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34

第34章 同一文化母题的文本变奏(3)

有意思的是,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也有一些神奇的海上见闻和故事传说渗透到文化母题中。如清人章有馍的杂记中就载有:“三宝太监乘海船数十艘,往东南诸番采异宝,松江道士徐宗盛随往,既归,云:‘一日,泊舟海岛,舟中数人登陆而游,见林莽间蹊径,疑有人家,遂蹑其踪觅之。遥见一兽,面似人,长丈余,挺立,飞而来,捩一人头啖之。众惊走,兽口之拔藤,穿人口腮间,若鱼贯状,以大石压藤两头而去。众折藤急走,甫下舟,兽三五俱来,在山顶以手招之。’”①① [清]章有馍:《景船斋杂记》卷六,《申报馆丛书》本。类似这种海岛遇险的故事,具有“偶泊荒岛——遭海上巨人拘——惊走脱逃”的传奇色彩,我们不妨搁置史实上的真伪之辩,仅就传说而言,倒也为历来“滨海俗闻”一类的母题书写留下了伏笔。

另一个作为东南亚文化范畴的“郑和”,是在华文文学作品中相关郑和的文学创作超过百个。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就流传着不同版本的郑和传奇与传说,并改编成不同的表演形式与活动。马来西亚轰动一时的大型歌舞剧《汉宝丽》,正是改编自东南亚的文学作品。这个结合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特质的作品,内容主要歌颂华人与马来民族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以美好的诗歌意境与南洋传奇,交织成一种和谐的母题。这种跨越文化、族群、国界、语言的创作方向,一直被马来人和华人艺术家仿效。同时,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海外移民与东南亚所在国的人民友好相处,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鉴于郑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东南亚不少作家执笔歌颂,当地人民也将郑和奉若神明,较着名的郑和寺庙也有十多座,基于深沉的历史积淀,许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有关郑和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郑和被赋予许多超自然的神力。种种仪式和庆典在历史的演化中,已经逐渐延续下来成为当地的习俗。“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东南亚各族共同造就出来的。在郑和下西洋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当地各族群对郑和的热爱与崇敬,已经发展为今天东南亚文化的一个特色。这种跨越600年的历史文化长廊而沉淀下来的有关郑和的历史记忆,已衍化成一种文化象征,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实践的和谐、睦邻友好、和平外交,同时也是不同宗教与文化族群之间相互接纳、和谐相处、互动融合,以及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文价值,正是郑和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因时移景迁而变异

文化母题传达了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它存在于所包容的历史人文精神谱系中。经验与体验也与时俱进,有增长有消逝,有放大有减缩,有遥远有亲近,等等,化作文章,总会染世情而变。

拿“乡愁”母题来说,就因时移景迁,经历了从“古典乡愁”、“现代乡愁”到“文化乡愁”的变异。乡愁母题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将“小家乡”概念升华为“大家乡”概念,将个体对某个特定地域的深挚爱恋,扩充进化成对整个民族、国家的深挚爱恋。对于新移民来说,温饱之后为自己的边缘地位而感叹。许多海外华人作家因无法进入居住国的文学主流,为自身难以进入居住国主流社会而不平,于是“从边缘走向主流”已成为新一代和老一代华人的共同心声。如早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由于他们的离乡,都是带着极度的无奈、彷徨与迷茫,不知出路在哪里,而思乡、念亲、怀友的情绪更时时纠缠在他们心中,所以当初表现出来的乡愁,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与返乡情结,马来西亚作家梦笔在《思乡》中写道:“几易沧桑寒暑,家乡硕望归思切;三千道路老魂飞,尺寸音书随岛绝。”表达了浓烈的海天高邈、愁目脉脉地回眸故土的心理。这种情愁到了东南亚出生与成长的第二、三代华人作家那里,就起了新的变化:他们大部分视出生地为自己的家园,但又忘不了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就有了国籍与文化家园两种身份。由于中国政策的改变,许多海外华侨都可以回国探亲。这对于一直想归而不能归的游子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回到了故乡,一切都已改变,不少作品也感叹“土地依然香,只是时光不再”,流露出一种文学创作中常出现的沧桑感,感慨人事的变迁。马来西亚作家李雄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写离开故乡48年后才回到故乡,故乡的人、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翠园的《乡愁与美食》,文章中的“我”是个“远迁异国38年的老华侨”,然而去国思乡,故乡的山川景物、风俗人情,以至“那些梦寐以求的美食”,难以忘怀。岁月无情,38年后,“我”真的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见到多少回在梦中见到的亲人和“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一种时移境迁的沧桑感,心中浮起无限惆怅。上述作家所呈现出来的乡愁,早已不同于早期作家的作品,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乡愁,不再带有彷徨、苦闷、憎恨,而是有一种终于可以回归故乡的激动、喜悦,同时又表达了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侨民意识逐渐减弱,而本土意识逐渐增强。在东南亚出生成长的华文作家,他们视东南亚为乡土,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乡愁不同于先前的作家。新加坡作家王润华的散文《我家水井的生鱼》,一开篇就说自己因为思念故乡而大哭,他把东南亚的华人,比喻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鱼,而且是喜欢旅行的动物,在下雨天四处徒步旅行,不断寻找新的湖泊河川。喜欢旅行的鱼,活在井中,简直是坐牢,后来作者才明白生鱼的痛苦。这篇散文写生鱼在静中岁月的安宁,又想永远离开暗无天日的井底的矛盾挣扎,这就是东南亚华人的写照。作者通过生鱼的遭遇,表达东南亚华人和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抒发了自己深处异地他乡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南洋、殖民地、多元文化与现代化都会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提供了东南亚作家不少写作素材,形成独特的南洋文化风味母题,《我家水井的生鱼》以诗意的句型、清丽的意象和颇具南洋边缘风味的母题,是一种文化乡愁的新变奏。这一类型的作品还包括马来西亚作家苏之玲的《老屋》、章钦的《捞起一片故乡情》、文戈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苏之玲的《老屋》写作者童年时住过的槟城老屋,槟城的市容这几年改变很多,老屋早已不存在,但是每年返乡度假,踯躅在槟榔路街头,举目四顾,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乡愁;章钦的《捞起一片乡情》也是用抒情的笔调,写出回家的喜悦和追忆往事所引发的哀愁;文戈的《乡音无改鬂毛衰》,写的是童年趣事和人事变迁。这些蕴含在文字中的乡愁母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它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由当初的侨居意识、漂泊感逐渐发展成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也慢慢沉淀下来。

自然,在东南亚华文作家中也有例外。如越南华裔作家千瀑,曾一度过着血泪交织的逃亡生活。他的代表作《手表》,虽写自己款式陈旧的手表,内心却这么想:“光泽暗淡的表带子/彷佛仍弥留着母亲当年手上的温暖/这温暖,一点一滴/像表链断了的今天/只因为断了才越发/有一种依依的什么/在恍惚的时空里回旋。”诗人因陈旧的手表而激荡起惦念慈母的情怀,这种思念的感情是那么纯真、自然,并在宇宙时空里不断散发。然而诗人要写的还是一种怀念家乡的情愁,他以“指标上的时间/看来应该还停留在/我离开家门的时候/漫天的风风雨雨。”可以感受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回到他的家乡——越南的怀抱。虽然他的家乡仍处在战火声中,由于诗人热爱自己的家乡,深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于1987年8月写于西雅图市的《回乡》这首诗,就坦率表明回乡可真不容易:“梦里的家乡/只能到梦里去寻寻觅觅/……在梦里排着队/……从人群里认出消瘦的家人/……和家人简短的问答/……每次总是这样/呜咽着……”从这些作品,我们不难探悉诗人思亲、思乡的复杂心情。

还有些文化母题,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也引起人们反思其是否理所当然地一成不变。如“因果报应”、“以德报怨”、“滴水之恩,泉涌相报”,时至今日,究竟在人生与艺术中该如何掌握其尺度?需要我们站在文学和学术的前沿加以讨论。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1980年)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广东新会老家的亲戚来信要钱买自行车,她寄钱时,母亲说:“我要在信上交代清楚,那钱是你寄的。”但汤亭亭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说:“我可不想要任何人永远感激我”。她在书中也提到父辈为了筹集到美国的路费,需要借债,除了要支付高利贷外,“大家都清楚,从此我们家,包括子孙后代,即使在付清了债务以后,也应该对那两家人永远感激,不管将来这两家的子孙生活在何处”。评论家吴冰由此而认为:“中国人的道德观是‘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汤亭亭的话却让我反思——‘知恩报恩’固然是对的,但同时,受人恩典后也使许多人产生负担。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讲述,一个贫穷的小村中的女孩考上了大学,村里许多人都热心地拿出一元、两元地帮助她筹集学费、路费……她上了大学后,村里人凡是到城里的,必定要由她招待。她每次回家也要给大家备齐礼物……如今她已经不堪重负了!我想我们应该提倡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同时受惠者要记得他人的无私帮助,有机会、有条件时,以同样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仅仅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①①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2008年1月3日《文艺报·华馨》。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即传统文化母题中传达的某些理念,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如果存在的条件和内因、外因发生了变更,如果在时间意义和价值取向上获得了有益的教训,那么,对母题叙述的调整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综上所述,同一文化母题在叙述过程中产生种种艺术变奏,说明了母题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如果仅有单一的意义,就只能诉说单一的感觉,很难成为审美对象;如果这个文化符号的含义愈丰富,以其多种复合的意义构成文化母题,那么,也就愈是需要作家以更加多维的思路去把握它,开掘其复合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文化基本母题之所以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发生足以跨越时空的多种变化,正是由于它们并非只有单一的价值,而是具有立体的和复合的价值。也因此,它们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和人类自由的发展,不断地被复制或被重构出来,历史地形成由“一”到“多”的能动的艺术表现方式。

同类推荐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新华日报华北版:记敌后办报的光辉历程

    在我和原《新华日报·华北版》、《晋冀豫日报》(包括其前身《胜利报》)等新闻单位编写报史的老同志接触和阅读他们编写的史料中,有两点感受很深。一是他们认真负责、下笔严谨、亲自动手、善始善终的精神和工作态度。他们不顾年老和多病,亲自查访、回忆、翻阅、考证当时的报道、通讯、文章、社论的来龙去脉,实事求是地评论其影响和作用。二是认真研究和总结每个时期办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经验。他们编写出来的大量史料可资借鉴之处很多,真如“庾信文章,老年更好”。每读一文,既有置身于当年战争烽火的体验,又有置身于根据地建设的感觉。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未解知识之谜

    未解知识之谜

    本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神秘现象,在某些问题上,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是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闪击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德国在法、比、荷的胜利,不仅将英国的势力逐出西欧,同时也大大地削弱它在东南欧的影响。东南欧诸国在现代军备方面都很落后,因此竭力避免与这个欧洲大陆的头号军事强国发生冲突。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巴尔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因德意两国(没有苏联参加)于1940年8月30日在维也纳强行裁决而趋于缓和。这个裁决使罗马尼亚损失最大。尽管如此,它却寻求和德国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是因为它清楚地认识到由于英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已不复存在,德国便成了能保卫它的剩余领土和对付苏俄威胁的唯一强国。希特勒准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罗马尼亚的愿望,因为首先他对普洛耶什蒂油田感兴趣,德国继续作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依赖它。
  • 傲世懒皇之魔魂倾天

    傲世懒皇之魔魂倾天

    一缕幽魂穿越到奇幻世界,却成了皇室公主且又瞎又哑的废材,双生子的诅咒,妹妹的血祭,换她重获新生。强者如她,颠倒异世,既然天不公,她必定捅破这天,称霸这世!伤她者,一朝背叛葬身火海,死!伤她身边者,生不如死!他,紫发紫眸,狂妄傲世,眸瞳冰冷,但遇她却温柔如水。他说,“她若殒命,便将这天下化为炼狱。”此文为男强女强文,一对一绝世宠溺!女主腹黑!强大!男主帅呆!酷毙!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

    本书告诉读者在遇到事情和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和人沟通,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最好的解决。
  • 重生豪门大小姐

    重生豪门大小姐

    “上官菲菲,给我滚出来!”响亮又傲慢的冷喝声仿如一声惊雷,在宴会上近百人的上空中轰炸!人影随声而至,门口出现一男一女。高大挺拔的身姿,旁边携带一名性感的女伴,两人亲昵的手挽手臂,踏着优雅的步伐走来!偌大的场面鸦雀无声,惊讶的众人怔怔地望着来人。一张颠倒众生的脸庞满是傲持之气,直挺的鼻梁,唇角噙着上抹邪魅的笑意,看似是玩世不恭的态度,眼中闪耀着暗黑的色……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红楼之风华绝黛

    红楼之风华绝黛

    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十,皇后佟佳氏薨。皇后薨逝,举国致哀。紫禁城里更是一片哀戚愁云惨淡。皇宫嫔妃皇子公主们无论真心假意面上也都是做足了的悲切伤痛。这位佟佳氏皇后虽然只做了一天的皇后,但是出身满洲大族,又是康熙帝嫡亲表妹的佟佳氏却是初一进宫就封为贵妃,孝昭皇后薨逝之后更是以皇贵妃之尊执掌后宫十多年之久,帝王恩重又岂是这些从贵人开始慢慢往上升的嫔妃们可以比拟的?九月十九日,册谥为……
  • 农家有喜

    农家有喜

    一朝穿越,赠送空间之余也配备了一堆各种打算的极品亲戚,面对家中两个营养不良的小包子,陆灵只有挑起重担,当家做主。不料捡到一个威武雄壮的壮士,本想把他培养成免费的劳动力,只不过周围的人为什么总用诡异的目光看着自己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燕脂旖风

    燕脂旖风

    大漠上的绚烂传奇,刻骨的爱,是真是幻?刀光剑影,武林仇杀,浮光掠影之下暗涌深藏。如镜的双眸,能否倒影彼此的真心?变乱动荡间,谁将执我之手,笑看云卷云舒到白头……应该不会虐,结局是圆满的,我们要追求美好和光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