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04

第4章 初版引言(1)

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是一个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派别,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肇端于英国,三十年代形成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美国文坛占统治地位。它是西方现代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新批评”这个名词还出现过几次,国内一些文学论文,因为没有把这名称的特指范围搞清楚,经常张冠李戴,所以在这里必须说明一下:1910年美国文学批评家斯宾加恩(J.E.Spingarn)发表《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一文,引起很多人注意。斯宾加恩基本上是个克罗齐主义者,他的理论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结合物。这篇文章虽成为美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克罗齐主义在英美一直影响不大,斯宾加恩没有能形成一个“新批评派”。1930年,美国批评家爱德温·倍里·伯根(Edwin Berry Burgum)编了一本书:《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这是一本美学与文学批评论各家各派的文集。五十年代在法国出现了“新批评”(La nouvelle critique)浪潮,那是指五十年代法国新出现的各种“反传统”的文学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等),不是指一个单一的派别。六七十年代,当这些理论不再“新”后,这个名称就成为历史陈迹了。

因此,“新批评派”(为了行文方便,在谈其理论时,我们译为“新批评”,英语是一个词),在现代文学史上特指二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英美的一个文学理论派别。

形式主义文论起源于十九世纪的唯美主义(aestheticisme)或称“为艺术而艺术”(Iart pour art)。这种文学主张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界已受普遍嘲笑,甚至形式主义(formalism)这个词也几乎成了贬义词,因此我常用“形式论”译之。新批评派的主将兰色姆就认为“为艺术而艺术,和一切不称职的主义一样,是空洞的,在理论上对批评家很少用处”;布鲁克斯也强调自己“从一开始起就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者”。现代形式论与唯美主义的区别,下文将详谈,但是一句“重视形式”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

“新批评”这个名称不清不楚,甚至有点夸而无当。新批评派一直试图给自己改一个“更正确的名字”;“本体论批评”(ontological criticism);“反讽批评”(ironical criticism);“张力诗学”(tensional poetics);“结构批评”(structural criticism);“分析批评”(analytical criticism);“语境批评”(contextual criticism)。也有人建议用“文本批评”(textual criticism);“客观主义理论”(objective theory);“诗歌语义学批评”(semantic criticism of poetry)。甚至,在新批评势力最盛时,新批评派曾不客气地僭称“现代批评”(modern criticism)。各种名称都叫过,就是不敢或不愿称自己为形式主义。只有克林斯·布鲁克斯有一两次爽直地大字直书自称“形式主义批评”,但立即又辩解说提倡形式主义的目的只是补苴时弊,即使矫枉过正,也是出于策略。

被称为新批评派“最近的亲戚”的俄国形式主义,他们的这个名字也是被论敌加上的。苦于这称呼之不名誉,罗曼·雅柯布森(Roman Jakobson)等人迁居捷克,形成“布拉格语言学小组”(The Prague Linguistic Circle)后,就想出了“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这个名称。很多结构主义者不承认自己是形式主义者,而且指摘俄国形式主义过分重视形式。

但十九世纪的形式主义者却从不遮遮掩掩。他们在占统治地位的“布尔乔亚道德派”面前几乎是故意挑衅地用“为艺术而艺术”来招摇:只有他们敢于“拜倒在形式美脚下”以羞辱“物质主义庸人”。

我们说新批评派和十九世纪唯美主义一样是形式主义,因为面对一个文学基本问题,即内容与形式关系问题,他们的回答与传统形式主义没有区别:他们明白宣称形式比内容重要,甚至形式产生内容。同样,俄国形式主义没有被叫错,因为他们主张内容只是作为形式的一个方面而存在;布拉格学派也声称技巧“高于内容,比内容长久”。而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巴尔特(Roland Barthes)声称他们的理论“不是关于内容的科学,而是关于内容的条件即形式的科学”。另一个结构主义代表人物拉康(Jacques Lacan)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出发,提出在语言学的差异中“诞生特定语言的意义世界,由此事物世界才得以定形……是词语的世界创造了事物的世界”。我们下面将会看到,结构主义强调形式比新批评派走得更远。

形式至上论必然导致一连串其他论点,包括主张艺术自足,包括排斥“非艺术”批评标准等等,在这些问题上,二十世纪与十九世纪形式主义者之间的继承脉络是分明的。有论者认为王尔德的著名公式“生活模仿艺术”预示了主导结构意识观念,因此王尔德是个“还没这名称时的结构主义者”。我们对照新批评的文学赋予生活以秩序的观点(见二章四节),也可以说王尔德是“还没这名称时的新批评派”。

但是,文学理论还有许多重要问题,对这些问题各种形式主义可以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即使在上述作为形式主义题中应有之义的几个问题上,它们的处理方法,或辩解立场也大不相同。不错,新批评派是形式主义者,但正是因为新批评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其他形式主义的特殊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论,才值得我们给予单独的研究。新批评是现代英美文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理论派别,是我们理解现代西方文论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弄清它与其他形式主义不同的一系列特点。本书的特定任务,就是将新批评置于从唯美主义到结构主义的整个西方形式主义发展潮流中来加以分析,以提供一个线索来认识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大致发展趋势。

应当说明的是:把唯美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视作形式文论的三个类型,是过于粗糙简单的做法。首先,不能说除了它们,就没有其他形式主义派别;其次,不存在有组织有纲领的唯美主义、新批评或结构主义,它们都有漫长的、跨国度的演变过程。尤其是本书把十九世纪以来各种反理性主义文艺思潮归在唯美主义名下。这样做,只是为了便于集中对比研究新批评派而作的权宜之计。对于这些形式文论派别,我们只能在有助于说明新批评派观点时提及。它们各自的理论之全面阐述,它们各自的复杂内情,都只能存而不论。

这里要附带说明一下的是符号学与结构主义的关系问题。符号学(semiology或semiotics)文论,顾名思义,是把文学作为符号(sign)或符号系统来加以研究,结构主义的创始人索绪尔首先提出要建立研究“符号在社会之中的生命”的符号学学科,结构主义与符号学实际上是一物两名。但在六十年代中期,许多结构主义文论家试图突破结构主义过于注重形式分析的倾向,而更关心文学作为广义的符号在社会中的作用机制。这种发展导致了“后结构主义”大潮。简单地说,结构主义旨在发掘文学的形式化性质(patterned nature),而符号学旨在探索文学作为文学形成、转化意义和社会价值的信码的运行。因此,结构主义是一种形式主义,而作为后结构主义的符号学渐渐超越了形式主义,虽然它们依然是一个学派的延伸。这个问题,是许多误解的来源,不得不先说清楚。

作为文学理论,没有一个流派能脱离其哲学和美学基础。整个形式主义文论思潮,可以说源出于十八世纪末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美学,尤其是康德美学。但新批评派正确地指出唯美主义是曲解了康德美学,至少是把“无目的的目的性”当作口头禅加以粗暴的简单化了。新批评派努力溯回“真正的”康德美学,例如兰色姆要求回向“无感知的概念是空洞的,无概念的感知是盲目的”从而“想象与理性携手共居于这个真实世界”的康德主义;瑞恰慈要求回向“想象力与知解力协和一致”的康德思想(“知解力”,又译“悟性”,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悟性尚非完善的理性,但它却与感性判然有别,大致可以归入我们一般理解的理性)。但是,笔者认为,也正是由于康德哲学先验主义过于显露,依据康德美学很难跳出旧形式主义的狭隘圈子,新批评派不得不向黑格尔辩证法请教。本文虽不能深论美学、哲学,但为了判明新批评派某些论点的由来,不得不简要地触及现代哲学和美学中的若干问题。

所有的新批评派都矢口否认他们是名为“新批评”的一个文学理论派别的成员。艾略特仅承认这个词的流行“只能表示这一代批评家无论有多大分歧,都与上一代有根本不同”。把“这一代”改成“这一批”,艾略特的话就颇有道理。落在这个相沿成习的名称下的批评家情况很不相同,新批评派该包括哪些人,各种文论史也说法不一。实际上,“新批评”这词在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变得如此时髦和含混,以至“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批评家都曾被人称作‘新批评派’”。在进入正文前,我们不得不把本文所讲的新批评派的范围大致说明一下。范围划得不一样,被称为“新批评”理论的具体内容就会很不相同。

新批评派的全部历史持续约四十多年,我们可以把这段历史粗略地分成三个时期:前驱期(1915—1930);形成期(1930—1945);极盛期(1945—1957)。

新批评派的远祖是英国美学家T·E·休姆(T.E.Hulme.1883—1917)。1909—1912年间他的文学活动帮助形成了英美现代诗歌的第一个诗派——意象派,但他的文学思想远远超过了意象派的实践所能体现的程度,而直指新批评派。休姆实际上是以一篇文章——1915年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成为现代英美文论的第一个推动者,这篇文章宣布浪漫主义时代已结束,一个“新古典主义”的时代即将来临。

诚然,十九世纪中叶之后,浪漫主义的确成了强弩之末。正统的、“官方的”浪漫主义,如英国的以丁尼森等人为代表的维多利亚主义,法国以夏多布里昂等人为代表的浪漫主义,的确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马克思就曾经指出这种浪漫主义是,“虚伪的深奥,拜占庭式的夸张,感情的卖弄,色彩的变幻,文字的雕琢、矫揉造作、妄自尊大,总之,无论在形式上和在内容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谎言的大杂烩。”这样的浪漫主义,的确到了应该被扬弃的时候了。

休姆并不是反浪漫主义的先知,他对浪漫主义的批判不少借自前人。例如他认为浪漫主义尽是些“湿漉漉的”作品,整个浪漫主义围绕着一个词“飞”,“朝着无限飞翔”;而古典主义之宝贵就在于其“有限意识”(limitedness),这几乎是在重复海涅半个世纪前说的话。海涅在《论浪漫派》一文中说:“古典艺术只表现有限的事物……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或者不如说暗示的,乃是无限的事物,尽是些虚幻的关系。”

但休姆的批判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浪漫主义与起源于法国大革命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画等号;二是认为“新古典主义”时代需要以“原罪说”为基础,而以秩序自律。这给整个新批评定下了思想倾向的基调。例如后来艾略特与浪漫主义文论家争论时就径直把对方叫做“辉格党”,即“自由主义”,兰色姆强调现代诗是“有罪的成人”的诗。

我们将在全书最后一章来分析新批评这种从右的方面反自由主义的政治倾向与形式主义理论的关系。

新批评的另一个远祖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庞德是1912年兴起的美国新诗运动(New Poetry Movement)的核心人物,对美国现代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庞德的理论比休姆还要散乱,但是他对诗歌语言技巧的极端关注和自称取法自中国的“象形文字论”(ideogrammic method),呼应了现代文论中对语言研究的重视。庞德对现代英美文学的影响,在五十年代后期与新批评成了对手。受庞德影响的诗派如黑山派、垮掉派的兴起,结束了新批评派对创作界的主宰。但是在二十年代,庞德的诗学推动了形式主义。

新批评的直接开拓者是诗人和批评家T·S·艾略特(T.S.Eliot,1888—1965)和美学家、批评家I·A·瑞恰慈(I.A.Richards,1893—1979)。

1915年至1925年是艾略特在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上最活跃的时期,尤其是他于1917年发表的第一本文学论文集《圣林》,其中有几篇文章成为新批评一些重要思想的源头。艾略特的批评和创作都可以以1927年他公开宣称自己是个保守主义者时为分界线。当然在1927年以前,他骨子里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但1927年以后,他越来越倾向于从宗教正统出发作道德式文学批评。因此,在新批评派兴起后,他从来没有赞同过新批评派的形式主义。

然而,艾略特的文学批评中最重要的文章,是早期的那些,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他是一个出色的文学评论家:文字劲练,见解深刻,往往道他人所未能道。但是作为理论家,他的观点往往过于零星散乱,缺乏完整的严密的论证。实际上他只写散篇论文,拒绝完整的理论著作。他在文学理论上的巨大影响主要是由于他激发了新批评派潮流,而且他的诗作成为新批评理论付诸创作实践的样板。

同类推荐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 元曲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介绍了元曲的整体风貌,并同唐诗宋词进行了横向比较,使读者对中国诗歌的多元成就有所会心,且获得文学知识与情操素养的全面享受。《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元曲三百首》内容丰富,每首元曲后都有注释、语译、赏析三方面内容。
  •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读点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比如四书五经。就是带着今天所遇到的问题,美国的一个影评人大卫·邓比,在48岁那年重返大学校园。起因就是当年发生在美国知识界的一场争论--如何对待西方传统“经典”?我们国内也有关于“阅读经典”的争论,几乎就是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那场论战的翻版。无论是支持或反对阅读经典,尤其是国学典籍的,把这些书认真地读一遍。,它们毫无疑问既是国学也是经典,但它们真如某些人所言是邪恶的根源,或者如另外一些人所言,是民族精神的源泉或21世纪的希望吗?得到真实答案的最好办法,都在实际上离他们所讨论的那些书--文学、哲学、历史的作品--特别远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盛世浮华:废材五小姐

    “等我。”只为她一句话,他甘愿被她锁住万年,忍受血鸦啄食肉身之苦。“你是谁?”三万年后,她再度出现,却已然忘记所有。他是魔尊,暗夜之王,魔界霸主。她是神王,七界之主,女娲后代。万年纠葛,两世情缘,等待他们的,又是怎样的艰难?“柒儿可信我?”那日,他眼中的深情,让她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信。”待他再度归来时,却对她刀剑相向。“女人,把你的血肉给我,我保你来世荣华富贵。”“呵,是嘛。”她逃出生天。“凤珏,你我从此恩断义绝!”
  • 异兽行

    异兽行

    天下苍生,生灵万物,难道真的不能和平相处,共存于世吗?丁古,自小便被疑是人兽交配所生的“兽人”,为世人所唾弃。当他踏入仙宗,走进乾武,涉足妖族,接触到其中的神秘奇术,并将三者融合之时,却发现,一切都只不过是他所要面临的挑战的开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

    主要介绍了国内常见家兔品种、家兔的日粮配合、兔的饲养管理、兔的繁殖、常见兔病防治及兔产品的加工等。《家兔饲养与疾病防治技术一点通》内容简...
  • 第七条猎狗

    第七条猎狗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西地平线

    西地平线

    本书分三辑:第一辑“西地平线”,是作者这些年在陕甘宁青新生活、旅行、考察的散文。第二辑:“最后的骑兵”,是作者在新疆当兵5年的感悟。一个成熟男人的浪漫、一群最后的骑兵的剽悍,在中国当代文坛以浪漫和理想主义色彩为其创作特色的高建群,将一切孤独、无奈、悲凉、艰苦和凶险都深藏在心里,展现给你的是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它带给你的无穷的想象是任何其他文学文艺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第三辑:“生活培养出作家”,作者抒发对故乡、对友人、对亲人的真情实感,在本书中让你体味到文字语言的独特的魅力,畅谈对文学、对足球、对社会的看法,得出“作家是生活本身培养出来的”这一真知灼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郡主娘娘要逃跑

    郡主娘娘要逃跑

    请大家支持我的新书《我有外挂三千》^O^穿越了,身边的丫头忠奸难辨,家里的后妈和妹妹弟弟心思歹毒。唯一还算有点良知的老爹又摆明是个头脑简单的甩手掌柜。什么?居然还有一个太子未婚夫?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