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9400000033

第33章 影响的诗学与诗学的影响(12)

第六节 中国诗与“反象征主义”

1.呈现与再现

20世纪美国诗歌理论和实践中一个不断重申的原则,是强调诗歌语言能呈现(direct presentation),而不是再现(representation)。因此,现代美国诗的基本倾向不仅是反浪漫主义的,而且是反象征主义的。在现代美国诗中占主导地位的庞德-威廉斯-奥尔森传统,是用对物象的临即性(imminence)来代替浪漫主义的繁复比喻,也代替象征主义的替代暗示。看起来这是文学技巧,有论者却总结说,他们“努力用一种新的现代,来代替一种出了毛病的文明的体系”。

就诗歌语言而言,欧洲“文明的整个体系”所形成的文化积累,是诗歌语言的象征意义的构成基础。象征建筑于文明积累之上。

语言作为文学的工具,或作为人类交流思想的一般工具,是很不顺手的。自笛卡尔起,欧洲哲学家就再三声明语言不堪信任,语言是人类不得已而用之的表达手段。尤其是对于诗歌这种必须在有限的文字内传达超负荷内容的文体,语言更是显得笨拙,因此,欧洲非叙事性诗歌的传统是诗人向读者间接或直接灌输抽象的感情或感想,而不是用具象的语言描述或再现引起他感想的事物,借以诱寻启示读者产生相应的体验。直接说理或抒情,唯理主义与滥情主义(sentimentalism)成为欧洲诗歌传统的主导风格。

19世纪末在法国兴起,并向英美传播的象征主义,以形象语言在读者心中激起所预期的情感或思想反应。庞德谓诗歌“不应当是情绪喷射器”,而应当是“情绪方程式”;艾略特谓诗歌应当是一种“客观对应物”,——“一旦摆出这些最终以感情经验呈现的外在事实,立即可以激发这种反应。”

这些,实际上都是在重复象征主义基本原理:1886年法国象征主义者的宣言就指出了象征主义使用意象的目的:“象征主义追求将思想包容在感觉形式之内,但感觉形式非其目的……在象征主义艺术中,所有具体的东西,不过是用来表现与原初思想奥秘联系的感觉表象。”

而英国最主要的象征主义诗人叶芝也有类似的说明:“象征主义实际上是不可见的本质的唯一可能的表达形式,是燃烧着精神火焰的透明的灯。”

因此,象征主义诗中的意象只是手段,即不断地指向一种抽象的理念(“本质”、“思想奥秘”)。这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机制。

象征本是诗歌古老的手法,使用象征并非象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象征主义只是强调使用象征,并且有一套使用象征的特殊方式而已。我们可以看到叶芝在其象征主义创作阶段构成象征的基本方式是,将希腊以来的欧洲的文化传统,与爱尔兰民族传统结合,并以自己的创作将其富集而形成的一整套象征——天鹅、拜占庭、旋转体等等。其复杂性可能超过了法国19世纪末象征主义,但依然是这种艺术方法的发展。

2.从意象主义到“纯意象谬见”

庞德早期是接近象征主义的,他的杰作《归来》一诗,或许是他最象征主义的作品。它使用希腊神话模糊的形象(而不是直接搬用希腊神话),在自由诗的形式中巧妙地调动西方的原型意识。这首诗实际上并非意象主义。

现代汉语用“意象”一词对译英语的image一词。这二词在中英文中都太笼统。本书不谈此词在中国诗学和哲学种种复杂语源与组合,很多学者已经研究过,本书只把它视为英语image之对译。但是,在英语中,image这词也用得太滥,被人称为“懒批评。”可以指心理学中的“心象”,可以指视觉的“物象”,也可以指文学作品中的集合形象(如人物形象),因此,image似乎译成“形象”比“意象”合适。我们在讨论诗歌技巧时,大部分情况下image一词指的是语言形象,或是指具象语言。因此,用“意象主义”来翻译imagism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翻译。这点必须说清,以免误解。

意象主义是一种模棱两可的,处于十字路口的诗学原则,它有几种理解和发展的可能性。

意象主义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形象语言可以直接表现事物。他们强调表现,他们不认为形象语言是任意符号,与事物没有相应关系,他们信任形象语言有像费诺罗萨-庞德所理解的汉字那样的直接表现能力。

庞德的朋友梅·辛克莱的文章突出地强调这一点:“意象不是替代物:它不代替除自己外的任何东西,呈现(presentation)而非再现(representation),是这一派的口号……你无法分开事物与意象。”因此,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象,是物象本身,在他们看来也就是具体经验的综合,而不是一个神秘理念的载体。

呈现而非“再现”的意象,第一个特征是其具体性,这也是美国诗人所理解的中国诗的根本性质。韦利曾这样解释为什么他的中国诗翻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欢迎:

我认为这本书40年来一直很受欢迎,其原因之一是平时不读诗的人也喜欢它……他们之所以觉得中国诗合他们的口味,是因为中国诗主要跟具体的特定的可触可见的事物打交道,它谈一棵美丽的树,一个可爱的人,而不谈诸如美或爱之类的抽象概念。

中国诗最主要的特征是具体性,这在新诗运动时已成为普遍的看法。玛丽安·莫尔在自己的诗中赞美“中国式的对细节的热情”。弗莱契指出现代美国诗的三个主要代表诗人玛丽安·莫尔、沃莱斯·斯蒂文斯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都受到中国诗影响,因为:这几个诗人与中国诗的共同点不在于题材上的相似,不在于形式上的直接模仿,而在于与事物的完全认同合一(total identification with things)。

“完全的认同合一”,就是梅·辛克莱所说的意象“即事物本身”。这样,诗歌语言的具体性,或者说具象性,使它暂时逃离了语言的武断(arbitary)符号性质,而有了“汉字的呈现能力”。到40年代新批评派的温姆塞特(William K.Wimsatt)称之为“语象”(verbal icon),他的根据是美国符号学家皮尔斯(C.S.Pierce)的符号三分类,其中一类是“具象符号”(icon)。

这种观点,一直到50年代,学院派批评家还称之为“纯意象谬见”(heresy of pure image)。但在美国现代诗歌史中,这种观点不断地反复出现,已成为美国诗的固有传统。

但是,在比较差一些的诗人手里,这种诗学立场很容易产生感觉的浮面的简单表现,变成一种图画式印象主义。休姆的诗就被人讥称为“明信片诗”(picturepostcard verse);弗莱契的诗当时也被人认为是“印象主义”;《诗刊》早期副主编阿丽思·柯尔宾·汉德森把除庞德之外的意象派诗人全称作“图画式印象主义”。

深面表现倾向之产生,与浅薄地理解中国诗或日本诗有关。有人认为这主要要责怪日本诗,因为日本诗倾向于纯描写,也就是说,与中国诗相比,日本诗无深度。显然这说法不公。埃米·罗厄尔的仿中国诗与她的仿日本诗一样缺乏深度:罗厄尔的大部分诗,只是一些“栩栩如生”的图画而已。

3.旋涡主义的意象动势

庞德在“旋涡主义”时期对意象加以重新定义时,他明白了光是精确的描绘不可能是理想的诗,他开始要求诗里有“一种流体的力量冲击环境……而不是仅仅观察、反映”。

也就是说,诗歌意象须有内涵,须有深度,须有动势。

这样的意象主义与象征主义有什么不同呢?庞德在这段时期仍没说清楚这中间的区别。他在《神州集》中对李白《玉阶怨》的详细注释即是一例。庞德对这首诗是如此欣赏,不久后他在杂志上又单发一篇文章,把这首诗再分析一次:

……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发现一切俱在,不仅是暗示出来,而且是一种数学的化简过程,让我们看看是什么样的情况造成了这首诗的语句。如果你高兴,你可以扮演柯南道尔:

首先,“玉阶”,因此色是在宫殿里。

第二,“罗袜”,因此人物是一个嫔妃。不是仆女,也不是偶然来到宫里的人。

第三,“露……侵”,因此妃子等了很久,不是才来。

第四,“玲珑望秋月”,因此男子失约,不能以天气不好为借口。

第五,你会问我们怎么知道她在等一个男人?

你瞧,题目上说“怨”,我们还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

按庞德的分析,这是一种对应整齐的象征主义,而且是古老的象征方式,只是中国诗人用得极其简洁,极其克制而已。所以庞德的结论是:“这种中国诗,读者恐怕不会感到陌生。”

这样的意象,用庞德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比喻性感受的“更压缩的,更省略的表现方式”。这也就是象征主义。

同类推荐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菊花禅

    菊花禅

    ,《菊花禅》(作者许冬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写物随笔,它散发着草木香、胭脂香,又氤氲着晚风细雨的清凉。和年少情怀的幽寂惆怅
  •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超值金版)

    优秀的哲理美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应接不暇,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为了让读者感受中外哲理美文的风格和魅力,使读者获得美好的享受,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本书提炼的哲理美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
热门推荐
  •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独步惊情:盛宠毒妃

    【已完结,新书《一世倾心:放倒妖孽邪王》已发布,希望大家都去看看,谢谢捧场!】人只有死过一次,才明白自己贱在哪里!重生归来,势要把握一切先机,可这一个个目露凶光的女人,实在是太恐怖了,怎么办才好呢?她冷冷一笑:“那就能动手就决不动口,能弄死就决不留活口。”那一天他说:“怡儿,朕护你一世无忧,可好?”她不语:一世无忧当真是许她的?多年以后他又说:“怡儿,朕陪你一世无忧,可好?”她得意的笑了:开玩笑,现在的她会这么随随便便的就被人搞定?
  •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

    《自己拯救自己》一书最初的创作只是为了配合斯迈尔斯的演讲。1856年前后,斯迈尔斯经常到利兹市去作演讲,对象是一群困苦无助的年轻人。讲座地点是个简陋、空旷的大房子,本来是用于治疗霍乱的临时病房。在演讲中,斯迈尔斯尽力让这群迷茫的年轻人明白:人生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自身的努力,比如勤奋、学习、自律和自制。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培养正直、诚实的品质,并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些演讲的效果之好,远远超出了斯迈尔斯的预期。于是他开始将演讲内容整理城文字,按照斯迈尔斯自己的说法,“毕竟,书籍要比口头语言流传更广”。他把书名定为《自己拯救自己》,他觉得,“再也没有比这一名称更切合主题的了”。
  • 激励不用钱

    激励不用钱

    心理学强调,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物质的需求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所以简单的金钱激励一定是最愚蠢、效果最差的激励方式——也许有些人拿高薪就有干劲,但他们绝对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本书提倡非金钱的激励方式,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非物质激励的方法,结合大量发生在知名企业里的真实案例,既有完善员工激励制度的方法指导,又有激励员工的技巧展现,相信不同层级的管理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
  •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一定要把老师“搞掂”

    ,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肖小笑,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班长,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幽默,“铁三角”中的老大,情节简单,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三十六计大全集

    三十六计大全集

    有人说《三十六计》是南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所作,但具体作者和准 确成书年代都已不可考。全书共分六套计,即胜战、敌战、攻战、混战、并战、败战等计。在这六套计中,每一套均包含有六条具体计谋,总共三十六计,集历代兵家智慧之大成。 本书在结构安排上,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兵家活用、商家活用、职场活用、处世活用等板块。全面解析经典智慧,给读者以人生启迪。所选的 荟萃古今中外的精彩案例,不但能让你从先人那里得到启示,学会深谋远虑 ,而且能让你在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时,更加得心应手,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乱世离歌

    乱世离歌

    一个被冠上克夫克亲煞星之名的女子。父母双亡,寄人篱下,遭亲戚嫌弃嫁入深宅大院,丈夫却是个傻子......从她嫁入高家大院的第一天,就有人不断惨死,当所有人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她这个煞星,她是认命还是......幽深的深宅,受尽凌辱的生活里,她的泪终将为谁而流?是痴傻的丈夫?觊觎她美色的小叔?还是那个死而复生的人......这一次,吉祥想做新的尝试。喜欢唯美文字的亲请跳坑,非小白,慢热,有耐心的亲猜跳坑,呵呵。吉祥会带你走进烟雨江南的富庶之地,回顾那些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希望,亲们在读者吉祥《乱世离歌》的同时,偶尔会想象,自己也穿着一身月白梅花的小袄,泡上一壶香茶,摆上一碟馋豆,在夜深人静的巷口,青灰斜飞的屋檐下,呼吸着江南泛着水气的潮湿空气。然后,在梦里,邂逅一次烟雨暗千家的古镇情缘......吉祥的古代文系列:歌三阙第一阙:《漓宫挽歌:药引皇妃》已完结。第二阙:《乱世离歌:克夫新娘》完结第三阙:《雪銮清歌:王妃吉祥》(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喜欢离歌的亲,一定会喜欢吉祥的新文《何当共剪烛》http://m.pgsk.com/a/139760/新坑期待亲们的支持~!
  •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会跑的布娃娃(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大串联

    大串联

    假如没有那次大串联,我现在可能也跟很多人一样,娶妻生子,买房置地,赶上黄金周什么的还去什么地方旅旅游。老了,就打打太极拳,跳跳交际舞,或开车到水库钓钓鱼。恰恰是我十七岁的那次出行,叫我知道了人的内心深处蕴含着那么多深不可测的黑暗层面,几乎想都想不到……这一发现,居然影响了我的一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