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把真实的世界告诉孩子
孩子是一个具备极大发展可能性的“人”,我们必须在爱的引导下,告诉他一个真实的世界,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需要给予他们,而不应该把他们孤立在“儿童环境”中。
——(中国)杨文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曾经批评他所生活的年代里的文学是一种“瞒和骗的文学”,而且认为,这种“瞒和骗的文学”一定不能久长。其实,对待今天的孩子,父母也应该讲究教育的艺术,采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教育他,但一定不能采用瞒和骗的方法,因为孩子总要长大,总有一天他会知道事实的真相。
很多年前,有一首流行歌曲这样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接下来就是“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其实,这正是对那些被关在教室里与外界社会隔绝的孩子的善意忠告。试想,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真相,不告诉他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孩子可能就会不知道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甚至是丑恶的一面,当他一旦面对真实的世界就会感觉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注意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要“让孩子面向一个真实的世界,走出家庭,融入复杂的社会”。把一个真实的世界告诉孩子,这是父母的责任。孩子只有了解了世界的真相,他才能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并且才能以不变的真诚去迎接人生的风雨历程。
教育家杨文在《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中这样写道:
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我没有太刻意地让孩子回避什么。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夏杨,你来。”这样说时,有时候是我跟他爸爸或者亲戚朋友正在谈论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他听了会对他有益。我和他爸爸白天遇到什么事情,见到什么人,包括听别人说了什么事,我们经常会以一种很随机很自然的方式,说给他听,或不介意允许他旁听。他会很认真地听,发表他的看法。无论对错,我们注意不打击他,并且会对他说我们的处理方式,给他讲我们这样做的理由。
就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夏杨知道真实的社会,什么样的人受别人尊重,什么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可为的,甚至能体悟成人世界的一些潜规则。
其实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是充满了好奇心的,而且这种好奇心越得不到满足,就越浓烈。我经常听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这不是你的事,你少操点心吧。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大人的事情,小孩子知道那么多干什么?去,去,去,一边去!”“这都是大人去的地方,你不能去。”……
禁止的结果是怎样呢?等到他有了一定的行为能力或消费能力之后,好多孩子就是带着幼时不曾得到满足的好奇,开始到那些我们父母并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游戏厅、歌舞厅……
在夏杨小时候,我们有时候为了应酬,也曾到过这些地方。只要有可能,我就尽量带上夏杨。歌舞厅、游戏厅、五星级酒店、路边小店、大排档、茶馆、咖啡厅……凡是有的,让他经历;凡是经历的,让他思考。让他看到这个社会的真实,让他知晓,在这个人世间,有很多种的生存方式,同时在此情此景中,告诉他我们的标准和选择。
在让他见到真实社会一面的同时,也是对他进行随机教育的好时机,即所谓的“情境教育”。孩子对那些他曾见过、有体验的东西,会更有感觉。如果你空口对他说:“那个夜总会孩子可不能去,太乱了。”他根本不知道是怎样的乱,这时你的苦口婆心,等于对牛弹琴。顶多对他起一个威慑作用,要么他会更好奇,要么他根本就不在意。那么父母要输入的观念,就很难传递过去。
不可否认,杨文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正是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儿子夏杨在22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敢于把真实的世界孩子告诉儿子,这给今天的父母做了很好的榜样。
作为父母,应该尽可能给孩子一个真实世界,不要因为他的年纪小就可以简化、模糊甚至剥夺他体味真实社会,溶入真实世界的权利!父母的信任是孩子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1. 尽早让孩子认识真实世界
父母应该尽早让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不要刻意对孩子隐瞒什么,要让他明白,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经历过生活的父母,面对幼小的孩子,不要把这个世界描绘得太过美丽,好像白雪公主就在身边,让孩子以为自己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父母应该知道,理智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一些符合他成长心理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须的,也是让他走好人生路必要的一课。给孩子一双慧眼,让他认清世界的真实,是父母应该做的。
现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认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课堂,在学校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如在学校外所见所闻得到的知识多。他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和特殊的家庭背景中,以他特殊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凡事亲自经历、凡事自己学习、凡事亲自发问、凡事自己反省。童年经历的一切,成为林太乙成长的基石。
林太乙在她的《林家次女》一书中,写到了一些她小时候经历的情景:
很多年前,一个学贯中西、风雅倜傥的父亲,带着女儿在四处游历中,经历着世间的每事每物:在上海时,他带九岁的女儿去风月场所。看那些风尘女子游弋在男人的世界,女儿讶异的眼神透露着她的不解。父亲告诉她,这些人的生存方式可以给予人文的理解……
在美国时,女儿还差几个月就可以小学毕业,他又带着她去欧洲,探火山口、参观教堂、看脱衣舞……
在她高中毕业时,这位父亲不让她读大学,要她十七岁就踏入社会……
这个父亲是著名作家林语堂,那个小女孩是他的二女儿林太乙。
虽然林太乙没有上过大学,但她的气质宁静娴雅。在18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在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中文,最终成为这所全球一流大学的中文教授。她曾经担任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还撰写了《林语堂传》等许多的作品。
当然,父母在告诉孩子真实世界的同时,也应该告诉他如何正确观察和认识社会,要让孩子认识到,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好人总是比坏人多,这个世界还是光明和美丽的,而且要让他坚信“明天会更好”。
2. 不给孩子制造生活的假相
今天,很多父母并没有把真实的世界告诉孩子,甚至还人为地给孩子制造了一个生活的假相。因为,这些父母把孩子当作小皇帝来对待,并且尽可能地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看似是一番好意,其实是好心做了坏事,在不经意间,父母给孩子造成了一个假象,让他误认为将来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在这种假象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才发现现实并非他原来想象的那样,所以就会变得迷茫,失望,彷徨,郁闷……
著名作家刘墉在他的一本书《靠自己去成功》中写到:
……我更强调的是,家庭和学校是向社会延伸的,所以既然年轻人到社会上,别人不会为他读书睡觉而关上电视,为考虑他有应酬而不交代事情,他就该学会早早适应在喧闹的环境中读书、在应酬之间工作,甚至在同一时间办好几件事。
我是很宠孩子的人,正因为宠,所以我不会为她读书而关上电视,不会怕她危险而不准她去爬山,更不会怕她受苦而阻止她去‘魔鬼夏令营’。
当有一天,她大了,要离开我,我会心疼,但不会不心安,因为我已经早早就把外面世界的门打开,让她看见好的,也见到坏的。
所以,作为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制造一个美好生活的假相,而要告诉他生活的真相,让他从小在思想上就有所准备,从而让他有一个适应的缓冲过程,这样,他将来走向社会时就不至于出现难以适应的状况。
3. 要注意给孩子以爱的引导
现实生活中,也有父母告诉了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但在孩子对这个真实世界有所体验时,父母却没有能够及时对他进行随机的正确引导,这样做的结果甚至还不如把孩子关进一个封闭的世界。父母这样的行为才是对孩子的真正的纵容。
父母应该知道,没有一个孩子会永远生活在真空里,父母一定要让他经人生的风雨,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这远比在让他温室里成长有利的多。
杨文说:“夏杨在十七岁那年一个人去英国读高中,在他周围有很多不良的诱惑。无论是英国的孩子,还是在英国的中国孩子,有些人和他一样的年龄,泡酒吧、打群架、男女混居……我嘱咐他不要介入,他说:‘我心里早就有数了,哪些不该碰,你们一点也不用担心。’
“其实刚去英国时,他也挺孤单的。他就读的那所中学秩序较差,但他闹中取静,潜心学习。孤独时,宁愿一个人坐在马路边,啃着面包,看人来人往的风景,自得其乐,也不会去寻找不健康的方式,宣泄自己离家的孤独和寂寞。他成了那所中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考入剑桥的学生。
“孩子是一个具备极大发展可能性的‘人’,我们必须在爱的引导下,告诉他一个真实的世界,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需要给予他们,而不应该把他们孤立在‘儿童环境’中。”
经常听到很多父母这样说:“教育孩子真难啊!他就是不听你的。”实际上,有这种感受的父母应该明白,不能仅仅把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只用自己的语言灌输给孩子,因为孩子毕竟不是一个容器。
作为父母,也应该孩子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内容,引导他进入其中去活动、去体验、去锻炼,让他逐渐形成自己正确的道德认知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成为一个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