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0500000022

第22章 雍也篇第六(4)

快乐是人人憧憬的,长寿是人人盼望的,人们常常感觉快乐很难,长寿似乎也不可把握。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里到处都是美好,只是我们不善于挖掘而已。我们应该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敞开胸怀接纳生活,让快乐融人心间。智慧的人快乐逍遥,所以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跟随时代的脚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仁德的人长寿安泰,所以我们要坚持做人的原则,遵循仁义的真理,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做一个智者,做一个仁者,既通达事理又静思追远,这样生命必将快乐又长寿。

6.24子曰:“齐一变,至①于鲁;鲁一变,至于道②”

注释

①至:赶上,到达。②道:正道,真理。

译文

孔子说:“齐国的政治一有改革,就赶上鲁国;鲁国的政治一改革,就合乎仁道了。”

名家注释

程颐、程颢注:“夫子之时,齐强鲁弱,孰不以为齐胜鲁也?然鲁犹存周公之法制。齐由桓公之霸,为从简尚功之治,太公之遗法变易尽矣,故一变乃能至鲁。

鲁则修举废坠而已,一变则至于先王之道也。”

朱熹注:“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但人亡政息,不能无废坠尔。”

解读

春秋时期的齐国和鲁国是邻国,齐国的开创者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创者是周公,因此,齐、鲁的政教都有先王的遗风。但是,这两个国家的具体情况又有区别。齐国因为有山海的丰富资源,封建经济发展较早,并且在经济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所以,齐国百姓十分富裕,国力也相当强盛,曾称霸一时;而鲁国的封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保存得却比齐国完备。

孔子十分崇尚周礼,一心推行仁道。所以,他认为如果齐国在政教上做一些改革就可以达到鲁国的样子了,而鲁国在现在基础上加以改变,就能达到周朝的礼制了,这样就能达到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境地了。

历史从来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和意识形态,但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却深深根植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文化是社会思想的反映,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透过文化来表达展现。然而,社会形态可以改变,文化精神却永不消失。如今社会,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应该珍惜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时刻警醒,以防止西方某些不健康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6.25子曰:“觚①觚,觚哉!觚哉!”

注释

①觚:音gu,古代盛酒的器具,上圆下方,有棱,容量约有二升。后来觚被改变了,所以孔子认为觚不像觚。

译文

孔子说:“酒杯已经不像酒杯了,酒杯啊!酒杯啊!”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觚而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

故君而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而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朱熹注:“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张居正注:“然圣人之意,非为一觚,盖见世之有名无实者多因感于觚而发叹也。故君尽君道,而后可以为君,臣尽臣道,而后可以为臣,不然亦皆觚而不觚者也。若其所关系则又岂特一器之小而已哉!”

解读

觚本来是一种上圆下方、有棱有角的酒杯,但是到了孔子的那个时代有了一些改变,觚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所以孔子就感叹:这是什么酒杯啊!这是什么酒杯啊!实际上,孔子是在感叹,这是什么时代啊,怎么一切都变了!

在圣人的思想里,周朝的礼制是不可撼动的,周礼规定的一切都神圣不可侵犯。春秋时期,觚仍然叫觚,但形状却做了改变,其名与实已经不相符合了。圣人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所以,面对当时世风日下、礼乐不兴的状况,圣人不得不发出如此感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不按规矩往往一事无成。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失去礼仪法制的约束,难免天下大乱。所以,做人做事都应该有理可循。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的形状样貌,失去其形体也就失去了其规矩,也就失去了其依据和意义。除此之外,凡事还要讲究名正言顺,表里一致。名不符实,名存实亡,往往令人缺乏安全感,也很难让人信任接受。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凡事要按规矩来,讲求名实相符,表里一致。

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日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①也,不可陷②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逝:往。这里指到井边去看并设法救之。②陷:陷入的意思。

译文

宰我问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如果告诉他说,‘井里掉进去一个仁德的人’。

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为什么这样做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愚弄。”

名家注解

朱熹注:“身在井上,乃可以救井中之人;若从之于井,则不复能救之矣。此理甚明,人所易晓,仁者虽切于救人而不私其身,然不应如此之愚也。”

张居正注:“有智以行仁,而后仁为无蔽,宰我忧为仁之陷害,其不智可知,故孔子晓之如此。”

解读

宰我是孔子的弟子,曾因白天睡懒觉,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但是他聪明伶俐,能言善辩,又很受孔子赏识。本章是讲宰我对施行仁德有怀疑,认为仁和愚很难区分,所以就假设了一个难题来问孔子。井里掉进去一个有仁德的人,作为一个有仁德的人是否也该随之跳进去救助他呢?孔子一贯主张“明哲保身”,认为不能保存自己的人,不是真正的仁者;但同时孔子也主张仁者“杀身以成仁”,“舍身以取义”,不去救助落井之人,也非仁者所为。所以,这是个两难的问题。但圣人毕竟是圣人,他执两用中回答了宰我的难题:君子既要救助有难之人,又要保全自己,不要使自己陷入险境。并且,针对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圣人又接着引申出:君子可以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被愚弄。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做个好人,但千万不能做愚人。君子为人正直,善于打抱不平,见义勇为,且很轻易相信别人;所以,有很多人就利用君子的善良热情来欺骗他们。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做个好人是我们坚定不移的追求,但是做好人要懂得辨别是非真伪,不能被别人利用愚弄。秉性正直的君子被人欺骗在所难免,但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无良之人利用,被骗多次仍然不能觉悟,这样的好人就变成蠢人了。所以,真正的君子只做合情合理的事,对于不合理的虚假蒙骗应该持有警觉之心。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①。”

注释

①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如果能广博地学习文献,并且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违背正道了吧!”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博学于文而不约之以礼,必至于汗漫。博学矣,又能守礼而由于规矩,则亦可以不畔道矣。”

朱熹注:“君子学欲其博,故于丈无不考;守欲其要,故其动必以礼。如此,则可以不背于道矣。”

张居正注:“圣人示人为学之方莫切于此。若就君道上说,则凡亲贤纳谏,读书穷理,即是博文的工夫,以其所闻所见者,而检束其身心,体验于政事,即是约礼的工夫。人主务此,则二帝三王之治可几而至矣!”

解读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懂“礼”的仁德君子。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他认为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制来约束自己。因为君子只有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才能深刻理解“道”,而道的核心是“仁”,仁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礼”。有了广博的学识,再用礼制来约束自己,自然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的高低与遵纪守法的觉悟程度是成正比的。我们要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从学习中唤醒自己的良知,以广博的学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但是,只学习文化典籍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礼法的约束,恐怕知识越渊博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要遵纪守法,以道德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简而言之,要成为一个仁德的君子,不但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提高思想修养。

.我们提倡知行合一,只有将“文”与“礼”两者结合起来,先知而后行,才能行正道。一个人的内在文化知识和品德修养不容易被觉察,但是外在行为是否合乎礼法却很容易被看到。只有做到表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获得大家的信任,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①。夫子矢之曰:“予所否②,天厌之!天厌之!”

注释

①说:音yue,同“悦”。②否:不对,不是,指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了。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天厌弃我吧!天厌弃我吧!”

名家注解

朱熹注:“圣人道大德全,无可不可。其见恶人,固谓在我有可见之礼,则彼之不善,我何与焉?然此岂子路所能测哉?故重言以誓之,欲其姑信此而深思以得之也。”

张居正注:“重言之者,欲使子路笃信乎此,而深思以得之也。盖孔子道大德宏,不为自己甚,故其待南子者如此。至于灵公问陈,则明日遂行。孔子岂屈己以徇人者哉!合而观之,可以知圣人之心矣!”

解读

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卫灵公是个无道的君王,南子的品行也不端正,她把持当时卫国的朝政,作风淫乱,名声很不好。在这种背景下,孔子去见南子,着实让入迷惑不解。所以性情莽撞的子路就很不高兴,无法理解老师的行为。面对弟子的不满,孔子情急之下对天发誓,说如果做了任何不正当的事情,让上天谴责他。

这番情景,足以看出孔子和蔼可亲,与学生之间关系亲密融洽,是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所谓“大道载物”,大仁大德之人胸怀坦荡,凡事只求问心无愧。只要我们行得正坐得直,无愧于天地良心,就不害怕别人的流言蜚言恶意中伤。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所以我们也不要恶意毁坏别人的声誉,凡事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人与亦云。

“流言止于智者”,面对对他人的毁誉,我们要做一个有智慧有判断能力的人,坚决不对谣言起推波助澜的作用。评价别人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对任何一个人都要全面客观地给予评价。不能不去观察调查只一味听信他人的传言,也不要过分苛求别人,对待任何人都要持一颗善良宽容的心。

6.29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①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处事不偏不倚,不走极端。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作为道德标准,该是最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专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自世教衰,民不兴于行,少有此德久矣。”

解读

“中庸”即“执两用中”,无过亦无不及。孔子把“中庸”视为最高的美德,因为中庸之道是道德修养和处理事物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识别真、善、美及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的根本方法。

中庸之道,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把握住保持事物质的那个“度”,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追求对立中的统一。

中庸之道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修身养性要使自己的性情温和,既不乖张也不自闭,言行举止保持平和中正;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及,避免过犹不及和止步不前。

很多现代人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亲人朋友之间要么过于亲密,爱到窒息;要么就形同陌路,仇敌相待,这都是因为没有秉持中庸的处事原则。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中,要避免两极化的思维模式,不偏袒一方,也不鄙弃一方,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不能激化矛盾。与任何人相处,既不太近也不太远,既不太热也不太冷,要时时提醒自己保持距离把握分寸。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①其犹病诸②。夫③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④,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①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圣贤帝王,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此二者是“圣人”。②病诸:病,担忧,。忧虑。诸,“之于”的合音。③夫:句首发语词。④能近取譬:能够从切身的生活中选取例子,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施爱于人民而又能救济人民,怎么样呢?可以称得上仁德吗?”孔子说:“何止于仁呢?那是圣德了!尧舜都恐怕难以做到!仁德的人,自己想站得住首先使别人也能站得住,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凡事都能从切近的生活中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可以称为是实行仁道的办法了。”

名家注解

程颐、程颢注:“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已欲立而主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

朱熹注:“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

张居正注:“盖子贡之说,是在功用上求仁,故其效愈难而愈远。孔子之论,只在心体上求仁,故其术至简而至易。况能知为仁之方,则虽尧、舜之所以为圣,亦不外此。盖尧舜之圣岂能遍物而爱之,只是其心常在安民而已。人君若能以安民为心,而推之以治天下,则仁圣之事,一以贯之,而何尧舜之不可及哉!”

解读

儒家人格修养中的最高境界是“圣”,圣人既具有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又具有无比崇高的道德修养。在孔子心目中,这样的人只有尧舜等上古贤王才够资格。

就是说极少数人能够达到“圣”的境界。儒家道德修养中的核心标准是“仁”,是一切美好的道德行为的总和,博大而精深,但是只要立志于道,即便是普通人也能接近“仁”的境界。由此可见,“仁”的境界可以努力达到,但是“圣”的境界却不是尽力就能达到的。

“圣”的境界不是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出来的,但是“仁”的境界却是我们能够企及的。

“仁”的最大特点便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做事之前先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自己想做什么的时候也想到别人想做什么,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以,仁的境界是从我们自己身边做起的境界。

如今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自然有义务有责任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成全别人就是在成全自己,服务人民就是在奉献社会。所以,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凡事要心怀爱意,懂得成全别人。可见,达到“仁”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一切就让我们从生活的细微处人手吧!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曾国藩冰鉴(第二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热门推荐
  •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恶老公,你挡我道了!

    凌晨深夜,倾盆的大雨毫不怜惜的从天上飘落,在昏黄色的路灯之下更加的显得冷清和凄索。钱雨菲坐在出租车里,直直的望着前方的道路,美丽闪亮的大眼睛闪烁出期待的光芒。再过一会她就可以看见她的未婚夫了,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很惊喜呢?她脑子里面不自主的勾勒出一幅沐雨辰看见她的一霎那惊醒的表情,然后一把将她抱起来转圈圈,念及此,钱雨菲的嘴角不由得挂起了浅浅的微笑,也不枉费她不分昼夜的在忙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如果可以不这么悲伤

    如果可以不这么悲伤

    暗恋,这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在艾小小的生活里出现了好久,好久。没有怎样奇特的相遇,有的只是姚洛给她的温暖,孰料,他们的相遇就只是在错的时间里遇到错的人,直到遇到那个叫做季凡尘的家伙,她才知道她除了拥有得不到姚洛的那份悲伤里,她还有着一个美好纯净的男孩对她的爱,一步一步的带离她走出暗恋的痛楚,然后走向他的怀抱,可是命运又和她开了场玩笑,说不上来的错综复杂,在遇见秦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回忆抨击着她,季凡尘说:谁他妈的让老子喜欢你呢!苏嘉嘉说:以后谁他丫的敢欺负你,我就让他立马去投胎!还有姚洛无力的回答,小小,你还是个孩子。秦月说,你才是最恶毒的人。米雪说,艾小小,你知道你喜欢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吗?对啊,她喜欢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后悔吗?爱情的背叛,友情的破碎,将她那颗永远微笑的心打得支离破碎,直到那如阳光般的笑容永远消失在她的脸上,她才听到,其实我不后悔。然后她崔然泪下:后来她知道,美好的王子,原来也只是虚幻的泡影,后来她明白,生活的虚伪,就是要强迫她坚强面对,后来她听见:有人在诉说,如果可以不这么悲伤......ps~:晓空首次在网站上发文,多多支持啊,偶写的挺用心的。
  • 解君心

    解君心

    俊美绝伦的名门贵公子玉君好宣布,他要找个独一无二的人做娘子。怎么样才算是独一无二?就像他的偶像一样。有一天,他遇到采花大盗,幸好被他的偶像及时相救。他的偶像是个女人,还是一个武功高强神秘冷艳的绝世大侠客……
  • 捡回一只老公

    捡回一只老公

    某天,她捡到了一只流浪狗,后来上网查询确定它是一只血统纯正的德国牧羊犬虽然狗狗食量很大,她养了…后来…有一天狗狗突然变成了个超级大帅哥。他说,他是一个吸血鬼。而且还是吸血鬼王…狂汗…虽然他长相妖孽,而且八竿子打不出个响屁。可是…他却霸占着她家不挪窝。还经常不穿衣服在屋子里闲晃,还…她都忍了…奇怪的是,在那之后…所有敢找她麻烦的家伙…看着她之后就集体变成发抖的鹌鹑再后来,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这只老兄还是她老板更无语的是,他居然在某日掏个贴着他和她的照片的红本本出来,霸道宣布:你是我老婆…昏倒…这都是什么世道?她搞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了到底是该说他是一个人呢?还是一只?她的世界开始混乱了…&&&&&&&&&&&&&&&&&&&&&&&&&&&&&人物关系列表:主角:洛塔斯.卡帕多西亚*****卡帕多西亚家族*****血族:号称灭亡氏族骨子里为人冷酷傲慢,腹黑残忍,睿智镇定,我行我素。平日里高贵绅士,偶尔会温柔。行事作风擅长不按理出牌。不露声色,手段狠辣。心思深沉,没有人能看透他的目的。目前为止,能看透他情绪的人只有女主。影子侍卫:伊莎,罗瑞丝。职业:卡帕多西亚家族的族长(无冕之王,在血族中相当于王的存在。)年纪:不详(他自己说:忘了!……囧……)(伙伴?):伊罗,艾伯特(魔族)易寒:女主(过去的身世为谜。知道她的过去的人只有洛塔斯。就目前,她曾经用自己的血肉锻造了血族猎人武器:血蔷薇鞭和血镰刀。)
  •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盛世邪宠:嫡女十四

    本以为是魂归九天,谁知是凤鸣九霄!族中长辈,抢钱、抢人、抢地拉,东西抢光之后,袖子一抽,快滚!陆千主面无表情,看似绝望,“你们当真要如此做?”长辈叫嚣,“你们四个废物,已被除名,废话少说,滚!”听完这些话,陆千主嘴角一勾,二话不说,带着家人离开,另起炉灶。再见面时,谁是本家,权倾天下,谁是天才,绝世惊华。。。茶中八卦:“听说了吗,陆千主是个武修天才,十四岁便进入青阶,踹了上一任的屁股。”“据说,陆千主是个奇才丹师,与天乾国第一丹师斗法,生生把对方气得吐血了。”“听闻陆千主制出的不知道什么等级的法器,把天乾国皇族的灵蛇宝剑给断成碎片。”“还有!陆千主是个念师,只是看了那个刁蛮公主一眼,刁蛮公主便跳起脱衣舞,直到今天都不敢出门。”“我靠,这陆千主到底是什么人啊,这不是全才吗!!!我们这些人还怎么活啊?”精彩片段:原陆家看上了陆千主所制的筑基丹,恬不知耻地上门讨要,“你们这些年吃陆家的,喝陆家的,用陆家的,也是你们做出贡献的时候了。从今天起,每月给陆家本家提供一百颗筑基丹,我让你们回本家。”陆千主挖了挖自己的耳朵,“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还是你蠢啊。我的一颗筑基丹要十万两—黄金!想要银子是吧?来人啊,换十万两碎银子,给我砸!”【二】极品十年竹叶青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半裸的绝色少年,头顶一对红通、毛绒的耳朵。陆千主一把扯起少年的耳朵,“还我竹叶青!”“疼疼疼。”少年醒来,食指十对,可怜兮兮地看着陆千主,“我小狐家家的,哪知道什么竹叶青,我就是喝了,喝了点水。”“五马分尸,炮烙,天马流星拳!”陆千主对着那少年的脸猛一阵蹂躏,“还我的竹叶青!”“停停停。”少年眼泪汪汪,好不惹人怜爱,他放软身子,靠向陆千主,头枕在陆千主的胸上,蹭了蹭,“那我用身体偿还吧。”陆千主眯起眼睛,敢占她便宜?陆千主一把揪起少年的狐狸尾巴,把他打回原形。看到陆千主凶狠的样子,小狐的爪子死死抓在地上,被陆千主扯出条条抓痕,于是,一人要一狐签下了不平等条约,一辈子为奴为婢,直到陆千主满意为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春真谛

    青春真谛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