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000000010

第10章 儒家文化(2)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的仁学思想,在政治方面提出“仁政”学说。他认为要行“仁政”,首先要正经界,恢复西周井田制度,使“民有恒产”,每家农户都有一定的田地,可以种桑麻,养鸡、狗、猪等家畜,以便吃饱穿暖,规避灾荒。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提出民贵君轻的民主思想,要求统治者尊贤爱民,保境安民,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还要省刑罚,薄赋敛,反对不义之战,反对苛政、霸道。孟子的仁政说以仁为核心,主张格君心之非,以德服人,认为仁可以得天下,而不仁必然会失天下。他还进一步发扬孔子的忠恕之道,以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是儒家性善说的倡导者。孟子认为人性善,人先天就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等“四端”,只要加以扩充培养,就可以成就仁、义、礼、智四种德性,所以“圣人与我同类”,“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上》),而与禽兽有别。孟子还进一步认为,只要统治者把这种内心固有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扩而充之”,推行到行政措施中去,就可以实现仁政。这就是他所说的“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孟子·公孙丑上》)。所以,性善说与仁政说本末相关,不可分离。

基于性善说、仁政说,孟子还提出了一系列的修养理论。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孟子以为,只要认识人的本心就可以通达自然之道,而物欲往往使人本心丧失,所以他又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上》)。孟子还主张用“思诚”、“自反”的方式来实现尽心养性,因为“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他甚至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尽心上》)

(二)子夏、荀子传经学派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是孔门中长于文献之学的著名弟子。孔子去逝后,子夏居西河教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著名政治、学术人物,魏文侯就曾从其问学。子夏的教授,对六经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据说《毛诗》、《尚书》、《公羊传》、《穀梁传》、《仪礼·丧服》都由子夏传播到后世,而且子夏还是对《诗》、《书》、《礼》、《乐》加以注解的第一人。子夏之学后传至荀子,又经荀子传至汉代。汉代《鲁诗》、《毛诗》、《穀梁》、《左传》均传自荀子,而荀子又传授过《礼》、《易》二经,今本《礼记》中还有不少内容与荀子的著作相同。所以,子夏、荀子成为孔子之后儒学中的传经学派,对儒家六经文献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荀子曾游学齐国,在当时最负盛名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讲学。他学问渊博、德高望重,“最为老师”,在齐国“三为祭酒”。后来荀卿又到过秦国,又担任过楚国的兰陵令,并客死于兰陵。其言论保存于《荀子》一书之中。

荀子是先秦时期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隆礼”而“重法”,以为“礼者,法之大分”(《荀子·劝学》),礼与法相辅相成,并不对立。荀子认为“分莫大于礼”(《荀子·非相》)、“礼别异”(《荀子·乐论》)。“隆礼”能够维护社会的等级、名分与秩序,“人而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但荀子认为单纯依靠道德礼义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主张以法治作为教化的补充。“法者,治之端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法治不仅能齐百官、制百姓,而且能够强国家、霸诸侯。

在天人关系上,荀子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肯定“天”是自然的天,自然界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支配,同时天也管不了人事。荀子这种“明天人之分”的思想第一次从理论上有力地批判了先秦流行的天命论。在强调“天人相分”的同时,荀子肯定了人的社会性和能动性。他说人之所以“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马牛为用”(《荀子·王制》),就是因为人有分工,有道德规范维护分工。他还进一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只要人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使自然为人类服务。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化性起伪”。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人生而具有生理欲求和物质欲求,“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至于人的礼义道德等善言善行,荀子认为是伪,也就是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种伪善乃是“圣人”“明礼义以代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礼义积伪”的结果(《荀子·性恶》)。基于此,荀子强调后天学习、“化性起伪”、去恶从善的重要。

(第三节) 两汉经学化儒学

两汉时期,儒学经学化。这是原始儒学在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分化和秦代的焚禁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儒学第一次由民间之学上升为官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儒学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董仲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往往急功近利,对于儒家的仁政礼治并不感兴趣。秦王朝建立后,“焚书坑儒”,禁绝私学,下令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儒家学说及其学派遭到了沉重打击。有鉴于秦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以黄老思想为指导,“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在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汉初儒家学者叔孙通、陆贾、贾谊等宣扬儒家仁义德治,批判法家片面崇尚法治、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同时顺应历史发展,吸收融合道家、法家思想,为儒学的重新崛起作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经过这些识时务的儒生们的不断改造,到汉武帝继位后,经董仲舒总结发扬,儒学基本上完成了新的建构,从而顺应了时代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经董仲舒提出,立即得到汉武帝的认同,于是儒学便由诸子百家之一的民间学说变为独尊于上的官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指导思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广川镇)人,西汉著名儒学家,因治《公羊春秋》,景帝时为博士。武帝策问,董仲舒以贤良身份上“天人三策”,系统地提出其新的儒学思想,圆满地回应汉武帝的种种疑惑,从而得到采纳。除“天人三策”外,董仲舒还有代表作《春秋繁露》一书。

董仲舒首先提出以“独尊儒术”为核心的“大一统”思想,以适应汉武帝加强集权、巩固和完善天下一统的要求。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就是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进一步维护封建统治,董仲舒又提出了以“君权神授”、“灾异谴告”为主要内容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通过人与天数的机械比附,董仲舒以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这种“天人相副”说为论证现实社会的合理性找到了理据。也就是说,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国家的兴亡,都是上天意志的表现。因此,董仲舒断言:“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他以“天”为“百神之君”,是宇宙的主宰,是至高无上的人格神,而“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天子秉承天意来统治万民、治理社会,是上天的代言人,因此君权神圣不可侵犯。在宣扬“天人相副”、“君权神授”的同时,董仲舒又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们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企图假借天威,限制君主胡作乱为。董仲舒认为上天通过种种祥瑞、灾异来告诉君主作为的正当与否。如果国家有道,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就会出现“凤凰来集,麒麟来游”之类的祥瑞;相反,如果国家无道,政治昏暗,民不聊生,便会出现水旱灾害等各种怪异现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理论上论证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给儒学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成为了“谶纬”神学的理论依据。

董仲舒还在继承孔、孟等级观念的基础上,片面地强化了有利于统治者的儒家伦理观念,并由此提出了绝对化的“三纲”、“五常”伦理规范。所谓“三纲”,就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董仲舒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三纲五常成为天的意志,不可更改,最终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成为束缚人民的精神枷锁。董仲舒认为人性也有等级,在人性论方面提出“性三品”说。他说,圣人天生性善,是当然的统治者;小人天生性恶,命中注定低微卑贱,只能作奴隶;只有中人之性可善可恶,经过“教化”可以变善。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学,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朝廷不仅在中央设立太学,而且在各郡、县也设立学校,由博士传授五经,教授弟子,同时设科射策,劝以官禄。以董仲舒思想为核心的儒学不仅取得学术上的独尊地位,而且在汉代极度兴盛起来。

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神学

汉代博士教授弟子的经书都是传承有自,并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经”。汉朝廷崇奉的儒学就是为博士所传授的今文经学。至西汉末年,逐渐形成今文五经十四博士。其中《诗》有齐(辕固)、鲁(申培)、韩(韩婴)三家,《书》有欧阳(生)、大夏侯(胜)、小夏侯(建)三家,《礼》有大戴(德)、小戴(圣)二家,《易》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春秋公羊》有严(彭祖)、颜(安乐)二家。此外,《春秋穀梁》也曾一度为汉宣帝立为博士。

汉代今文经学尤重师法、家法,不允许背叛师说。所谓师法,就是指西汉初年经学确立过程中的诸位大师解释经典的基本观念。后来五经各立数家,数家经学又各有不同的传承,于是形成不同的家法。家法源于师法,所以守家法也就必然重师法。为了阐明师法、家法,诸经学大师对诸经作了繁芜的解释,形成了汉代著名的章句之学。

今文经学以董仲舒的思想为基础,接受了邹衍阴阳五行学说,宣扬天人感应,用神学来解释经义,着重发挥符命、灾异思想。符命说论证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灾异则是为了适当限制君权,化解君主专制的各种弊端。到西汉哀、平之世,以阴阳灾异为基础的谶纬神学兴起,逐渐成为两汉经学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

谶或谶语是预示人间吉凶祸福的启示或隐语。纬相对于经而言,是对经的解释之作。汉代流行《诗》、《书》、《礼》、《乐》、《易》、《春秋》、《孝经》七纬。谶纬二者并不能截然区分,实际上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谶纬神学就是要利用阴阳五行的变化,解释政权更迭及现实统治的合理性,论证儒家伦理道德原则的正当性;运用天人感应观念,强调自然祥瑞、灾异与政治的紧密关系,以所谓的谴告来约束统治者的行为。西汉末年,王莽利用手中的权力,制造符命,篡夺西汉统治,对谶纬神学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东汉光武帝认为所谓“刘秀发兵捕不道,四方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的《赤伏符》是自己的受命符,于是在登基之后“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便在东汉更为广泛地盛行开来。因此,两汉时期的今文经学大讲阴阳五行、灾异谴告,充满了神秘色彩。

三 古文经学与今古文之争

西汉废止秦朝挟书律,广开献书之路,散在民间、藏在山岩屋壁的古书逐渐被发现。这些书用汉以前的“古籀文字”写成,所以称为“古文”。其中的经书称为“古文经”,而研讨古文经的儒学称为“古文经学”。汉代古文经学,《诗》有毛公所传《毛诗》,《书》有孔安国所传《古文尚书》,《礼》有《逸礼》、《周官》,《易》有费氏(直)、高氏(相)二家,《春秋》有据称为左丘明所传的《左传》。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首先,今文经学家以五经为孔子托古改制、为后世制法之书,讲究以章句发明微言大义,经世致用。古文经学家则认为五经不过是记录王道制度和道德教训的历史文献,专意于名物制度的训诂,而不讲求微言大义。其次,今文经学家好言阴阳灾异,流入谶纬神学,而古文经学家则长于训诂、制度之学,反对谶纬神学。再次,今文经学家囿于师法、家法,多专守一经。他们虽然在今古文经学之争过程中逐渐转为兼通众经,但始终摆脱不了师法、家法的束缚。相反,古文经学家虽然学有所承,但并不拘泥于师说,大都兼通五经。为与今文经学家相抗衡,他们大都还兼通今文经学,博采众长。最后,今文经学家在师法、家法的束缚下,不断通过章句来阐释其师法、家法,章句变得越来越繁琐而又脱离现实。古文经学家讲求名物训诂,注重对字义、名物制度的解释,而以简洁明了见长。

两汉时期,今文经学一直居于官学地位,而古文经学仅在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期及东汉初年短暂地立为博士,大多数时候作为私学,在民间传授。即使在东汉古文经学大盛之时,这一状况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变。

西汉成帝时,朝廷命刘向、刘歆父子校理群籍。刘歆在中秘藏书中发现了用古文字书写的《左传》,“以为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穀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同”,遂认定《左传》是解释《春秋》最可靠的书。其后,刘歆又发现了《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等古文经。于是刘歆便请朝廷立古文经于学官,结果遭到了今文经学博士们的激烈反对。为此,刘歆写了一封被称为《移让太常博士书》的公开信,指责今文博士抱残守阙,党同伐异。今古文经学由此拉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史称“经今古文之争”。

东汉初年,今文经学家范升与古文经学家韩歆、陈元争论《费氏易》与《左传》。章帝时,古文经学家贾逵与今文经学家李育又以《左传》为对象反复辩难。东汉政府为统一经今古文两派意见,于建初四年(79),召集今古文经学大师在白虎观讨论五经同异,由汉章帝称制临决。会后,由班固整理记录写出《白虎通义》一书,内容虽以董仲舒等今文经学思想为主,但也吸收了古文经学家的意见。不过,经今古文经学并没有得到完全统一,东汉后期还出现了今文经学家何休与古文经学家郑玄有关《公羊传》与《左传》优劣等方面的争论。

今古文经学之争虽然也有学术上的争论,但实际上是儒家内部争夺禄利、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一种表现形式。经过双方的相互辩难,古文经学家在汉代日渐取得优劣,虽然没有立为学官,但仍被容许讲学、出仕。此外,双方的辩难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并最终使谶纬神学化的今文经学走向衰落。

四 郑学与汉代经学的衰落

东汉时期,由于今文经学陷于谶纬神学的泥潭,荒诞不经,加之繁琐的章句和僵固的师法、家法限制,在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中逐渐败下阵来。东汉末年,郑玄打破经学研究中的师法、家法界限,融会今古,遍注群经,创立“郑学”,从而结束了今古文经学纷争的局面,使经学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了经学的小一统。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他二十多岁时已“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究算术”。郑玄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熟悉今文经学。随后从东郡张恭祖受《周礼》、《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进一步学习了古文经学。大约在三十七岁时,郑玄西入关中,师事当时最为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马融。当郑玄学毕还乡,马融感慨地对弟子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同类推荐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大国智慧

    大国智慧

    千百年来,日本、美国、中国、印度、德国、俄罗斯、法国这七个思想大国,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本书将阐述其思想的历史,探寻其智慧的精髓,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埃及卢克索神庙法老像的底座镌有一句话:“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到过那里的人,没有不被这句话所震撼的。我们无法确定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智慧预测明天,自信地去表达、去实现我们的强国之梦。
  •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亲情满屋:孝敬父母应做的39件事

    真的,“回报” 是幸福的。她让我们感到自我价值的丰富,人性光芒的闪烁,人生经历的厚重。我们生活得快乐健康或许是父母对我们的最大希望,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要我们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以自己和父母都能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这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

    《中国文化一本通》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改治、教育、习俗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十五个方面入手,选择人们喜闻乐见,又具有中国文化代表性的主题,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中国文化一本通》涉及的知识面广,是读者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实用案头必备书。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墨流

    墨流

    落古都,经过上古神的领域讨伐,最终被划分成了五大路。东临,西影,南斗,北通。中牠。五大陆分别由五大体质巅峰的代言人霸主所管理着。霸主是皇室与江湖的一道分割线。更是和平的象征。由于五大体质相生相克所以五大霸主谁都没有统一世界的野心。直到一副神秘的水墨壁画凭空的出世。使一位霸主莫名的身死,另一位失踪。由此以来,食物链之环掉了两节。世界便开始拉起了血腥的帷幕。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迷云重重

    迷云重重

    传说中使人富可敌国的神秘秘籍身在何处?众多的王公贵族、英雄豪杰、江湖路人你死我活的争夺到底是为哪般?神秘的府宅里到底藏有什么重大的秘密?神秘与诡异的故事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的发生?神秘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将带你进入一个非一般的梦幻世界,欲罢不能……
  • 梦续红楼之盗玉

    梦续红楼之盗玉

    金玉良缘宝钗侧,白首双星金麒麟,只留下木石盟空空泣血纤纤弱质逃出威赫赫荣国府,面对背叛,面对滔天权势玉簪抵在颈项,宁为玉碎…“如果你们再走近一步,我就血溅当场!”他策马扬鞭掠人而走,只为那一抹决然…“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人,没有人能够抢了去”她是名门闺秀,他是江湖侠客,他们会有怎样的交集?她是伶仃弱女,他是当朝王爷,他们会是怎样的纠葛?这是林妹妹又一个故事,看她如何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
  • 休夫皇后

    休夫皇后

    朱家三小姐,貌丑无才,二八年华,无人问津。一道懿旨,她被狡猾的太后阴了一招,成了中宫之主。于是,当今极品妖孽帝王,就开始了他与丑女皇后的斗智、斗勇、斗野蛮、斗无耻的高端较量!那,这会是人类最原始的搏力之战,还是智慧之战?
  • 来自天堂的笑声(原创经典作品)

    来自天堂的笑声(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少爷别太酷

    少爷别太酷

    从他第一眼看中她,她就注定要成为他的!那年她八岁,他十一岁,车内车外的擦过,将他们紧紧的困绑在一起,在他眼里,她不过是世上最廉价的,只配供他游戏,她从最开始对他的憎恨,到爱上别人到嫁给他,到为他生孩子到爱上他……
  •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看不见爱情的房间

    我心里一慌,初相遇,条件反射地睁开眼睛,自椅子上跳起来,不想脚下一滑,摔了一个惨不忍睹。可是,眼前却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那时,我睡得正香,我并不知道,始作俑者的某男正憋笑憋到内伤。再相遇,家里正半夜上演“鬼影喧嚣”,各种奇幻场景连番上演。我愣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蒙眬中鼻端痒痒的,尖叫着夺门而逃。像有个人在对着我的面颊呵气。殊不知,家里某男正又无奈又好笑地看着我被吓得屁滚尿流。终于,某男为我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奇幻世界。我们不是一见倾心,却感觉像是认识了好几个世纪。他嘲笑我胆小不禁吓,我奴役他做我的“专属男仆”
  •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神经内科临床处方手册(第二版)

    本书为临床治疗用书,主要读者对象为年轻临床医师,包括各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本书以较少的笔墨概述每一疾病,并以诊断要点、治疗要点、处方和警示的条目编写,简洁明了。本书的编写围绕处方用药这一主题,对发病机制进行简单扼要的介绍,把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合二为一成诊断要点。为了方便临床医师的实际使用,本书在治疗要点之后,以处方的形式列出详尽的治疗用药选择,尤其适合于全科医师和低年资神经内科医师的临床工作需要。对目前尚无特异性有效治疗的神经内科疾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本书也一并列出,供临床医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