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03

第3章 观察中国文化(3)

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

这本无人再读的“诗选”应当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精选的诗选,可以在世界纪录大全中占一位置。1958年春,毛泽东指示“搜集民歌”,仿照古代盛世采风以观民情。不奇怪,马上出现了一个“全党办文艺,全民办文艺的新局面”。全国几亿工农兵,几个月中写了上亿首诗。党委要宣传部层层上报这个“大跃进”成果作为“献礼”,最后由郭沫若与周扬选出两百多首,集为《红旗歌谣》一书,应当是近一百万首诗中精选一首。

这些诗艺术上如何?“全部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文艺成就,和可能达到的艺术高峰比起来,都是‘一览众山小’。”

且住。此类愚行,在中国当代多矣,不值一提,更不值得为之写一篇“重读”。只消看任何一本当代文学史,提起这场公案都有一长串“虽然”、“但是”的辩证法。比起当代中国一个接一个惊天动地的运动,这场“新民歌运动”至少有个好处:挺文雅的,没有捣毁东西打死人。最坏的后果,据一本权威性的当代文学史说,只是“得不偿失,造成精力、物力和时间上的严重浪费”,形成“对文艺生产力的破坏”。写诗能计什么得失?大干大忙还能不让人借个理由休息?笔墨纸张算多少“物力”?至于“文艺生产力”,原不比麻雀的繁殖再生能力差。

如此而已,这场“运动”真是个无伤大雅的笑话。所以《红旗歌谣》主编之一周扬,在1978年20年后重印此书时,另加一跋,依然赞美有加,并有妙语云:“虽然带有浪漫的夸张的色彩,但也正由此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真实。”所谓“反映论”,如此一用,倒是歪打正着。周扬写到此,做了个鬼脸,我希望。

如果本文只是以官修文学史作为论辩对象,任务就过于简单了。实际上最近几年出版的当代文学史,都把《红旗歌谣》说成不值得一提,尽可能三言两语迅速打发,或是闪烁其词烟云模糊过去,让笑话留在笑话的平面上。而本文则想花上一点篇幅,来证明《红旗歌谣》意义极为重大,它把中国文学与文化史长期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困惑点,突然推到了极限。从这本诗集入手,或许我们能解开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死结,即雅与俗的关系。

歌谣,是所谓“口头文学”的一种。“口头文学”这词自我矛盾,文学是书面的。《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合集众字成篇章,谓文。西语literature源自拉丁文literalis(字)。《牛津词典》解为“书面作品集合”。

当然,我们可以把“口头文学”这个词组看作让步修饰,就像“绢花”、“面人”。但这词在文学史上依然造成混乱。它似是指原来形态的口头语言艺术表演,但很多时候又是指这种表演的书面记录转写。转写不可能“完全忠实”。口头言语与文字有多大差别,口头语言艺术与“口头文学”就有多大差别。

书面与口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方式。口头语言艺术是一种多中介传达,许多语气、手势、场面等“副语言”(paralinguistic)因素同时进入表意,它本质上是不能重复的,每次表演,都创造了一个新文本。既然不重复,也就难以存留,难以检验查核,它的意义权力小,它的文化责任就轻。简单地说,既是过耳即逝,瞎说胡唱也没多大关系。

书面文本大不相同,它的最基本特征是可重复性——可以保存,可以重新阅读,重新抄录或重新出版。因此,它必须比较严格地尊崇社会规范。文化责任给书面文本带来意义权力,不识字小民也知敬惜字纸。

口头“文本”虽然能用师徒传授记忆方式代代相传,但传授不可靠(变异可能太大),渊源也不可考。因此口头文本是不具有历史性的文本,它的存在是即刻的、此时的、非积累的。它基本上处于文学史之外。

无责任、无权力、无历史的口头语言艺术实际上是在中国主流文化之下的亚文化表意方式。作为亚文化的潜流,它倒也得其所哉,与主流文化两相安。主流文化一般说不把自己的规范强加于口头艺术,而是让它作为“化外之文”存在。中国文化的延续,靠的是会读会写控制着书面表意的“知之”的君子,不识字小人只消“使由之”即可。君子小人之分,也就是书面口头之分。“礼不下庶人”,也就是文不下庶人。《论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必“文”。

优戏,说讲,历史上一直有记载而无记录。歌谣因为短,一直有少量记录,却是风俗志、谶纬、野史等其他文本的附笔。《诗经》中某些篇什保留不少口语痕迹,先秦之后,中国文化的书面偏重已经确立,“书同文”严重削弱了语音影响文字的能力。汉乐府诗,说是口头歌谣的记录,实际上口语成分已相当弱。11世纪之前的中国书面文化,基本上是均质的。“口头文学”留在口头,与书面文化很少关联。

宋元时期中国文化起了重大变化,中国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俗文学。俗文学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系列两难之境中:俗文学不是口头文学,也不是口头文学的书面化,而只是假定在模拟口头文学。俗文学是书面的,却不是书面主流文化的一部分,而是亚文化文本的书面化。可是亚文化文本一旦书面化之后,它就失去了亚文化文本的许多特点或特权。

自敦煌文献发现后,文学史家都认为佛教变文是宋元俗文学的先导,但两者之间的联系始终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说明。变文很少有文学意味,其中带情节故事的篇章,完全没有后来宋代“平话”的叙述学特征。中国的口述艺术不是变文刺激出来的,而是古已有之。佛教的讲经与授徒,只是提供了一个先例:口头表述也可拥有意义权力;变文则提供了另一个先例:口头文本可以书面化。因此,由变文刺激而产生的新的文学现象,不是口头文学,而是俗文学。

俗文学在文化地位上的暧昧地位,可由其“用途”见于一斑。“话本”不知是给说话人用笔记,还是供读者阅读的小说,很可能两者兼用。但是两种用途大不一样,前者是口述表演者的器具,不能说是文学。早期平话小说均用粗浅文言写成,越发展,口语成分却越多。如果说白话俗文学来自口头文学,无法解释这种变化。

书面的俗文学是给谁读的,这问题到现代更令人困惑。五四运动初期起,许多文学家就提倡研究俗文学。北大歌谣研究会成立于1920年,沈兼士、周作人为首,顾颉刚、钟敬文等人又于1927年成立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五四新文化重要人物几乎全卷入民俗研究。《歌谣》杂志广告征求民谣的真正“原本”,目的是作为资料供专家研究。50年代,民间文学界反反复复批判的,就是五四文学界这种“科学态度”,而坚持要求民间文学应是“供劳动人民阅读”。供老百姓阅读,则寓教于乐,此为俗文学;供文化专家研究,求其真,才是“采风”,就必须力求接近口头文学。这两者,内容似乎相同,却是完全不同的文类。其实就五四而言,对真正“原生态”亚文化的容忍度可能还不如明清。西谛(郑振铎)1926年重印道光八年(1828)出版的吴歌集《白雪遗音选》,其跋文说:“我们现在不能印全书……原书中猥亵的情歌,我们没有勇气去印。”注意他用的词“我们”,这是号称大无畏的五四一代人的态度。如此谨慎,这种对亚文化的态度,到50年代仍不免挨批。

回到俗文学的兴起。佛教唯心哲学对中国思想的冲击,促成理学兴起;佛教俗讲方式,推动了俗文学形成。这两者同时出现并非偶然,它是中国文化走向明显分层的一个重大转型,也是儒家伦理向社会下层延伸,礼教的重点从“君子”转向“小人”。这种礼教俗化,我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论述过,是中国文化在明清走向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俗文学在文本等级上处于极低地位,但却没有口头文学的自由度。口头表述因为无存留可能,可以免受社会规范和意识形态过强的压力。俗文学用书面文本方式流传,其代价就是不得不对文化规范表示尊崇。而且,处于最底层的俗文学为了在中国文化的书面文类阶梯中取得一个地位,哪怕是最低的地位,都不得不对主流文化规范格外崇敬。

俗文学出现,主流文化规范就必须往社会下层延伸,限制并控制亚文化。主流文化现在允许亚文化有书面表达权,俗文学也必须因其道德教化功能而被容忍。

此种文本间关系,元末明初文人领袖杨维桢曾在给文言小说集《说郛》写的序言中做了一个说明:

是五经郛众说也。说不要诸圣经,徒劳搜旁采,朝记千事,暮博万物,其于仲尼之道何如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约则要诸道已。

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论时,没有想把小说之类包括在内。北宋时俗文学尚在萌芽。杨维桢把“文以载道”论扩展到中国文化中新出现的书面文本分层格局上:五经为城,众说为郛(外城),众说必须让出中心地位,并且礼崇中心,无法“要诸道”的文本,则拦在城郛墙之外,形成城-郛-郊的格局。不奇怪,杨维桢对俗文学极为推崇,多次著文赞扬俗文学的道德热忱。这就是为什么“齐东野人”的不入流之语,可以为“博雅君子所不弃”,因为它们“要诸圣经”,接受主流文化规范。

对杨维桢很尊敬的朱元璋,看来同意《说郛序》。他对亚文化非常严酷,却明白规定:“凡乐人扮做杂剧戏文……其神仙道扮及羲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另一个著名道德家皇帝康熙则把杨维桢的城郛比喻变成实际控制方式:“凡唱秧歌妇女……尽行驱逐回籍,毋令潜居京城。”“京师内城,不许开设戏馆,永行禁止。城外戏馆,如有恶棍借端生事,该司坊实查拿。”

同类推荐
  • 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

    本书被收录在2001共和国回顾丛书中。长篇报告文学。,1997年香港回归,作者用他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
  • 蒙田随笔集

    蒙田随笔集

    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 俐侎人没有文字,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但有自己的语言,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有着原始的崇拜,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重生农门:18贤妻是枭雄

    重生农门:18贤妻是枭雄

    这世,她只是想给父母更好的生活,奈何总有麻烦找上门。人若犯我,天天鸡蛋里挑骨头,就休怪我无情,左手异能右手权势,还有军界太子爷在背后撑腰,丈夫移情,灭你没商量。他冷,却外冷内热“你的心是我的,身体也是我的,我不希望我的东西有丝毫损伤!”携手小三私生子登堂。她笑,前世,透着狡猾奸诈“你是我的,你全身上下所有东西都是我的,所以,公婆不喜,钱包上缴!”且看重生农女,如何步步惊心、登上巅峰,如何金钱权势、天赐良缘一手抓!【简介无能】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头发

    头发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

    《会说话也要懂礼仪》是一本指导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做到会说话,还要懂礼仪。从说话和礼仪两个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必须懂得两大智慧——会说话、懂礼仪。《会说话也要懂礼仪》贴近生活、娓娓而谈,以生动的事例和形形色色的故事,深入浅出地展示生活中直接、便利、有效的说话技巧和礼仪规范,让你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说话水平,也掌握了生活中的必要礼仪,让你在以后的为人处世中更顺畅、更和谐!
  • 女法医穿越之夫君欠调教

    女法医穿越之夫君欠调教

    <本文一女多男,男主多样,择优上岗。>最强人类学法医一朝穿越,变成了程府最不受宠的小小庶女。爹爹不亲,嫡母陷害,长姐污蔑,姨娘软弱,穿越第二天便被这些人联手安上了一条“故意伤人罪”,连夜送到了乡下庄园,美其名曰——静养。医学狂人陈默挑眉,只要能继续工作就行!于是,陈大法医破天荒的情商爆表,勾搭美男神探,小惑天下名捕,破案也能惹桃花!凭着人情上位,靠着实力让人臣服。等她重回上京都,爹爹谄媚,嫡母委蛇,长姐暗妒,各类牛鬼蛇神纷纷涌了上来,今天一出阴谋,明天一出诡计,明明是励志女强文的性格,却安排了宫斗宅斗的戏码,真当我陈默好相与?!陈默拿着森冷的手术刀,一脸面瘫的斜睨向作者。作者:陈大大大大女王,小的马上让道,呵呵呵,马上立刻现在,就让您出场。陈默满意地收回手术刀。小剧场一:“小默,我喜欢你。”某美男一脸含羞带怯地向陈默表白。“哦。”陈默继续面瘫,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桌上的裸男。“你!你到底有没有听到啊?干什么要盯着别的男人看!你眼里还有没有我!”某美男等了半天没等到陈默的反映,开始狂暴掀桌。陈默抬头:“那你也脱光了躺在这里,我也这么专注地看你。”某美男顿时脸色惨白遁走。陈默收回目光,继续解剖尸体。小剧场二:一向淡然的柳乘风俊脸上露出了惶急的神态,偷偷看了一眼没有什么表情的陈默,心中舒了一口气,看来她还没有发现(人家这是面瘫好吗!),看着前方的岔路口,想了半天才抬步往左边那条路走去。陈默的面瘫脸终于忍不住崩溃:“柳乘风!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三次了!”柳乘风:我,我,我想和你多走一会儿。想了半天,向来以聪慧无双著称于世的柳乘风却只想了这么一个烂理。陈默向天翻了个白眼:你这个理由已经用了108次了!快点走,要不然等我们到了尸体都要烂了!说完便大踏步地向前,不理那个呆立在一旁的俊美男子。“哎,等等我!”柳乘风赶紧追上——这要是让他一个人走,可不知道要走到何年何月了。————————————————————————————异世励志女强文,女主面瘫,寡淡,冷清但不冷血。请大家大胆跳坑,青夙努力更文!关于验尸术语等均来自百度君,若有指教,欢迎前来。每日一更,若有事情,会提前通知。鞠躬。
  • 毒后在上朕在下

    毒后在上朕在下

    她是杀手组织里最擅长用毒的一级杀手,却终究没有逃过一个情字,当她背叛了组织,被组织追杀,只为那个男人的时候,而那个男人却将匕首刺进了她的心脏。他说,“龙暖暖,记住,下一辈子不要再相信男人!”再醒来,她的身份变成了被打入冷宫的皇后,还顺便被人陷害,热火焚身之际,一个小白羊自动送上门,她宛如大灰狼一般扑了上去,面目狰狞道,“拿来吧!”正当她准备享受的时候,她的冷宫被人包围,想不到解个毒这么多人参观,正好让他们瞧瞧什么是辣手催花!那躺在床上的小白羊颤抖着身子,真真的我见犹怜。吃饱喝足,一脚将男人踹下床,意犹未尽的打开门,龙暖暖纤手一挥,“这男人太差劲了,本小姐余毒未清,换个健壮的来!”“朕的皇后,你说什么?”身后那男人摇摇晃晃起身,某一处还在流血,那个惨啊!一个腹黑残忍的皇帝殿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留不住一个女子的心,哪怕是处心积虑的下药也……拥兵自重的七王爷,脾气火爆,三万兵马围困都城,只为一个女人。“暖暖,我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皇上也不行!”绝美天下的护龙殿殿下龙溪,身份地位更是在五国之首,可是他却宁愿放弃这样的地位,放弃成仙的际遇,只是想要一个女子。龙暖暖,一个被打入冷宫的皇后,到底是怎样的一名女子?女强加宠文,嘿嘿简介有待继续,嘿嘿!推荐小妖刚刚完结的女强文,毒后的姊妹篇《第一妾》推荐好友好文狂想曲《上—邪》亲们有空去看看吧,么么
  • 雷锋·榜样的力量

    雷锋·榜样的力量

    本书史料真实、内容翔实。本书分为了雷锋日记和雷锋故事两个部分,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全面、真实地了解雷锋人生、汲取雷锋精神,给读者展现了一个鲜活可爱的雷锋。许多珍贵资料来自于中国雷锋研究会、抚顺雷锋纪念馆、湖南雷锋纪念馆、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机会是拼出来的: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对于人的一生而言,职场生涯几乎占据了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每个人在职场中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折射出他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职场上的挫折,大约只有10%可以归结为个人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其余的90%都源于我们自身的不足。这些不足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抓不住机会,二是我们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以及不成熟的为人处世之道。
  • 疯狂学院

    疯狂学院

    一次敷衍的面试,换来了一份人民教师的神圣职业。带上了这么一个充满个性的班级,遇上一群如此疯狂的教师,慕容秋夕的生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颠覆。是她被改变还是她改变了所有人?教师与教师间发生了多少趣事?教师和学生间竟然也能出现这样和谐的画面?见过逃课的学生,可见过逃课的老师?见过听课睡着的学生,可见过上课睡着的老师?见过老师去叫学生起床上课,可见过学生要去叫老师起床上课?…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班级,不一样的教师。内容先睹:片段一:班长发信息过来:我爱你!没等某老师回信息,第二条信息又过来:我在拉屎!狂汗!某老师:请不要在拉屎的时候说爱我!班长:哈哈!老师,你这话太经典了!这群神经病!片段二:冬天一到,这群孩子开始越来越懒,老说自己要冬眠,早上死都不肯起床。我威胁:五分钟后没见到人我就直接上宿舍踹门掀被子了。班长说:老师,我们没穿衣服的。我说:那更好,顺便给你们照几张裸照。我想他也被我语出惊人而吓到了,说:我起床!然后这几个孩子蹭了半个多小时才下来,问一句怎么那么久?集体回答:洗头,弄头发。他们的格言是:头可断,发型不可乱!…~~~~~~~~~~~~~~~~~~~~~~~~~~~~~~~~~~~~~~~~~~~~~~~~~~~~~附录人物领养名单,有想领养者记得留言报名,先到先得:慕容秋夕(梅妮领养)遆绅(苏九娘领养)东方豪(樱花雪颖领养)东晟(幽缘漫雪领养)苏亦宏(冥域赤领养)刘沥(泪银蝶蕊领养)闵浩垣(花溅蕾领养)季桐(陌糖糖领养)郭靳明(安羽瞳领养)凌昱(由指尖上的泪领养)品安(魅文夜领养)岑学(宠儿领养)田馨(红叶杨林领养)遆醒(魔凌之姬领养)沈镜(妆掩饰苍白领养)闫忻(安然尘领养)更多人物将出场,届时会补充上来~~!!!PS:附上完结小说《同志酒吧》,BL文:纪实性小说《蓝色夕阳》:《上帝是女人》:~~~~~~~~~~~~~~~~~~~~~~~~~~~~~~~~~~~~~~~~~~~~~~~~~~~~梅妮书友会群:70462512(已满)梅妮书友会2群:83224757敲门砖:我的书中任何一人名字!欢迎大家光临!!~~~~~~~~~~~~~~~~~~~~~~~~~~~~~~~~~~~~~~~~~~~~~~~~~~~~友情链接(排名不分前后):
  • 藏地密码5

    藏地密码5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藏獒之王海蓝兽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3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