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900000024

第24章 印度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影响(3)

“实际上,安德列和曼德维尔传奇的出版物及其后它们的普及有助于使基督教欧洲产生一种与奇异的东方新关系的参与感。”最能贴切地说明到15世纪为止继承于传说、传奇和游记的有关东方的矛盾看法的文学作品是朱利亚诺·达蒂(Giuliano Dati, 1445—1524年)两首意大利语的诗或歌。第一首叫做《卓越的教士约翰、教皇和印度、埃塞俄比亚国王之歌》(Treatise on the Supreme Prester John, Pope and Emperor of Indiaand of Ethiopia),第二首简单地叫做《印度之第二歌》(Second Songs of India)。简洁概括一下,这两首诗的主题就是表现瓦斯科·达·伽马(Vasco da Gama)远航前夕欧洲人对于印度的敬畏、恐惧而又充满希望的复杂感觉。16世纪,法国的让·马塞(Jean Macer)(可能是通常叫做埃特奥波利泰奥“Hétropolitain” 的让·勒邦“Jean Le Bon”的笔名)于1555年在巴黎出版了一部三卷拉丁语印度史《有关印度史的三本书》(Les Trois Livres de Lhistore des Indes)。此书有较短的十章涉及日本(BK, I),较长的二十四章涉及一般意义上的亚洲(BK, II),二十六章涉及印度、中国和东方的自然奇观(BK, III)。马塞“将东方视为自己扩大中的视野中的一部分,视为对现存制度、传统方式和正统观点的挑战,并怀着帮助同胞认识自身缺点和过失的目的而研究东方”。与马塞有同样文学责任感的还有法国的波斯泰尔(Postel)和拉伯雷(Rabelais)。这一点与15世纪意大利的朱利亚诺·达蒂在其作品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东方的复杂情感相比显得更加深刻,这无疑是欧洲人对自己和对东方的认识的一次深化。

在另外的一些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窥见欧洲人对于东方认识的进步。在薄伽丘《十日谈》中《三个戒指》借一位父亲将三个真伪难辨的戒指传给三个儿子的故事,作者大发议论:“天父所赐给三种民族的三种信仰(指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跟这情形一样,你问我哪一种才算正宗,大家都以为自己的信仰才算正宗,他们全都以为自己才是天父的继承人,各自抬出自己的教义和戒律来,以为这才是真的教义、真的戒律。这个问题之难于解决,就像是那三只戒指一样叫人无从下手。”在这里,薄伽丘表达了并非基督教是世间唯一正宗信仰的宽容精神。而在博亚尔多和阿里奥斯托的罗兰组诗中,他们不仅歌颂基督教骑士,也歌颂异教女子的美丽、异教英雄的勇敢及基督教徒与异教徒之间纯洁高尚的爱情。这些或许可说是欧洲人逐渐摆脱对世界认识之局限的一种表现。

由上述可见,随着东方文学作品在欧洲的传播,欧洲人的知识面大大拓宽了,无论是从自然地理方面,还是从思想信仰方面,欧洲人通过对东方认识的增加,也更深刻地认识了自身。

(二)印度文学作品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创作灵感

“在15世纪,由于欧洲人集中于重新发现其古典过去,到海外大发现以前,欧洲人对亚洲的印象增加得很少。”所以,这时的欧洲人对于东方还保留着相当的神秘感,并且,“1500年前从亚洲传入欧洲的题目与情节已经产生想象的旧习,尤其是对印度”。在欧洲,人们对于印度的一般概念或许可以通过对亚历山大传奇的分析加以引证。

印度是一片拥有许多华丽宫殿的富饶国土。波鲁斯(Porus)的宫殿有金制的柱子,镀金的墙壁,柱子之间有缀有珍贵宝石的葡萄藤,人造的美丽非凡的鸟儿在金树间歌唱。神像由象牙制成,侍臣用无价的容器进食。但是印度的气候却是恶劣、令人非常不愉快的。……美丽的亚马逊人穿着银制盔甲,住在温暖的河边,被许多可怕的动物保护着。他们裸露时是多毛的,没有胸膛,有些长着野猪般的长牙,另外一些则长着小牛一般的尾巴或马蹄一样的脚。

从上述材料我们发现在当时欧洲人的心目中,印度是那样奇异神秘,到处是奇珍异宝,这无疑会激起欧洲人的无限向往。因此在整个16世纪,有关东方的古代中世纪的游记频频被翻译、出版。不仅如此,欧洲人还创作了大量有关海外大发现的作品。在此,我们以葡萄牙的路易斯·德·卡蒙斯(Luís de Camoěns, 1524/25—1580)的史诗《卢济塔尼亚之歌》(Lusiads)为例。“《卢济塔尼亚之歌》是对葡萄牙民族的成就尤其是在东方的成就的一种赞扬。”它以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为主线,描述了海员在途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是第一部颂扬海外大发现的史诗。在诗中,有四分之三讲述海外世界。第七篇、第十篇相当直接地涉及亚洲。因为卡蒙斯曾亲自到过亚洲,所以他关于海外国家位置、城市及水路的描述相当正确。在诗中,他还提到许多种植物,并且对热带植物的描述非常好。“《卢济塔尼亚之歌》的出版史显示出它是最成功的葡萄牙语作品中的一部。”“自出现以来至少被译为十二种其他语言,包括拉丁语和希伯来语。在卡蒙斯逝世后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估计有一万二千本《卢济塔尼亚之歌》被印刷。对于16世纪来说这个数字格外巨大。”除了与海外大发现密切相关的葡萄牙外,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出现了关于大发现的作品。例如在意大利,维琴察的文学教师弗兰卡扎洛·达·蒙塔尔博(Francanzano da Montalboddo)完成了一部有关大发现的第一手记述的集子并于1507年以《新发现的国土》(Paesi novamente ritrovat…)为名出版;下一年,这本书在米兰翻译并以《葡萄牙人巡游记》(Itinerarium Portugalensium…)为名出版。有关葡萄牙人在东方的最权威和最具影响的记叙是在16世纪上半叶以印刷本形式出现的卢多维多·德·瓦尔泰霍(Ludovido de Varthehoa)的《旅行指南》(Itinerario),它于1510年第一次在罗马出版。“《国土》和《旅行指南》是这整个世纪(16世纪)在任何地方出现的流传最广泛的游记之中的两本。”

由上述例子可见,随着地理大发现,当真正的东方成为欧洲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时,他们对东方的向往更强烈了。

“德国的斯特拉波(Strabo)的同时代人塞巴斯蒂安·明斯特尔(Sebastian Münster)在他著名的《宇宙志》(Cosmographei)中写道:’祖先发明了很多假设存在于印度的怪物……但是,在这里(欧洲)没有一个人曾见过这些奇人异事。‘”尽管开始对东方的奇异表示疑问,但他接着说:“我不会妨碍上帝的权力,他的杰作是不可思议的,他的才智是难以表达的。”的确,正是他所谓的上帝的不可思议的杰作使欧洲的文学家们能够跳出传统的圈子,在文学上进行创新。例如,在博亚尔多的《热恋的罗兰》中,女主角安杰丽嘉是一个具有不可抵抗的魅力与魔力的美丽的异教公主。作为一个异教公主,她不需展现基督教美德。正是安杰丽嘉的东方背景,使博亚尔多尽可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塑造他心目中的人物。同样,阿里奥斯托“把他奇异航行中的英雄送往远方,在那里,他们可以完成在故乡不可能完成的不可思议的功绩”。这也说明了东方背景在其作品中的重要地位。由上述两例可见,正是这美丽富饶的神秘东方激发了欧洲文学家们的创作灵感,他们以东方为背景,利用一些来自以印度为代表的东方的传奇、故事,创作出不同以往的作品。这些作品仿佛一股清新的风掠过当时的欧洲文坛,许多文人感受到了它扑面而来的气息,产生了摹仿的愿望。

(三)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欧洲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东方人的审美观念

“文学活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因而文学活动的独特本质是审美。”作为文学作品创作者的作者,一定会把自己的审美融入其中,个体差异会产生审美差异,但作者在其作品中表现的审美观不仅受其自身制约,还受社会、历史的影响,因此差异中又存在着共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东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是整个东方的审美观念。尤其是在文艺复兴以前传入欧洲的东方文学作品往往不是单个人的作品,而是多年流传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更加说明了东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审美观念在东方具有普遍性。同时“文学价值不是独特的自身闭锁的世界,文学可以具有许多意义:功利意义、认识意义、政治意义和伦理意义等。但是如果这些意义不交融在艺术的审美冶炉中,如果它们同文学的审美意义折中地共存并处而不是有机地纳入其中,那么作品可能是不坏的直观教具,或者是有用的物品,但是永远不能上升到真正艺术的高度”。这就是说只有将非审美意义交融在艺术的审美冶炉中的作品,才能为建立读者与文学作品的关系提供必要的条件。印度文学作品传入欧洲后,作为读者的欧洲文学家对其借鉴,这说明印度文学作品与欧洲文学家之间已构成一种欣赏关系。印度文学作品作为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无疑是美的,因为只有具有审美价值才能引起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和评价。而作为审美主体的欧洲文学家对印度文学作品进行借鉴,这表明他们接受了客观存在着的审美客体——印度文学的美,他们的接受是一种审美接受。

由上述可见,欧洲人在借鉴、摹仿印度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渗透其中的东方人的审美观念,他们再经过文学创作这一审美活动,将其审美观念呈现在欧洲大众面前。

四、结 语

东西方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在这个漫长的进程中,它们互相影响、渗透、融合,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但长期以来,“西学东渐”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忽视了另一方面,而本文目的就在于强调东方对西方的影响。综上述之分析,通过翻译西传至欧洲的印度文学作品不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对开拓欧洲人的视野,拓宽欧洲人的认识领域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文艺复兴使欧洲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政治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些变革不是封闭发展取得的,它是以本土文化为基,融合古典文化,吸纳外来文化,融会贯通,取长补短,从而使欧洲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走向近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文所讨论的印度文学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所产生的影响就具有长远意义。

东方地理学仪器西传入欧后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楹联

    中国楹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对联相关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楹联》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 狼人的月夜迷踪

    狼人的月夜迷踪

    本书将带我们一起追寻狼人的传奇和秘密。,古世纪欧洲盛传的传说:“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这是一个关于月圆之夜变狼的秘密。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破虚

    破虚

    武仙,魂神,道法,幽冥,神通。五种修炼,惊天动地,又有何联系?一个高傲的生灵,将怎样一次次逃出生死劫难,踏顶世界巅峰,超脱生死,开创新天道?天地之间,规则的运行,洪荒奇珠的存在,残破的世界,太古的神魔,尽在其中。无穷无尽的手段,诡异通天的大局,人间爱恨情仇,恩怨纠葛,圣贤大义,民间百态,尽在《破虚》。
  • 他身上有条龙

    他身上有条龙

    谁说纹身的都是流氓?且看因为爱人背叛而投身军旅,三年后从神秘部队退役,拥有真龙纹身的最强王牌回归都市,叱咤风云,无敌天下!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恶魔王子挑战恋人魔法师

    恶魔王子挑战恋人魔法师

    甜甜心雨爱上宇豪,最终心雨遇到魔界王子冷,婚后心雨回到人界,莫名其妙成了魔法师。封印牌竟是冷创造的,他俩由恋人成了对手。而宇豪却爱上了从天而降的天使,宇豪抛弃了甜甜。甜甜同她妈妈去了日本,遇到了日本黑社会松方龙一,龙一的手下,还有美国黑社会联邦一同爱上了甜甜。一系列的刺激挑战。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血色谜情

    血色谜情

    《血色谜情》由奥斯汀·弗里曼编著。《血色谜情》讲述了:保险箱里的巨额钻石离奇失踪,除了一张印有清晰血指纹的自纸,毫无线索。 而犯罪的证据全部指向保险箱主人的侄子诺柏·霍比。看似铁证如山的案件却被医师桑戴克看出了破绽,他发现失窃现场留下的指纹有一条S型的空白,这或许会是案件的转折点和突破口,于是他和搭档里维斯深入霍比家族进一步取证,正当案情渐渐明朗,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时,一双从浓雾中伸出来的手将他推向了疾驰的马车。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哥哥是只妖

    哥哥是只妖

    在H市里流传这样的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与妖怪交合的而出生的人,来到这里,而之后所有继承那个血的家族都会十分繁荣。其中特别是深深继承妖怪之血的返祖,就是与那些祖先同日同时带着相同的属性降生的孩子。每个家族都把这些孩子当作祖先转世,全族人一起抚养。不过也因为将他们当做神明一样的养活方式,让他们失去了做为一个正常人应当有的亲情、爱情、友情的观念。他们将一直一个人孤单的生活下去,所以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决战:平津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是当时国民党军内部非嫡系的代表人物傅作义将军。上述的相同之处,决定了这一场决战的残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处,又决定了这场决战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使得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都是冲杀与血战,还有大量既复杂又紧张的另一条战线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则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