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300000003

第3章 母题的民族性与人类性(2)

严歌苓在去国以前,以《雌性的草地》等小说鸣世。到美国定居后,几年间就连续发表了《扶桑》《女房东》《人寰》《少女小渔》《波西米亚花瓶》《无出路咖啡馆》等一系列作品。尤其是《扶桑》,大幅度地跨越历史,跨越国界,叙述了一个淘金时代的中国女性在美国沦为性奴的悲惨命运。在这个“悲情母题”的展开过程中,作家对“海外”的描写,既非停留在观望与感官的浅层,亦非静止于“游子”一般化的伤痛与苦闷,而以大开大阖又简约灵动的笔墨,直抵人性中普遍问题的深层,对美国虚假民主和种族主义,也对传统中国夫权劣风,进行了尖锐揭露和指控。作品以对人性和历史的穿透力,将母题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结合了起来。

母性往往是最神圣的雌性。《扶桑》中对主人公的柔顺、享受受难、孕育和宽恕等特征的描绘与崇尚,不啻是对母神的一种膜拜。扶桑被描摹为像海洋上最细的流沙:“你以为海以它的汹涌在主宰流沙,那是错的。沙是本体,它盛着无论多无垠、暴虐的海。”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45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盛着”一词,颇有力度地突出了扶桑那种“母性——躯体——容器”的特征,她处处以雌性的纤柔,自我地应对着也主宰着雄性的刚烈,也用享受的姿态来应对和主宰浴血的受难,成为一个“旧不掉的新娘”。

这种对母性的崇拜,显示了既“纵”又“横”的文化意义。“扶桑”之名早见于《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观《楚辞·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理槛兮扶桑。”《说文解字》的读法是:“扶桑,神木,日所出。”古人根据民间古老神话传说,将“扶桑”作为与太阳所出处有关的一棵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树。在文化母题中,不论东方西方,树是极具象征性的意象。西方学者也认为:“树于生命和生长的层面,这一层面最直接地接触大地……与水一起,都是大地母神的化身,是她的组成部分。”①① [德]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东西方的先祖们,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延伸到文明社会,似乎都对大地母神崇拜:母神作为一切生物乃至无机物之母,生育出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是“生——死——再生”的生命循环过程的主宰者,因母神之不死,而有树木茂密、硕果累累、繁花似锦的大自然,有可以容纳百川的海和柔之胜刚的水。①① 老子因之有“上善若水”之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见老子《道德经》。这种关于母神创世的神话,见于苏马利亚和巴比伦、埃及、非洲、澳大利亚土着和中国的许多地区。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祭祀遗址新出土的女神像,辽宁省牛河梁“女神庙”与积石冢群的新发现,都以五千年前的实物证据,充分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曾盛行的对母性神灵的崇拜和祭祀礼仪①① 参见《文物》1984年第11期、1986年第8期。;而红山文化中首次发现的中国“史前维纳斯”,那个女性陶像,考古学界倾向于认定为农神和地母神。90年代初,更令人惊喜的发现来自黄河流域的腹地陕西省扶风县,在新石器遗址中发掘出一尊高七厘米的裸体女像,其造型特征竟酷似西欧的“史前维纳斯”。①① 据陕西电视台1991年12月5日“陕西新闻”报道。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考古学家在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的整个欧陆地区,陆续发掘母神信仰对象化的女性雕像,这些女神像长约5—25公分不等,大多用石头、兽骨或象牙制成,全裸,鼓腹,丰臀,起名为“史前维纳斯”。这种对母神的膜拜,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又具有越国界的人类性的共同特征。

《扶桑》显然是将它作为另一片“雌性的草地”来耕耘。不过,在以人类共同的“母神”为原型塑造扶桑这一主人公形象时,这位海外华文作家仍然注意刻划出东方女子的特性,更多地表现扶桑的受动性与平和性,逆来顺受,消解自我,回归无意识,等等。乖顺的扶桑即便受难时,脸上仍挂着浅浅一笑。她用洞箫插进面纱下部,吹起《苏武牧羊》,音调一遍遍地轮回,单调而深奥,“所有的黄面孔被吹弄得像一群起舞的蛇”,而洋人们的感觉是“这单调像是太知道人类短处而来刑训人类的,这音调在折磨的是人的弱点,人的痛处。”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121—122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扶桑》借一位白人克里斯(曾是少年嫖客,成年后不断忏悔,为扶桑的厚谊、宽容而深感良心的欠债和鞭打,年长后成就为中国学学者)之口,对扶桑这样一个最原本的泥土般真诚的东方雌性,这“一只扶摇而升的凤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是个最自由的身体,因为灵魂没有统治它。灵魂和肉体的平等使许多概念,比如羞侮和受难,失去了亘古的定义。她缓步走出那床的罪恶氛围,黑发,红衣,眼神犹如长辞般宽恕和满足,遍休鳞伤和疼痛无不写在她的动作和体态上。她嘴角上翘,天生的两撇微笑,一切都使那巨大的苦难变成对于她的成全。受难不该是羞辱的,受难有它的高贵和圣洁。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78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

扶桑把宽容织成了一张网,使克里斯数千年都逃不出去,成了终生的良心的俘虏。《扶桑》让世界在人们眼前充满痛苦的诗意,一个本性怒放的、自由奔放的、在一次次被撕碎中又涅NFDA4的“母神”形象,既对接了传统,又连通了东方与西方,确实是自在的存在。把读者带入母性的世界,文化母题的民族性和人类性之兼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正如有的青年学者所指出的:“严歌苓对东方原始母神的回归,是为这个日益分裂、破碎的世界探求出路的一种尝试。雌性——以水一般的温凉浇灭凡高的怒发冲冠,又以大地般的厚实和圆融抚慰毕加索的分裂,拾掇起了被人类遗忘的失落已久的神性。”①① 缪丽芳:《雌性·母性——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情结分析》,《华文文学》2006年第6期。这恰恰是对当今世界流行的精神虚空的文化病症一种填补。

三、中华文化母题的沉积与展开

一民族的文化为天地所化育。一族群的人文精神可以与天地参矣。而兼具民族性和人类性的文化母题,也总是与一定的人文精神相联系,并在相应的人文语境中表达出来。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兼容并包,数千年间以儒家为正统。中国人文精神不与自然对立,不与宗教对立,也不与科学对立。其独特的人文性,是强调天、地、人“三材之道”并行不悖,并育而不相害,从而成就了一个人与宇宙的大系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称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为“三材”,其“三材共建”和“三材之道”,就是把宇宙万物归纳成不同层次而互相制约的三大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之流中。中国人文精神又是一种鼓励创造的精神——“天地之大德曰生”,“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人应当效法宇宙的“生生之德”而不断创进,“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样,无论是中国本土的或本土以外的用中文写作的文学家,同样不由自主地纳入与宇宙的大系统中去思考,去创造,去进行时空的延展和实践的飞跃。而具体到文学中表现的那些基本母题,诸如“乡愁”、“放逐”、“悲情”、“山水”、“灵肉”、“生死”、“围城”、“火浴”、“因果”、“圆缺”等等,也莫不是从天、地、人的关系的处理中衍化出来。也因此,探讨文化母题必须有文化背景的考量,一切关于母题的话语都离不开文化的沉积与展开。

(一)文化之脉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江河乃人类的母亲,日月系文明的印鉴。人类文明的核心性问题不仅在于财富的积贮,更在于精神的拥有。物质变精神,精神则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导引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作用于属类,也作用于个人。“大哉乾坤内,吾道常悠悠”,于艰难困厄和苦寂颠踬之中仍能操持真知行与真精神,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人强大的标志。

在西方哲学一度陷入迷惘、西方人士借助“他者”而进行文化反思时屡屡探究的东西,不难在中国找到答案——这正是使全世界的眼睛足以在当今为之一亮的原因。观我中华民族,绵亘五千年,广袤八万里,列四大文明古国而殊风仅存,虽饱经忧患而其命维新,并由历史和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话语系统。宋代哲人张载(1020—1077)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说恰切地表明了中国人灵台深处的弘道意识、担当意识、民本意识、传承意识和太平意识,也传达了精神传统的千古回响,亮出中国人心底的那一片光明、凝聚和追寻。难怪西方的文化反思出现了东方转向,君不见,欧洲有75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一篇宣言中明示:“最近500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的500年,人类要活得有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东方孔子的文化教育中去。”愈来愈多的学者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博大与和谐,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的确,中国人重其人,重其活得有尊严。为老为释,诗书礼易,汉儒宋贤,程朱陆王,代代所崇尚的,乃是为人谦恭退让,为文道德谋篇,为事格物致知,为民敢歌敢哭,仁、义、礼、智、信五字并言。中国人倡导更高的精神自觉——建立在忧患意识之上至诚的实践理性。周公曰,“秉德明恤”而将德行与忧患相结合,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责”,庄子曰“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的贵真也”,荀子曰:“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意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由此产生了“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的知“道”之诗,产生了“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屈原)的艺术,产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有“志”有“骨”的诗文,产生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凛然风范。自尊、自爱、自强是着诚去伪的人格力量,是并非“遁世”而是“入世”的力量,是真正活得有尊严的力量。也因此,中国人精神上矻矻以求“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始终以立德为第一要义,德不在身而在心,从诗文到教育,亦都崇本息末,以德性化为精魂,为归宿。

中国人重经验,重传统。传统为经验累积而成。一部精神史,昭示天命天运,而与人以共和。国家民族大群之盛衰、治乱、兴亡,众生之贤奸邪正,祸福之忧喜苦乐,万象之是非曲直,经验之一言一行,均化作笔底波澜,构成历史。经验与传统,通心而非通物,也因之,在中国人这里,旧学新知可一脉贯通。朱熹诗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就文化精神而言,“学”惟求旧,“知”惟求新;“学”贵旧传统,“知”期新启发;惟能之有“旧”,始有“新”可达。如此通于地,通于世,斯知常矣,成就了精神与人生之大道。此“大道”为中国人的人文化成,上下古今,春华秋实,进退合一,师法相承,木铎传薪,以不变应万变。正是这种“族”的精神生存方式,这种对文化传统和深层心理的认取,这种不可征服的中国人的脊梁,维系着黄土地上万千群类和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中国人的精神支撑着民族复兴的心路历程。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片大地庄重得足以承载全部生命,也孕育着、丰富着一个民族的品格与精神。中国人的勤劳质朴、绵延世泽、崇尚人伦、见贤思齐、以和为贵、以善相应、求异证同、谦逊仁厚、明体达用,以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环球同此凉热”等等的人生观、天下观和行为规范,早已举世誉之。而历代作为“书记官”的贤达,当代作为“文化使者”的海外华文作家,也会像司马迁那样,擅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把智慧与笃论留在诗文领域,为斯土的往史来路作了忠实见证。海外华文文学中的精品佳构,乃是文化之脉的自然延伸,是意识形态和精神历史的独特产物,不但属于一民族,还属于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中国人还以“和为贵”为圣训、为行为准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而不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末年,约公元前七世纪,早于孔子差不多两个世纪。当时的伯阳父(史伯)在和郑桓公议论西周末年衰败的弊病时,最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史伯指出西周将灭,其根源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也就是说,周王喜欢将直言进谏的正人君子“去”之,而对与自己苟同的媚官小人“取”之。史伯还第一次形象地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曰:“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用今天的话来说,史伯的“以他平他”,就是相异的事物协调并进,达到“和”的境地,则年丰物富;反之,“以同禆同”,相同的事物类同叠加,无差别,无竞争,其后果就是生机荡然。伯阳父还陈述了“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的道理,并进言郑桓公,要“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从政务到事务,都应贯彻“和而不同”。

伯阳父的思想为后人解读和传播。有一位早于孔子的齐国大臣晏婴(晏子),据《左传》记载,在一次拜见齐侯的谈话中,用许多比喻把“和”与“同”作了区别。例如,他说“和”就像烹调鱼肉,光是白水去煮就成清汤一锅,必须加上盐酱醋梅汁不同的配料,才能成为美味菜肴;“和”也得像好的音乐那样,必须有“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等的不同“相济”而成,才能和谐美妙,悦耳动听,“心平德和”。几乎同一时期,管子也有“和而不同”以求谐调的类似说法:“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和”在中国是一个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和”在古汉语中,又作名词、又作动词双用。作为名词,顺也,谐也,得适也;作为动词,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表示协调不同的人、事、物,并使之均衡和谐。

孔子正是为前人智慧所沾溉,从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里仁之道、处事之道。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立论的基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君子之“和”,“和”的起点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要以善相应。不过,此一“和”的前提是“不同”,不是曲己从人,而是能兼容“不同”,不仅要证同,还要能求异;此一“和”的目标,是集众芳以为美,协调“不同”而达到新的和谐。坚持了“和而不同”,就能像孔子那样“君子坦荡荡”。

同类推荐
  • 只想记得这些好

    只想记得这些好

    张冬娇十年散文精选本《只想记得这些好》,唯美,清新,纯静。捧读文字,就像在火炉边和朋友交心,感到岁月美好而温暖。
  •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

    有的,就是活着———即使在现实世界上不在了,会结识许多人,也永远活着。在记忆中流失了; 有的却历久弥新,人的一生,怎么也忘不了。本书所记,被时光带走了,就是那些忘不了的人和事。忘不了,经历许多事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亚非现代文学大家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
  •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一个冒雪锯木的清晨

    我喜欢深夜的那种静谧,几乎听得见呼吸。我的许多话语这个时候就会汩汩涌出。有意思的是,因为这种习惯,我发现许多的雨和雪都是从深夜开始下起的。而别人要等到天亮以后,才明白这个世界在昨天夜里又发生了什么。这时我才发现,一个人对世界的触摸有多深!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绝宠妖妃:蛇蝎三小姐

    绝宠妖妃:蛇蝎三小姐

    她琪兰香云曾是千年九命猫妖,速度一流,头脑一流,在现代吸血只为修行!她是玄云大陆琪兰家,人人耻笑的三小姐,懦弱无知,没大脑也就罢了,还被人陷害致死。双眼再次睁开,妖异的眸子露出冷冽的绿色光芒,从此,懦弱的她锋芒尽显,横行天下!懦弱无能,没大脑?大可以试试,她一定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妖才,鬼才!魔兽,她不用契约,只需要召唤。武士,一团暖气而已,她不用时间不花精力,功力自涨,一天升两级。灵丹,那是她家灵宠的零食。前世,爱人为她而死,今生,她要为他好好而活。她指天立誓,要将一切讨回。陷害她,死!
  •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百变千金之刁牌老公

    九月的阳光炙热无比,太阳公公殷勤的向世人展示出肥胖的身躯,导致众人热汗淋漓,不得不脱下厚重的大衣露出诱人的身材。而就在这样的天气里,大约二十余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们怀着青春洋溢的情怀走向梦想中的大学。SY市朝阳区育天大学,学哥学姐们热情的向学弟学妹们办理入学手续。远处走来一名身穿耐克的一整套的纯白带粉色边运动服,脚下踏着一双白色旅游鞋肩上还背着双肩包的女孩儿,耳朵里……
  • 仙道无疆

    仙道无疆

    造化大千,是为仙;荼毒天下,是为魔。一个普通的修行之人,因为意外得到一枚“九窍玲珑丹”而招来灭门之祸,九死一生脱险的他发下誓言,穷尽一生也要洗雪仇恨。仙丹有灵,脱胎换骨,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穿梭在仙魔之间,君临天下,仙道无疆!
  • 中国血

    中国血

    本书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作者将人物命运放在战争、原始丛林、蛮荒部落等一切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空间,使人性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和反省;因为战争,生与死、存亡与毁灭成为一瞬间的现象,这个命题对于今天处于和平时代的人们,依然有着深远的意义。
  • 心欲成妖

    心欲成妖

    她天生一双阴阳眼,却因为这双眼失去双亲。她颠沛流离,周旋于魑魅魍魉、人妖仙鬼之间。离奇的红绳之下又悬着什么样的故事,古船的背后又生活着怎样一群异族。她本不欲踏足,奈何命运牵扯,深陷其中……她孤苦无依,直到遇见他……架空+玄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捡个庄主做相公

    捡个庄主做相公

    冷兮颜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胆小懦弱、迟钝愚笨?那只是她的保护色;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生财势力才是王道;父亲不爱谁皆可欺?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母亲离世并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传闻,伊梦山庄庄主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一张银色面具,遮住的是奇丑无比;冷情孤傲,身世成谜...某庄主黯自挑眉,笑天下人无知——杀人如麻、冷酷无情?可笑,对那些要他命的人难不成还好言相劝不成?奇丑无比、身世成谜?万千风华,无需他人评价;不近女色、取向有问题?他的真心只为未来的主母预留。。当传闻中的她捡了传闻中的他,又将是怎样的碰撞和精彩?是多面的他邂逅了冷漠疏远的她,抑或是纯善的她忆起了坚毅雍容的他?竹马弄青梅,曾将同心结。一诺姻缘拥笑眠,化作黄粱梦。君赋满庭芳,妾歌蝶恋花。多情谁比痴中我,笑我痴情否?静听那涓涓流水,那清风伴着落花飞舞;且听风吟,吟不完我一生思念;细水长流,传闻,流不完我一世情深。与尔携手,尽此一生,洗尽铅华!人生旅途风雨兼程,一切有你做伴不再一个人孤单!且看举步维艰的两人怎样携手共济,在荡气回肠的岁月里,谱写一曲温馨纯美的恋曲!PS:本文非宅斗,男女主身心干净,一生一世一双人。冷府嫡女软弱无能、胆小愚钝;长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关注...无赖版:“你究竟是谁?”恼怒。“你,你不记得我了?”男子不可置信。“我应该记得你吗?”努力寻找,“娘子,我是你相公...”委屈、幽怨...“...几...几时嫁人的?我怎不知?”惊讶。“你说了,大了娶我...”继续哀怨,狭长的美眸瞬间水雾萦绕“呃...”无语。“为你守身如玉多年,我的初吻...”某男子语不惊人死不休:“你得负责。”“......”石化的某人渐渐风化,轻轻一吹,消失尽矣霸气版:“谁若欺她,必将百倍还之!”慕容墨宸将冷兮颜护在怀中,冷厉的眸子扫向心怀不轨之人。那王者凌厉的气势瞬间让众人后退三步。他们怎么就忘了,这个爱妻如命的男子,不仅是闻名天下的伊梦山庄庄主,更是至高无上权力的拥有者!宠溺版:“颜儿,尝尝我亲手熬制的羹汤。”“我要出去!”“那看看我新做的画?”“我要出去!”“我给你讲故事吧。”“我要出去!”“那就弹琴给你听?”“我要出去!”“要不我舞剑?”“我要出去!”......
  •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馆漫游:海洋知识浏览

    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