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34

第34章 同一文化母题的文本变奏(3)

有意思的是,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也有一些神奇的海上见闻和故事传说渗透到文化母题中。如清人章有馍的杂记中就载有:“三宝太监乘海船数十艘,往东南诸番采异宝,松江道士徐宗盛随往,既归,云:‘一日,泊舟海岛,舟中数人登陆而游,见林莽间蹊径,疑有人家,遂蹑其踪觅之。遥见一兽,面似人,长丈余,挺立,飞而来,捩一人头啖之。众惊走,兽口之拔藤,穿人口腮间,若鱼贯状,以大石压藤两头而去。众折藤急走,甫下舟,兽三五俱来,在山顶以手招之。’”①① [清]章有馍:《景船斋杂记》卷六,《申报馆丛书》本。类似这种海岛遇险的故事,具有“偶泊荒岛——遭海上巨人拘——惊走脱逃”的传奇色彩,我们不妨搁置史实上的真伪之辩,仅就传说而言,倒也为历来“滨海俗闻”一类的母题书写留下了伏笔。

另一个作为东南亚文化范畴的“郑和”,是在华文文学作品中相关郑和的文学创作超过百个。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就流传着不同版本的郑和传奇与传说,并改编成不同的表演形式与活动。马来西亚轰动一时的大型歌舞剧《汉宝丽》,正是改编自东南亚的文学作品。这个结合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特质的作品,内容主要歌颂华人与马来民族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以美好的诗歌意境与南洋传奇,交织成一种和谐的母题。这种跨越文化、族群、国界、语言的创作方向,一直被马来人和华人艺术家仿效。同时,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海外移民与东南亚所在国的人民友好相处,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鉴于郑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东南亚不少作家执笔歌颂,当地人民也将郑和奉若神明,较着名的郑和寺庙也有十多座,基于深沉的历史积淀,许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有关郑和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郑和被赋予许多超自然的神力。种种仪式和庆典在历史的演化中,已经逐渐延续下来成为当地的习俗。“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东南亚各族共同造就出来的。在郑和下西洋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当地各族群对郑和的热爱与崇敬,已经发展为今天东南亚文化的一个特色。这种跨越600年的历史文化长廊而沉淀下来的有关郑和的历史记忆,已衍化成一种文化象征,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实践的和谐、睦邻友好、和平外交,同时也是不同宗教与文化族群之间相互接纳、和谐相处、互动融合,以及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文价值,正是郑和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因时移景迁而变异

文化母题传达了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它存在于所包容的历史人文精神谱系中。经验与体验也与时俱进,有增长有消逝,有放大有减缩,有遥远有亲近,等等,化作文章,总会染世情而变。

拿“乡愁”母题来说,就因时移景迁,经历了从“古典乡愁”、“现代乡愁”到“文化乡愁”的变异。乡愁母题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将“小家乡”概念升华为“大家乡”概念,将个体对某个特定地域的深挚爱恋,扩充进化成对整个民族、国家的深挚爱恋。对于新移民来说,温饱之后为自己的边缘地位而感叹。许多海外华人作家因无法进入居住国的文学主流,为自身难以进入居住国主流社会而不平,于是“从边缘走向主流”已成为新一代和老一代华人的共同心声。如早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由于他们的离乡,都是带着极度的无奈、彷徨与迷茫,不知出路在哪里,而思乡、念亲、怀友的情绪更时时纠缠在他们心中,所以当初表现出来的乡愁,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与返乡情结,马来西亚作家梦笔在《思乡》中写道:“几易沧桑寒暑,家乡硕望归思切;三千道路老魂飞,尺寸音书随岛绝。”表达了浓烈的海天高邈、愁目脉脉地回眸故土的心理。这种情愁到了东南亚出生与成长的第二、三代华人作家那里,就起了新的变化:他们大部分视出生地为自己的家园,但又忘不了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就有了国籍与文化家园两种身份。由于中国政策的改变,许多海外华侨都可以回国探亲。这对于一直想归而不能归的游子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回到了故乡,一切都已改变,不少作品也感叹“土地依然香,只是时光不再”,流露出一种文学创作中常出现的沧桑感,感慨人事的变迁。马来西亚作家李雄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写离开故乡48年后才回到故乡,故乡的人、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翠园的《乡愁与美食》,文章中的“我”是个“远迁异国38年的老华侨”,然而去国思乡,故乡的山川景物、风俗人情,以至“那些梦寐以求的美食”,难以忘怀。岁月无情,38年后,“我”真的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见到多少回在梦中见到的亲人和“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一种时移境迁的沧桑感,心中浮起无限惆怅。上述作家所呈现出来的乡愁,早已不同于早期作家的作品,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乡愁,不再带有彷徨、苦闷、憎恨,而是有一种终于可以回归故乡的激动、喜悦,同时又表达了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侨民意识逐渐减弱,而本土意识逐渐增强。在东南亚出生成长的华文作家,他们视东南亚为乡土,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乡愁不同于先前的作家。新加坡作家王润华的散文《我家水井的生鱼》,一开篇就说自己因为思念故乡而大哭,他把东南亚的华人,比喻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鱼,而且是喜欢旅行的动物,在下雨天四处徒步旅行,不断寻找新的湖泊河川。喜欢旅行的鱼,活在井中,简直是坐牢,后来作者才明白生鱼的痛苦。这篇散文写生鱼在静中岁月的安宁,又想永远离开暗无天日的井底的矛盾挣扎,这就是东南亚华人的写照。作者通过生鱼的遭遇,表达东南亚华人和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抒发了自己深处异地他乡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南洋、殖民地、多元文化与现代化都会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提供了东南亚作家不少写作素材,形成独特的南洋文化风味母题,《我家水井的生鱼》以诗意的句型、清丽的意象和颇具南洋边缘风味的母题,是一种文化乡愁的新变奏。这一类型的作品还包括马来西亚作家苏之玲的《老屋》、章钦的《捞起一片故乡情》、文戈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苏之玲的《老屋》写作者童年时住过的槟城老屋,槟城的市容这几年改变很多,老屋早已不存在,但是每年返乡度假,踯躅在槟榔路街头,举目四顾,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乡愁;章钦的《捞起一片乡情》也是用抒情的笔调,写出回家的喜悦和追忆往事所引发的哀愁;文戈的《乡音无改鬂毛衰》,写的是童年趣事和人事变迁。这些蕴含在文字中的乡愁母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它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由当初的侨居意识、漂泊感逐渐发展成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也慢慢沉淀下来。

自然,在东南亚华文作家中也有例外。如越南华裔作家千瀑,曾一度过着血泪交织的逃亡生活。他的代表作《手表》,虽写自己款式陈旧的手表,内心却这么想:“光泽暗淡的表带子/彷佛仍弥留着母亲当年手上的温暖/这温暖,一点一滴/像表链断了的今天/只因为断了才越发/有一种依依的什么/在恍惚的时空里回旋。”诗人因陈旧的手表而激荡起惦念慈母的情怀,这种思念的感情是那么纯真、自然,并在宇宙时空里不断散发。然而诗人要写的还是一种怀念家乡的情愁,他以“指标上的时间/看来应该还停留在/我离开家门的时候/漫天的风风雨雨。”可以感受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回到他的家乡——越南的怀抱。虽然他的家乡仍处在战火声中,由于诗人热爱自己的家乡,深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于1987年8月写于西雅图市的《回乡》这首诗,就坦率表明回乡可真不容易:“梦里的家乡/只能到梦里去寻寻觅觅/……在梦里排着队/……从人群里认出消瘦的家人/……和家人简短的问答/……每次总是这样/呜咽着……”从这些作品,我们不难探悉诗人思亲、思乡的复杂心情。

还有些文化母题,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也引起人们反思其是否理所当然地一成不变。如“因果报应”、“以德报怨”、“滴水之恩,泉涌相报”,时至今日,究竟在人生与艺术中该如何掌握其尺度?需要我们站在文学和学术的前沿加以讨论。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1980年)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广东新会老家的亲戚来信要钱买自行车,她寄钱时,母亲说:“我要在信上交代清楚,那钱是你寄的。”但汤亭亭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说:“我可不想要任何人永远感激我”。她在书中也提到父辈为了筹集到美国的路费,需要借债,除了要支付高利贷外,“大家都清楚,从此我们家,包括子孙后代,即使在付清了债务以后,也应该对那两家人永远感激,不管将来这两家的子孙生活在何处”。评论家吴冰由此而认为:“中国人的道德观是‘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汤亭亭的话却让我反思——‘知恩报恩’固然是对的,但同时,受人恩典后也使许多人产生负担。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讲述,一个贫穷的小村中的女孩考上了大学,村里许多人都热心地拿出一元、两元地帮助她筹集学费、路费……她上了大学后,村里人凡是到城里的,必定要由她招待。她每次回家也要给大家备齐礼物……如今她已经不堪重负了!我想我们应该提倡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同时受惠者要记得他人的无私帮助,有机会、有条件时,以同样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仅仅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①①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2008年1月3日《文艺报·华馨》。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即传统文化母题中传达的某些理念,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如果存在的条件和内因、外因发生了变更,如果在时间意义和价值取向上获得了有益的教训,那么,对母题叙述的调整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综上所述,同一文化母题在叙述过程中产生种种艺术变奏,说明了母题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如果仅有单一的意义,就只能诉说单一的感觉,很难成为审美对象;如果这个文化符号的含义愈丰富,以其多种复合的意义构成文化母题,那么,也就愈是需要作家以更加多维的思路去把握它,开掘其复合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文化基本母题之所以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发生足以跨越时空的多种变化,正是由于它们并非只有单一的价值,而是具有立体的和复合的价值。也因此,它们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和人类自由的发展,不断地被复制或被重构出来,历史地形成由“一”到“多”的能动的艺术表现方式。

同类推荐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以经典的名义

    以经典的名义

    从这个起点出发,再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去思考去言说的时候,会减少妄断、谬议、乖论与陈词。增加了写作者的贡献值。,因为名著是时间深处的精神土壤,它记述的是人类的典型形状、典型情感,是人性不断提升的基础和平台,是人性从兽性中脱颖而出的见证和坐标。所以,阅读的过程,为的是寻找来路,理性地找到继承和发扬的精神命脉,从而不蹈“覆辙”,不费虚功,节省精神追求的人生成本,更好地进行新的思想建构。换言之,名著是时间汰去泡沫之后的结晶,它摆脱了种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催眠”作用,提供的是人性的本质和精神的纯粹,它足可以信任
  •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超值金版)

    也就是说,编者将支离破碎、点线分割、散落各地的中国神话彻底地回归到了一个有着基本脉络、基本情节的体系上,与世界神话学及中国神话学的体系是相同的,以期较完整地献给中国读者。尤其是广大的中国青少年提供一套详实可靠、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神话故事读本。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在前人的整理基础上,在故事的类型上,对中国神话重新进行了彻底的梳理,既对应了神话学的学理要求,也对应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及北欧神话的类型。,宫曙光和张馨编著的《中国本土精彩老神话》所选的中国经典神话。本书的四辑分类从学术的角度上看是科学的,从东西方比较的角度上看也是严谨的
  •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康桥之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徐志摩,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他曾赴美英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又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并结识陈西滢、英国作家韦尔斯,开始对文学感兴趣。因为受英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和西洋文学的熏陶,再加上个人感情气质等方面的原因,徐志摩开始了新诗的创作,走上了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依赖性太强,妈妈怎么办

    孩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也该好好找找其中的原因了。否则孩子将永远无法独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者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似乎已经不能再用自己的双脚走路了,他必须要“拄着”父母这“两根拐杖”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错婚厚爱

    错婚厚爱

    据说她要嫁的男人克妻,新媳妇进门后都活不过一个月?那么阴差阳错嫁进荣家的关佳人,能活几天?死在三楼书房的两任少夫人,到底是精神失常自杀还是他杀?多次在书房醒来的关佳人是否也会命丧于此?荣家是被凶灵诅咒,还是人为?经过艰难险阻的感情,最终能否再愈合?【可忽略小剧场一】关佳人好一通蹦跶:“啊——老娘要崩溃了,我不想在书房挂掉!”荣翰丞:“换床上?”关佳人:“踹飞!”无良作者:“淡定,通常来说女主不会在故事未完前就完蛋。”【可忽略小剧场二】荣翰丞:“我们的感情难道经历不起这些波折?”关佳人:“那换我撞死你妈试试?”荣翰丞:“用一生来赎罪也不肯原谅我?”无良作者:“淡定,纵观各大言情套路,男女主最后铁定在一起滴。”……友情提示,这不是悬疑剧,都是无良作者在故弄玄虚。
  • 王爷,王妃叫你滚远些

    王爷,王妃叫你滚远些

    穿穿穿,一穿过去就被唾弃为贱人,她还穿个P啊?这年头,处处可见穿越,她不过是抱怨两句没意思而已,犯得着要罚她穿么?啊啊啊啊,宇文擎,你这人面兽心的家伙,我、我、我、我我跟你拼死拼活拼了!!!!——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 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发表的第一部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美誉。该书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在当时社会赢得了广大的读者群,一年之内就再版三次。随后的几十年当中,它一版再版,成为继《圣经》之后出版的英语语言读物中阅读范围最广的图书之一,而且在西方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本著作像《鲁滨逊漂流记》一样产生数目如此巨大的译本和改写本。其文学影响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意义是许多其他著作所无可比拟的。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丰富的想像力,鲜明·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时代特征,真实地描写了离开社会28年之久的人所经历的逆境和绝望感,还有对信仰的体验和对生活无尽的挑战。
  • 宫杀:最毒女人心

    宫杀:最毒女人心

    一个姿色平庸的妃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长姐死在宫闱的阴谋中,为了报仇,为了让自己在后宫这片荆棘地存活下去,她拒绝了心爱的男人,伸出自己纤细柔美的双手,伸向欲望的深渊,一切的一切究竟只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告诉自己原来是活着的?……(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QQ群:32893122)
  • 重生之闲妻

    重生之闲妻

    新书推荐《随身空间:邪王的金牌宠妃》她是被夺走能力,抢走地位的废材王妃,受尽欺辱后一朝重生,誓要夺回一切,改写命运。他是天生病弱,寿命有数的太子,强大,聪慧,却难容于天地。当他们相遇,命运开始脱轨。阴谋、暗算、毒计全都不在话下!灵丹、妙药、珍兽全部接踵而来。这一世倾情,我将与你携手,君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