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53

第53章 东方物类对15—18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3)

中国壁纸最早就是作为高档壁饰的廉价替代品进入西欧的,广东等地的纸花被不明就里的欧洲商人购回,按照欧洲人的习惯贴到墙上,为欧洲人的居室带来了别致秀雅的中国风情,很快打开了西欧市场。中国外销壁纸都是按照欧洲习惯来设计规格,通常每幅12英尺宽、4英尺长,大多成套销售,展开即成一列连续景象,可以贴满整个房间。最初的中国壁纸多采用中国传统的花鸟题材,随后应欧人之需,扩展了图案内容,到18世纪末关于风景、种茶、制瓷之类的题材量大增。大量的中国壁纸被装箱运往欧洲,如177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艘商船,一次就装载了2236件中国壁纸抵达伦敦。并且西欧开始到沿海民间发放订单,中国沿海如佛山等地也出现了应欧人之需专门生产壁纸的作坊。至今,欧洲各地有不少用中国壁纸装饰的房间保留下来,是这一时期中国壁纸热销西欧的真实写照。

(四)绘画艺术中的东方风格

14世纪以来进入欧洲的大量东方瓷器、漆器和纺织品上的装饰绘画和图案,以及有插图的中国书籍的出版,为欧洲绘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绘画题材。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青花瓷,如安德雷亚·曼泰尼亚的《马格斯僧拜圣婴耶稣》中带盖的青花茶盅,乔凡尼·贝里尼的画作中也出现有盛水果和糖的中国青花瓷。这一时期欧洲绘画中明显地出现了东方人物形象、飞禽、花鸟等东方元素。拉奇(Donald F. Lach)认为,“现实主义,或者说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追求真实地描绘自然,无疑是受到东方的影响,受到引入欧洲的东方的奇异的新植物、动物和其他物品的刺激。”

16世纪后欧洲出版的有关中国题材的版画,大量来自对中国山水画的模仿。其中较为重要的是卡萨尔·韦切里奥1590年的版画集。这本画集有522张版画,他所画的中国人形象,在气质、服装和社会等级方面,都较为准确。前言中,作者声称他的模特是中国绘画中的人物。

18世纪法国宫廷兴起洛可可风格后,绘画领域风格方始一变,出现了朦胧而又平面化的描绘、富有装饰美感的曲线表现、与诗相通的田园风景等新现象。这些新现象与中国山水图样、风格有着某种相通之处。许多学者认为正是在巴洛克风格和远东的古怪风格的结合中诞生了洛可可风格,甚至有许多美术史家断言:“洛可可风格直接得自中国。”与前辈相比,当时的画家们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东方工艺品,这些东方器物外饰表现出的独特艺术趣味和技法也许为西欧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这种新的选择。

洛可可时期的著名画家华托(Antoine Watteau)就画过不少中国风的绘画,他为当时的科塞公爵画过活泼的中国猴,又为国王的米埃特城堡画了30幅关于中国人和鞑靼人的装饰画。他画过清朝皇帝,还有两幅大型板画描绘了一位坐在假山上的妇女。布歇(Francois Boucher)是洛可可—中国风时期承上启下的著名画家,他创作了许多挂毯画板,其中《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等9块画板是参照供职清廷的传教士画师王致诚的画稿设计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真实的清朝装束迥然不同,但中国特色仍很明显。

据英国史家记载,在水彩画发展初期,很多画家用中国墨。风景画大师特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也曾试用中国墨。另一英国风景画家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晚年之作也深受中国影响,这在其《绿野长桥》等作品中有所体现。约翰·科曾斯(John Cozens)深为中国山水画的宁谧自然所打动,这位水彩大师的画被认为在气质上近于中国宋代和日本足利时代的伟大山水画大师。

三、东方物类推动欧洲科技、工艺的发展

东方物类使西欧得以一窥先进的东方科技和工艺,如丝绸制品的西传便启迪了欧洲的织造业。公元6世纪,蚕蛾卵和桑树输入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当政期间就创建了西方第一家丝织厂。随着东方织造工艺的西传,12世纪后意大利北部、法国、英国等国家陆续建立了丝绸工业。元代、宋代的丝织品传入欧洲后,以繁花、百兽率舞来表现欢喜的传统中国纹饰在14—15世纪卢卡、威尼斯等地出产的丝绸织品上打上了烙印。阿拉伯挂毯、丝绸的纹饰也对西欧的纺织品产生过影响。

除了刺激欧洲的织造业外,东方舶来品还推动了其他方面的工艺发展。这尤其表现在欧洲以前空白的领域里,代表例子是瓷器和漆器。

(一)启迪了欧洲制瓷业的产生和发展

在瓷器还未进入西欧时,欧洲人就开始了对东方陶器的模仿。意大利锡釉陶最早由阿拉伯人发明,后由摩尔人传播到西班牙及意大利。经过对成品的研究,意大利人逐步掌握了锡釉陶的烧制工艺,15世纪末,意大利发展出以彩色锡釉花饰陶,称之为“马约利卡陶”。

锡釉陶的制造技术毕竟相对简单,流入西欧的精美绝伦的元代青花瓷才真正令所有工匠犯难。早期尝试模仿瓷器的欧洲人既缺乏原料高岭土,又囿于技术限制,只能用蛋壳或其他材料制出粗糙的仿造品。著名的“美第奇瓷器”代表了早期欧洲人模仿瓷器的最高水准,于1575年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宫制成,但它实际上不是真正的瓷器。

与美第奇家族关系甚密的米兰物理学家曼弗雷多·塞塔拉也曾钻研瓷器制法,虽然他极力模仿中国工匠的做法,甚至像中国工匠一样将自己的签名刻在作品底部,但尝试仍未成功。直到1673年,在仿造中国瓷器和荷兰彩陶的基础上,在鲁昂郊外圣塞韦尔才生产出西欧第一款软瓷。

在还不具备硬瓷生产技术的这段时期里,西欧曾仿制过中国的炻器。炻器是1635年左右以茶具的形式首先由荷兰人引入西欧的,随着饮茶风尚的兴起而广泛传播。英国的炻器技术原本有一定基础,因此当时还无法生产硬瓷的英国工匠们纷纷热衷于仿制东方炻器茶具,至今可见的17世纪末英国斯坦福郡生产的炻器茶壶在造型与纹饰上就明显有来自宜兴紫砂壶的烙印。

德国在瓷器生产上后来居上,萨克森选侯艳羡瓷器的高额利润,为摆脱对瓷器进口贸易的依赖,他不惜斥巨赞助瓷器技术的研发。在他的资助下,1708年1月15日,德国人约翰·博特格和沃尔特·范·钦豪森终于用7种矿物混合烧制出白色、半透明的瓷器,这是西欧第一款硬瓷,标志着西欧从此掌握了制瓷技术。1772年,在法国利蒙格斯(Limoges)附近的圣·伊利艾克斯发现了高岭土矿,西欧也由此解决了瓷器原料匮缺这一困扰自身数个世纪的难题。

欧洲的瓷器制造技术在提高的过程中充分模仿和借鉴了东方瓷器的特色。中国青花瓷输入欧洲后,备受欧洲贵族和民众的青睐,蓝与白成为欧洲各地瓷器制作的流行色调。福建白瓷也受到各国瓷窑的仿效。18世纪中期在英国埃塞克斯生产的软质瓷起初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和日本的多色瓷的形制、着色,以与东印度公司的进口货抗衡。该地还生产不加彩饰的餐具,属于仿制中国梅花浮雕的白瓷。切尔西、伍斯特两地的瓷器则分别对日本柿右卫门、伊万里瓷器的纹饰进行了模仿。到18世纪后期,“欧洲出现供制作瓷器设计花边饰纹的图样手册,汇集或借鉴了不少华瓷的纹饰和图案精华”。

(二)推动了欧洲漆绘技术的发展

漆器同样令西欧人感到好奇,《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就曾提及漆,将之描述为一种特殊的树脂,涂上这种涂料的木头不仅可以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而且摸上去还非常光滑,同时耐久、耐磨。欧洲人大概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接触到东方漆器,最早流入欧洲的东方漆家具是日本漆制品。据资料显示,奥地利施洛斯·安布拉斯城堡收藏有一座日本漆橱,是1596年由当时的葡萄牙商人购回的,瑞典格里普斯霍尔姆(Gripsholm)城堡也收藏有一个很可能是1616年由荷兰议会(States General)赠送给古斯塔夫二世(King Gustavus II Adolphus of Sweden)的漆箱。

17世纪欧洲漆器进口数量已相当可观,尤以各色箱、橱、桌、椅为主。1611年的一份英国私人财产清单上提到了镀金或喷漆的中国桌子和高脚椅。而到18世纪初,伦敦乔伊纳公司(Joyners" Company)年均进口漆器已达3538件,其中有眼镜架、茶几、梳子、粉盒等。

漆绘是明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技术之一,除此之外,金属装饰和镶嵌装饰等技术也分别随中国家具传入西欧,为西欧仿制东方家具铺平了道路。施洛斯·安布拉斯(Schloss Ambras)古玩珍品室的一张1596的清单上记录着一张很可能是在维也纳上漆的按照中国瓷器纹饰设计的桌布。1610年开始,意大利人试着用一种印度产的树胶来制漆器。1616年,英国漆匠威廉·史密斯从罗马去信给阿伦德尔(Arundel)爵士,信中他提到最近受雇为红衣主教和权贵们按最流行的中国风格制作漆家具。随后在荷兰、英国都有许多关于漆绘技术的研究展开,到18世纪欧洲发展出独立的制漆工业。在玛丽二世与威廉三世执政的时代(1688-1702年),女子学校有油漆课专门讲授涂漆技术。18世纪初油漆术是英国上流妇女最热衷的技能之一。1688年英国人斯托克(J. Stalker)和(G. Parker)出版了一部关于油漆技术的专著《论髹漆》(Treatise of Japanning and Varnishing)。书中斯托克盛赞东亚油漆技术,号召当时西欧工匠学习东亚油漆工艺。墙、按钮、钢琴、床架、煤炉天窗、刷子……他提倡在颜色模仿东亚,主张用赤、黑色的底色调,上白、黑、赤、青、栗、绿等色,书中的插图人物还穿着阿拉伯、中国衣饰。

英国的漆器生产同样带有深刻的东方凿痕。日本漆器常见的黑、金、红、绿等色彩在英国和荷兰成为流行色,由于青花瓷的持续输入而成为“中国风”经典配色的青、白二色也继续保持流行。到近代晚期,西欧逐渐步出了对东方漆饰的单纯模仿,工匠们把欧洲人物塑像、动物图案、衣饰、阿拉伯式图案、涡形花饰和绶带花饰杂糅进工艺图案中,更广泛地采用绯红、黄、白、蓝、绿等底色,有时用黄金粉料点花斑,以丰富东方传统中的黑、金两种主色调。

18世纪法国生产的家具仿制了中国风漆饰,后期还运用了东方家具特有的陶瓷板镶嵌形式。法国在18世纪30年代利用东方家具设计出一种家具装饰工艺,即将购入的漆绘屏风或橱柜家具拆开,改装成精美的漆板,重新拼装在其他家具上。法国还曾从中国引进漆工,这对法国早期漆生产技术的掌握意义重大。18世纪中后期,法国成为第一个可以独立生产出东方形制的家具,并对之装饰、髹漆的西欧国家。

由东方漆器带来的这项工艺逐渐在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应用,欧洲人将漆绘用在各种家具物品上,橱柜、屏风、箱子等等,但直到近代晚期,欧洲的漆绘工艺都带有深刻的模仿痕迹。

四、东方物类对欧洲医药学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幼学琼林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著。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详述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养成忠厚仁爱道德风尚的经典教材。《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一部古训集、民间谚语集。其内容汇集了为人处世的各类谚语,很有哲理性,释道儒各方面的思想均有体现。《声律启蒙》按韵分部,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最初名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

    李怡、毛迅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第10辑)》汇编了当代文学研究名家的精辟论述,系统地对这个命题进行了阐述。栏目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中国文学档案”等。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星河武帝

    星河武帝

    星空武帝吴风,渡“九珠连星劫”成功飞升之后,却因为倒霉的迷路,灵魂困在“永恒黑洞”三百年。三百年后,他重生到了法尔星系,一个立志要做社会寄生虫,能一拳被打到吐血的弱小高中生身上。在学校靠青梅竹马的美女施舍食物,在家靠弟弟拚命打工支撑家计。而他这堂堂武帝再生,遇到的第一个麻烦,竟然是傲娇的美女班长劝他退学……现在,他要绝地反击了,从召回当年肆虐星河的光脑“残影”开始,新的霸主之路启航!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大皇后

    大皇后

    “大、小皇后?”闻言,纳兰砚抬眸看了一眼坐在她对面的男子,嘴角是一抹细微的笑。从来她都只听说过东、西宫太后,至于这大、小皇后,她还是头一次听。这男人,果真是······“一切但凭皇上做主,臣妾无异意。”低眉,话里诚恳,她将自己的的万般情绪都掩埋在那一弯浅眸之下。其实,在这个宫里,谁人不知,哪人不晓,她纳兰砚只是个挂名皇后,至于是大皇后还是小皇后,又有什么关系呢。“皇后你已为后三年后,不管是在资质上还是在阅历上都胜迎妗一筹,所以这大皇后之位还是由皇后你担任吧。”“臣妾遵旨。”君无戏言,就这样,她成了这沧寒国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大皇后。而她纳兰砚,也开始了她既传奇又心酸的一生。“寒沧笑,没有想到吧?”可是谁又曾想到,她想要的,从来都不是这皇后跟大皇后之位!注:这是一个关于被爱人背叛、被朋友伤害、被亲人抛弃的女子的复仇故事,本文斗女,但更斗男,虐身但更虐心,希望亲亲们能喜欢。内附详细简介!
  • 风尘录

    风尘录

    看人间冷暖,识世态炎凉,将自己的感悟一点一滴的通过文字去抒发出来。
  • 田园五兄妹

    田园五兄妹

    现代白领丽人,穿成男尊女卑时期的古代农家受气女,面临非人的折磨,衣食无着的困境,濒临猪仔一样的下场,小小的身躯,悲惨的命运,一个极卑微的身份。怎样才能化险为夷,摆脱被人鱼肉的命运,挽救自己的人生,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女主性格坚毅,智慧璀璨,勤劳简朴,步步为营,和各路的牛鬼蛇神周旋,维护自己的财富,坚守巩固自己的劳动成果。
  • 至尊龙纹

    至尊龙纹

    这里没有强大的斗气,这里没有璀璨的魔法。这里只有至强的魂纹之力!人初始以凡身,在次于灵魂。肉身极限即为力量,魂纹即为精气。人修身,则魂生纹。龙纹为尊,虎纹为帝,朱纹为皇,玄纹为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汇聚一起,这天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兄弟情义,该战则战!该生则生!
  • 每一天都平常

    每一天都平常

    谢冕是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诗的一面旗帜。本书作者对自己的风雨人生作了回顾,阐述了漫漫人生道路上做学问及做人的心得
  • 修罗老公

    修罗老公

    本书书名由“不再做影子”改为“修罗老公”,内容一点都没变,只是书名换了下,各位放心看。“啪。如果铃儿出了什么事?你就等着给她陪葬吧。”清脆的巴掌声响起,冷傲的男子薄唇勾起残酷的笑意,挥手就给了她一记耳光,不带丝毫留恋的转身离去。静立在原地的她,纤细的手抚摸着已经红肿的脸颊,秀眸中是掩饰不了的错愕,他打了她,她从小尊敬的像个神一样的他,竟然打了她。眸中闪过一丝自嘲,她早该知道的不是吗?她只是一个影子,保护铃儿小姐的一个影子而已。从她五岁被他带回来,他就很明确的告诉她,保护好铃儿小姐是她活着唯一意义,她不需要有情感,只要保护好那个被众人宠着的小公主就足够了。可是不甘心啊,她不想只做个影子而已,她也想有个人无限的宠着她。也是时候下定决心了,她的粉唇边是淡淡讽刺的笑,秀眸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于是,在十八岁那年,她彻底下定决心逃离这个从小长大的的地方。她,是他当时头脑一时发热,从垃圾堆捡回来的女孩,后来不止一次的后悔,当初他为什么要多管闲事,导致他从此多了个小尾巴,甩也甩不掉。而他,平静的生活,也在遇到她的那一刹那,再也平静不下去。可是为什么,他会为这个小尾巴丢了一颗心,变得再也离不开她。看女主如何缓缓改变,从一个不该有感情的影子,成为众人宠着的公主·····本文共分为两卷,第一卷为少年校园篇,第二卷为成人都市篇。本文结局一对一,俊男美女多多。本文是以温馨为主的,小虐也是有的,大虐也许会存在,但请相信箬箬绝对是亲妈,不会怎么虐他们的。还请各位亲们多支持了。好友文文推荐:,《孽欲》,by崇瞳。dengfang1987亲亲给偶建了个读者群,群号为:85507419。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一下,验证信息为任一主角名。
  • 鬼王傻妃:草包横天下

    鬼王傻妃:草包横天下

    她,21世纪冷傲绝情的金牌佣兵,意外重生为废物小姐。再度醒来,锐锋乍现,弹指间断进所有阴谋诡计,从此傻胖的草包七小姐洗尽一身沿华,凤凰九天,傲视天下!
  • 惹上亿万大亨

    惹上亿万大亨

    他是商界的神话,天之骄子,手腕铁血,冷峻如神祗。却没想到,有一天竟会被人扑倒强吻。错愕之余,却又沉沦于她的甜美当中,占尽便宜……婚里婚外,缠绵不休,方休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