留给她的。素素就用那支笔寂寞地抒写着她心中的悲与喜,填写着有关于她青春岁月的所有空白间隙。
与此同时,素素还练就了一手好字。
四年的大学时光,就在素素不间断书写的笔下不经意地溜走了。同时溜走的还有她对书中所描述的那些有关于美好爱情的片断,没有一丝幻想和体验的苍白岁月……
直到大学毕业时,素素好像都没记清、记全班上那些男同学的名字和长相。
但就是这么一个在众人眼里没有春天的小女生,一朵不懂得尽情绽放的不起眼的小花,却在毕业时大放异彩。
临毕业的某天,班上有一个叫张炎的男同学郑重其事地捧着一本毕业留念册叫素素签名。素素仿佛第一次才认识似的认真地看了这位男同学一眼。
这位叫张炎的男同学有着一张看似平常、朴实、黝黑的脸,但就这么一张看似平常的脸上,却有着一双明亮、友善的眼睛,那双眼睛就像一把燃烧着的火炬在一瞬间照亮了素素的心房。以至于素素在签完名后,在把毕业留念册递还到张炎手上时,竟无意识地冲着他笑了一下。
随后,张炎就像被电击了似的愣在了那里。在他们班同学的印象中,她是唯一不会笑的女生。但刚才素素那浅浅的一笑,分明是那么干净、好看。
张炎以为自己错觉了,他使劲摇了摇头。但就在他错愕、摇头的瞬间,素素已不露痕迹地把笑又收了回去。张炎很遗憾自己没有等到素素再次向他绽放出笑容。因为素素说了声“谢谢你”后,很快就转身低着头默默走开了。只留给他一个孤单、瘦弱的背影。
张炎站在原地发了会儿呆,最后竟拔腿而跑。他回到宿舍后大声向同学们尽情描述素素的那一笑。他说,素素的笑,就像《罗马假日里》奥黛丽·赫本的那一笑,说是倾城一笑也不为过。
但没承想,他对素素的此番描述竟引来哄笑一片,都说他吃错药了吧。
张炎又接着说,远的你们不信,那咱就说近点的。她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纯净得就像小谋女郎董洁,就是那个在《幸福时光》里演瞎子的女一号,那笑就是那样的。
会吗?会吗?同学们仍一个个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甚至还有同学用手去摸张炎的额头,问他是发烧了还是灵异了。反正就是没有人信他所说的。但最后在大家拿到毕业合影照的时候,全班同学千真万确都验证到了素素的笑容,那像百合花一样舒心、洁白、纯真的笑容,就像张炎曾描述的笑容一样,倾心倾城。
至于为什么在毕业照上素素会有那样舒心的笑容,这其实一直是埋在她自己心里的一个小秘密。
素素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天,她和全班同学及老师聚集在一起拍毕业照时,身边的女同学都在相互打闹嬉哈着比谁穿的裙子更漂亮,比谁化的妆更上镜。唯有素素仍是一套素衣裙,素净得就像天上的一朵白云,像是随时准备着要飘到蓝天上去。而且那会儿的她的确是一直在安静地望着头顶上的蓝天和白云出神。不知怎么的,看着看着,素素的心底忽然就涌动了这么一首歌。那是一首很久远的,旋律轻快又无比豪迈的革命歌曲: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素素在心里尽情地唱着唱着,她的脸上于是就有了照片上那样舒心的笑容。
接着,更令人掉眼球的事又发生了。素素因为一篇短篇小说获得了全国校园文学一等奖。她一毕业就应聘去了《A城报》。
其实,同学们有所不知,素素能去《A城报》绝非偶然之事,原因是她从大二开始就经常向《A城报》投稿,已陆续在《A城报》副刊上发表多篇随笔小文了。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素素在别的娱乐方面也许远远不如其他同学有天分,可在认真学习和写作方面是无人能及她的。
当时,《A城报》在他们省的发行量可是最大的,即便在全国都排得上前几名,那是令多少文科毕业生们向往的地方。但因这种单位入门要求太高,所以,又令常人望尘莫及。
虽说素素刚去《A城报》时,只是被安排在广告部实习,那也羡煞人啊。因为广告部就意味着是油水部,意味着是拿奖金最多的部门。
后来,素素班上有好几个优秀男生开了窍似的转身去追求素素。他们又是写信,又是写诗外加送花。有的外省的同学甚至还亲自跑去A城向素素表白。那时,素素已学会坦然地面对他们笑了,虽然衣着还是那么素净。最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被她摇着头婉拒了。
再后来,他们就能经常在全国的各类报刊上看到素素写的文章了。原来,不只是她的外表那么脱俗,她的文笔也是一样的清新、素雅、脱俗啊。
有评论家说读素素的文字的过程就像是在欣赏一朵素莲静静开放的过程。
素素自己则是淡然一笑而过。
再等他们又陆续发现一些什么的时候,素素已是《A城报》文学副刊部的副主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