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4000000033

第33章 也曾评说几个作家(10)

卞之琳为了取得理意的绵密,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式,“有些诗行,本可以低回反复,感叹歌诵,各自成篇,结果只压缩成一句半句”,一首短诗中往往紧裹了本来需要一组诗才能说清的意思。按通常的方法来写,很难做到这一点。卞之琳用的方法,往往是让意象孤立起来,使它产生纵深感。试看绝句式的短诗《归》:

像一个天文学家离开了望远镜,

从热闹中出来闻自己的足音。

莫非在自己圈子外的圈子外?

伸向黄昏去的路像一段灰心。

第一、二行,第三行与第四行分别成为三个意义单元,每个意义单元几乎都有一首短诗的内容。题目虽简单,却构成了贯穿三个单元的意义线索。一、二行说这“归”是从极远归向极近,从极闹归向极静,从宏观归向微观,从客观归向自我,这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使主人公手足无措(“闻”足音);至第三行主人公发现这归的方向错误,自我之外尚有一圈圈大得多的世界,退缩回来并不解决“归”向何处的问题;最后一行为这种追求提供了看来是悲观的结局:无处可归,就像走在“伸向黄昏”的路上,越走越暗,归向“灰心”。

应当指出,理意如此密集的诗,在西方现代诗中也很难找到,只有中国古典诗歌才能取得这样的密度,西方注重理意的诗人能做到这一点吗?17世纪玄学派诗人,18世纪新古典主义诗人不可能,他们的“智性意象”总是被充分地,甚至过分地铺展。马拉美的诗中理意已经够紧密,但他的展开速度基本上也是一段一意。西方诗要精练到一行一意是很难的。

理意化是与抒情化对立的,也是非个性论与浪漫主义的自我表现论的对立。对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理意派诗人来说,这是一条自觉的创作指导原则。瓦莱里这样说明自己的创作过程,“我的诗是隐藏的存在,无形的箴律,未经宣布的正反场影响下的产物”。他并不认为诗是他的自我之表现。

比起五四时期的诗人以及稍后一些的徐志摩等人,卞之琳的诗明显的有一种“非个性”色彩。他自己对此也是相当自觉的,他说:“人非木石,写诗的更不妨说是感情动物。我写诗,而且一直是写抒情诗,也总是在不能自已的时候却总倾向于克制,仿佛故意要做冷血动物。”

这与其说是卞之琳性格冷静,不如说是他自觉到诗歌创作的非个性机制。有时他把这种方法称为诗的“小说化”或“戏剧情景化”,实际上就是“非诗化”,或者更确切地说,“非浪漫主义式自我表现化”。

正如在瓦莱里、艾略特等人的诗集中我们很难找到他们个人遭际的直接表现,我们在卞之琳的作品中也几乎找不出他的个人经历。实际上,诗人的精神活动肯定会在写作中留下痕迹,只是隐藏得相当深,这就是为什么连闻一多也被蒙住了。闻一多在40年代初曾表扬卞之琳,说他不像一般青年诗人那样写爱情诗。实际上《十年诗草》中的《无题》五首就是爱情诗。但他的爱情诗中少的是直接表露的情,而多的是意象携带的理意:对未能结果的儿女之情的哀伤,被深化为人之间能否心灵沟通的思索。

门荐有悲哀的印痕,渗墨纸也有,

我明白海水洗得尽人间的烟火。

——《无题·三》

卞之琳自己明白这一点,他说非个人化“有利于我自己在倾向上比较能跳出小我”。

五、声部应和

在卞之琳30年代的作品中,“理意”主要是一种相对精神。而这种相对性也正是20年代西方诗人与中国古典诗人所共同关心的主题。

西方现代诗人在事物的相对性问题上,往往采取虚无主义。在有与无的关系上,瓦莱里这两句诗只看到无:

宇宙只不过是虚无的

纯粹中的一个缺陷

——Ebauche dun serpent

卞之琳《航海》诗中说蜗牛一夜行有二百里,对时空关系持一种令人惊愕的相对观点,而他关于有无相生的看法更是中国式的:

我在散步中感谢

襟眼是有用的,

因为是空的,

因为可以簪一朵小花。

——《无题·五》

诗人感兴趣的另一个问题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诗歌想象与现实的关系。

忽听得一千重门外有自己的名字

——《距离的组织》

这只是“夜闻马嘶晓无迹”。想象驰骋,与现实合为一体。

好累啊,我的盆舟没有人戏弄吗?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的《园宝盒》一诗在30年代曾引起李健吾(刘西渭)、李广田和诗人自己之间反复细读逐句讨论。整个20世纪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批评家与诗人就一首诗而如此艺术论辩。卞之琳说,“我的意思是看重在相对上”,《白螺壳》一诗则把有无相生幻想现实穿插起来:

空灵的螺壳,你

孔眼里不留纤尘,

漏到我的手里

却有一千种感情……

——《白螺壳》

想象能赋予虚空以实在。

六、抒情“我”的变幻

卞之琳的作品有几首有特别复杂的主体变换,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极大多数诗里的‘我’也可以和‘你’或‘他’(‘她’)互换,当然要随整首诗的局面互换”。

这种人称的互换性表现了诗中多重声部多重角度的复合。一首诗(也可以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或隐指作者、叙述者、主人公都是主体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在浪漫派自我表现式的诗中,几重主体往往很接近,以至于叠合起来了,读者也往往把全诗当作诗人的“心声”。但在“非个性”化的现代诗人笔下,主体往往分解成几个声音。卞之琳的好几首作品有叙述场面与戏剧场面的混合穿插。《春城》是典型的例子,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那才是胡调,对不住:且看

北京城:垃圾堆上放风筝。

……

蓝天白鸽,渺无飞机

飞机看景致,我告诉你

决不忍向琉璃瓦上下蛋也……

——《春城》

这首诗的背景是1933年至1935年华北危机时的北京,是“对兵临过城市的故都(包括身在其中的自己)所作的冷嘲热讽”。某些读者不了解诗人所用的复杂主体手法,竟指责诗人“太没出息”,“丧心病狂”。其实上面所引的是叙述者转述角色的话,半文言语句的插入隐含了诗人的讽刺态度。因此,“没出息”的是角色,麻木的是叙述者,义愤的是诗人。

1935年卞之琳为一次翻译工作去日本,客居中听见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笛尺八的吹奏,“开启了一个忘却的乡梦”,他曾写一篇优美的散文《尺八夜》记叙其事。

主体分层的自觉运用使《尺八》一诗的深度远远超出散文中表达的怀乡思旧的范围。全诗不长,录于下: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霓虹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像候鸟衔来了异方的种子,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尺八乃成了三岛的花草。

(为什么霓虹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

海西人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

《尺八》这首诗,据王佐良先生的意见,是卞之琳创作成熟期“最好的作品”。它是一首抒情诗,但却以戏剧性的动力作展开,所以不妨把它作为一首简短的叙事诗来读。

叙事诗与抒情诗最大的区别是,在叙述中,主体——文本意向性的源头被分解为几个层次: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各有其意向性,它们之间的不一致,造成了叙述的戏剧性张力。

尺八,是一种中国古代乐器,据说是唐朝日本来中国的日本留学生带回日本(一说宋朝,但这无关宏旨),流传至今。在中国反而绝迹。把散文《尺八夜》与《尺八》这首诗对比,是很有趣的。散文是非虚构的,因此一般没有主体分层,《尺八夜》一文虽然写得与诗一样美,却依然清晰、直接、主旨显豁;而《尺八》这首诗,由于主体分层间的戏剧性关系,虽然比散文短得多,却简练、曲折、意义细腻而深沉。

首先,叙述中总有人物。这首诗中的人物名叫海西客——中国来的旅客。他沿着尺八东传的旧航路来到日本,夜半孤馆客居,偏巧听到尺八吹奏。于是他想起了千年前旅居长安的“番客”,也是靠邻家的尺八慰藉乡愁,第二天欣然到繁华的长安市上访取尺八携回日本。

然而,现在尺八已成了“三岛的花草”。海西客像昔日的番客走进霓虹灯如万花的东京,在那里闻到“一缕古香”。这时,尺八的乐曲在他耳边就变成一个震撼心灵的呼喊——“归去也”。

任何叙述,都是由一个叙述者说出来的。叙述者也是作者创造的一个人物,当他以第一人称出现时,便进入情节。但像这首诗这样所谓“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是隐身的。不管哪种情况,叙述者并非作者。

叙述者不仅叙述故事,还经常楔入叙述,加以评论,或扭曲叙述使之更富于戏剧性。海西客东来乘的是日本船,却像古代的三桅船一样有个中国名字“长安丸”;番客在昔日繁华的长安找到的中华文明,现在却在万花似的东京闹市飘香,因此,“归去也”听来也是叙述者的感慨。而最后,叙述者跳出隐身的帷幕,直接向海西客提出了挑战性的询问:“想带回失去的悲哀吗?”你是否像那些麻木的国人一样,时过境迁就会忘记这感情上的冲动?

当然,诗人本人是主体性最初始的出发点,或更准确地说,我们在“隐指作者”名下归结支持全诗的思想和价值观,诗人刚在北京经历过日军兵临城下的危机,尺八的东迁流传,海西客与番客的主客易位,在情节中造成的是戏剧性的波折,归总起来却是隐指作者对祖国衰微的哀愁。

全诗的音节十分流畅,却在两个地方插入不合节奏的文字句“归去也,归去也,归去也”。我们可以把这视为诗人打破叙事的构架,像抒情诗人一样以主体意向性的强度直接进行干预性介入,因此,在这强烈的感情中,诗人、叙述者和人物三层主体合一了。

但这三层主体,意向性的深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人物是个较单纯的怀乡者,叙述者是个抚今思昔的感慨者,而隐指作者是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正由于此,《尺八》这首诗,就不同于爆发式的直接抒发爱国热情的诗:它的字句意义,有步步深入的层次,让我们低回深思;它以主体的分与合,一方面使抒情主体“非个性化”,另一方面也使叙述主体情感化。诗的现代性,就是这样奇妙地构成的。

与艾略特、瓦莱里精神相近、诗学相通,使卞之琳成为中国新诗史上很少见的与世界诗潮同步的诗人,“新月派”所有诗人中没一人有如此强的现代性。

而与李商隐、姜夔气质相类,诗理相承又使卞之琳的诗作不像李金发等人的那样与中国民族精神隔膜,30年代初期出现于中国诗坛的诗人没一人有如此强的中国性。

这种现代性与中国性在卞诗中水乳交融,不泥不隔,使《距离的组织》《园宝盒》《尺八》的作者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真正的先锋诗人。

同类推荐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蓝色火焰(纪伯伦全集)

    本集整理了对纪伯伦影响较大的人物与之互通的书信,这些书信在纪伯伦短暂的一生中给予他鼓励与慰藉。在亲人中,本集收录入了纪伯伦与父亲、与堂弟奈赫莱·纪伯伦的书信,在这些书信中,纪伯伦传递出了对亲人的浓浓亲情。在友人中,本集收入了纪伯伦与诸多良师益友的通信,表现了他们之间纯洁、珍贵的友谊。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 感想与风景

    感想与风景

    所选作品多以奇异的修辞和绚丽的词藻直观地暴露内在的感性,又不乏深度。,极富感染力。精致周到而委婉,《感想与风景》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横光利一的游记随笔集
热门推荐
  • 意外

    意外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生存启示录

    中国生存启示录

    这是一本面对现实如何生存的启示录,一本发现人生智慧、追寻幸福生活的指南书。是中国第一部以“培育健康价值观”为专题的心灵励志书。作家、教授梁晓声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那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胭脂殇之:乱世伊离

    在复仇的路上揭开一层层真相,自小习武练字,遇到生命中几个重要的男人。却未曾想真相竟如此的血淋淋···,从出生就未见过生父,五岁母亲病逝,就被收养,当体会被心爱之人不信任的痛苦时,天生绝色,虽生来没有大家小姐的好命,但是命运却也不凡,即使手握生杀大权却也未尝得一点快乐。,也是改变了自己不平凡命运的几个男人
  • 强缠宝贝前妻

    强缠宝贝前妻

    李羽西是谁,闻讯而来的男人风一样拥住刚才下机女人。林焱说离婚,西子姐怎么着你了,你又犯什么毛病!”男人走后,他的妈妈将李雨薇一双冰冷的手放在手心,一凑就凑了七年。“李雨薇,你最好祈祷西子姐和她肚子里的宝宝平安,婚离了!==【片段】林焱和李雨薇的婚姻,不然我看你要如何处理。“坏人,不许欺负我妈咪!”突然,吓傻了。纤细的手指抬起描摹他的眉眼,自己的眼泪却猝不及防,七年复七年,颗颗跌落。将楼下浑身是血的女人抱在怀里,林焱说结婚,“李雨薇,你真可以,婚结了。林焱却在这个时候一把排开挡在前面的她,一个小萝卜头挡在女人前面,小战士一样仰着头瞪男人。。男人俯身与小萝卜头平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该这么大了。可是,左看右看,可是天不遂人愿,这奶娃娃为何跟那个应该扔到地狱的男人长的一模一样?!李雨薇望着她,为什么,为什么要抓着她的手把那女人推下楼?【片段】林焱,嬉皮笑脸蹭李雨薇胳膊顺带抱大腿:“媳妇儿,于是,我好像木家可归了,你行行好收留我吧!”四年后,同样的机场,李羽西回来了。李雨薇,抱胸居高斜睨状顺带踹某人小腿似笑非笑:“嘿嘿,就那么着吧,谢谢无偿提供娱乐版最新头条!”明明是一奸商,三天两头蹦跶到娱乐版头条,李雨薇问他,逗不逗!林焱脑门瞬间滑下数条黑线,“老婆我错了,她可是林焱唯一爱过的女人,人老祖宗都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以前都是我错了,退位让贤呗!机场,所以她李雨薇能说什么,男人和女人四目相对,良久,李雨薇没问他原因,女人转身,男人又忽然伸手拉住她。【片段】李雨薇望着从楼梯上一阶一阶滚下去的白色身影,我改还不行么?”李雨薇心想,一巴掌下去再给颗甜枣?我也改了!女人回头,“想好了,就见素来横着走的男人红着眼圈,欲言又止。*==好吧,是吗?”林焱说:“嗯!””于是,以下才是最重要滴==*这个是两口子的婚姻涅槃史,喜欢收藏、留言,反正就那么凑在一起,火火感谢之!原本李雨薇想着,声音细细柔柔:“微微,你没错,一辈子也就那么长,你只要记得这个就好!”对了,旧文推荐1.【二婚缠绵:老婆是个宝】2.青春校园--淼淼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末世魔神游戏

    末世魔神游戏

    整个地球成为了一个游戏竞技场,想要在这残酷的末日生存下去,只有拿起手中的武器,不断的战斗,打怪升级,不断强化自己。唐天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推倒地球上百级最终BOOS,发现这只是打通了第一张地图而已。看唐天登顶残酷地球竞技场,带领种族争雄绝望种族争霸场,最终打穿地狱神魔游戏场……(新书《两界搬运工》已上传,求支持)
  •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乘着歌声的翅膀:中小学艺术教育漫谈

    在艺术领域,由于多种新艺术的观念和样式此起彼伏,“交流”艺术正渐渐失去了主导作用的地位,由此对艺术本质的质疑和混乱意识进一步形成。由此,建立一个包容一切艺术的定义变得不太可能与没有意义。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流动复合体的艺术,在流变过程中,只能是短暂的、一时的,任何哪怕自认为是无懈可击的关于艺术的定义都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概括而非最终答案。今天,对艺术不可避免的谈论恰恰证明艺术正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其实,人类喜欢刨根问底的天性是对千变万化的艺术现象背后本质的追问,也得益于人们不断了解和接近艺术。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