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宗庆后在上城区教育局定标(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2万元的招标现场,突然伸手,他说:我交10万!——抓住了自己“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机会”,这是魄力!1988年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上市,只有10万元流动资金的宗庆后面不改色地签下杭州电视台20万元的广告合同,这是魄力!1991年,100多人的小厂兼并2000多人(包括700多退休职工)的杭州罐头食品厂,并承担近7000万元的债务,小鱼吃大鱼,这是魄力!
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淘到第一桶金,发现保健品市场生命周期短暂,果断战略转型至饮料业,这是魄力!
1998年,在一片质疑声中,包括达能的反对声中,非常可乐震撼上市,这是魄力!(而当时的竞争对手乐百氏,花了2000多万元,请麦肯锡做咨询,论证了乐百氏做可乐的不可行性,反而错失了企业快速发展的良机。)
自1994年起,投资数十亿元,在全国29个省市组建100余家生产型企业,冒着生产、管理失控的风险,率先完成中国饮料业的销地产生产力布局,极力打造成本领先竞争优势,这是魄力!
与达能的企业控制权之战,果敢辞去下属合资企业董事长之位,以退为进,相信自己能够牢牢掌控整个局面,这是魄力!
要当企业家,要创业,必须要有宗庆后式的魄力。一些社会精英,如高级职业经理人,专家学者,咨询顾问,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却很难成为企业家、创业家,重要原因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不敢冒风险,没有魄力!
务实
宗庆后的务实是出了名的。“他是个极其务实、很肯埋头吃苦的人。”这是接近宗庆后的人对他比较一致的评价。
一次,有位很著名的企业家到杭州想拜会宗庆后,宗的答复“有什么事,没什么事就不用见了”,就这么务实。如果没有重要的项目,只是因为慕名或礼节性的拜访想见宗庆后,无论是什么人,宗庆后一律不见。浙江商界意在结交人脉关系的一些高层聚会,宗庆后几乎不去,“花头花脑的,浪费时间”,宗就这么务实。
宗庆后的务实也在于内部管理上,娃哈哈的设备没有产能极限、没有时间极限。宗庆后会带头研究生产,他对限制极限这样的词语置之不理。别的公司一套设备的产量,娃哈哈就能做到几倍以上。他只知道从实际出发,按照最大的努力去完成目标。娃哈哈的厂房进行改建,专家认为没有半年不行,但宗庆后觉得他们一个月可以,结果一个月就做到了。没有权威,没有定式,一切着眼于实际,一切来源于实践。宗庆后用自己的务实创造了“奇迹”。
“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不为钱干么做企业。”“我最讨厌那些企业,在银行贷了大量的款,本身企业没效益,还捐款做慈善事业,实际上你是拿了老百姓的钱炒作你的企业形象。”这是他对企业的本质(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最务实的理解。
“我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要与达能斗争,那是他们要我的命!我总不能连老命都没了,还谈什么企业家形象。”两弊取其轻,牢牢掌控娃哈哈经营管理大权比什么都重要,宗庆后就这样务实,就如革命战争年代“军队必须由党来领导一样”。
务实,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务实就是个人或者企业的效益、利益最大化。与务实相反的是务虚,有些务虚其实很有必要,如企业家的聚会,能够积累人脉资源,多些企业发展的商机;如系统的EMBA学习,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个人的思考方式,会“润物细无声”的提升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如战略性思考和规划,表面上短期内影响不了企业的业绩,但是会决定企业长期的发展。
太“务实”的宗庆后,如果多一点“务虚”精神,那会更完美。
积极进取
积极进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所必备的素质。这不是创业初期的头脑发热,而是与生俱来的长期形成的性格特质。有人说,娃哈哈推出果奶已经赢了,但宗庆后没有停止;娃哈哈推出纯净水也已经赢够了,但宗庆后依然没有停止;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与两乐三足鼎立,已经赢到头了,但宗庆后还是没有停止。
国内有多少企业,获得些许成功后,并以“创业容易守业难”“知足常乐”“专注于特定领域”等各种各样的理由停止了前进步伐,但宗庆后领导下的娃哈哈却没有一天停下过脚步。
从儿童营养液到果奶,纯净水、非常可乐、营养快线、呦呦奶茶……宗庆后年年推陈出新;从1亿到10亿、100亿、200亿,甚至1000亿元,宗庆后从来都是“得寸进尺”,“这山望着那山高”,年年都是新目标。
“勇于开拓,自强不息”占据了娃哈哈16字企业精神中的8个字,这也是宗庆后自身积极进取性格的真实写照。
企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要有持续的进取心。没有进取心,你也许可以获得局部的、短期的胜利,但是很难获得持续的胜利。
要想做个伟大的企业家,持续成功的人,我们必须日日新,时时新。
坚持不懈,执着、热情
“一旦决定了的事,一定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即使暂时碰了个壁,拐个弯,还是要走下去。”
为了理想,宗庆后大事执着,为了将娃哈哈打造成更强更大的百年企业,宗庆后二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工作,63岁的他还要执着奋斗数十年;
为了信念,宗庆后小事也执着,当年在绍兴茶场忍受寂寞保持十余年的单身,执着的把家人做好并送到绍兴的家具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为理想为目标,执着的追求,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性格特征,宗庆后当然不例外。
对宗庆后性格的洞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专制、独裁;他的自信甚至是自负;他超然的胆量和魄力;他毕生所坚持的积极进取和务实,以及他对于事业发自灵魂深处的忠诚和热爱。
宗庆后的各个性格特征表面独立,实际上相互联系。
专制、独裁没有自信自负的支撑实现不了,胆量和魄力同样是自信自负的衍生物。而专制独裁的另一个侧面,也是对外界的不信任,那么也必然带来做事的务实。没有执着,敬业和身体力行,务实无法实现,专制也缺乏基础,因为专制本身就放弃了别人代工的可能。
“一代枭雄”,或许是对宗庆后性格特征的最好写照。
笔者对这些性格只是客观的说明,评价也尽量反应事实。商业社会和文艺社会不一样,因此商业用词和社会用词也不一样。专制对娃哈哈就不好?自负难道就完全影响了娃哈哈的前途?
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任何性格也亦然。被社会大众所不接受的,也许商业世界就可接纳。我们要从事实出发,娃哈哈用的好的不一定适合你,娃哈哈不能用的则说不定适合你。
道可道,非常道。
3、事业狂人
——关于宗庆后价值观念研究
有理想、有抱负
“做人就要有目标、有理想,要有指点江山的气概,爱拼才会赢!”“人活者,不能没有理想、抱负。”宗庆后持续的激励自己奋发进取,同时,不断的通过亲笔撰写的销售通报激励销售团队。
“人一生只有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也是过一辈子,做一点事业给后人留点东西也是过一辈子,我认为做事业还是比较重要。”这让笔者想起小时候读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名言,“人的一生是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既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1977年,整整在农村劳作了15年32岁的宗庆后断然拒绝了杭州送来的让他在绍兴安家娶妻生子的家具,“大丈夫要先立业后成家,时光不会磨灭我的理想,我要等待,等待回杭州发展的机会!”。为了理想,宗庆后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勇气,将家具退回杭州,他要跟命运抗争,他相信,人生的命运一定会由自己掌控!
2002年杭州市政府300万元重奖宗庆后时,宗庆后豪言:“娃哈哈创建15年来积累的资产要多于李嘉城创业前20年所积累的资产,我要做杭州的李嘉城!”正是有如此远大的,令人惊叹的雄心壮志,激励着63岁的大富豪仍然奋发进取,日理万机,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2004年,娃哈哈刚刚跨越百亿元大关,宗庆后即提出“第三次创业”,第一期目标是3~5年200亿,第二期目标是5-10年1000个亿。仅仅三年过去,娃哈哈200亿元的目标已经实现。2012年娃哈哈营业额达600亿元,迈向1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这就是宗庆后——68岁老人最新的人生理想、目标。
因为远大的理想,68岁的宗庆后生活的远没有其它成功企业家潇洒、自在,但,这就是他的价值观,这是他的人生自我抉择——这更令人敬佩!
工作即生活,事业第一,生活永远第二
对宗庆后而言,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宗庆后就是娃哈哈,娃哈哈就是宗庆后。
活到老干到老,因此除了工作,他几乎没有任何休闲时间。“休息、旅游谁都喜欢,但是一个偌大的企业在身后,这脚步就是慢不下来。”
许多人都关心“宗先生,什么时候退休?”,不同场合,60多岁的宗庆后回答,10年,20年,最近的回答是30年!笔者相信,宗庆后真的是生命不息,事业不止!
因为娃哈哈是他的生命,是他的全部,他的灵魂已经跟娃哈哈合二为一。此次与达能的股权之战,他为什么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娃哈哈?因为他是在捍卫自己的“生命”!
为了娃哈哈,宗庆后放弃了很多:女儿读书,不知道是几年级,更不用说家庭辅导;老母亲在杭州,近在咫尺,宗庆后一年看望只有一两次;美丽的西湖,离公司总部仅几里路,创业25年来,没有去游玩一次;春节、五一等节假日、双休日,宗庆后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办公室……
在“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在追求“和谐社会、品质生活”的今天,在“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城市——杭州”,像宗庆后这样的工作狂、事业狂,不一定值得我们学习,但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社会责任/慈善心
宗庆后认为“第一要为社会创造财富,这是企业主要的责任。创造税收,创造就业,通过科技进步,推动社会进步,这是你最主要的责任。第二就是对环境的保护,不能损害环境,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负责。第三要为消费者负责,要生产合格的、质量好的,符合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第四个首先要把自己企业的职工负责好,企业不断发展,他的生活水平也要提高。最后应该做一些公益慈善事业,我们提倡先富帮后富。”
富起来的宗庆后是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商人,其在“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中频频露面,年度慈善捐款数量常年位居浙江企业前列。“做善事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因为企业生存于社会,就应当回报社会。”
宗庆后的经营哲学是: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他胸怀一颗报国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宗庆后始终认为,社会的进步源于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两字在宗庆后心中一直有着不同寻常的份量。
为学校创办起少年宫、成立慈善基金会、为教师送去慰问金、捐资建校……据不完全统计,在宗庆后的推动下,娃哈哈集团公司资助教育事业的款项已超2亿元,捐资额为中国企业之最。
浙江商人勤奋务实、勇于实践、精明能干誉满天下,但是类似宗庆后不余其力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有强烈责任感、慈善心的企业家并不多见。
宗庆后不仅是浙江商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他的社会责任感、慈善心会感召更多的企业家跟随、行动。
有民族情结
宗庆后宣称自己是一位“民族经济主义的布道者”。企业是国家富强之本,如果中国优质民族企业都被外资所“斩首”收购,发展的主体都没了,还谈什么民族复兴?
2007-2008年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宗庆后连续提交“关于立法控制外资机构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安经济安全的议案”,不仅仅为了娃哈哈,更是为了大量优秀的民族企业。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我相信二十一世纪一定属于中国!”2007年末,笔者拜访他时,言谈之中,他心情澎湃。
2008年3月,作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宗庆后在人民网慷慨激言,侃侃而谈: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这段时间,我认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大好时机。我们中华民族现在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一个大国,我们在世界上应该有我们自己民族的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时期,如果没有一点民族精神的话,我们民族怎么能复兴?”
“我感觉现在中国人的自信心太差。说实话,我们改革开放30年,中国是在走自己的路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好象是西方说什么我们就要理会他,实际上我们认为西方这些东西对我们中国并不适用。中国5000多年来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现在反而被人家西方人轻视。我们好的东西很多,包括企业管理方面,不要以为西方的企业有什么了不起,不要觉得他们管理很先进,其实到人家那儿看看,还没有我们好呢。当然,我们要吸收人家好的东西,也要发扬自己好的东西,归根结底我们要有一点民族精神,要有一点民族自信心,我想要不了多久,我们肯定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非常可乐,中国人自己的可乐”这曾经令国人大为振奋的广告语,就是宗庆后自己想出来的,甚至他一度还想推出“强大可乐”,设想中的广告语是“强大的中国,强大的可乐!”
给达能的信中,“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不是他故意煽动民众民族情绪的策略,而是他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作为南宋抗金名将的后代,为了保卫娃哈哈这一民族品牌,为了不让娃哈哈这一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企业落入资本杀手达能之手,宗庆后不惜以多年声誉和巨大的财富损失与之战斗。
“与达能的战争,无论成败,某种意义上,宗庆后都是民族英雄。”一位社会观察家评价。
重视家族血缘关系
以温州、宁波、杭州为代表的浙商的群体性崛起,受益于同一种文化土壤。“重视家族血缘关系”是浙商的传统。
而宗庆后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后代,对血缘地缘关系的看重更是骨子里的,因为家族的光辉历史从小就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他的文章里,他的发言中,他就多次把自己的事业比作了商业社会的“救国之战”。
他的人生轨迹,就是先祖的现代演绎。为什么与达能的战争,会让他如此热血沸腾?因为他的祖先从来没有向外族妥协,因为他是大将之后!为什么娃哈哈的营销会那么的成功?因为他把营销也当成了战争,竞争对手是敌人,阵地是顾客的脑海,而宗庆后则是娃哈哈方的大元帅、总指挥!
他看重自己的血统,也因此很重视其他人,甚至是相关属下的出生和家族背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是主流理性社会所不接受,但这是他数十年形成的价值观念,几乎不可能改变。
今天的娃哈哈,有许多宗庆后的亲朋好友担任要职,如此必然裙带关系丛生,必然降低组织运行效率。但宗庆后不太在乎,他想当然的认为,娃哈哈就是他的家,他让家人在公司里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