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500000032

第32章 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Ⅰ中文部分

阿英.晚清小说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阿英.晚清文学丛钞.上海:中华书局,1960.

阿英.阿英文集.北京:三联书店,1981.

阿英.小说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

鲍晶.刘半农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

曹聚人.鲁迅评传.香港:新文化出版社,1957.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陈崧.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成仿吾.成仿吾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

陈自善等.郁达夫研究资料.北京:三联书店,1985.

陈西滢.西滢闲话.上海:新月书店,1928.

方铭.蒋光慈研究资料.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

方铭.金瓶梅资料汇编.合肥:黄山书社,1986.

郭沫若.文艺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夏志清.隋史遗文重刊序.//隋史遗文.台北:幼狮出版社,1975.

夏志清.评《老残游记》.台北:经联出版社,1976.

夏志清.人的文学.台北:纯文学出版有限公司,1977.

夏志清.中国小说,美国批评家.明报月刊.1983(7):41-47页;1938(8):85-90页

胡适.胡适文存.上海:亚东书局,1929.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北京:中华书局,1958.

黄霖、韩同文(编).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贾植芳等.文学研究会资料.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蒋瑞藻.小说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孔境另.中国小说资料.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劳洪.刘鹗及其《老残游记》.文学遗产.1956年一月号

李辉英.中国小说史.香港:东亚书局,1980.

李宗英、张梦阳(编).六十年来鲁迅研究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书局,1941.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刘辉.《金瓶梅》成书与版本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刘增人、冯光廉.叶圣陶研究资料.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卢隐.卢隐自传.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

鲁迅.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鲁迅书信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5.

罗烨.醉翁谈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

马良春等(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讨论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茅盾.茅盾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茅盾.我走过的路.香港:三联书店,1981.

孟瑶.中国小说史.台北:文星书店,196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聂绀弩.中国古代小说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钱鸿竞.创造社资料.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九龙:昭民出版社,1975.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

孙楷第.俗讲、说话与白话小说.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孙中田、查国华.茅盾研究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王传晓.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王训昭等.郭沫若研究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魏绍昌.老残游记资料.上海:中华书局,1962.

魏绍昌.孽海花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魏绍昌.李伯元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魏绍昌.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魏绍昌.吴趼人研究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文振廷.文学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吴小如.古典小说漫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徐迺翔.文学的“民族形式”讨论资料.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1989.

一粟.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北京:中华书局,1963.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郁达夫.达夫文艺论集.香港:岗青出版社,1978.

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中华书局,1960.

张国光.水浒与金圣叹研究.郑州:中州书画社,1981.

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济南:齐鲁书社,1980.

赵遐秋、曾庆瑞.中国现代小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郑方泽.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年.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

郑逸梅.南社丛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革命文学”论争资料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周瘦鹃.小说丛谈.上海:大东书局,1926.

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北平:人文书店,1932.

周作人.知堂回忆录.香港:听涛出版社,1970.

参考书目Ⅱ英文部分

Birch, Cyril, "Feng Menglung and Kuchin Hsiaoshuo",BSOAS, XVIII. 1(1956), 64-33.

——"Some Formal Characteristics of Huapen Story", BSOAS, 17(1965), 346-364.

——"China: Lu Hsun",Books Abroad, 41;1 (winter,1967).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NLH, IV(1972-1973), 141-150.

——ed, Studies in Chinese Literary Genre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Booth, Wayne,"Distance and Point of View"Essay in Criticism,11(1961), 60-75.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Second edition, Chicago:Univ. of Chicago Press, 1983.

Braudy,Leo,Narrative Form in History and Fic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1970.

Brooks, Cleanth and Robert Penn Warren, Understanding Fiction, New York, Crofts, 1943.

Chatman, Seymouro,"The Structure of Fiction", University Review, 37(1971), 199-214.

——"The Semantics of Style", Essais de semiotique. Ed. Julia Kristeva, The Hague: Mouton, 1971.

——Story and Discourse: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

aca Cornell Univ. Press, 1978.

Cohn, Dorrit,Transparent Mind: Narrative Modes for Presenting Consciousness in Fic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8.

DolezelovaVerlingerova, Milena, ed. Chinese Nove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Toronto:Univ.of Toroton Press, 1984.

Eagleton, Terry, Marx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Berkeley: Univ.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Criticism and Ideology:A Study in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London: NLB, 1976.

Eco, Umberto, A Theory of Semiotics,Bloomington: Indiana Univ. Press, I976.

Friedman, Norman, "Point of View in Fi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 Critical Concept",PMLA, 70 (1955), 1160-84.

——Form and Meaning in Fiction, Athens: Univ.of Georgia Press, 1975.

Genette, Gerard, Narrative Discourse, tr. Jane E. Lewin,Oxford: Blackwell, 1980.

Goldman, Merle, e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May Fourth Era, Cambridge: Harvard Univ. Press, 1977.

Hanan, Patrick D,"The Early Chinese ShortStory:A Critical Theory in Outline"HJAS, 27(1967).

——The Chinese Short Story: Studies in Dating, Authorship, and Composition,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 Press, 1973.

Hsia,C. T. The Classical Chinese Novel: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 Press, 1968.

—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 New Haven:Yale Univ.Press, 1971 (Second Edition).

Lee, Leo Oufan,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of Modern Chinese Writers,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Press, 1973.

Link, Perry E, Jr. Ma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 Popular Fic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ities, Berkeley: Univ.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Lucid, Daniel P. ed. Soviet Semiotics,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 Press, 1977.

McDougall, Bonnie S.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into Modern China,1919-1925, Tokyo, 1971.

Plaks, Andrew H. ed.Chinese Narrative, Critical and Theoretical Essay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 Press,1977.

Prusek Jaroslav, The Lyrical and the Epic: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0.

Rickett, Adele Austin, ed. Chinese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from Confucius to Liang Ch"iChao,Princeton:Princeton Univ. Press, 1978.

Rimmon-Kenan, Shlomith, Narrative Fiction. London: New Accent, 1983.

Ruthhof, Horst. The Reader"s Construction of Narrative.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81.

Said, Edward W. "What Is beyond Formalism?"MLN, LXXXVI (Dec. 1971),933-45.

——Orientalism, London: Routlege & Kedan Paul,1978.

Stanzel, FK,Narrative Situations in the Novel, tr. J.P.Pusack, Bloomington, 1971.

Uspensky, Boris, A Poetics of Composi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stic Text and Typology of a Compositional Form, tr. Valentina Zavarin and Susan Wittig,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Williams, Raymond, Marxism and Literature, New York:Oxford Univ. Press, 1977.

——Politics and Letters: Interviews with the New Left Review, London: NLB, 1979.

——"Marxism, Structuralism and Literary Analysis",New Left Review, 128 (1981), 51-66.

——The Sociology of Culture,New York:Schocken Books, 1981.

同类推荐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莫言小说语言专题研究

    本书是从语言的角度专门研究莫言小说语言中的语言运用方法和技巧的一部著作。
  • 空山2

    空山2

    作家在“表现一个村庄秘史”的现实态度极为明确,它不是单一民族的,也不是牧歌式的,传奇的、作家对藏族村庄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宗教,自然和社会的体验,说它是“秘史”,并非披露其神秘,而是用特别的手法将被人漠视麻木的伤痛揭示出来。唯其如此,才形成了小说宏大的格局。重大而庄严的主题,厚重而深刻的内容,随心而掌控的结构,对于人与自然,政治与文化、宗教社会和谐与进步,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这是一部充满阳刚之美的现实力作,一扫当下文坛萎靡,琐细,颓废之风。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盛世宫妃

    盛世宫妃

    初时,他看着她,充满了渴求,她却说∶“请不要忘记对姐姐的承诺。”他黯然,多年的尊重、隐忍,换不来她的感情;爱人的离世,让她绝望,面对他的关切,是自甘认命,还是情难自禁?得知真相,才知道不过是欺骗,他的残忍让她恐惧;向往平静的她,终于决定离开,可家族的荣辱,让她不得不回到他身边;后宫颠簸,忍辱负重,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然而,得到的却是他的怀疑,“告诉朕,你这次回来,到底是因为朕,还是别有目的?”看着她,目光如炬。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是坦然面对,还是奋起反抗;本性善良的她,后宫之路,曲折血腥,是试图逃避,还是迎难而上;命运之路,给她的,到底是什么。
  • 不负卿心

    不负卿心

    她勤劳勇敢,处处为他人着想,可是却被称为妖童,遭众人唾弃。他为一己私欲,收她为徒。教授同时不断吸取她的精元,以壮大自身。迎接她的,是无休止的欺骗和利用,真实身份的揭穿,让他肝肠寸断,为完成使命抹去她的记忆。以为只是一场游戏,可是却种下了痕!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宠妃将军:人家要做爱妃

    宠妃将军:人家要做爱妃

    五年前,她拒绝了他,折损了他的骄傲,依他的性子,他怎么可能轻易罢休?如今边关战乱已基本平定,趁她回京述职的机会,他终于可以放手,开始对她的磨折戏弄。他粗暴占有她,甚至有点刻意的折磨,只为发泄自己这五年,对她的念念不忘……
  • 剑道真解

    剑道真解

    一个因为妹妹异能者身份,而导致牵连被杀的普通青年,重生到平行空间的自己身上开始的新的人生。一个真正的反派boss成长之路。前世平凡而无力反抗,今世却是等待重现那一刻的扭转。另剑道真解231786531为vip群,大家可进入讨论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在其中提出,大家一起讨论。新书永恒剑主,已经发布,有兴趣得可以来看看。另外(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作者滚开或者laogun123456789即可关注,我会不定时在上边发放各种我所感兴趣的东西)
  • 千年恋:吸血公主寻爱之旅

    千年恋:吸血公主寻爱之旅

    秋风晓月残去伤,湖岸翠色对影长。遥思佳人欲执手,梦醒孤独泪成行。今生无缘空惆怅,来世相约续凤凰。我,李菁菁,愿以我的生命起誓,此生只爱薛楚卿一人,请求上苍赐予我不死之身,以找寻他的来世转生。大唐公主李菁菁能够如愿找到薛楚卿的来世,并与他再续前缘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美人很无辜:倾城王爷别耍酷

    美人很无辜:倾城王爷别耍酷

    “你竟敢刺杀本王?”冰冷残忍的笑容,凝上他的脸。那把刀深深的就刺入了她的胸口,“不……不是的!”刚一穿越而来,就遇上这么乌龙的事情?酷王爷恨她入骨,美人却很无辜!高高在上的太子,对她念念不忘,冰冷无情的绝色杀手,对她一往情深,俊美却冷如冰的王爷夫君,一点点让她心动……爱,能否战胜仇恨?莫名的情愫,却让她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