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9

第49章 宪问篇第十四(1)

“宪问篇”向世人讲明了信仰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做人要有信仰,要有为人处事的坚定原则。信仰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是我们开创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树立坚定的信仰,还要有为信仰献身的精神。无论人生当中遭遇什么不幸,都不可以动摇内心的信仰。只有将信仰至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人生之中,才会最终有所建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极其丰富,可是却有很多现代人找不到自己的信仰。人没有信仰,就如同植物没有阳光。缺乏信仰的生命必定毫无生机,容易枯萎凋零。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信仰,并且要坚定信仰;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开出最艳丽的花。

14.1宪①问耻。子曰:“邦有道,谷②;邦无道,谷,耻也。”“克、伐③、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①宪:姓原名宪,孔子的学生。②谷:这里指做官者的俸禄。③伐:自夸。

译文

孔子的学生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做官吃俸禄;国家政治混乱时,做官的还拿俸禄,这就是耻辱。”原宪又问:“争强好胜,自我夸耀,怨恨别人,贪图私利,这四种行为都不做,算是做到仁了吧?”孔子说:“可以说做到这些是很难的,但至于是不是做到了仁,那我就不清楚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人而无克、伐、怨、欲,惟仁者能之。有之而能制其情使不行,斯亦难能也。谓之仁则未也。此圣人开示之深,惜乎宪之不能再问也。”或曰:

“四者不行,固不得为仁矣。然亦岂非所谓克己之事,求仁之方乎?”又注:“克去己私以复乎礼,则私欲不留,而天理之本然者得矣。若但制而不行,则是未有拔去病根之意,而容其潜藏隐伏于胸中也。岂克己求仁之谓哉?学者察于二者之间,则其所以求仁之功,益亲切而无渗漏矣。”

朱熹注:“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宪之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固知之矣;至于邦有道谷之可耻,则未必知也。故夫子因其问而并言之,以广其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于有为也。”

张居正注:“原宪为人狷介,其于邦无道,谷之可耻,盖已知之,至于际时行道,或短于设施之才,故夫子兼举以告之,乃因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又注:“盖仁者纯乎天理,自无四者之累。今但日不行,则不过强制其情,暂时不发而已。譬之草根不除,终当复生;火种未灭,终当复燃。倘操持少懈,宁无潜滋暗长,而不自觉者乎?是未可便谓之仁也。要之原宪之间,徒知制其流。夫子之答,是欲澄其源。惟能致力于本源,则天理渐以浑全,私欲自然退听矣,此求仁者所当知也。”

解读

孔子从从政者的角度回答“耻辱”的问题,并且强调“仁”难以做到。他认为,做官的人,无论国家有道还是无道,都应当竭尽全力为国效忠。国家蒙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个人却安享食禄富贵,这是一种耻辱。真正的士会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生死不渝,无论身处何种地位,无论国邦治乱安危,都不会丢失自己的良知,并且会为了国家和民族恪守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在谈到仁的问题上时,孔子认为在行为上没有表现好胜、自夸、怨恨、贪欲的人,也不一定是做到了“仁德”。

其实,只要是从政做官,也就担负起了“以道事君”、“仁民爱物”的责任。

如果君王的言行政令符合“道”,那么为官者应该大有作为,勤勉为民。而天下无道,时局动荡、人心险恶,国家危亡动乱,为官者不能独善其身,应该跟君王一起担负起拯救天下的责任。

对于一个君子,不管是不是为官从政,都不能放弃仁义和责任,不能不加强自身的修养。逞强好胜、骄傲自矜与浮夸虚荣、怨天尤人、淫逸多欲这几种毛病不再出现在为人处世的一切言行中,是否获得了仁德的修养成就呢?孔子还不承认这是仁的境界。他说这是难得的,至于是不是仁的境界,那就不知道了。由此可知孔子所称的仁,中国文化所说的“仁”,就像道家、佛家所谓“得道”那样,不可知、不可测,是非常高,不可思议的一个境界。所谓的“仁”,不但是外表言行举止上的克己复礼,也包括运用自身的智慧与坚定精神,彻底清除内心深处的那些恶习。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提供给我们多重的生活方式,为每个人都提供了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无论是选择哪种生活方式,都需要加强个人的修养,从内心深处修炼自己高尚的情操。

14.2子曰:“士而怀居①,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①怀居:怀,思念,留恋。居,家居。指留恋家居的安逸生活。

译文

孔子说:“士怀恋安逸,就不配称为士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居,谓意所便安处也。”

张居正注:“怀,是思念。居,是意所便安处。孔子说:士志于道,则居无求安,为其所志者大,不暇为燕安计也。苟于意所便安处,即恋恋不能舍,或怀于宫室器用之美,或怀于声色货利之私。则心为形役,。而志以物损,处富贵则必淫,处贫贱则必移,其卑陋甚矣,恶足以为士乎?”’

解读

孔子认为“士”不应该贪恋故土安逸的生活,应当志存高远,行走四方。“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好男儿志在四方”是一个意思。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士”,是指培养有道的政治家而言。“士”所修的学业,在内为修心明德的仁德之道,在外则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之道。古代人崇尚“学而优则仕”,也就是读书读好了然后去从政,这对大多数读书人来说是正途。有志的读书人,不务他业,专学政治,将来要出去办大事,为国民谋福利。如果只求个人生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人们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我们是选择安逸平稳,还是选择努力上进,放手一搏呢?虽然社会给予我们多元化的选择,但是一个真正想要做大事的人,是不会安于现状的。他们会不断努力上进,奋力拼搏,力争成为一个不一样的人。

14.3子曰:“邦有道,危①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③”

注释

①危:直,正直。②孙:同“逊”。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时,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混乱时,还要正直,但说话要随和谨慎。”

名家注解

朱熹注:“行、孙,并去声。危,高峻也。孙,卑顺也。”

张居正注:“危,是高峻的意思。孙,是卑顺的意思。可见行无时而不危,君子守身之节也;言有时而可孙,君子保身之智也,然有国者而使人孙言以苟容,岂国之福也哉!”

解读

这是孔子要求自己的学生,当国家有道时,可以直述其言;但国家无道时,虽然行为依然要正直,但是要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祸端。这是一种为政之道。

孔子一向不主张死打硬拼,“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衽金革,死而不厌者”,都不是孔子赞赏的人格。他主张“智直”,“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危言危行”即“直言直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危行”不是指如暴力革命、以恶抗恶那样的危险行为,而是正直的行为,是一个君子不随波不媚俗的高洁品行。无论邦有道无道,“危行”都是必须的,而“危言”则只能对愿意听忠言的人才能发生作用。因此,“言孙”并不是怯懦,而只是为了确保“危行”的可能。同时,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一个基本思想,即在言语与行为之间,更重视行为及其后果。

孔子所说的这个方法巧妙机智,既保持了自己正直的人品,又保护了自己的生命。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形形色色的人,有时候面对不同的人,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采取婉转的方式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无论环境如何变化,为人、做事一定要正直,这是做人的原则和根本。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一定有好的言论,有好的言论的人不一定有德行。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有勇气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有德者,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能言者,或便佞口给而已。仁者,心无私累,见义必为。勇者,或血气之强而已。”

张居正注:“德可以兼言,言不可以兼德,仁可以兼勇,勇不可以兼仁。自修者固当知所以务本,而观人者亦鸟可徒取其末哉。”

解读@这是孔子谈论的关于“德”与“言”,“仁”与“勇”的辩证关系。一个有德行修养的人,一定会有好的言论、好的著作传世;可是反过来却不一定。勇和仁的关系也一样,一个有仁德的人一定有勇气,这种勇气是指大智大勇,而不是打架斗狠的匹夫之勇。反过来说,一个有勇气的人却不一定有仁德。

在孔子的理论里,“德”与“仁”通常是一个意思。“以德为政”就是“以仁为政”,德也通常被称为仁德。“言”与“智”也紧紧相联,智者多言,言者必有智,智者必有言,智者不失言,一言既出,即知是否为智,这些都是说的言和智的关系。“有德者必有言”,一个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有精妙的言论,这是言行一致;但有精妙言论的人未必都是有道德的人,因为生活中难免有心口不一的奸佞之人。

有些人,文章写得很好,口头上讲修养、谈道德还行,但是本人却不一定有很好的。道德修养,这就是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虽然俗话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言之凿凿,却并无多少担当,可谓吉不符实。就像有些人徒有匹夫之勇,却缺少仁德智慧。所以我们看事物要看全面,要懂得去分辨甄别,不要被表面所迷惑。

14.5南宫适①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募荡舟②,俱不得其死然。禹稷哟弓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①南宫适:适,同“括”,即南容。②荡舟:用手推船。传说中再力大,善于水战。③禹稷: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传说是周朝的祖先,又为谷神,教民种植庄稼。

译文

南官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募擅长水战,这两个人都没得到好死。禹和后稷自己亲自耕种而拥有了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

“这个人啊,是君子!这个人啊,崇尚仁德!”

名家注解

朱熹注:“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幕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张居正注:“南宫适,即南容。募,是有穷国之君。异,是羿臣寒浞之子。荡舟,是陆地行舟。”

解读

孔子赞许南宫适,说他是尚德的君子。崇尚道德,不崇尚武力,这是君子最高的品德。

南宫适向孔子请教问题,他列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后羿和霁。在古代的传说中,后羿射下天上的九个太阳,凭他射箭技术和武勇,想称王而最后不得好死。奡是寒浞的儿子,力气很大,可以把在江海里航行的船,一手抓起来在陆上拖着走,后来被少康杀害。南容说这两个人,一个射箭技术那么好,一个力气那么大,最后都不得善终。他又举出禹王、后稷的例子。他们没有羿、奡那么大的雄心和本事,自己规规矩矩去种田,最后却都得到了天下。南容举出的两种人,一种人不择手段想成功:另一种人则是殷殷实实地做好分内的工作。这两种人到底哪一种对呢?孔子听了以后,并没有答复他,因为南容的见解非常高明,无需答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凭借一技之长,仗着自己有点才华,不惜一切代价铤而走险,想获得自己想要的;而有些人则安分勤劳,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这两种人,谁能真正成功并且为世人所赞誉?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①,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释

①矣夫:语气助词,无实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当中有不仁德的人,小人当中却没有仁德的人。”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孔子说:‘仁者,心之德。心存则仁存,心放则仁失。然存之甚难,失之却易。如君子之心纯乎天理,固宜无不仁也。然毫忽之间心不在焉,则人欲有时而窃发,天理有时而间断,间断即非仁矣。所以君子而不仁者尚有之也。若夫小人,则放僻邪侈之心滋,行险侥幸之机熟,纵有天理萌动之时,亦不胜其物欲攻取之累矣,岂有小人而仁者哉。’夫人而不仁,不可以为人,则小人固当为戒。

然以君子而尚有不仁焉,则操存省察之功,盖不可一时而少懈矣。”

解读

孔子对君子要求极高,他眼里的君子,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仁德”。一个真正的君子,一定常怀仁德之心,所做仁义之事自是数不胜数。但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有时不仁也是难免的事。小人往往是无德无位之人,常常做坏事,以致形成了习惯,坏已经滋生到骨髓里,很难根除掉。凡事都是从点滴中积累出来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从身边小事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由俭人奢易,由奢人俭难”,由好人变成坏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劳吗?忠实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劳,是劳苦之事。诲,是规谏之言。夫知爱之必劳,则为子者不可以惮劳,惮劳,非所以自爱也。知忠之必诲,则为君者不可以拒诲,拒诲,非所以劝忠也。君臣父子之间,贵乎各尽其道而已。”

解读

孔子在这里谈的是他“爱而劳之,忠而教之”的观点。爱一个人,就要顺应他的爱好,让他发挥潜能和特长,使他劳而无怨;忠于他,就要多加劝勉,而不能愚忠。

仁者爱人,就是让每个人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让人爱劳动,任劳任怨;同时向专家请教自己不擅长的事,这样专家也会劳而无怨,诲人不倦。人人劳而无怨,人人发挥所长,人人诲人不倦,就是正义,就是干正事。“忠”在这里包括的是¨忠人”、“忠君”\“忠父母”、“忠子女”,当他做了错事坏事的时候,要及时提点、劝阻,做到了这些,才真正叫爱护一个人。比如在生活中,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好,但是父母对孩子却不能娇生惯养。所谓惯子如杀子,“自古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只不过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今天纵容孩子一个小错误,明天他就有可能犯大错误,就像俗话说的“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同样的道理,我们爱护我们身边亲近的人,也要多为他考虑,从他的角度出发想问题,让他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事情;当发现我们爱护的人有错时,要做的不是“隐隐于亲”,而是及时地劝慰,让其迷途知返。这才是正确的爱人方式。

14.8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寸论之,行人子羽④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注释①命:指国家的政令。②裨谌:人名,郑国的大夫。③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④子羽:郑国大夫公孙挥的字。

译文孔子说:“制定外交辞令,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东里的子产在文字上加工润色。”

名家注解译文朱熹注:“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同类推荐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君主论·论李维

    君主论·论李维

    书中有关领袖之道以及治国原则的观点无比深刻又惊世骇俗,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国家元首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精辟的解剖。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2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2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4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魅姬

    魅姬

    本是明媚的豆蔻年华,却被夫君狠心送入吴国为质。为了孩儿,她忍受了吴王兄弟俩长达十二年的凌辱,世人眼中最妖娆的魅姬,一袭霓裳惊艳秦王宫。有人说她狠毒,她却为两个绝世男人念念不忘!伊人冷艳,一世艳名岂能被寂寞生生掩埋?
  • 极品娘子:夫君貌美如花

    极品娘子:夫君貌美如花

    以后娘子负责打打杀杀,为夫就负责貌美如花。凭什么!“为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你呢?”“……”“为夫腰如柳细,手比羊脂玉。你呢?”“……”“娘子,现在还有何话说?”某女叉腰怒吼,“我沉鱼落乌鸦,闭月羞麻花。”
  • 夫君你被休了

    夫君你被休了

    有谁比她更倒霉的?新婚夜竟惨遭独守空房。听说她的夫君可是个绝色美男哦,为了一窥真假,她偷上房梁,却不想竟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你放心吧,我不会歧视你的。”咦,奇怪,为什么她明明是好意安慰,美男子的脸色却越来越臭了?
  • 重生之嫡女枭妃

    重生之嫡女枭妃

    夫妻七年,他给了她六年的窘迫流离,半年的绝世恩宠,还有最后三月的凌迟绝望。太子府地牢,帝都第一美人,切腹而死。怨念通天,阴魂难散,阴毒嫡女重生归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她只想拿回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守着娘亲,偷得浮生半日闲。只是父亲偏心,庶母狠毒,庶妹骄纵,她岂会无动于衷?皇子逼婚,贵妃仄逼,她怎能任人摆布?投毒,暗杀,陷害源源不断,她恬然安笑间,化解一切!阴谋,诡计,杀伐生生不息,她素手轻扬间,灰飞烟灭!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闲活的太久,她就好心帮帮他们,打入地狱永不翻身。那一世她温婉贤淑,事事以夫为天;这一生,她要做回自己,毒也要,狠也罢,用一双纤手谱出盛世人生。。。。。。。。林紫曦: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恶鬼,张开獠牙,绝不姑息一个想要害我之人。你问我是否有心?呵呵,不巧,我没有!玄梓君:此生此世,永生永世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你若上天我便斩尽天下名山,为你铺砌通天之路。你若下地,我就灭尽地狱孤魂,为你碾平刀山火海。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只取一瓢祸水饮

    只取一瓢祸水饮

    某著名两性作家曾说:“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女,她会嫉妒对方,但还不至于引起一场灾难。但是如果一个平凡的女人碰到一个美男,而他们还相爱的话,trustme,这是一场灾难。”王水水一度觉得这话有问题,看见美男出没,扑上去都来不及了,怎么可能是灾难?然而当刘小溪出现后,她的这个想法就彻底幻灭了。谁让这天煞的刘小溪,温柔顺手拈来,腹黑深藏不露。遇到这样的终极boss,王水水除了哀叹一声,只能乖乖就范。
  • 原来的世界4:亡灵墓地

    原来的世界4:亡灵墓地

    离真相越近,似乎离现实就更远!白晓杨和张幺爷他们被困在天坑内。阴险狡猾的邱仁峰,企图伙同国民党的一支残余部队携财宝潜逃至缅甸,白晓杨被挟持为人质。日渥布吉意识到事态紧急,打算和张幺爷一起回卧牛村,取出张幺爷无意中掩埋在菜园地里的神秘器物。
  • 狂龙破狱

    狂龙破狱

    相传宇宙空间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地方,那个地方关押着众多各界修炼高手,上古大神。里面有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修炼秘籍,有令人痴迷的炼器法诀,炼丹法诀。然而这个地方却因为他有一个的令人惊讶的名字——宇宙监狱,让所有人想进去的人望而却步,而真正进去的人,却是极端无奈的被直接吞噬进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