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40

第40章 节日民俗(4)

凤冠,是指古代贵族妇女所戴的礼冠。明清时期,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称为凤冠,多用于婚礼时。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了宋代,将其列入礼服行列。明代时,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穿着不同绣纹的帔子,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霞帔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穿着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

迎亲

以花轿迎娶新娘,临到新娘家,女方放鞭炮迎接。新娘按惯例拖延上轿时间,俗称“捱上轿”。在迎亲者“三请”、“四请”后,穿霞帔、戴凤冠,盖大红方巾的新娘,由其兄长抱上轿,或由其弟领上轿。临上轿前,其母喂一口“上轿饭”,意谓不忘养育之恩,然后母女俩放声大哭。迎亲的归途必须走另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

婚宴

婚宴,是指为了庆祝结婚而举办的宴会。在中国,婚宴通常称为喜酒。

鸣炮奏乐

鸣炮奏乐是一种非常庄重的礼仪。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将其视为盛大典礼中最辉煌的序曲,并予以高度重视。只有伴随着乐曲的高奏、炮的鸣响,盛大典礼的种种内容才会正式登场。新郎新娘结婚当天,在拜堂前,就会鸣爆竹奏乐。

交杯酒

交杯酒是中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节。在婚礼上,夫妇各拿一杯酒,手臂相交各饮一口,以此表示夫妻相爱。在古时,交杯称为“合卺”,由于卺酒异常苦涩,夫妻二人同饮卺中苦酒,象征两个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据说,这一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两个人先饮一半,然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清末,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如今的婚仪中,“按杯于床下”的礼仪没有了,“攥金钱”已被“掷纸花”代替,只有“交杯酒”的礼仪仍然存在。

闹洞房

闹洞房,是传统婚礼习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婚礼的最后一次高潮。这一习俗始于先秦汉代时期,当时的婚礼淳朴、肃穆,没有非常热闹的场面。到了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沉闷的旧式婚礼,开始大操大办起来,使婚礼蒙上了世俗的喜庆色彩。民间传说,洞房中恐有狐狸鬼魅作祟,而闹洞房能驱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的阳气。从另一种意义上讲,闹洞房能增添热闹喜气,驱除冷清之感,使亲朋好友彼此熟识,增进感情。还有一个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

回门

结婚后三日、七日至九日,甚至一月,新郎陪着新娘回娘家,称为“回门”。由于“回门”是新婚夫妇一块回门,又称“双回门”,取成双成对的意思。回门是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以及新婚夫妇恩爱和美的美好意义。

春秋时期,就有回门的习俗,后代沿袭至今。回门时,旧俗规定新娘要走在前面,因为这次回门是新嫁后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又称“走头趟”。女家这天要设宴款待,入席后,新娘要引导新郎拜见自家的亲朋好友。

送终

送终,是指亲人照顾临终的亲属,当亲属去世后,为其办理丧事。当亲属病危垂死的时候,儿孙及其直系亲人必须在床边守候,不可以喧哗,更不可以哭泣,要保持安静,并目送其安详离去。在亲属去世前,要给亲属吃口“鞔饭”。如果死者是男性,在其去世前,妻子和女儿不可以握着他的手足。反之亦然,这一风俗在清末民初时尚存。在亲属去世后,亲人齐声嚎哭恸哀,还要拆去帐子,表示让亡魂出去。

报丧

当人死后,子女要随即向亲友报告死讯、丧期、葬期等有关事情,称为报丧,又称“告丧”、“赴告”。可以说,报丧是人死后的第一项仪式,报丧仪式早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报丧是用发信号的方式把有人去世的消息告诉亲朋好友,即便是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也要按照惯例去报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报丧方式,有的地方响3次火炮;有的地方拿白纸扎成旗帜立在死了人的家门前;有的地方在门外悬挂纸条等。其实,报丧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更是一种和亲友一起分担悲痛的做法。

入殓

入殓,是为死者遗体举行沐浴、更衣、入棺的仪式。《礼记?问丧》中记载:“死三日而后殓。”但是,各地有不同的入殓时间,有死后当天入殓的,有3天或7天入殓的。入殓用的棺材,一般以木棺为主。入殓时,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在民间习俗中,给死者穿的入殓的衣服,称为寿衣。寿衣算层不算件,不可以是偶数,因为丧事不是好事,不可以成双。人殓完毕后,棺盖斜盖于棺身之上,会留缝隙,等待择定的时辰盖棺。孝眷遗属穿着孝服,披麻戴孝,准备举行奠礼。

吊唁

吊唁,是指亲友接到报丧后,前来哀悼死者,并慰问死者的家属。古时候,吊唁有一套繁琐的礼节。死者家属要哭尸于室,对前来吊唁的人跪拜答谢。而吊唁的人需要向死者赠送衣被等。如今,吊唁的仪式已经大大简化,主要是通过向死者的家属致唁函或唁电、送花圈,或者赴灵堂参加遗体告别会等方式进行悼念和慰问活动。前来吊唁的人身穿素色的衣服,佩戴白花和黑纱,一一向遗体鞠躬致哀。吊唁的人可以向死者的亲属说几句劝慰的话,劝慰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出殡

殡,是指死者大殓后至下葬前的期间,把灵柩停放待葬。出殡,是指把灵柩运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根据《礼记·王制篇》中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如今,出殡的时间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亲人到否、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决定。时间可长可短,但是均须单数。出殡的时间确定后,就要告诉亲友,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材抬出灵堂,放在预先绑好的架子上,然后抬到坟地。时辰到了,即刻下葬。

落葬

落葬,又称“下葬”,是在经过了初丧、哭丧、做七、送葬等仪式之后,最后一个环节。各个民族有不同的下葬风俗仪式,但是都反映了人们对灵魂的崇拜。汉族主要是实行土葬,认为坟地是死者的最终归宿。按照旧时的规矩,下葬的时间必须是太阳落山。当灵柩放入墓穴后,亲人们必须抓起泥土扔到灵柩上,称为“添土”。亲人须绕坟墓转3圈,在回家的路上就不可以再回头看了。埋葬后,人们必须要洗手,有的还要用酒来洗,用来驱除晦气。

家祭

家祭,是家庭中祭祀祖先和祭礼宗祠活动的简称。丧礼中的行奠方式,在服丧期满日、纪念日时为之,称为“家祭”。唐代时,就有专人制订家祭礼仪,并相沿施行。南宋诗人陆游在《示儿》诗中写道:“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有几种不同形式,即家祭、庙祭、墓祭、年祭。家祭时,要将族谱挂于墙上正中,“神主碑”按辈份环列于供桌之上。各地家祭的时间、次数、方法等有所不同,但都应设祭品、焚香、奠酒,家主率其子女、儿孙,向神主行“四叩首”礼,家主讲述先人业绩,诏示子孙,以示不忘及效法。

舞狮、舞龙

人们觉得狮子是祥瑞之兽,而舞狮能给人带来好运,所以每逢春节或其他庆典活动,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请来舞狮助兴,以祈求吉利。据说,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的活动从西域传入中国。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时期。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舞狮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龙代表了吉祥、尊贵,更是权力的象征。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经过不断发展改进,舞龙成为一种具有观赏性的竞赛运动。

服饰

上衣下裳

早在夏朝时,衣和裳就有一定程度的分离。到了商周时期,上衣下裳成为普遍现象,形成了中国古代服饰的两种基本形制之一。上衣下裳的形成,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分层和风俗习惯。《说文解字》中记载:“上曰衣,下曰裳。”穿在上身的称之为“衣”。商代时,上衣一般交领,窄袖,右衽,衣长至膝,衣领、袖的边缘都有纹样装饰,腰间束宽带。穿在下身的称之为“裳”。春秋以前,都没有裤子,男女都穿裙子,所以当时的裳实际上就是裙子。如今,衣裳泛指衣服。

胡服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

    《脚下地图》是实力派中年作家邓一光的散文集。军旅题材的散文写人叙事独具一格,鲜活生动,细节真实,视角独到。
  •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妖王的宠妃

    妖王的宠妃

    他绝美,温柔,却又神秘,身上总有淡淡的花香。她清秀可爱,外表看似坚强,内心却有无人知晓的脆弱,除了他之外……命运为何如此安排?为何让她知道,她与他本是错误?残酷的现实,她该如何面对?他们之间的感情又该如何收场??
  •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

    萧十一郎是各来去无踪、潇洒浪荡的“大盗”,为人侠义、忠诚。风四娘告诉他,武林中人人窥伺的神秘宝物割鹿刀进入中原,一时江湖上烽烟四起,萧十一郎屡屡被人嫁祸,深深卷入这场风波,但也由此结识了武林第一美女、世家公子连城璧的妻子沈璧君,从此萧,沈,连三人开始了恩怨纠缠的一生……
  •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

    《改变你一生的108个心理学法则》为你解读了108个经久不衰的心理学法则,悉数工作与生活中的细节和元素。这本书会告诉你心理定律的无穷奥秘,还会教你轻松运用知识帮助自己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它将深奥的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于一个个妙趣横生、饱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深浅出地提炼了心理学法则给我们的启示,以指导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趋利避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失落的成功经典: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生法则

    本书是一部永恒的励志经典书,也是一部成就梦想的成功秘笈。书中用通俗质朴的语言为读者揭秘成功者需具备的几种特质,其中包括:不放弃、靠自己、有坚定的信念、拥有积极的心态、使用正确的语言、相信直觉和奇迹、淡然处世、为致富做准备……只要有了上述积极心态和信念,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您招手!
  • 穿越相府八小姐:教主皇后

    穿越相府八小姐:教主皇后

    她,二十一世纪。让人闻风丧胆的女杀手冷魅,既然死于呼吸不上而窒息,穿越到被杀害的丞相府八小姐。本以为,优柔寡断的她,只是空有好皮囊。确没想到,这身体本身还是个武林高手,暗夜的教主。更没有想到这个时空还是奇异无比……他,高高在上的帝皇。无意中,看见了一颦一笑,倾国倾城的她,朕要定你了!她懒洋洋说:”皇上了不起呢,见谁要谁,你以为都是你娘生的啊!”他愤怒的朝她怒吼:“不知死活的女人!”她只状似掏掏耳朵,我没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中堂大人早上好

    中堂大人早上好

    佟婉柔以嫡女之身嫁给了富察家的庶子,日子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好,她嫁的这个庶子,是个绝顶出息的。爱情原来就是如此的简单。
  • 爱那么近,你那么远

    爱那么近,你那么远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会,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最近的爱用温暖凝结2007年最动人的爱情力作!最远的你用思念感伤红袖添香泪流成河!甜蜜中有苦涩;幸福中有悲伤;激情绽放中饱含了现实和命运的无奈这就是他们的爱情。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王妃娘娘请将就

    王妃娘娘请将就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没有移开脸,对着他近在咫尺的脸轻声低语:“墨王爷,我不介意在你的暗卫面前上演一出弑君。”“霜儿你真是好狠心,枉费本王那么宠你。”她告诉自己,哪怕他是在为前世做补偿,她也不想接受,她只想离开,摆脱宿命的纠缠,可是他不放手,哪怕她真的想杀他的那一刻,也不曾放手……【第一部:酷皇上,请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