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傻是一点也不傻,是聪明的最高境界,是糊涂的最高层次。郑板桥有云:“难得糊涂”。装糊涂其实是很难的。明白官场的蝇营狗苟,但不同流合污;明白人生的起起落落,但不随波逐流;明白生活的悲欢离合,但不陷其中。这样的人是跳出明白看明白,是山外看山;是沉醉糊涂悟糊涂,是乐在其中。
★承认小过失反而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很诚实
人接受了比自己预期更大的道歉时,其愤怒和不信任感就会立即消除,取而代之的是依赖感和亲密感。
松下幸之助是松下电器公司的大老板,听说他对顾客的来信特别重视,总是将信件妥加保存,在他所著的《经营日记》一书中,对如何应付这类信件,作过详细的论述。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某位大学教授来信说他代表学校向我们公司购买了一些商品,但都有些小故障。我立即派一位生产部的负责人去了解情况。这位教授因为买了不合格的产品,十分愤怒,但因为负责人主动上门拜访、向他及时解释原因,并诚心诚意帮他修理机器,结果很快就平息了教授的怒气。这位教授因此对我们松下公司产生了好感,还向另外一所大学推荐了我们的产品。由于我公司对顾客负责,处理事情时态度又很诚恳,因此,又增加了新的客户。”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之后,只要我们能及时承认错误,就会得到别人的谅解,松下公司在这方面即是最好的一例。他们通过努力,不仅旧顾客的怒气得以消除,同时还发展了新用户。
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只要能诚恳的向对方承认错误,并用某种巧妙的方式,超过对方所期望的程度,对方就会因此而不好意思起来,这样说:“区区小事,不秘这么小题大做了。”不但其怒气荡然无存,而且对你留下一个极其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的自责超过了对方所预期的要求程度,对方就会产生一种欠人情债的感受,从而成为他的心理负提。为了消除负担,表现对方只好承认你是诚实无欺的,反之,如果你谢罪不诚,没有满足对方的要求,他对你的愤怒程度就会增加,不信任感就会加深。两个犯同样错误的人,一个痛心疾首,表示今后绝不再犯错误,这种人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谅解;另一个态度傲慢,没有丝毫悔改之意,就难于获得别人的同情。
可是有些人却常常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故意小题大做,用承认小过失方式,把自己装扮成诚心实意的人,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譬如:有些人在公司里犯了点芝麻小事,便立刻呈请辞职,其实其内心根本就没有辞职的要求,而且他也早就知道上司根本就不会解雇他。上司收到他辞职申请后,立即来安慰他说:“啊,你切勿为了这种小事而感到内疚。”这样,这种人不仅没有被解雇,反而得到了上司的信任,被冠上“有责任感”的美誉。
★装疯卖傻的戴老怪
民国怪人戴季陶,一生疯疯癫癫,做了许多怪事,但此人经验老道精能政治权术,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意思,关键时刻总能帮蒋介石的忙,因而在民国官场站于不败之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蒋介石决定辞去行政院长之职,各方以为宋子文救蒋有功,行政院长非其莫属。果然蒋推宋子文继任,无人异议,独有戴季陶站起来说:子文同志侃侃大才,党国栋梁,将来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况,则天下将以为委员长以国家名吕为私人酬庸之具,非爱子文之道。
这一番慷慨陈词,显得堂堂正正,无可辩驳,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长又白白丢了。
戴季陶这番话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却很合蒋介石的心意。蒋不愿宋出山,因为宋子文有才华,在英美方面很有影响,不愿对蒋俯首听命,这正是蒋不能容许的。因此,蒋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当行政院长。
不明白内情的人,还认为戴季陶这番话,既得罪蒋介石,又得罪宋子文,实际上蒋介石正希望戴这样说,无怪乎蒋说:“知我者,戴公也。”
由此可见,民国政坛上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政客们表而上一套,背后又一套,玩得非常娴熟。
在官场上,说话办事往往不是按原则,而是一切为了个人利益,有时正话正说,有时正话反说,当下属的不是按原则办事,而是要时刻揣摸上级的意图,不能认为上级说什么就是什么,这就是权术。
知识分子,特别是大知识分子,不宜当官,他们往往过于迂腐将上级的话信以为真。1948年国民党选举总统时,蒋介石有意让胡适当候选人,胡适信以为真,实际上蒋介石不过是做做样子,让美国人看看,结果胡适空喜欢一声。其实,眼人都很清楚忱次“选举”显然总统非蒋介石莫属,但蒋介石既想当婧子,又想立贞节牌坊,既要做总统又要造出人们拥戴他 的气氛。因此,他首先便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坚决辞让”做总统候选人,而把胡适等人推出来装璜门面。作蒋介石的老搭档和把兄弟,戴季陶自然是心领神会。在总统候选 人提名时,戴季陶本来抱病在身可以因病请假,但他考虑到,总统选举非同儿戏,在这关键时刻,岂能袖手旁观,因此还是带病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围绕总统候先人的问题,各个派系闹得沸沸扬扬。由于蒋介石的假意推辞,不少人信以为真,有人便直截了当地提胡适当候选人,还有些人提出吴稚晖、于右任、居正做总统候选人,这些人在发言中,都先把蒋介石恭维一番,说他如何“劳苦功高”,为了爱护“领袖”应该让他暂时休息一下。而CC派则提出反对意见,坚决拥蒋当总统。
戴季陶坐在最前排,他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两派人物的发言,同时内心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对策。他深深知道,蒋介石提出不做总统候选人,是做戏给美国人看的,也是对国民党部属的一种民意测验,是争权力的一种手段。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戴季陶对他这位把兄弟是深有了解的,以退为进,是蒋介石一贯的手法,他越是提出不愿当总统,就越说明他想当总统,在这种时候,谁要是不明真象,顺了他的话去做,那保准是会倒霉的。
想到这里,戴季陶顾不得自己重病在身,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登台发言。他十分激动,满脸涨得通戏,几乎是用才识的口吻斥责“总裁不当总统为宜“的论调。说他们不懂政治,不顾大局,这种做法只能置中华民国于绝境 。他力言就国民党的历史来说,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就国民党对国家的责任来说,都非艾先生担任总统不可。戴季陶一番说说扶助扶助有词,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以戴季陶在国民寒号鸟内的次历和威望,谁都不敢与之争锋。于是,戴季陶一锤定音,拥蒋派占了绝对优势。最后,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派人向蒋劝驾。蒋介石扭捏一番之类后欣然接受。
由于善于揣摩蒋介石的心意,戴季陶在国民党内官运亨通被蒋视为心腹。
★让对方自愿服从他并不赞同的决定
用会议的形式使决定具有民主性质,尽管反对派不同意这个决定,但也无法公开反对,而只能自愿服从。
某公司董事长一费喜欢独断专行。但在调查其公司职员对董事长的印象是,却奇怪地发现,公司职员一致认为,董事长是既开明又民主的好上司。该董事长究竟施以何种魔力,使部下对他的独裁统治如此心悦诚服呢?惊讶之余,经仔细分析发现:董事长擅长利用会议这种民主形式。
例如,在决策某项方针之前,尽管董事长自己主张已定,但他必定先召集会议,摆出一别要与大家一道研究的恣态,实质上却是借会议来化解反对意见。因为在召开公司正式会议之前,他已私下与亲信通气,表明自己的主张,即预先做好多数派的工作。所以,无论反对者的意见多么强烈,结果一定是他的意见被采纳。遇到反对派是实权人物的情况,这种方式更为有效。
这是颇为高超的方法。事实上,这种“战略”也是战无不胜。因为第一,反对者经过形式上民主的讨论,其反对意见已经发泄,而且是在正式会议上申述反对意见,不仅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且仿佛自己的部分意见包含在决策之中——这一错觉就能给人一种满足感;第二,因为自己是会议代表,有着一种服从公意的责任感,故最终能自觉服从会议决定——岂知这已并非其本意。
并于工作效率的调查结果表明:一项决议的决策过程比决议内容更重要。人们对自己根本无法介入的事情,自然提不起兴趣来。所以命令式的作风,容易引起部下的反感,而难以实施其决策。但这位专横的董事长因运用“会议”这一民主形式,使下属没有被逼迫的感觉,这的确为其过人之处。无疑,从善意的角度看,这位独裁的董事长是才能出众的经营者。然而,这种形式上的“民主会议”,人们在无意中也上过它的当。例如,国会议员的先举表面上十分民主,似乎是全体选民意志的体现,但其运用方式,实质上就有违背民主真谛的因素。
★揭露自我
每个人都拥有不愿为人所知的一面,即使并非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但或多或少都有些心事隐藏在心里面。风头正劲的人,就通常不愿被人探知过去的历史,或工作方面曾经遭遇的失败,血气方刚时犯下的大错,肉体上的残缺等。每个人都有基于某种理由,而有不愿被人所知的一面,因而意图将之隐藏在内心深处。
正由于心中有鬼不愿外泄,所以才装做一付毫无弱点.的姿态来与人交往,也就是坚持地刻意武装自己的内心。不过,当我们干脆地解除自己所有武装,毫不掩饰地暴露所有的缺憾,而以诚相见的的话,对方也相对地会以较为轻松的姿态和我们相交。
通常,人们对我们意欲掩饰的行动,常故意投之以有色的眼光,偶尔还可能故意往坏的方面解释。但如果我们本身解除警戒,表示我们信赖对方、表示好感的话,对方
反而会以诚相见。即使对方不怀好意而来,但为我们逐渐解除武装,慢慢地暴露自己的一切缺点,采取较低的姿态,可达到使对方将恶意转变为好意的效果。
“人要相交,马要试骑”,这是人人知道的道理。羞于开口,终究无益于事情的解决。
某些人虽然任性,但具有强烈的依赖心,无论再烦恼,再无聊的小事都向他人倾诉。这些人抱着“反正本来也是无法解决”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战术,向人倾诉,居然歪打正着,消除自己的焦燥感。换句话说,这些人已经把他们的缺点转变成对自己有利的优点。
不开口的话,什么事情也解决不了。与其什么事都一开始就死心,倒不如抱着一试心情,即使被取笑也没关系,诚恳地与对方交谈看看,请求对方惠助一臂之力,才是创造“机会”的明智之举。
有时候,我们常会听到别人说这样的话:
“原来是这件事啊,唉呀,如果你早点告诉我,我就有办法解决了!”
“今年的预算已经订好了,真不巧,明年再说吧!”
当我们着手思虑某件事时,如果一开始就先告知对方,说不定这正是对方所亟需的意见,使你获得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们正在编列统算,你的意见实在太好了,我们会后就立刻通知你,谢谢你宝贵的建议”。
你是否也在一开头就对某件事情死心呢?遇事只有试了才知道,即使在闲谈之中,把胸中累积的所有烦闷、毫不保留地倾吐,让他人协助解决,说不定正是抓住时机的大好起步呢!
假如你谈话的对象防备心理很重,而且表现得毫不通融的时候,你最好先泄露出自己的某些弱点,使对方解除戒心。即使经常以严肃的死板脸孔斥责部下的领导,只要以信赖他们的姿态交谈,也会使会谈意外顺利地进行。
人类一方面严密地隐藏自己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另一方面,又渴望将自己的秘密向某人告白。秘密是内心相当沉重的负担,长久不安是很痛苦的差事,倾吐肚子里的不幸不满,寻求相知的人了解,是人类本能上的欲求。揭露自我,是巧妙地引导对方唤醒本能欲求的行动,也是使对方向你敞开胸怀的秘诀。
★睁只眼,闭中眼
蔡国明是某知名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非常有幸被分配在国家机关工作,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而骄傲,认为他将来前途远大,他也非常珍惜自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早起晚归,勤奋努力,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打开了局面。
他的上司办公室主室,对他的才华和工作精神非常赞赏,多次在机关大会上给予表扬。蔡国明对主任也是感恩戴德,心想:有这样好的领导能够赏自己,真是自己的福气,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出来,绝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厚爱。
有一次,他拿着昨天加班赶出来的报告,在上班之前提前来到主任办公室。一进门,却发现主任和机关的打字员小张搂抱在一起,关系暖昧,非同一般。
当时看了以后,他就心慌意乱,急忙退了出来。
这件事,对他的思想震动很大,他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才好。从此见了主任,就好像做了错事一样,心里老是发毛。总觉得主任会怀疑他在外面乱说,自是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
刚久不久,老师生日,同学们都赶到老师家聚会贺寿。宴席之上,一片欢颜,独有蔡国明一人情绪低落。大家问他出了什么事,他怎么都不讲。后来,在宴会结束时,他把这件事情单独告诉了他的老师,希望老师能给他出个主意。
老师听罢,思索几分,给了他三个字——装糊涂。
因为:
1.是蔡国明的领导,又是恩公。作为蔡国明,即使是看见了这件事,也不应该出去散不。否则,会给主任的政敌和对手们提供把柄,把事情扩大化,从而断送了主任的整个前程。这样下来,不论是于已于他,蔡国明都是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2.虽然主任是有妇之夫,但是他的妻子,已经出国到日本两年,俩人的感情究意怎么样,谁也不甚明了,也许主任与那位出国的女士仍保持着名义夫妻关系,也许主任与那位出国女士已早断了关系。
3.人的感情,就如同社会生活一样,都是非常复杂的。只看现象并不能说明本质。说不定他们俩之间并不是非法的男女关系,而是真心的爱情。只是由于时机和条件不到,不便于公开而已。而如果将这件事情传出去,人们肯定会认为这是机关丑闻,后果将十分严重。
总之,老师要求蔡国明对这件事不要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而要采取“什么都没看见”的态度。
听了老师的意见,蔡国明深以为然,心里也有了底了,再也没了惶恐的心情。在工作中,他一如既往,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机关里也从来没有人议论起主任和小张的关系。
事情被撞破以后,主任起初对蔡国明有些不太自在,甚至处处加以提防,在话语和行动中给予暗示和警告。
而蔡国明则按照老师给的锦囊妙计,在有意无意之间,向主任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你尽管放心,我绝不会坏你的事,也绝不会让别人抓住你的把柄。”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试探,主任发现蔡国明的确是一个不捣是非,不会坏自己大事的人,就慢慢消除了戒心,更加信任他了。并把机关许多重要的工作委托给他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