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8600000039

第39章 节日民俗(3)

七夕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它的别称有:双七,这天月、日皆为七,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相遇一次,故称这一天为星期;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也称女儿节、少女节;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

农历月份的别称

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很多别称。一月:正月、端月、征月、开岁、华岁、早春、新正等;二月:命月、如月、丽月、杏月、酣香、仲春等;三月:蚕月、桃月、桐月、季春、晓春、鸢时、桃良、樱笋时等;四月:余月、阴月、梅月、清和月、初夏、孟夏、正阳、朱明等;五月:皋月、榴月、蒲月、仲夏、郁蒸、天中等;六月:且月、焦月、荷月、暑月、伏月、精阳、季夏等;七月:相月、兰月、凉月、瓜月、巧月、孟秋、初秋、早秋等;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正秋、仲商等;九月:玄月、菊月、青女月、季秋、穷秋、抄秋等;十月:阴月、良月、正阴月、小阳春、初冬、开冬、孟冬等;十一月:幸月、畅月、仲冬等;十二月:涂月、蜡月、腊月、季冬、暮冬、残冬、末冬、嘉平月等。

使用筷子的禁忌

中国人吃饭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时流传下来的。一般来说,使用筷子有这些禁忌:筷子长短不齐放在桌子上;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食指伸出指向别人;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嘬;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用筷子来回在菜盘里寻找食物;夹菜时将菜汤流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将筷子颠倒使用;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将筷子插在饭中;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

抓周

抓周,是小孩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前途和性情的仪式,也是第一个生日的庆祝方式。抓周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方法是在小孩周岁这天,摆好各种象征物品,小孩随其抓取,以此来试验小孩将来的前途、喜好等。同属于传统的诞生礼仪,抓周和满月礼、百日礼等一样,是对生命延续、顺利和兴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对儿女的爱和期望。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这种习俗,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重视,很多地方会有组织地举行抓周活动,以此来庆祝小孩的第一个生日。

寿面

相传,汉武帝崇信鬼神和相术。有一天,汉武帝和众臣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时,他说:“《相书》上讲,人的人中长,寿命越长,若人中1寸长,就可以活到100岁。”大臣东方朔听后大笑起来,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他解释说:“人活100岁,人中1寸长,彭祖活了800岁,他的人中8寸长,那他的脸得多长啊!”看来想长寿,靠脸长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用其他办法表达自己长寿的愿望。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种做法又演变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称为“寿面”。

为什么“一日三餐”

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一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85%;如果改为一日两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75%。按照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是比较合理的。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可见,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太长,会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太短,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消化和食欲。

皇家建筑为何用“红墙黄瓦”

皇家建筑通常是黄色的琉璃瓦,红色的砖墙,而这与中国人对颜色的看法有关。黄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在“五行”学说里,黄色代表中央方位(中央属土,土为黄色)。唐代,黄色被规定为代表皇室的色彩,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到了宋代,封建帝王开始采用黄色琉璃瓦,并一直沿袭下来。红色,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美满喜庆的颜色,意味着富贵、庄严。周朝宫殿建筑就普遍采用红色,并一直沿袭下来。封建帝王的宫殿是最高统治者的活动场所,到处都要显得“尊贵富有”、“至高无上”。

长寿的雅称

下寿:指60岁以上者;中寿:指80岁以上者;上寿:指90岁以上者;喜寿:因为汉字草书中“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此指77岁;米寿:因为“米”字拆开来就变成了八十八,故借此指88岁;白寿:因为“百”字去掉上部分的“一”字为白,而百少一就是九十九,故借此指99岁;茶寿:因为“茶”字的草字头看似廿(二十),剩下的部分拆成“八十八”,两者相加是一百零八,故借此指108岁。

麒麟送子

相传,孔子诞生前,一头麒麟来到其家院内,不慌不忙地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麒为雄,麟为雌,糜身、牛尾、狼头、有角,四灵之一。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麒麟送子,就是中国古时候祈子法的一种。人们一方面用麒麟象征有出息的子孙;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早生贵子、家道繁荣的祈望。通行的《麒麟送子》图,实际上是民间麒麟送子风俗的写照,方式是由不育妇女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

生日祝寿的由来

在中国,生日祝寿是很古老的传统习俗。根据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在江南盛行庆祝孩子一周岁生日的习俗。在唐代,庆祝成年人生日的习俗也很盛行。

生日上的寿礼,大约起源于宋朝。当时朝政腐败,做官的过生日,下属都要献上寿礼。在《水浒传》一书中,就有“送生辰纲”的情节描述。绍兴年间(1131—1161),宋高宗曾下令禁止任何官员接受生日贺礼。但是秦桧掌权后,四方的官员为了巴结他,都趁生日机会向他送礼,各个地方也都效法。于是,生日祝寿的习俗流行起来。

重阳节赏菊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起源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既食用又观赏。每当菊花盛开时,亲朋好友就到他家赏菊。由于来赏菊的人们络绎不绝,使得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一天,陶渊明灌园浇菊时,自言自语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结果,到了九月九日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绽放了,而客人们也都在同一天来赏菊。于是,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来赏菊。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由此形成,并流传至今。

重庆民俗文化

重庆的民族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苗、回、满、彝、壮、布依、蒙古、藏、白、侗、维吾尔、朝鲜、哈尼、傣、傈僳、佤、拉祜、水、纳西、羌、仡佬族等49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土家族有摆手舞、赶年、唱傩戏、花灯,苗族有赶秋节、踩山节。此外,还有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羊马节、火星节、哭嫁、跳丧等民族习俗和活动。涵盖了婚丧嫁娶、文娱游戏、崇拜禁忌、鬼神观念、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另外,重庆还有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以及群众节令活动等,如土家族的吊脚楼和苗族刺绣、蜡染等就独具特色。

昆明民俗文化

昆明有26个民族,民族风情引人入胜。各民族既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同时又保持各自的民族传统,延续着许多独特的生活方式、民俗习惯和文化艺术。在众多民族节日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绕三灵、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傈僳族的刀杆节等久负盛名。按照岁时节令,农历正月初九金殿踏春、三月三西山调子盛会、中秋夜大观赏月、九九重阳螺峰登高等许多习俗在民间十分流行。昆明地方文艺种类繁多,滇剧、花灯戏、民歌小调以及少数民族剧种、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等,历经数百年发展和传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披麻戴孝

披麻戴孝,是指长辈去世之后,儿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当长辈去世,就用棺材收殓埋葬,儿孙披麻戴孝,亲人盖头巾为死者送葬。死后的第7天,要叫墓引魂回家。这种丧葬仪式,成为一种风俗并一直流传至今。

根据血缘亲疏远近的不同,规定了5种不同的丧服,服制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服丧期限的长短、丧服质地的粗细和其制作都有所不同。按照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戴孝就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就戴在左袖;如果死者是女性,就戴在右袖。

乌鸦叫是不祥之兆吗

唐代以前,乌鸦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传说。但唐代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古代巫书也记载,乌鸦常常是死亡和厄运的代名词,乌鸦的啼叫被认为是“不祥之兆”。《本草纲目·禽·慈鸟》记载:“此乌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可见,乌鸦的“孝鸟”形象是几千年来一脉相传的。

“四灵”是吉祥的象征

《礼记·礼运》中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

传说中的麒麟,被认为是有德性的仁兽,历代帝王都把它看作是太平盛世的象征。春节期间,中国江南各地的人们,以纸扎的麒麟,来表达美好的祝愿,还有“麒麟送子”的传说。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标志着吉祥、太平和政治的清明,被历代帝王当做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后来,凤凰成为民间百姓的吉祥物。凤凰还常和其他吉祥物配合成纹图,如“龙凤呈祥”、“凤麒呈祥”等,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四灵中,龟是唯一存在的动物,也是动物中寿命最长的。人们不仅把龟当成健康长寿的象征,还认为它具有预知未来的灵性。在古代帝王的皇宫、宅院和陵墓里,都有石雕或铜铸的神龟,以此象征国运的久远。

龙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动物,被认为是中国最大的神物和吉祥物。几千年来,封建帝王把龙当做权力和尊严的象征,普通老百姓也认为它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说媒

说媒,就是通过媒人从中说合,让男女双方共结良缘,又称做媒。在封建社会中,传统观念是男女“授受不亲”,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个“媒妁”指的就是媒人,最早见于唐代才子元稹写过的一篇传奇故事《莺莺传》。说媒需要一定的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而且要能基本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情况,还要尽可能扬长避短,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优点,从而使双方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等新娘过了门,媒人才算完成任务。

相亲

相亲,是中国传统婚姻礼仪的一种。通过媒人往来传话,男女双方约定日子见面,一般都是男到女家,也有女到男家的情况。相亲这一天,男女双方都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希望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如果男到女家相亲,父母或家长要教给他怎样称呼说话,怎样敬烟敬酒,怎样端饭待人等。女家还会请来姐夫舅子、七姑八姨作陪,作为能否定亲的参考。临行时,由双方父母或家长给男女双方赠钱或礼物,一般当场就会收下。双方是否同意定亲,后由媒人传话,互通意愿。

过礼

相亲过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互换双方的生辰八字,有些迷信的父母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换帖”、“合八字”后,媒人就要选个好日子,履行订婚手续。“过礼”是一件大事,一般是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考虑,力求节俭。“过礼”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办理结婚手续,正式确定婚姻关系。

择期

在传统观念中,选择结婚的日子相当讲究,人们认为结婚日子的选择关系到男女双方的未来生活。而这个选择良辰吉日的活动,称为“择期”,又称“择吉”。择期,一般是由算命先生或星相学者完成,文化水平高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看“皇历”或自己推算决定。结婚的日子决定后,双方父母就发出请柬,邀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请柬一般由婚姻当事人或其父母亲自送到亲友手中。亲友在接到婚柬后,即使人去不了,也要送礼并写上表示祝福的话。

贴“囍”

相传,马家镇的马员外为了给女儿选亲,在走马灯上写着“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赴京赶考的王安石对出了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身藏”。马员外便把女儿许配给他,并选择了结婚的吉日。结婚当天,马府上下喜气洋洋。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从此之后,“囍”字和结婚时贴红双喜,在我国民间开始流行。

乘花轿

轿子,大约起源于唐朝。南宋孝宗皇帝曾为皇后制造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滕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可以说,这是最早的花轿。从此之后,历代帝王都为后妃制造花轿,而且越来越华丽。结婚乘花轿这种仪式出现在宋代,后来才逐渐成为民俗。封建社会早期,男子到女家“迎亲”,要穿黑色的衣服,要在黑夜里用黑漆轿子,打着火把前去迎接。如今,“迎亲”已经改在了早晨进行,新郎要披红插花,所以新娘乘坐的轿子也改成了鲜艳的花轿。

拜天地

拜天地,又称“拜堂”,是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唐代时候,新婚之妇见公婆,俗名拜堂。宋代以后,所拜为天地、祖宗、公婆,还有夫妻交拜。拜天地表示女子成为男方家族的一员,因而成为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结婚当天,男方的人家在家堂前置香烛,陈列祖先的牌位或遗像,摆上粮斗,内装五谷杂粮、红枣、花生等,上面贴“囍”字。拜堂前,燃烛焚香、鸣爆竹奏乐,然后礼生育唱,新郎新娘就位跪拜: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夫妻对拜。如今,拜天地的礼仪改为了鞠躬礼。

红盖头

红色象征着鲜艳和喜庆,盖头则遮盖了历史的旧俗。古代的婚礼,新娘头上都会蒙着一块别致的大红绸缎,称为“红盖头”。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亲手揭开,是中国古代婚礼仪式之一。盖头,最早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仅仅盖住头顶。唐朝初期,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以此来遮羞。从后晋到元朝,盖头在民间流行起来,并且成为新娘不可缺少的喜庆装饰。为了表示喜庆,新娘的盖头都选用红色。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是指旧时富家女子出嫁时的装束,以此来显示荣耀,也是古代贵族女子和受朝廷诰封的命妇的装束。

同类推荐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一脉风骨

    一脉风骨

    这是由徐怀谦编写,全书共分6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艺术家的童心——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猛虎与蔷薇——读余光中散文》《蓝田日暖玉生烟——臧克家散文的艺术特色》《寂寞学术悲凉人生——读〈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不是我,是风?——读〈反思郭沫若〉》《同样是书生——读周一良〈毕竟是书生〉《文化的良心——关于〈不合时宜的思想〉与〈思痛录〉》等。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恶魔首席的弃妻

    恶魔首席的弃妻

    从小到大都是平平凡凡的小人物方以桐,为人非常胆小,连进夜店的胆量都没有。可却在她结婚前一晚上被她准老公…抓奸在床?天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告诉她?为什么她会遇到这么狗血又不可思议的事情?“你让我觉得恶心。”黑白两道都称为魔王的封彦辰被自己将要娶进门的心爱女子扣上了一顶如此讽刺又大顶的绿帽。恨不得抽她筋,扒她皮,可是…“别再让我看到你,否则我一定会让你生不如死。”这句话说给她听,同时也是给他自己一个警告。既然对她下不了杀手,那就慢慢折磨她。如果再次见到她,他一定把他受过的痛苦加倍奉还在她身上,让她生不如死……一瞬间她从将要迈进豪门的美好灰姑娘变为一个被人人唾弃的弃妻,灾难也是从那一刻开始。
  • 怀疑三部曲

    怀疑三部曲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 醉玲珑(刘诗诗陈伟霆主演)

    醉玲珑(刘诗诗陈伟霆主演)

    刘诗诗、陈伟霆主演古装大剧《醉玲珑》原著小说。一个帝王的驾崩之谜,一脉皇族的混乱血统,一件巫族的上古之宝,江湖与庙堂的纷争,情孽与恩怨的纠缠,玲珑九转,风云变幻,为何会将一个相隔千万年的现代女子卷入其中?“你谁都不是,你只是我的女人。”在他凝视的目光中,她像是坠入百世千生宿命的轮回,一步步沦陷。如果她是为他来这一世,那么他这一世便是为了等她。千年相逢,回眸相知,人世间至高无上的权力之路,她与他执手前行,踏一路铁血烽烟,指点如画江山。浩瀚天地,无尽岁月,当此生登临绝顶,他与她,又是怎样的取舍,怎样的抉择?
  •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童年卷(文摘小说精品)

    有多少童年往事你还依稀记得,那逝去的光阴,记录了我们最稚嫩的成长历程。无论你走多远,当年华老去,回首往事,那似曾相识的一幕映上心头,嘴角上扬,在午后寂静的时光里,让我们倾听那年少时的歌谣。
  • 鉴宝迷雾

    鉴宝迷雾

    尔虞我诈的骗术,丧心病狂的杀戮,飞蛾扑火的自灭,波澜壮阔的心灵震撼,雌雄宝石究竟花落谁家?继《鉴宝疑云》之后,鉴宝风暴越演越烈…… 传世珍宝失窃,蛛丝马迹和含糊不清的犯罪动机就如同一个个线头,千丝万缕、复杂凌乱。当黑白两道和国外恐怖势力寻宝大战愈演愈烈之时,一段尘封几十年的旧上海往事浮出水面,惊天大秘密也将呼之欲出……谁才是雌雄宝石失窃案的主谋?谁才该是站在被告席上的元凶?雌雄宝石又将花落谁家?
  • 逆剑狂神

    逆剑狂神

    少年林轩,灵脉破碎,遭人欺辱。偶得神秘小剑,开灵脉,练神功,悟无上剑道,衍化攻伐圣术!一剑星辰灭,一剑神魔惊,一剑在手,一世狂神!
  • 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轻松面对人生中的138个心理问题

    本书带您进入心理学的殿堂,让您更深层的了解人性!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心理困惑和苦恼,都是可以在心理学面前迎刃而解的。然而,由于很多人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还很肤浅或者存在误解,使得一些问题逐渐恶化,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像恋爱、婚姻、自卑、人际关系以及失眠、焦虑、忧郁等等问题。我们用敝事的形式来编辑本书,通过生动贴切的故事,为读者铺就一条通往心理之门的康庄大道。使读者在享受读书乐趣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心理学上的各种知识。期望读者在读完本书后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心理学,并将之应用到现变生活中,相信必能让自已的身体健康和事业发展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