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700000005

第5章 修身篇(4)

解读静与动本是一对矛盾,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在绝对的运动变化中又存在着相对静止。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过于强调哪一个方面都不恰当。过分爱好动,那就成了飘忽不定,短暂容易消逝,形不成稳定可靠的品质。宁静致远,过分爱好寂静,那也就像死灰与枯木一样,没有一点生机可言,这也不可取。不管动还是静,都不可太极端。做任何事情,如果走向极端,那就会促使事情向相反方向转化,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与人们最初的目标越来越远。动与静相对应,任何人都具有静与动两个方面。最爱好寂静的人,也有好动的时候。

居卑知高危,处晦知明露

原文: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译文:处在位置低的地方向高处看,才知道攀登到高的地方非常危险。待在昏暗的地方,才知道处在光亮的地方太刺眼。保持清静无为,才知道爱好活动非常劳累。不多说话才知道多说话是急躁的表现。

解读处于事物的对立面,对事物的了解才能更加深入与透彻。登高望远何等惬意,但是在低处向高处看,才知道走到高处不仅能令人感到愉悦,登高的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待在高处也是有危险的。待在昏暗的地方可以对光明的地方多一层了解,清静之中可以回想好动的辛劳,沉默之中才醒悟自己过往话太多是急躁的表现。推而广之,处在贫困之中,能省悟安逸生活中也隐藏危险;处在悲伤之中,能体会从前的幸福原来不是天长地久,原来幸福中已埋伏不幸福的因子。

吉人多和气,凶人多杀机

原文:吉人无论作用安详,即梦寐神魂,无非和气;凶人无论行事狠戾,即声音笑貌,浑是杀机。

译文:善良的人,言行举止都是和气镇定的样子,即使在睡梦中也洋溢着吉祥和气;凶恶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凶狠毒辣,甚至声音与笑脸,都洋溢着杀气。

解读中国古代官吏断案故事中,有许多观察疑犯气质举止,最后发现案情真相的故事。唐朝时,某地方官审理一个盗窃案。疑犯是一伙江洋大盗,做盗贼已经多年。他们盗窃的是当地有名大富之家。案情已经很明朗,赃物与盗贼都已经抓到,但是审理此案的官人还有一处有些不解。按照律法,盗贼的头领所犯的罪是最严重的,所受到的惩罚也是最严厉的。这伙盗贼的首领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看着这个贼头,断案官觉得有些不对劲。他观察这个贼头,觉得此贼头气质相貌都没有凶恶的感觉,倒像是一个读书人。于是断案官和颜悦色问贼头,他原来是做什么的,什么时候开始做贼头。贼头看见审案子的官态度很温和,胆子一大便把事情原原本本都说出来了。原来他本来确实是一个读书人,只因为家中贫困,缺衣少食,才被盗贼们怂恿做了贼。贼人们许诺,这次得手多分些金银给他。这读书人想着就做这一次,分到些金银,以后就再也不干这事。结果第一次偷窃,就被抓了进来。而且实际上动手偷盗的人也不是他,他不过是被推举为首领,偷盗当时他仅在外面望风而已。了解了这些情况,审案子的官便判了这读书人轻罪,没有按贼首的重罪处罚他。

与人相观治,一方便法门

原文: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译文:每个人的遭遇各有不同,有的人遇到好机会,有的人没有遇到好机会,人怎么能要求自己一定要遇到好机会呢?人的情绪有时好有时坏,人怎么能要求自己事事顺心呢?对照着别人的境遇来思考自己的问题,这也是领悟人生道理、提高自身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解读每个人的遭遇都不同,这个世界是一个有差异的世界。正因为有差异,这个世界才显得如此多姿多彩。有的人事业成功,有的人一事无成。有的人生来聪明,有的人天生比较拙笨。有的人灵巧秀美,有的人笨拙粗糙。有人说老天是公平的,也有人说老天根本就是偏心的。无论人们怎么样认识世界,都不得不先承认这个世界确实是有差异的。这个世界不是整齐划一的,也不是完全平均与绝对平等的。无论人们如何认识,这个事实不会因为人们的认识改变。抱怨老天不公平,或者是感叹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都不会使老天从此就变得更公平或者是更加不公平。因此关键在于人们怎么认识对待它,当生活不如意时抱怨无济于事。抱怨自己运气差,这个世界总能找出运气更差的人。抱怨命运不公平,这个世界也能找出遭受命运更加不公平待遇的人。懈怠时想想比自己勤奋的人,可以使自己更加努力。抱怨生活条件苦的时候,可以想想那些生活更加困苦的人。这样对照比较,自己的不平之心,郁闷的情绪,都能得到纾缓。

吾身小天地,天地大父母

原文: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译文: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世界,能够使自己无论高兴与愤怒都坚持不犯错误,喜欢与憎恶都有一定的准则,这就是协和调理的功夫;天地是人类的父母,能够使人们没有牢骚抱怨,使万物不受各种灾害迫害而顺利生长,这也是天地造物的恩德,天地间一片和谐的景象。

解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天地自然之间具有相通之处。古人有天人感应论,讲人与天地自然之间交相感应。人与自然确实有相类似之处,由大自然的变化可以反省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相通。人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自然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喜怒哀乐都不过分,控制在一定程度内,那么对人就不会造成损害。如果喜怒哀乐没有节制,则必然会使人身心受到伤害。大自然阴晴变化,风云雨雪天气交替,如果不超出一个度,那么能使自然万物顺利生长。如果雨雪阴晴变化没有规律,暴风暴雨暴雪或者干旱无风云雨雪,这样的环境都不利于万物生长。人与自然都遵守一定规则与规律,才能呈现稳定和谐的气象。

人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缺一不可,同样哪种情绪过于泛滥也都不可以。过喜过怒过悲,对人的身心都会造成损害。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大喜大悲,生气发火只针对值得的事情,而且不宜过度,这是有修养的人具有的品质。荀子说:水与火有气,但是它们没有生命;草木等有生命但是没有知觉,飞禽走兽虽然有知觉但是不懂得礼义廉耻;人有生命,有知觉,又懂得礼义廉耻,因此人是天下最高贵的。

去混心自清,去苦乐自存

原文: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译文:水面没有被风吹起波浪自然平静,镜子没有被灰尘遮盖自然明亮。所以人的心灵没有必要去刻意清洗,驱除心中杂念与邪念,心灵自然平静清明;没有必要去刻意寻找快乐,驱除心中烦躁,那么自然会感觉到幸福快乐。

解读孔子的弟子曾参,年纪虽小,勤奋好学。别人问他为什么进步很快。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他每天多次反省自身,看自己替别人谋划考虑问题是不是全心全意,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心实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反复练习实践。一旦发现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好,立刻改正。养成每天自我反省的好习惯,长时间坚持下来,自然能获得很大进步。

心虚则性现,意净则心清

原文: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译文:心中没有杂念,人的本性就会显现出来,不使自己内心保持平静却想发现人的本性,那就如拨动水波去捞取月亮一般,只落得一场空;意念保持澄净清明,心灵才能澄净清明,假如不能了解存在的意念而想使内心澄净清明,那就像在落满了灰尘的镜子上又增添了一层灰尘。

解读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两位僧人,他们在一起修行。在荒山废庙之中,这两个僧人多年在此修行悟道,几十年都没有下山。食物简陋,有时候还没有食物,他们也毫不介意,就饥一顿饱一顿,心无杂念,坚持修行。有一天晚上,左边的僧人在寂静的夜晚,突然听到有哭声与恶斗的声音传来。这位僧人本来想置之不理,奈何这声音非常响亮,他被搅扰得无法静心修行。就在心中烦乱不已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怪物跑到自己面前。这怪物非常庞大,面目怪异,张牙舞爪,张开血盆大口,露出白森森的牙齿来咬左边僧人。左边僧人大惊失色,站起来跌跌撞撞向山下飞奔。怪物在僧人身后一路追赶,左边僧人掉进一口枯井中,结果在枯井中发现一具尸体,由此惹上一场官司。左边僧人被抓起来询问,吃了许多苦,挨打受饿,差点被冤枉成杀人凶手。虽然最终查明僧人不是杀人凶手,但是左边僧人已经吃了非常多的苦。后来左边僧人回到修行的地方,右边僧人说那天晚上他没有看到什么怪物,只是看到左边僧人突然发狂,飞奔下山。右边僧人虽然不解,为什么左边僧人要这样做,但是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后来左边僧人在静坐之中,看到自己的前世故事,原来自己与井中被杀死的女子有前世孽缘。前生自己亏欠了这个女子,所以今生听到她的哭声,便堕入魔障,无法静心修行,由此惹来祸事。这种前生今生的说法,虽然是佛教因果轮回转世的说法,但是这个故事说明了修行悟道需要虚心无杂念、意净心清,这样才能修成正果。修行悟道需要心虚意净,修身养性同样需要如此,驱除心中私心杂念,才能培养崇高品德。

节义济和衷,功名承谦德

原文: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妒之门。

译文:一个有节操的人,看问题容易偏激,增加一些温和的想法与态度调剂,这样才不会和别人无谓地愤怒争斗;取得功名、事业有所成就的人,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这样才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解读一个有节操的人,因为自己有优秀的德行,经常比平常人更加不能容忍他人的不良品行。清正廉洁的君子,往往看不起小人,不屑于和小人来往。现实生活中人数众多的不是君子与小人,而是普普通通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的平常人。平常人往往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人们都不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那么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矛盾争执将会无休无止。品格高洁的人,对待他人多些宽容与理解,生活便会多些和谐与温暖。唐朝时,女皇帝武则天对大臣狄仁杰很是器重。狄仁杰为人心胸宽广,待人宽厚。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想不想知道从前有哪些人说过他的坏话。狄仁杰很坦然地说:“臣不想知道。如果臣有过错,臣会改正,至于说有人向朝廷告状,讲臣的是非,臣不想知道他是谁。”宋朝时的宰相吕蒙正待人也宽容,他第一次进入政事堂时,有一个人指着他对别人说:“这人也能参政事吗?”吕蒙正听到这话,装作没有听到,走了过去。和他同行的人为他不平,打算向别人询问刚才说话人的姓名。吕蒙正阻止他这么做,并且说:“一知道姓名,终身耿耿于怀,不如不知道的为妙。”

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

原文: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极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译文:禅宗有一句话说:“感觉到饿了就吃饭,感觉到困了就睡觉。”作诗的要领是:“写眼前的景致,运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因为世界上高深的道理,存在于平凡的事物中。最难懂的理论,存在于最简单易懂的道理中;刻意去寻觅真理,反而离真理更远了,没有刻意寻觅真理,顺其自然反而得到真理。

解读世界上没有最高深的道理,如果刻意去寻找高深的道理,那注定是无法找到的。因为世界上最高深、最难懂的道理,其实是存在于最平凡的道理中。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去刻意寻找。饿了吃饭,困了就睡觉,这样也是一种悟道。就是写诗这样的雅事,也不能脱离生活。诗歌的审美价值有助于人培养积极的人生观与健康的人格。孔子说阅读研究诗歌,能够增添人的生活情趣,能够使人们抒发自己的感情,能够使人们了解认识各地民土风情,可见诗歌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中国历史上那些能感动人的诗歌,往往有其深厚的生活基础。唐朝大诗人杜甫,他的诗歌深刻描绘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艰难困苦,引发阅读者的共鸣。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他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同样受到后代人的喜爱。读李白的诗歌,能排遣心中积郁,唤起人生豪情壮志。写诗的要领在于,内容要写眼前景致,取材于生活,语言要优美通俗易懂。一首好诗语言要优美,同时要清晰流畅,便于人们理解。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写出来的诗,这样的诗不能算是好诗。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他认为如果一首诗写得大家都看不懂,那么这首诗写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他每写完一首诗,就把这诗读给别人听,有时候还找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来听。如果别人听得懂,他就很高兴,如果别人听不懂,他就修改这首诗,一直修改到大家能明白诗中意思为止。

念随起随灭,与太虚同体

原文: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所感,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译文:人类的心体变化与天体相似,人的心体有喜悦的念头,就好比天空有吉祥喜庆的星星与云彩;人的心体有生气愤怒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响雷暴雨;人的心体有了慈悲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和风甘露;人的心体有了严厉的念头,就好比大自然有烈日秋霜。人有喜怒哀乐、慈悲邪恶的变化,自然有星云雷雨的变化,这些都不可缺少。人的心体变化也要像自然变化那样,随起随灭,心体保持清净,辽阔而没有阻碍,这样人的心体就能与天地相通了。

解读孔子曾用自然变化比喻人生道理。有一次,孔子站在岸边,望着滔滔不绝的江水,对弟子们说,见到大水你们一定要观看啊。弟子们就问为什么,孔子解释说水滋养万物,却不是为了自己,这样的行为好像是它有高尚的道德似的。水向下流去,好像是大义凛然一般。水汹涌奔腾没有尽头,好像坚持根本原则一样。如果决堤,水就会奔涌流出,好像是回响应声。它奔腾赶赴百丈深渊而没有什么畏惧,这种无所畏惧好像十分勇敢。人用水注入仪器之中来衡量地平面,一定是平直的,就好比执法根据准绳一样。水装满之后,不需要用刮平的工具去刮平,就好像是天生正直一般。它虽然纤小微弱,却好像无微不至,洞察一切事情一样。世间万物经过水的冲刷,必然会新鲜干净,这样就好像水善于教化万物一样。人世间的道理,与自然事物的运行规律以及特性等有许多相似相仿的地方。

同类推荐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下)(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穿越沦为小宫女:废后难当

    飞来横祸,夏微无耻的穿越了,一醒来就被眼前的情形吓到,娘呀,这个一脸凶目瞪着她的男人是谁?都说她不是本尊了,无耻的暴君皇上还不肯放人,皇后娘娘摇身沦为小宫女。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帝王真心伴一生

    帝王真心伴一生

    她,是一个大学生,刚要开始她的青春年华,却意外和几位好友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他,是一国之君,后宫佳丽无数却对从天而降的她一见钟情。她会否为他动情,他能否为她专情。一场浪漫的宫廷爱恋因为一次意外而展开……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人都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有些妖魔化了,现实中能有那样的神机妙算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神机妙算对于我们来讲也并不是遥远的传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来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仙本为魔

    仙本为魔

    他拥有修仙界万中无一的龙阳之体,但却没有修仙者必有的灵根,他身为陈家猎头之子,却身体孱弱,招人耻笑。遇到了灵界大魔天尊,拜其为师,修出灵根,少年踏上腥风血雨的霸途,震慑天地的大魔之道。吞虚寿,获灵根,被称魔,却做仙。仙本为魔,傲然天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浴火

    凤浴火

    *古言一对一,女强男强,身心皆干净,欢迎跳坑。她,顶级杀手,掌控暗杀之术,冷酷无情,行事霸道。一朝穿越,家族却惨遭灭门,随后,她更是被当作牺牲品,替身远嫁。——嫁给谁?东离国三皇子是也!据说三皇子终年以银色面具示人,神秘邪魅,鬼神莫近。整个东离国盛传,他乃妖魔转世,爱好搜罗女童,不做别用,专门生吃,更有传言,有人见过他的真容,却被勾魂夺魄,至今仍未清醒……一时间,他的府邸宛如地狱,人人避而远之。那年,她成为了他的王妃。四国鼎立,当烽烟起时,谁能沉浮?一代妖妃,横空出世,她,同样可以尽展荣华,凤欲火,倾天下。*狂傲、霸道、冷酷……是她。腹黑、邪魅、妖孽……是他。时空穿梭,两者命运交汇。是她降服了他,掌控一切…还是他蛊惑了她,占据所有。*她说:我这一生,半生戎马,势力滔天,倾覆天下,要男人又有何用?我不愿自己的短处就此暴露。他说:我这一世,遗世独立,韬光养晦,肆意风流,要女人似乎也没用?我不想自己的长处为此葬送。长处?短处?似乎可以互补…到底有没有用?————试过才知道!!★☆★☆★☆(PS:三皇子到底做了什么,大家不妨猜猜,呵呵。)
  • 灵武诛神

    灵武诛神

    废材少爷因一块神秘黑石的力量而修炼,一路斩妖兽,吞兽魂,灭宗派,带着心爱的女人问鼎武者之巅,辱我者,阻我者、欲杀我者,皆杀!
  • 国师苏阳离

    国师苏阳离

    一个是初掌帝位的腹黑君王,一个是女扮男装的苏家后人。一个立誓征服九州杀伐决断,一个天命所定助其成就帝业,他们互相影响,一路相扶,最终为九州带来盛世太平,富庶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