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04

第4章 观察中国文化(4)

如果说口述文学被拦在中国文化的城墙之外,那么俗文学可以说是挂在城墙上,不上不下。教化是俗文学悬挂的绳索,也是爬进城的希望。

在晚清,道德教化第一次被转变成政治说教。晚清白话文学的主要辩护士梁启超对此毫不讳言,而且硬说是“欧洲经验”:

在昔欧洲各国变革之始,其魁儒硕学,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所经历,及胸中所怀政治之议论,一寄之于小说。于是彼中辍学之子,黉垫之暇,手之口之,下而兵丁,而市侩,而农氓,而工匠,而车夫马卒,而妇女,而童孺,靡不口之手之。往往每一书出,而全国议论为之一变。

一本小说,竟然能让“全国议论为之一变”!表面上把俗文学抬得很高,实际上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把俗文学降为教化之附庸。政治宣传使俗文学地位进一步复杂化。消闲式俗文学虽摆脱不了教化,却是俗文学本色,武侠与言情,为其正宗。宣传功能把悬在城墙上的俗文学“拔高”了,其文化地位却更成问题。

五四之后,宣传性俗文学有了一个现代名称“大众文学”。据称此词从日文借来,郭沫若给了一个极干脆的定义:

你不是大众的文艺,你也不是为大众的文艺,你是教导大众的文艺!……大众文艺的标语应该是无产文艺的通俗化,通俗到不成文艺都可以。

到了这种地步,俗文学与主流文学的自由度几乎全翻了过来,大众文学只能做宣传工具,反是主流文学(五四新文学)有可能逃脱教化,对规范加以质疑或挑战。

20世纪中国文化史有个惯见现象,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即把宣传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课题。由此,文学成为宣传工具,而俗文学则为最顺手工具。现代中国最重要的民俗学者钟敬文教授,是1958年民间文学界批判的头号靶子,但祸却是他21岁的大学生时就闯下了。1925年他在《附会的歌谣》一文中,把彭湃改写海陆丰童谣《红心姊》宣传革命说是“颇滑稽”,“分明有意烘托”,认为这种做法“可怜可恨极了”。工具化与口头文学的原生状态明显冲突。

如果俗文学来自人民大众,它就无法教育人民大众,大众反过来等着被俗文学教育。既然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而工人阶级也不能自发产生马克思主义,他们实际上都不具备规范能力,要靠革命的知识分子来改写歌谣。于是我们看到,时代变了,革命更神圣了,文化格局依旧:主流文化在把口头文学书面化时,加以规范化。只是道德教化与政治宣传这双重功能,给俗文学压力更大,规范化更剧烈。

在政治宣传压力由于战争而更显迫切时,出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讲话”的真义,不在于延伸从杨维桢到梁启超的俗文学教化论,而是反过来,要求以俗文学作为文学主流。在这之前,主流文人创作(五四新诗小说)常可豁免教化任务,《讲话》强调文艺家向工农兵大众学习,在创作大众文学的过程中改造自己。他建议的是一个全新的文化格局:一边是控制规范俗文学,一边是俗文学来改造主流文学。不仅是“在提高指导下普及”,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因为“所谓提高,也就是从工农兵提高”:俗文学从来没有如此高的地位。

注意:处于新的文化格局中心地位的,是俗文学,而不是原生态的亚文化口头文学:文艺家应当爱民歌等工农兵“萌芽状态的文艺”,但不能“为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于是文学大众化变成清理亚文化的过程。50年代对民间文学进行了大清扫,认为其中只有一部分是“真正劳动人民”的,其余部分已经“被统治阶级思想玷污”:口述文学中有“反人民的东西”,包括“小市民肉麻小调”,“地主富农歌谣”,“社会罪犯隐语”,“迷信色彩故事”等等。几十年无数“民间文学工作者”整理的结果,亚文化口头文学被彻底俗文学化,几乎整个儿消失,以至于现在抢救都晚了。

由此,杨维桢的“城-郛-郊”格局被取消,换成俗文学中心,进而俗文学一统天下。这个方针从50年代初开始全面施行。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及其精选《红旗歌谣》可以说是这方针全面胜利,新的文化格局终于形成。

首先,《红旗歌谣》中没有一首是真正的“劳动人民创作”。既是一百万首选一,“精选”本身已使作品失真。况且,层层的秀才还层层改写,最高编者郭沫若也承认他作了“字句上的改动和润色”。据何其芳介绍,其中最有名的那首是这样产生的:一个农民说“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有人补上二句“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寄给报社。编辑又加二句:“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诚然,口头文学的记录本总是或多或少经过改写的,语言学的困难加上文化规范的困难使原词照录成为不可及的理想。但像这样完全越俎代庖,还坚称是在“采风”,却是史所未见。

《红旗歌谣》是作为创作范本编选的,是给任何想做诗的人读的,尤其是上层文人,作家诗人,因为他们的创作最需要改造。编辑者的着眼点就是让诗人“从这里得到启示……产生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把我们的文艺引向新的高峰”。

至此,俗化主流文学的压力到达极点。毛泽东本人在五六十年代坚持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民歌中倒是有一些好的”,认为从中可发展出“新体诗歌”。

检查一下1958年之后20年的内地诗歌,可以说新诗“民歌化”取得了惊人的成功。重要诗歌刊物上发表的诗与《红旗歌谣》无分轩轾。让我们只引用这几十年中最杰出诗人的作品:

田间《赶车传》

爬上一岭又一山,

山峰连绵望不断。

火山血海悬崖陡,

前进一步满身汗。

李季《访苏诗抄》

初访巴库整十年,

巴库十年大改变。

这样的“诗句”其实不用诗人来写。

此种五七字句一统形式终于引出了谨慎的反感。何其芳与卞之琳起而反对这种句式,提出“新格律诗”(提倡自由诗已太犯忌),引起批评界的围剿,只是因为何其芳也是文艺官,才免了大祸。

由此,整个中国文学被搓捏成一种假口头文学,一种伪造的“大众化”表述方式。最早的“重写文学史”篇章之一,木弓先生《“文革”的文学精神》一文认为“整个‘文革’的主题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众文学,是民众对知识分子理想的全面占有”。对“真正”两字表示怀疑。

“民歌体”还远远越出文学领域,成为政治表述方式。1958年以后的政治文件,包括报纸社论,都充满此类“诗句”:

高山人造海,

渠道赛江淮。

流水空中过,

船舶岭上来。

据说这是1960年人代会的议政发言。用这样的表述来“讨论”大饥馑中的政治,除了“集体催眠”无以名之。一直到近20年后,《天安门诗抄》还在用“民歌”搞政治,可见遗泽之深长。

1958年《文艺报》欢呼新民歌的许多社论有句套话,“村村都有郭沫若”。这话倒不夸张,真正的民歌手不会读《红旗歌谣》,有点儿文学或政治小野心的乡村小“知识分子”,却很快学会用《红旗歌谣》的方式写诗,因为上层文人郭沫若们也在用《红旗歌谣》方式写诗。全国写诗人均是郭沫若,上上下下只剩“个别字句”的差别:

郭沫若《金田新貌》

工农联盟基础固,

领导正确政权专。

殖民锁链已摧毁,

封建死灰不复燃。

这位二十多岁时以华美狂放的《女神》开启中国新诗史的大诗人,到六七十岁写的诗与村头墙报上的诗毫无区别。中国诗歌成为如此一场闹剧,这真是历史的悲哀。

或云此类诗毛病出在其内容,即所谓“假大空”,形式七字句与否,文字工雅与否,是其次的事。我的看法不同。固然,用自由诗形式也写出了成千上万本的标语口号诗,但新民歌体的问题还不仅在于宣传,它是一种貌似天真无邪的强借大众名义的作伪手段。试举新民歌体最后的表演之一,臧克家赞颂五七干校干部下放的诗组《忆向阳》为例:

大树撑绿伞,

朝曦红耀眼。

环坐草坪上,

凝神学毛选。

臧克家对五七干校的赞美能否写成自由诗?当然可以。但那样就没有文体的“流白单纯”,作为遮掩,而且由于自由诗节奏复杂,读来更少“诗意”。新民歌体实际上是伪颂歌的最佳形式,其形式之“民间性”给其实用政治目的打了掩护。

《红旗歌谣》所代表的新民歌是一种写特定政治、文化目的而制造的俗文学,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扫除了口头文学,另一方面整肃了上层文学。它用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排除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的上层、下层——书面、口头之对立,而这种对立一直是中国文化立足之基础。

话又说回来,难道在中国历史上,上层文化不是屡次成功地从口头文学或俗文学寻找新形式?为什么这次不行?

实际上,《红旗歌谣》的编者似乎对重建盛世神话很有信心:“历史将证明,新民歌对新诗发展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理由?“中国文艺发展史告诉我们:历次文学创作的高潮都和民间文学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楚辞同国风(原文如此),建安文学同两汉乐府,唐代诗歌同六朝歌谣,元代杂剧同五代以来的词曲,明清小说同两宋以来的说唱,相互之间都存在这种关系。”

但是实际情况,与编者的乐观预见恰恰相反。

《红旗歌谣》式的新民歌完全违反破坏了建安文学、唐代诗歌、元代杂剧、明清小说等借以成功地从亚文化汲取新形式的文化基础。只有分层明确,上层文学样式具有确定的文化优势,这种汲取才可能。五四文学家的歌谣收集运动为这种汲取作了准备。若不是此后几十年的滥用俗文学,歌谣形式进入新诗并非完全不可能。

20世纪中期50年代,中国文学走上全面俗化之路。历史已经证明,如果新民歌对中国新诗有什么影响的话,那就是阻滞了其发展近半个世纪。然后,当中国文化又有机会从上下混沌的格局回到分层时,坚决地把当代诗歌朝先锋主义和“西化”形式方向反弹过去,中国诗立即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恐怕是始作俑者所料想不及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文明之旅

    文明之旅

    本书是余秋雨亲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五大文明发源地和主要宗教发祥地,直面穿越千年的人类文化,以冷静疏朗的笔触描绘古老文明的昨日与今朝,辉煌与衰落。此次行程跨越亚、欧、非三大洲,一行人走过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众多异域国度,最终回归中华故土,虔诚寻访雪域高原和中原古都,倾听历史亘古悠远的声音。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青春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优秀员工要活用的15本国学经典

    汲取国学为人处事智慧,成就员工职场常青之道。国学经典中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对于大家处理职场上的事务亦具有指导意义。
  • 职工礼仪手册

    职工礼仪手册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失眠自我康复全书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必须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但是近年来,由于现代人生活压力的加大,各种疾病的侵袭等因素,导致现代人失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本书从失眠的各种成因着手,详细叙述了各种原因导致的失眠的病理性、生理性、心理性因素,并且对症下药,对每种失眠症都给出了详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方法,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结合中西医对于失眠症共同的观点和治疗手段为人们彻底规避了失眠的隐忧。本书介绍了大量实用的保健手法、辅助睡眠的运动方式和食疗餐单,改善失眠效果良好,并且简单易操作,对于那些饱受痛苦的失眠症患者,本书不失为一本“解救失眠患者的宝典”。
  •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宠妃无度:狂妄大侍妾

    她是金牌猎人,以猎杀罪犯为生,身手矫健,性格狂妄。一朝穿越,她成了一个病死王爷的陪葬侍妾,好不容易保住一条小命,却被王妃欺辱,继子坑害,人人当她还是柔弱无能的下等侍妾,想要害她性命。她斗毒妇,整渣男,呛皇帝,与病弱王爷联手掀起翻天巨浪。要誓众人俯首称臣,再不敢造次。只是那冷淡无情没有人味的王爷怎么突然变得这般热情?病娇王爷稍稍靠近,温文一笑:“本王给你送一道餐后甜点如何?”“不要。”孟青珺断然拒绝。病娇王爷马上变脸,威胁道:“不要也得要。本王将自己做为甜点送给你,岂容你拒绝?”孟青珺抵死不从,...
  •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修养。在高雅女性的重要因素中,修养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与境界,它赋予女人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修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修养是一种内敛的修为,是潜移默化中的体味和感悟;修养是一种沉淀的魅力,是足够的历练和智慧的浑然天成。一个有修养的女人静若幽兰,芳香四溢,让人如沐春风。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智慧之于女人是博爱与仁心,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的丰盈与独立,是不苛刻的审读万物,更是瞳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慧心的平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倾城泪,雪胭凝香

    倾城泪,雪胭凝香

    为一场恶意的阴谋,她与他擦肩而过,无缘夫妻。在一次刻意的安排,他对她一见钟情,从此,爱恨缠绵。******他疼她入心,爱她入骨,她却利用了他,从他的怀中,钻到了另一个男人的心里。他冻心绝爱,她却又跑回来,霸爱劫心,使他陷入爱与恨的纠结之中。她说,她心已不爱,为何?会放下他去追随着她从前的依恋?他说,他的爱已成恨,那为何?却又撇下江山,拼死相救?******她一身男装,伴君身侧,一朝突然晕倒,男儿之身,却惊现喜脉,顿时,众说纷纭,这是谁人下的种?五年之后,某一萌宝出现,“娘!外面有一个长得像我的人来找你!”“臭小子!别以为每个长得帅的男人都是你爹!”简介很大气,内容很细腻,走过路过的亲们,表错过了哟!咖啡不要钱,随便冲个也无妨,若是稀饭,就点一个“加入书架”吧!亲的支持,零香无限滴动力!再表申明,此文绝不会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