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48

第48章 子路篇第十三(4)

从为人处世方面看,君子能够与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又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来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并不讲求原则,但是他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和而不同”的观点显示出了孔子思想的深刻性。

“君子和而不同”被很多人作为处事的原则。一个有道德有修为的君子,在为人处事上,总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有独立的思考能力,遇到与自己不同意见的时候,既能坚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也能够尊重剔人的想法。保留彼此相近的,坚持自己与人所不同的部分,能够圆滑地处理各种纠纷而让身边的人都感觉舒服。而君子之间“和”的部分,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共同的原则。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想法。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我们不同的人,发生矛盾在所难免b当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我们不能固执地坚持己见,与别人划清界限;而是要采取平和的方式,求同存异,争取照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①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⑦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

①好:意为喜欢。②恶:意为厌恶。

译文

子贡问孔子说:“乡里人都喜欢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子贡又问:“乡里人都厌恶的人怎么样?”孔子说:“不怎么样。不如乡里的好人喜欢他,而乡里的坏人厌恶他。”

名家注解

朱熹注:“一乡之人,宜有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

张居正注:“孔子说:‘一乡未必尽不善人也,而皆恶此人,安知其非诡世戾俗者乎?亦未可便信其为贤也。盖好恶之公,不在于同,而善恶之分,各以其类,与其以乡人皆好为贤,不如只以乡人之善者好之之为得也,与其以乡人皆恶为贤,不如只以乡人之不善者恶之之为得也。盖善者循乎天理,今从而好之,是必喜其与已同也。不善者狃于私欲,今从而恶之,是必嫉其与己异也。既能取信于君子,又不苟同于小人,其为贤也,复何疑哉!’此可见观人之法,徒取其同,则群情或有所蔽;各稽其类,则实行自不能掩。欲辨官论才者,尤当以圣言为准可也。”

解读

正确评价别人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孔子在如何评价别人的时候把握住了一个原则。那就是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这决不是唯一的依据。孔子的这一思想对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也有重要意义。

做人一定要有善恶是非的观念,那种没有原则、没有是非观念人的话,是绝对不足取的。如果我们想要讨好所有的人,通常的结果就是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所以说,做人应当有原则,凡事要有底线,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于人。舆论是民意,民意是大杂烩。众口铄金的谣言,千夫所指的毁谤,同样叫舆论,可见舆论有时候是不能作数的。在信息量无穷扩张的今天,我们更知道,舆论是可以引导的,是可以操纵的。人都有从众心理,大多数人都是人云亦云。所以对于舆论,有时还是小心为妙,不可相信所有的舆论。由此可见,评判一个人不能光听舆论,也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一定要白己动脑思考,独立分析。如果要听别人的舆论,首先要看看发表评论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善人说其好、恶人说其恶的人才是⑧真正的好人,才是坚持原则,一心向善,并勇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好人。

13.25子曰:“君子易事唧百难说q乜。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③。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①易事:易于与人相处共事。②难说:难于取得他的欢喜。③器之:量才使用他。

译文

孔子说:“与君子相处做事容易而让他高兴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方法讨他高兴,他是不会高兴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要衡量人的才能。与小人在一起做事难而让他高兴却很容易。虽然不用正当的方法却能讨他高兴;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他便求全责备了。”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张居正注:“事,是服事。说,是喜悦。器之,是随才器使。求备,是求全责备。要之君子悦人之顺理,小人悦人之顺己;君子则爱惜人才,故人乐为之用,小人则轻弃人才,故正人日远而邪人日亲。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用人者可不辨哉。”

解读

君子不会对人百般挑剔,与他处事十分容易;但是想让君子高兴却不容易,因为君子从不轻易表明自己的喜好,而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取悦他又行不通。君子在选用人才的时候,能够量方而用,不会求全责备。在这几个方面,小人则正好相反。

这就是孔子对君子和小人不同之处的认识。

居上位的领导者中也有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如果领导者是心怀仁德的君子,他一定走正道,很容易相处,不会对我们求全责备。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会根据人才的不同能力合理给予安排。这样的领导人懂得自重自律,不喜欢走歪路来存心讨好自己的人,根本不会存在作风问题。如果领导者是个道貌岸然的小人,情况则不同了。小人做了领导,不但喜欢别人讨好恭维他,还总是对人吹毛求疵,嫉妒贤能而难以相处。仔细想想,直到今天这两种人的行为仍然如此不同。孔子能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看到君子与小人的这些区别,实在不愧为“圣人”啊113.26子曰:“君子泰唧1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注释

①泰:指平和大方,安静坦然。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名家注解

朱熹注:“君子循理,故安舒而不矜肆。小人逞欲,故反是。”

张居正注:“泰,是安舒自得的模样。骄,是矜高放肆的模样。盖泰若有似于骄,而有道之气象与逞欲者自殊;骄若有似于泰,而负势之气习,与循理者迥别。

欲知君子小人之分,观诸此而已矣。”

解读

孔子认为君子的气度和小人截然不同,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傲;小人则得意忘形而不平和。君子是心有大志的人,追求和而不同,其内心世界安宁祥和;所以他能够泰然自若,平和大方而没有骄傲之态。小人胸无大志,喜欢张扬,凡事总是患得患失,缺少气定神闲的修养;所以表现出来就是得意忘形而不安详。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在风骨;而小人之骄,骄傲的是外在之气。从处世态度上看,正人君子谦逊内敛,小人则狂妄自大。俗话说,“小人得志便猖狂”,在现实社会中,仍然如此。“泰而不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多做事情,少说话,以平常之心对待困难和荣誉,即应当抱持一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超然心态。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q二。”

注释

①近:接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名家注解

翟颐、程颢注:“木者,质朴。讷者,迟钝。四者,质之近乎仁者也。”

张居正注:“刚,是强劲。毅,是坚忍。木,是质朴。讷,是迟钝。孔子说:

‘仁为心德,本人人所固有者。但资禀柔懦而委靡者,不胜其物欲之私;文饰而口辨者,每蹈于外驰之失,其去仁也远矣。若夫刚者,强劲而不挠;毅者,坚忍而不馁;木者,质朴而无华;讷者,迟钝而不佞。这四样资质,虽未可便以为仁,而实与仁相近。何也?刚毅,则不屈于物欲,欲之分数少,自然理之分数多矣。木讷,则不至于外驰。心不驰于外,自然能存于内矣,岂不与仁相近乎?有是质者,若能加以自强不息之学,则天理易于纯全,且将与仁为一矣,岂止于近而已哉!不然亦徒有是美质,而终不足以为仁,良可惜也。”’

解读

人在久经社会风雨磨砺之后,那些修德有成者的言行规范大凡会有质的变化。

孔子总结出“刚、毅、木、讷”四个字作为他们普遍的人格特质,做到这些就可以接近“仁”的境界了。“刚”就是不屈不挠地坚持,就是宁折不弯。坚持什么呢?

自然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了。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东西必须要坚持。“毅”是决断,是担当,是敢于做决定。一个不论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的人,就总是害怕承担责任,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成就。应该做的事情一定去做,即便困难重重也毫不畏惧,这便是孔子所讲的“毅”。“木”就是质朴。木讷的人好像总让人感觉很愚笨,实则不然,这样的人往往很厚道很朴实。这里孔子并不是不让人说话,而是让人说话要谨慎,少说话多做事。如果我们具备了这四种品质,那么我们就接近于“仁”的本质了。

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偬偬①,怡恰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偬偬,兄弟怡怡。”

注释

①14l偬:勉励、督促、诚恳的样子。②怡怡:和气、亲切、顺从的样子。

译文

子路问孔子说:“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士呢?”孔子说:“互相勉励,和睦相处,可以称为士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

名家注解

张居正注:“切切,是情意恳至的意思。促促,是告戒详勉的意思。怡怡,是容貌和悦的意思。”又注:“孔子说:‘士之质性,贵于中和。若于行己接人之时,或径情直行,或率意妄言,或过于严厉而使人难亲,皆非所以为士也。必也切切焉情意恳至,而竭诚以相与,侣锶焉告戒详勉,而尽言以相正,又且怡怡焉容貌温扣,而蔼然其可亲,斯则恩义兼笃,刚柔不偏,非涵养之有素者不能也,可谓士矣。然是三者,又不可混于所施,于处朋友,则当切切促促以尽箴规之道;处兄弟,则当怡怡以敦天性之爱。盖朋友以义合者也,以义合者则可以善相责,苟以施之兄弟,其能免于贼恩之祸耶?兄弟以恩合者也,以恩合者,则宜以情相好,苟以施之朋友,其能免于善柔之损耶?’此可见天下有一定之道,而无一定之用,虽知其道,而不善用之,尤为德之累也,兼体而时出之,斯善矣。”

解读

子路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士”,孔子给予的回答十分浅显,说“士”是能够互相勉励切磋、和睦相处的人,并且举例指明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可能他觉得子路有勇无谋,如果回答得过于深奥,担心他难以理解。

士不管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兄弟,不但要和颜悦色,还要有所规劝。和颜悦色表示对人的尊重,是流露于外的姿态;有所规劝表示对人的忠诚和关爱,是潜藏于内的仁义。对待朋友兄弟,只是和颜悦色而不作任何督促勉励,这不是真正的爱;只督促勉励而不讲究态度和方式,即使是至爱亲朋,也容易伤了和气。只有既能尊重别人,又能规劝别人,才有资格被称为知书达理的君子。

13.29子曰:“善人①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注释

①善人:指君子阶层中具有儒家美德的人。

译文曰圜暖圈孔子说:“善人教导人民有七年的时间,人民也可以从军打仗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七年云者,圣人度其时可矣。如云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类,皆当思其作为如何乃有益。”

张居正注:“即戎,是用之为兵。孔子说:‘善人之道,笃实无伪。故其教民也,存之内者,皆实心,而能使其情意之流通;发之外者,皆实政,而能使其纲纪之振举。或教之以孝弟忠信之行,使之知尊君亲上之义;或教之以务农讲武之法,使之知攻杀击刺之方。积而至于七年之久,亦可以使之披坚执锐,而从事于戎伍之间矣。谓之亦可者,是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若夫圣人在上,以善教民,自将无敌于天下,岂但可以即戎,而又何待于七年哉。”

解读

前面的章节曾谈到“善人为邦百”,说善人为政,要用百年才可以建立起一个国家的文化基础。我们知道周公和孔子,都是在身死百年之后才慢慢弘扬出他们的文化思想,然后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本章中,孔子又说,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善人来领导人民,只要七年的时间,人民就可以保家卫国了。

文武并重,富国强兵,是我国古代国防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而孔子正是倡导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孔子对战事和战备向来持谨慎和重视的态度,他虽然看重军备,但却始终把军事作为为政的辅助手段。因为他清楚战争会对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也深知战争会给百姓带来沉痛的伤害。这其中也体现了孔子的“仁政”

思想。

13.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①

注释

①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反映了孔子的爱民思想,同时强调对百姓教育很重要。

译文

孔子说:“用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民去打仗,这就是让他们白白去丢掉生命。”

名家注解

朱熹注:“言用不教之民以战,必有败亡之祸,是弃其民也。”

张居正注:“孔子说:‘兵者,死地;战者,危事。若平素不曾教民,则民不知尊君亲上之义、攻杀击刺之方。一旦驱之于战,适足以杀其躯而已,非弃其民而何?,此两章,总是见兵不可以不慎之意。盖天下虽安,忘战则危,所以古之帝王,常于太平之日,不忘儆戒之心。讲武事,除戎器,以备不虞,盖为此也。”

解读

孔子身处春秋末期,当时的社会战争不断。国家内部各宗族之间存在弱肉强食的杀戮行为,而强国对弱国的侵略更是从未间断。面对百姓生灵涂炭的局面,孔子内心对战争的忧患意识越来越强。他认为让不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直接上战场,就等于让他们去白白送死。这不仅体现了孔子的仁者胸怀,也显示了他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孔子心中理想的国家应当是:君主广施仁政,社会生产力发达,人民富足而又能获得仁义礼乐的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百姓有保家卫国的义务,但是君主也有爱惜民力的职责。国君在调用百姓之前,必须教会他们兵阵作战的技法,让他们熟悉战阵,知道进退以及适应战场的方法。否则,就是抛弃民众,草菅民命。孔子一生宣传仁道,推行仁政。他反对春秋时期的不义之战,但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他对武备也从未放松过。除了教民以德之外,他还将兵家战阵放在教民之列,认为对百姓文武兼教,才是真正的“不弃”。

同类推荐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培根哲理随笔

    培根哲理随笔

    弗朗西斯·培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培根哲理随笔》收录了培根关于哲学、关于宗教、关于政治、关于爱情等各个方面的随笔,富有哲理,阅读后,读者可以对培根思想有一个全面了解,相信他的哲理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作用。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狂妃驯冷王

    狂妃驯冷王

    现代令人称羡的天才女,医学、动物学双博士后学位,有与动物沟通的超异能,却在一次地震中穿越到莫名王朝,附身于浩瀚大漠可汗的废材三公主身上。辽旦大国欲与大漠和亲,三公主赫连素心主动请缨,力战群公主获得了和亲资格。和亲路上她乔扮丫鬟,碰山贼、遇色狼,还有阴魂不散的冷面怪人,一路历经波折最终却未能嫁给年幼小皇帝,而是让她嫁给了当朝摄政王临王爷,大喜之日她才悲催的发现,新郎倌竟然是……看天才女如何在临王府风生水起,先替临王爷医治‘不举之症’,再替其他侧妃牵线搭桥……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狂妃驭凤:腹黑九小姐

    她,本是全球最优秀的美女特工,却因执行任务时一场大气层波动,穿越了!清醒时,沦为轩辕大陆,上官家族最废柴的九小姐。咒死哥哥,咒疯娘亲,老爹不管不问,自己体质还极差!她本可享绝代风华,就算穿越也不能被轮为笑谈。机缘巧合下,手臂上多了一个凤凰刺青,栩栩如生,可显神灵,足够助她笑傲天下。当废物小姐变成天才王妃,傲世天下,只手遮天。从此,每每人们再次谈及九小姐时,内心深处都会迸发一种佩服与膜拜。
  • 灾星相公

    灾星相公

    她,从小不受宠的柳家七小姐,被利欲熏心的家人嫁给了他。爱上他是偶然,伤心是必然……他,人见人怕的灾星,娶了不爱的女人,关心的却是心爱的表妹。不想爱她,却自私的想要留下她……他承诺会对她好,然当妻子和表妹都有难的时候,他先想到的又会是谁?
  • 谦卑的人有福

    谦卑的人有福

    人生在世,为人处世是一生的必修课。做人是一种学问,处世是一门艺术。做何种人,如何做人?本书精选了季羡林、王蒙、蒋子龙、铁凝等名家的经典作品,带您重新认识谦虚、善良、减实、克制、礼貌等道德品质,让您学会打造良知这张行走世间的通行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长相思

    长相思

    她,一个淡如素栀的清丽女子,却忍受着命运的劫难。与他相识相知,以为找到了托付终身的良人,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别受手中一颗谋权夺利的棋子。情伤之后,她步步为营,带着对他的爱与恨走上一条不知结局的路。相府千金祝素栀,寄居王府的沈素素,倚身青楼花动天下的阿凉,驰骋沙场的军医凌霖……在多重身份中她是否迷失了自己。他,幽深如同暗夜苍穹,不知无情还是有情。他拥有着君临天下的豪情,有着翻云覆雨的权势,却不知道该如何重新走进她的心里。他不知道,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从放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着这错过是一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