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22

第22章 雍也篇第六(4)

快乐是人人憧憬的,长寿是人人盼望的,人们常常感觉快乐很难,长寿似乎也不可把握。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里到处都是美好,只是我们不善于挖掘而已。我们应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敞开胸怀接纳生活,让快乐融人心间。智慧的人快乐逍遥,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跟随时代的脚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仁德的人长寿安泰,所以我们要坚持做人的原则,遵循仁义的真理,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智者,做一个仁者,既通达事理又静思追远,这样生命必将快乐又长寿。

6.24子曰:“齐一变,至①于鲁;鲁一变,至于道②”

注释

①至:赶上,到达。②道:正道,真理。

译文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一有改革,就赶上鲁国;鲁国的政治一改革,就合乎仁道了。”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夫子之时,齐强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

鲁则修举废坠而已,一变则至于先王之道也。”

朱熹注:“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

解读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是邻国,齐国的开创者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创者是周公,因此,齐、鲁的政教都有先王的遗风。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又有区别。齐国因为有山海的丰富资源,封建经济发展较早,并且在经济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所以,齐国百姓十分富裕,国力也相当强盛,曾称霸一时;而鲁国的封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却比齐国完备。

孔子十分崇尚周礼,一心推行仁道。所以,他认为如果齐国在政教上做一些改革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样子了,而鲁国在现在基础上加以改变,就能达到周朝的礼制了,这样就能达到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境地了。

历史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但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却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文化是社会思想的反映,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透过文化来表达展现。然而,社会形态可以改变,文化精神却永不消失。如今社会,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应该珍惜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时刻警醒,以防止西方某些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6.25子曰:“觚①觚,觚哉!觚哉!”

注释

①觚:音gu,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

孔子说:“酒杯已经不像酒杯了,酒杯啊!酒杯啊!”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

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朱熹注:“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张居正注:“然圣人之意,非为一觚,盖见世之有名无实者多因感于觚而发叹也。故君尽君道,而后可以为君,臣尽臣道,而后可以为臣,不然亦皆觚而不觚者也。若其所关系则又岂特一器之小而已哉!”

解读

觚本来是一种上圆下方、有棱有角的酒杯,但是到了孔子的那个时代有了一些改变,觚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所以孔子就感叹:这是什么酒杯啊!这是什么酒杯啊!实际上,孔子是在感叹,这是什么时代啊,怎么一切都变了!

在圣人的思想里,周朝的礼制是不可撼动的,周礼规定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春秋时期,觚仍然叫觚,但形状却做了改变,其名与实已经不相符合了。圣人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所以,面对当时世风日下、礼乐不兴的状况,圣人不得不发出如此感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不按规矩往往一事无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失去礼仪法制的约束,难免天下大乱。所以,做人做事都应该有理可循。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形状样貌,失去其形体也就失去了其规矩,也就失去了其依据和意义。除此之外,凡事还要讲究名正言顺,表里一致。名不符实,名存实亡,往往令人缺乏安全感,也很难让人信任接受。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凡事要按规矩来,讲求名实相符,表里一致。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②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②陷:陷入的意思。

译文

宰我问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说,‘井里掉进去一个仁德的人’。

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名家注解

朱熹注:“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张居正注:“有智以行仁,而后仁为无蔽,宰我忧为仁之陷害,其不智可知,故孔子晓之如此。”

解读

宰我是孔子的弟子,曾因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但是他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又很受孔子赏识。本章是讲宰我对施行仁德有怀疑,认为仁和愚很难区分,所以就假设了一个难题来问孔子。井里掉进去一个有仁德的人,作为一个有仁德的人是否也该随之跳进去救助他呢?孔子一贯主张“明哲保身”,认为不能保存自己的人,不是真正的仁者;但同时孔子也主张仁者“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不去救助落井之人,也非仁者所为。所以,这是个两难的问题。但圣人毕竟是圣人,他执两用中回答了宰我的难题:君子既要救助有难之人,又要保全自己,不要使自己陷入险境。并且,针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圣人又接着引申出: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被愚弄。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好人,但千万不能做愚人。君子为人正直,善于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且很轻易相信别人;所以,有很多人就利用君子的善良热情来欺骗他们。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做个好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追求,但是做好人要懂得辨别是非真伪,不能被别人利用愚弄。秉性正直的君子被人欺骗在所难免,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无良之人利用,被骗多次仍然不能觉悟,这样的好人就变成蠢人了。所以,真正的君子只做合情合理的事,对于不合理的虚假蒙骗应该持有警觉之心。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释

①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能广博地学习文献,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违背正道了吧!”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熹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丈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张居正注:“圣人示人为学之方莫切于此。若就君道上说,则凡亲贤纳谏,读书穷理,即是博文的工夫,以其所闻所见者,而检束其身心,体验于政事,即是约礼的工夫。人主务此,则二帝三王之治可几而至矣!”

解读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懂“礼”的仁德君子。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他认为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制来约束自己。因为君子只有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才能深刻理解“道”,而道的核心是“仁”,仁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礼”。有了广博的学识,再用礼制来约束自己,自然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的高低与遵纪守法的觉悟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从学习中唤醒自己的良知,以广博的学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但是,只学习文化典籍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礼法的约束,恐怕知识越渊博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遵纪守法,以道德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简而言之,要成为一个仁德的君子,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提高思想修养。

.我们提倡知行合一,只有将“文”与“礼”两者结合起来,先知而后行,才能行正道。一个人的内在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不容易被觉察,但是外在行为是否合乎礼法却很容易被看到。只有做到表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①。夫子矢之曰:“予所否②,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①说:音yue,同“悦”。②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了。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张居正注:“重言之者,欲使子路笃信乎此,而深思以得之也。盖孔子道大德宏,不为自己甚,故其待南子者如此。至于灵公问陈,则明日遂行。孔子岂屈己以徇人者哉!合而观之,可以知圣人之心矣!”

解读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卫灵公是个无道的君王,南子的品行也不端正,她把持当时卫国的朝政,作风淫乱,名声很不好。在这种背景下,孔子去见南子,着实让入迷惑不解。所以性情莽撞的子路就很不高兴,无法理解老师的行为。面对弟子的不满,孔子情急之下对天发誓,说如果做了任何不正当的事情,让上天谴责他。

这番情景,足以看出孔子和蔼可亲,与学生之间关系亲密融洽,是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所谓“大道载物”,大仁大德之人胸怀坦荡,凡事只求问心无愧。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无愧于天地良心,就不害怕别人的流言蜚言恶意中伤。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所以我们也不要恶意毁坏别人的声誉,凡事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人与亦云。

“流言止于智者”,面对对他人的毁誉,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判断能力的人,坚决不对谣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评价别人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全面客观地给予评价。不能不去观察调查只一味听信他人的传言,也不要过分苛求别人,对待任何人都要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6.29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①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处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作为道德标准,该是最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专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解读

“中庸”即“执两用中”,无过亦无不及。孔子把“中庸”视为最高的美德,因为中庸之道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识别真、善、美及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的根本方法。

中庸之道,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把握住保持事物质的那个“度”,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追求对立中的统一。

中庸之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修身养性要使自己的性情温和,既不乖张也不自闭,言行举止保持平和中正;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及,避免过犹不及和止步不前。

很多现代人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亲人朋友之间要么过于亲密,爱到窒息;要么就形同陌路,仇敌相待,这都是因为没有秉持中庸的处事原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要避免两极化的思维模式,不偏袒一方,也不鄙弃一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不能激化矛盾。与任何人相处,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距离把握分寸。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②。夫③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圣贤帝王,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此二者是“圣人”。②病诸:病,担忧,。忧虑。诸,“之于”的合音。③夫:句首发语词。④能近取譬:能够从切身的生活中选取例子,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爱于人民而又能救济人民,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仁德吗?”孔子说:“何止于仁呢?那是圣德了!尧舜都恐怕难以做到!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仁道的办法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已欲立而主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朱熹注:“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

张居正注:“盖子贡之说,是在功用上求仁,故其效愈难而愈远。孔子之论,只在心体上求仁,故其术至简而至易。况能知为仁之方,则虽尧、舜之所以为圣,亦不外此。盖尧舜之圣岂能遍物而爱之,只是其心常在安民而已。人君若能以安民为心,而推之以治天下,则仁圣之事,一以贯之,而何尧舜之不可及哉!”

解读

儒家人格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圣”,圣人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又具有无比崇高的道德修养。在孔子心目中,这样的人只有尧舜等上古贤王才够资格。

就是说极少数人能够达到“圣”的境界。儒家道德修养中的核心标准是“仁”,是一切美好的道德行为的总和,博大而精深,但是只要立志于道,即便是普通人也能接近“仁”的境界。由此可见,“仁”的境界可以努力达到,但是“圣”的境界却不是尽力就能达到的。

“圣”的境界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但是“仁”的境界却是我们能够企及的。

“仁”的最大特点便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做事之前先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以,仁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

如今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自然有义务有责任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成全别人就是在成全自己,服务人民就是在奉献社会。所以,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凡事要心怀爱意,懂得成全别人。可见,达到“仁”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一切就让我们从生活的细微处人手吧!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曾国藩冰鉴(第五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编选了经典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道理,学会成长,体会人生。
  • 阔少的失忆妻

    阔少的失忆妻

    对安悦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碰上了叫做君澈的痴情人,更可恨的是,她越来越觉得儿子的眉眼像极了君澈!对君澈来说,最可恨的事情便是出国深造回来,安悦不见了!最可恶的是,他忍了四年的相思之苦,又找了她三年,再见面时,她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帅气的小包子,而且她不记得他了!他无数次强调过,等他,等他回来!她怎么能无视他的强调?她说过,就算失忆,也不会忘记他的……都是谎话,她失忆了,她忘了他……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武神重生

    武神重生

    街头混混成为科研小白鼠,却意外穿过黑洞,开始了小人物混迹大时代的仙旅……
  • 神秘富豪来袭:你是我的妻

    神秘富豪来袭:你是我的妻

    她不过是错把他当成劫匪,“轻轻”打了一下,这个小气巴拉的男人竟然使出卑鄙伎俩把她拐回家。她暗喜,有吃有住还有帅哥看,她赚大发了。帅哥诡笑,便宜占够了没?是不是该我占回来了?
  •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用暴力打造的王座:血腥神主

    我若逆天,必将以血腥铺路,铸就无上王座,是为血腥神主!
  •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先驱(下)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 丑妻不打折(全本)

    丑妻不打折(全本)

    结婚两年,她与他形同陌路。有一天,他将离婚协议书扔至她跟前:“签了它,你可以得到一笔赡养费!”“为什么?”看着那纸协议,她的心,一片荒凉。“你没有了利用价值。不妨告诉你一件事,秦氏别墅已转至别人名下。当初你有这点价值我才强忍着呕吐娶了你。”男人薄唇吐出无情字眼,以贯有的高傲姿态俯视她,“如果没了秦氏别墅你活不下去,你可以选择去死!”男人眸中的邪恶冰冷,清晰地映在她的双瞳。原来,这就是她准备死守一生的男人。接过离婚协议书,她露出结婚两年来的第一个笑容:“萧朗,有一天你会后悔!”当晚,她提着自己的小小旅行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萧家别墅。他既不仁,她当不义。次日清晨,各大报纸的娱乐头条出现一组照片:男人是西城声名最差的公子燕情,女人却是西城第一财团风行部落总裁萧朗未曾曝光于人前的丑妻--秦姒。--爱过吗?她问自己。许是爱过的,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在回答。她的爱,刻在那个家不能见光的角落。可是,等得累了,守得倦了,她终于决定,放手了。------多年后再相遇,她名花有主。她在另一个男人眼前绽放自己的美丽。而他,泪如雨下……
  • 黄金穗

    黄金穗

    穿越娘亲含恨死,迂腐老爹殉情亡。幸有灵魂来互换,小小金穗得重生。爷爷当爹又当娘,祖孙努力奔小康。渣男想要来求亲,哼哼……想娶我金穗可以,予君黄金穗,君冠我之姓!订阅超过30%的亲请投一下完本满意度,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