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32

第32章 也曾评说几个作家(9)

智性的雨:卞之琳论

一、第一个“同步现代派”

中国现代诗人,大部分又是外国诗歌研究家、翻译家。他们读的西文诗,可能很“当代”,而难以解释的是大部分接受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从总体而言,浪漫主义与早期新诗主流在诗学原则上相契合,主客之间有相同的语言。因此,雪莱、海涅、朗费罗、惠特曼、裴多菲的精神和诗行,可以很自然地进入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蒋光慈等人的作品。这种局面导致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之间产生断层,部分原因在此。

30年代初,卞之琳、戴望舒等一批青年诗人出现于中国诗坛。他们迥异于诗界前辈的特点有二:一是他们所接受的西方影响不是19世纪浪漫主义,而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的西方现代诗;二是他们注意继承中国古典诗传统,自觉地用各种办法试图将中西传统结合起来。这一批年轻诗人的出现,让人感到中国新诗开始走向成熟。

而在这一批诗人中,恐怕卞之琳受惠于西方现代诗最多,受惠于中国古典诗歌也最多。

首先指出卞之琳创作这种特征的是李广田先生。李广田作于1942年的长文《诗的艺术——论卞之琳的〈十年诗草〉》,是我所见到的研究卞诗的最佳论文。李广田说:“作为一个诗人,作者在其思维方式上,感觉方式上,不但是承受了中国的,而且也承受了外国的,不但是今日的,而且还有那昨日的,所以,在作品内容上可以说是古今中外融会贯通的。”

对这一问题,卞之琳自己也有所陈述。他谈到过年轻时对中国古典诗歌狂热的爱好,“自己从家里找到的一些旧书里耽读过一些辞章”。他最喜爱的诗人是晚唐诗人李商隐与南宋词人姜夔。1929年卞之琳离开出生的南方,北上就读于北京大学外文系。在这之前,在中学阶段,他接触到的一些英语诗大部分是19世纪作品。在北京大学,他开始系统地接触英语和法语的现代诗人的作品,而卞之琳的诗人生涯,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据当时在北大任教的英国爵士哈罗德·艾克顿(HaroId Acton)回忆,1933年他在北大教英国文学,第一次把“有修养”的教授所不齿的《荒原》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列为课文,而当时均为北大英语系低年级学生的陈世骧、废名、林庚、李广田、何其芳、陈梦家、卞之琳,均献身现代诗。

卞之琳追述说:“最初读到20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还好像一见如故,有所写作不无共鸣。”

注意“一见如故”这四个字为什么从未谋面却似曾相识?因为卞之琳发现20年代西方现代诗人与他先前所沐浴其中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很多相通之处。

卞之琳是个惜墨如金的诗人,他的诗作50年中不过百来首,而大部分集于1941年出版的《十年诗草1930-1939》之中。就中西诗学交融而言,这百来首作品提供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与艾略特、奥登等西方现代派诗人“同步”的中国现代诗人。整个20世纪这一百年之中,卞之琳是缔造同步汇合的第一人。

二、动力的官感性

官感性是现代诗歌语言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西方诗歌脱离浪漫主义进入现代阶段最明显的变化。在这之前的西方诗歌,不管是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多的是训诲说理或直抒胸臆,官感上具体的意象只是用作衬托感情的背景,或解释道理的比喻。西方诗进入现代诗歌阶段后,官感性越来越强,甚至整首诗几乎全部在具象语言中展开。诗不是号码式的语言,而是一种看得见的具体的语言,“使你不断地看到一种有形的东西,使你不至于在抽象的过程中运动。”

而这种官感性,却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其中最吸引人的那部分——山水诗的重要艺术特征。埃兹拉·庞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现代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感到“一见如故”的原因,“正因为中国诗人从不直接谈出他的看法,而是通过意象表现一切,(西方)人才不辞繁难迻译中国诗。”他甚至感叹地说王维是“现代人”、“巴黎人”。

官感性是卞之琳诗歌语言的明显特征,他的诗,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完全是具体的境界。”他的诗是抒情诗,却很少直接的感慨;他的诗也是哲理诗,却几乎没有直接的说理。他的作品中具象语言的比例比在他之前的任何中国新诗大很多,据说甚至超过受意象派影响的闻一多。

卞之琳诗歌中的个别意象,其来源有时似有迹可寻:

眼底下绿带子不断的抽过去,

电杆木量日子一段段溜过去。

——《还乡》

“电杆木量日子”这意象可能化自T·S·艾略特的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的名句“我用咖啡匙量去了一生”。

但是,这样比较明显的借用在卞之琳的作品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西方意象被诗人改造成崭新的语言和意境,它们往往有中西两个源头。

我要有你怀抱的形状,

我往往溶化于水的线条。

——《鱼化石》

卞之琳在此诗后记中点明这个象征的中西亲属:“我想起爱吕亚(今译:艾吕雅——引者)的‘她有我手掌的形状,她有我眸子的颜色。’而我们有司马迁的‘女为悦己者容’。”

艾吕雅的这首诗LAmoureuse是情诗,而卞之琳的是哲理诗。与艾吕雅诗相比,卞之琳诗的意象是动力性的,它指向深一层的内涵。

王佐良先生曾将卞诗句“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与艾略特相比,结论是卞诗“更简练,更紧凑”,而且“这是传统律诗绝句多年熏陶的结果”。

卞之琳这句诗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实际上是“灰心”这个抽象词的具体化。由于抽象词“灰心”在这里被比成一条路,因此,原已死亡的“灰”字中的感觉性被巧妙地复活了。这种效果,在律诗的“借对”中经常出现:

寄身且喜沧州近,

影顾天如白发何。

——刘长卿《重别薛六》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这不是西方诗常见的技巧。

三、异类意象嵌合

古代人的感情像流水,

积下了层叠的悲哀。

——《水成岩》

或许,诗人写上述这两行诗时想起了下面这些诗句:

水去云回恨不胜。

——李商隐《谒山》

海波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李贺《古悠悠行》

由于取法诸家,在卞之琳的诗中经常可看到一种不同品类的意象联用:中国式的与西方式的,古代的与现代的,科学的与想象的,诗意的与非诗意的。异类意象联用,使他的诗有一种特殊的韵味: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雨同我》

这第一行当然叫人想起晏殊的名句“记得绿裙罗,处处怜芳草”。但是后两句似乎在回应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句“一沙一世界”。然而,用“玻璃杯”量雨正是现代气象学使用的方法,鸟安巢而人苦于羁旅又是中国古典诗歌常用的比兴:

人并非无泪,

而明白露水因缘,

你来划一笔切线,

我为你珍惜这空虚的一点,

像泪像珠——

人不妨有泪。

——《泪》

“泪如珠”是传统的诗意比喻,“泪如露”当然也是。但在这里卞之琳展开了一个科学的曲喻:相切点是不占空间的、非实在的一点。但相切似的相会,哪怕是转瞬即逝的“空虚”,也值得珍惜,所以人不妨有这样露水似的泪。

异类意象联用造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的恐怕是《无题·四》:

隔江泥衔到你梁上,

隔院泉挑到你杯里,

海外的奢侈品舶来你的胸前:

我要研究交通史。

头两行是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变体;到第三行,巨轮舶到胸前又是个现代的诗意意象,但带来的却是完全非诗意的俗物“海外奢侈品”;最后一行之突兀令人惊奇:沉醉于爱情的主人公(不是诗人本人)诉诸没一点浪漫味的活动——“研究交通史”。异类联用的结果,使情诗脱离肤浅的幻想沉溺,有了一种理性的批判精神。

卞之琳诗歌的语言尚有一种手法,看起来是西方的、现代的,但对中国古典诗歌却也不陌生,那就是具体词与抽象词、虚与实的意象“嵌合”式地联用:

我喝了一口街上的朦胧

——《记录》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距离的组织》

呕出一个乳白色的“唉”

——《黄昏》

记得在什么地方

我掏过一掬繁华

——《路》

“朦胧”是非实体的,被“喝”成具体可感的液汁;“雪意”和“五点钟”是非实体的,被“带”成可触可摸的礼物;而“繁华”这抽象品质,被“掏”成可收可藏的纪念品。这种意象经营手法的哲学背景是物质状态与精神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在诗歌想象中)的转化。作为修辞方法,这样的语言却是西方现代诗中常见的:

……他可能会

走进现实的孤立之中。

——叶芝

石英的满足,如墓碑

——狄更生

但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卞之琳诗中的这种“嵌合”用法,主要是“实”动词加“虚”宾语名词,这类似于叶芝的诗,却更接近中国古典诗人着意“炼字”后造成的效果。没有任何质感的(或质感不太好捉摸的)品质被作为质感词使用会扩大官感性范围,这可能是异类意象联用中效果最强烈的一种。

四、思辨美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西方现代诗出现趋向于理性的一翼,卞之琳是一个追求理意的现代诗人。仅有官感性,只是一种缺乏内涵的“图画式印象主义”。“生动如画”不是卞之琳在创作中追求的目标,他所寻找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思辨美”(beauty of intelligence),他不满足于诗的意象美或音乐美。“诗要精练,我自己重含蓄,写起诗来,就和西方有一路诗的着重暗示,也自然容易合拍。”

19世纪末法国象征主义,以魏尔伦和马拉美为首,大致形成了两种趋势。魏尔伦声称“诗即音乐”,他的诗在音乐效果上取得很大成绩,影响了不少中国诗人,戴望舒的《雨巷》几乎是一首中文的魏尔伦诗。卞之琳最早的诗作中,也有一些诗刻意追求魏尔伦式的密集交叉音韵:

你听,潺湲声流动,

破阁的风铃,

仿佛悲哀的潮涌

摇曳着怆心;

——《夜风》

韵这样密集的诗,恐怕也只有以韵部比较集中的语言如法语或汉语才能轻巧地写出,以英语、俄语等韵部过散的语言,要写或译这样的诗就很费力。

但卞之琳很快就放弃了这种刻意追求音乐效果的努力,而走向“马拉美式”的追求理意的诗路。马拉美对后世的影响比魏尔伦大得多。理意诗,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诗的主流,法国的瓦莱里、爱尔兰的叶芝、德国的里尔克、英国的艾略特和美国的庞德,是这一主流的代表人物,而这些诗人对卞之琳创作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批评界,无论西方东方都流行一种看法,说西方现代诗是反对理性的,是强调直觉的,主观的,自我表现的,这说法恐怕不完全符合文学史的事实。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的流派(例如超现实主义)、强调自我表现的流派(例如美国的“自白派”)在不同时期轮流占上风。

同类推荐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沈阳(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沈阳的战役中,前苏联红军不但把东北交给了国民党军队,而且还向中共发出了最后通牒。抢地盘蒋介石空降十几万大军,摆脱逆境毛泽东转攻东北中小城市。三年磨砺解放军终于强大起来,林彪最终打败了杜聿明……
  •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

    《宋代晚唐体诗歌研究》共分六章: 第一章重在考证“晚唐”、“晚唐体”两个术语在宋代的出现时间及其文化背景,第二章的研究对象是宋初晚唐体。第三章谈及的是北宋真宗以后至南宋光宗以前的这段时间,第四章是对永嘉四灵的研究。第五章谈的是南宋后期的晚唐体创作及相关问题。第六章是对宋代晚唐体诗歌特色的总结。宋代晚唐体诗人作诗态度近乎狂热,他们重五律、轻古体,偏好于描写秋季暮夜的山水竹石,喜好白描为诗,重中间二联,诗歌呈现出清新平淡的美学特点。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热门推荐
  • 秦陵惊魂

    秦陵惊魂

    两千年前,秦始皇派徐福东渡黄海寻找不老药,徐福却一去了无音讯。两千年后几个人的探险之路竟揭开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扑朔迷离的事件,错综复杂的感情,危险重重的陵墓……让他们陷入了层层迷雾之中……
  • 邪皇妖后

    邪皇妖后

    当邪恶撞到腹黑时,会发生什么事呢?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火花呢?宠,我就要宠你!究竟是谁宠谁?又或者是互宠?她的大婚,没有喜,也没有乐,有的只是悲,还有痛,只因在这一天,她的国家没了,至亲没了,就连他也背叛了她,只因他的新娘不是她。“只要我没死,我一定会让那些伤我害我灭我的人付出惨痛代价!”万丈悬崖,闭上双眸,纵身一跳。当她再次睁开双眸时,她不再是以前那个不谙世事,天真无邪的小公主,而眼底闪过的锐利光华让人无法别过自己的视线。当她打败了武林盟主,摧毁了最强大的暗杀组织,踹了帝君一脚,剃光了郡主的万根墨发等等,而且她背后总是有一个妖孽男子跟在屁股后面甩也甩不掉,世人再也不敢小看这个小女子,不单单只是因为这女子的能力,更是因为她背后的妖孽男子。女主慕若依:重生后有些腹黑~也有些邪恶~男主司徒殇:妖孽男子一枚~~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是干净的男人一枚~片段一:“女人,你当我只是摆件吗?”男子怒斥着。“摆件是死的,你是活的。”男子的怒气稍微缓了缓,似乎多了些抱怨,“那你当我是什么?”“男人!”女子冰冷的吐出两个字。“就这样?”“不然你想当女人?”“对,我是男人!”男子邪邪一笑,而后扑倒了绝色女子,屋内一片旖旎。片段二:冰冷的眸子尽显柔意,冰冷的大手持起那只柔软的玉手贴在自己心口处,柔声吐出,“这里装满了你!”“脏了!”倾世女子冷冷抽回自己的小手,寒声吐出。“不,除你之外,从未有人能住进去。”“那也是脏了!”“为什么?”“她已经有我了,最主要的是我够干净。”只见那只大手和小手十指相扣紧紧相握。喜欢的亲们就收藏吧~~嘻嘻推荐完结文文——【一品寒妃】简介:她,不仅聪慧,而且还拥有一张风华绝代的容貌,受尽众人的宠爱,可是却因为一句话,被送到山上修炼,受尽苦难;十年过去,又是因为一句话,被迫嫁给那个人人惧怕的恶魔。情景一绝色女子持剑抵着男子的心口处,轻声吐出,“放我走!”“除非我死,不然你永远都是属于我的。”男子说完,只见亮白的剑身已被鲜血染红。情景二“想救她?”冰冷的声音从她口里吐出。男子好看的嘴型眯成一条线,寒冷的眸子闪过一丝的柔情。“只要你能打败我,就能从我手上带走她!”剑轻轻一划,鲜红的血随着剑身而流下。“好”她招招狠辣,而他,也没留情。他的一掌,把她打下了悬崖。“不……”一道身影紧随着那道白色身影跳下悬崖。
  •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君临天下不识妻:绝版皇后

    她是正宫娘娘,三年来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没有人见过她的真面目,包括她的夫君——景泰国最高执权者轩辕毅,可一场邂逅,却打破了原本平静地生活......他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他。然而,命运总是多变的。为了他,她甘愿放弃一切。为了她,他独守后宫灵位。事隔多年,是老天的怜悯亦或命运的捉弄。。。看着这个几乎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可爱小人,他动摇了。“皇上叔叔,看着你,我就好像在照镜子呢?”是她吗?她还活着吗?那。。。。
  • 凤惊天:朕的嚣张帝后

    凤惊天:朕的嚣张帝后

    有人说,穿越女只是一心想着如何成就霸业,她默然……有人说,穿越女只想要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专一痴情,她浅笑……也有人说,穿越女就是想着如何才能惊天动地,人见人爱,她将手上的一盏清茶搁在桌角,看来自己是给穿越女丢脸了呢……她不求一生一世一双人,只求可在那人的心中留下一个角落;她不求千秋霸业,只求平稳生活,相夫教子。母仪天下我不在乎,但若这是你自认为值得给我的,我却之不恭。只是,零落的时光背后,相濡以沫的数十年,倘使有一天我离你而去,你又该如何?犹忆当年春风徐,妾倚桃花君倚轿。今日紫台寒风至,何人素手替添衣。且看穿越女如何成为一代帝后,成为那个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不肯忘记的初衷。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幽默故事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幽默故事大全集(优秀小学生必读)

    《幽默故事大全集》是一本适合小学生在课业之余阅读的幽默小故事总汇,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收获更多的快乐。滴水藏海,笑中见智,这里的每一篇小幽默都蕴藏着一定的道理,或生活哲理,或人生感悟,或科学奇趣。孩子在阅读幽默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的不仅是欢乐愉悦,还能收获知识、启迪心灵,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 重生之都市神帝

    重生之都市神帝

    世界顶尖杀手叶错,因为被组织出卖而死,重生回学生时代。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全校通报批评的讲台上。他当着全校人的面,向暗恋三年却从不敢说出口的校花当众表白!本书读者群:365888892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偷心魔女

    偷心魔女

    记忆中的生活总是最美好的,“四大家族”中的少爷千金各个都有着迷人的相貌,几人情同青梅竹马,但随着年龄的曾长,不如意的事情频频出现,几个身世地位不凡的俊男靓女在一块在情感上难免会出现些许摩擦,南宫瑞雪的容貌可谓是倾城倾国,身边的少爷无不为之心动,众人的追求她选择的对象又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