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09

第9章 里仁第四(2)

【解读】孔子认为,“礼”是建立道德伦常和正常秩序的规范、准则,“让”是克制个人情绪、欲望的品德。用礼制、谦让来治理国家,才能以谦让、谨慎的态度对待民众,处理问题,才能做到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从而避免以上欺下、以强凌弱的暴政。对个人而言,以谦让、恭谨的态度待人和处世,自然就体现了礼。孔子所推崇的礼让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华民族在礼让之风的熏陶下成为了礼仪之邦。

4.14子曰:“不患无位①,患所以立②。不患莫己知③,求为可知也④。”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自己没有职位,只担心凭什么去任职。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努力去做别人就会了解。”

【注释】①患:忧虑,担心。②所以立:朱熹《论语集注》:“谓所以立乎其位者。”以:介词。表凭借。③莫己知:“莫知己”的倒装句。④求:追求。这里意思是努力。为:做。

【解读】孔子认为,职位和名声对一个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重品德修养,有真才实学。一个品德低劣、贪财好利的人,即使采取各种手段求得了一官半职,也是不可能长久的;一个没有真才实学、靠哗众取宠的人,即使成了所谓“名人”,也是沽名钓誉,终究会昙花一现。因此,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淡泊名利,要注重品德的修养、学识的积累、才干的历练,立志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

4.15子曰:“参乎①!吾道一以贯之②。”曾子曰:“唯③。”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④。”

【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思想以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其中。”曾参说:“对。”孔子出去后,其他学生问曾参:“先生说的什么意思?”曾参说:“先生的思想,不过是忠与恕罢了。”

【注释】①参:曾参,字子舆,鲁国人,孔子的学生。②道:学说,思想。贯:贯穿。③唯:答应声。是,对。④而已:语末助词。罢了。

【解读】孔子对学生强调自己的思想中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是什么观念他没有说明,而是留下问题或悬念,让学生们去理解,这体现了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教学艺术。按照曾参的理解,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是“忠”和“恕”。朱熹《论语集注》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可见,“忠”和“恕”是一个人为人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是“礼”在一个人立身处世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基本要求。因此,对于贯穿孔子思想的基本观念,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曾参理解为“忠恕”,战国时期的孟子理解为“孝悌”,未免失之偏颇;如果理解为“仁”或者“礼”,恐怕更为符合孔子的本意。

4.16子曰:“君子喻于义①,小人喻于利②。”

【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小人只知道个人利益。”

【注释】①喻:懂得,知道。义:道义。②利:利益。

【解读】孔子认为,君子的关注点在“义”,小人的关注点是“利”,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如果他在这里说的君子指君主、官员,小人指普通百姓,那么他们的关注点分别是“义”和“利”就无可厚非;如果他说的君子指贤德的人,小人指卑劣的人,则君子懂得伸张道义值得赞赏,小人只知道个人私利应予鄙视。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是非观、善恶观,以及他推崇礼制、伸张道义的思想。

4.17子曰:“见贤思齐焉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应该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从内心自我反省。”

【注释】①齐:相等,相同。意思是看齐。②内:内心。省(xǐng):检查自己,反省。

【解读】这是孔子谈品德和人性修养的言论,体现了他要求君子注重“进德修业”、“三省吾身”的思想,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其中,有德才兼备的人,有品行卑劣的人,有平常朴实的人,也有庸俗无聊的人。按照孔子的观点,对贤德的人,对今人所说的好人,应该学习,应该看齐;对不贤的人,对今人所说的不好的人,应该从自身进行反省,看是否有同样的问题或行为。这种坦荡的胸怀、谦虚的态度,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4.18子曰:“事父母几谏①,见志不从②,又敬不违③,劳而不怨④。”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婉言规劝,看到心意不被接受,仍然要恭敬而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却不要抱怨。”

【注释】①几谏:对尊长婉言规劝。②志:心意,意见。从:听从。这里指接受。③违:违背。这里指触犯。④劳:忧愁。《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解读】这是孔子谈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和方式的言论,体现了孔子孝顺父母、严于律己的思想。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是子女应该坚持的原则,婉言规劝父母的过错,这也是“孝”的表现。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不讲方式,简单粗暴地对待,必然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当意见不被采纳时,孔子所讲的方法,就是今人所说的讲究策略,其目的仍然是关心父母,孝顺父母。这段言论,体现了孔子一贯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说理风格,通过日常小事阐述了“孝”的思想。

4.19子曰:“父母在①,不远游②。游必有方③。”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时,尽量不出远门。如果需要出远门,也要有一定的去处。”

【注释】①在:指活着,在世。②远游:出远门。指去外地求学或工作。③方:地方。这里指去处。

【解读】孔子所讲的“孝”,表现在内心情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章,孔子要求子女尽量不出远门,即使有事必须出远门,也要明确去处,目的是避免父母的担心和忧虑,这是从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具体的“孝”。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这样具体地培育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即孝,即仁,它是人性情感的具体培育,不是什么‘处世格言’。它是情感的具体塑造而非抽象的理论概念,重要的仍是作为人子的这种情感态度。”(《论语今读》)当今社会,出远门而不在父母身边的人恐怕占了多数,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家书,免去了父母的许多担忧,许多挂念。而“常回家看看”的具体行动,更体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爱心和一片深情。

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①,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子女能长时间不改变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就可以说是孝了。”

【注释】①道:思想。这里指做人处世的原则。

【解读】此章孔子从做人处世的角度讲子女的孝。孔子认为,子女对父亲的孝,在做人处世方面,应坚持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孔子把这种原则称为“道”,就应该理解为正面的、合理的。对于这样的“道”或原则,作为子女理所当然应该坚持。推而广之,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对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又不能盲从,而应该进行具体分析。正确的,应该坚持;不妥的,不能坚持;错误的,应婉言规劝,不予采纳。能够实事求是地对待父亲做人处世的原则,这才是对父亲真正的孝顺。

4.21子曰:“父母之年①,不可不知也②。一则以喜③,一则以惧④。”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不记得。一方面因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因他们衰老而忧虑。”

【注释】①年:指年龄。②知:知道。这里意思是记得。③以:以之。省略了代词“之”。④惧:恐惧。引申为忧虑。

【解读】孔子要求子女记得父母的年龄,仍然是通过人性情感的培育,让子女树立对父母孝顺的人伦观念。有了这种观念,子女才会从心灵深处关心父母,不但记得父母的年龄,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还能时时、处处从细微之处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季羡林先生晚年为别人题字,在题写“爱国、尊师”之后,总要写上“孝亲”两个字,既体现了他对父母、长辈的“孝”,又对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一代提出了“孝亲”的要求。

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①,耻躬之不逮也②。”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轻易说话,是因为他以自己做不到为耻辱。”

【注释】①古者:古代的人。言之不出:话不轻易说出。②耻:这里作动词。以……为耻。躬:亲自。引申为自身。逮:及,追上。不逮:追不上,赶不上。意思是做不到。

【解读】谨言慎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倡导和推崇的美德。对个人而言,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个体私德。对社会而言,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商业广告,做到言而必行、名副其实,这是社会公德。当今社会,言而无信、言行不一的人,大有人在;有令不行、朝令夕改的情况,屡见不鲜。在进入全球一体化的商业社会,倡导和弘扬言行一致、言而有信的美德,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①。”

【译文】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过失,这种情况是少有的。”

【注释】①约:约束,节制。失:过失。鲜(xiǎn):少。

【解读】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人只有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的观点。约束自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律。凡是严于律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等,都不会不择手段地去追求、占有。放纵自己的人,对名誉、地位、金钱等东西,都会拼命去追逐,不择手段地获取。这种人利欲熏心,毫无廉耻,其结局是臭名昭著,遗恨终身。古今中外,这种放纵自己、不顾廉耻的人,不乏其人。那么,应该以什么来约束自己呢?按照孔子一贯的主张,应该以“礼”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符合礼义、道德的事就做,违反礼义、道德的事就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

4.24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①。”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做到说话谨慎,行动敏捷。”

【注释】①欲:要。讷(nè):语言迟钝。意思是说话谨慎。敏:敏捷。

【解读】言出必行、言行一致,这是孔子对贤德的人的要求,目的在于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性。说话谨慎,体现的是信守承诺,因此在说话或作出决定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深思熟虑,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见或决定。一旦说出自己的意见或决定,如果没有重大或特殊的原因,就必须付诸实施。否则,就是言而无信,言行不一。对待工作或所做的事情,应该尽心竭力,敏捷务实,而不能拖拉应付,敷衍了事。让我们牢记“讷于言,敏于行”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做一个言而有信、勤勉务实的人。

4.25子曰:“德不孤①,必有邻②。”

【译文】孔子说:“有德行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人亲近。”

【注释】①德:道德,德行。②邻:亲,近。

【解读】孔子认为,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品德、人格、胸襟以及待人处世的原则。试想,一个人格卑劣、利欲熏心、斤斤计较、行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怎么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上下关系、长幼关系、邻里关系,不能靠刻意追求,不能靠小恩小惠,最根本的仍然在于道德修养。有了高尚的人格、品德,又善于在生活实践中领悟待人处世之道,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亲近和赞赏,甚至远方的人也会敬慕他的德行。

4.26子游曰:“事君数①,斯辱矣②;朋友数,斯疏矣③。”

【译文】子游说:“侍奉国君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受到疏远。”

【注释】①数: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②斯:连词。则,乃,就会。③疏:疏远。

【解读】子游认为,一个人无论侍奉国君,还是对待朋友,都应该出自忠诚,但在形式上应把握好“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烦琐,就会令人生厌,使人产生反感。中、外历史上这种忠心事主反遭侮辱,诚心待人反被疏远的事还少吗?事君、待友应把握的“度”,从根本上说就是“礼”。在待人处世中注重礼仪,遵循礼节,懂得礼貌,就不会因过于烦琐而招致侮辱或受到疏远。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脉经

    脉经

    脉学是中国医学的卓越成就之一。魏晋以前,脉学史料已经相当丰富。《脉经》编纂了从《黄帝内经》以来,直到华佗,有关脉学的经典理论和重要方法,各按类别递相依次排列,对中国公元3世纪以前脉学进行总结,并作了发挥。
热门推荐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收信的男人对此一无所知。这段一厢情愿的爱情始自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她还是个孩子,而后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她躺在凄凉的命运的甲板上,雪白的泡沫把她推向了虚无……
  • 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基金投资忠告

    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基金投资忠告

    乔治·索罗斯拥有着资本领域里最多的头衔,有人说他是“金融奇才”、“金钱魔术师”、“资本的舵手”、“最伟大的慈善家”、“全球最佳基金经理”,无数投资者对他崇拜,着迷,唯马首是瞻;也有人说他是“金融大鳄”、“金融杀手”等。 索罗斯从一个侥幸躲过纳粹屠刀的匈牙利犹太儿童,到带着5000美元和离奇梦想闯荡华尔街的热血青年;从安侯公司的一个不合群的普通雇员,到创立量子基金、老虎基金, “世界上最伟大的投资经理人”;从步步为营的投资试验到一掷亿金的资本豪赌;从小心翼翼地研究一个公司,到周旋于最上层的政治家之间并雄心勃勃地挑战一个国家甚至国家集团,索罗斯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最终成为一个让世人瞠目结舌。
  • 嫡女有毒:废材小姐不好惹

    嫡女有毒:废材小姐不好惹

    本是将门嫡女,生母过世,父亲续弦,正牌嫡女落平阳。偏生又是个废材体质,不能修炼,懦弱无能,被退婚沉湖自尽,沦为世人笑柄。一朝穿越,顶级配药师成了此名废材小姐,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当二十一世纪的配药师是好欺负的?她会配药,就会制毒,另带杀人越货最佳帮手随身空间,谁敢惹她,就毒他个片甲不留,抢他个一贫如洗。当懦弱废材小姐化身腹黑毒女,怎惹得某只天才死缠滥打?你一皇子,何愁红颜难觅,何必缠着姐这个小废物?想娶我?先追吧,就怕你没这本事了。
  • 赐婚之王府的当家王妃

    赐婚之王府的当家王妃

    她一直都凭着自己的努力,到了最后换来的却是一场空,身边的人早已离自己而去,对于这个世界自己真的已经没有了一丝留恋……却不想一朝穿越古代,拥有了亲人的疼爱,她十分珍惜,奈何命运似乎不愿意看她拥有幸福,为了救父亲,她不得不嫁给他。洞房花烛夜,她头盖喜帕,烛火闪烁,他语气清冷:“不要以为你嫁入了靖安王府你就能得到什么,你最好给本王安安分分的,否则本王会让你后悔做了这一切。”说完他甩袖离开。她唇边露出冷笑,终究逃脱不了命运么?这一时她会好好地守护好自己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一世,她绝不会心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盗墓狂徒

    盗墓狂徒

    祖传的图谱之中,隐匿着一只神秘的凤凰图案。因为故友的电话,图谱的持有人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惊天的秘密。在一股无形力量的牵引之下,他们来到一座春秋古墓之中却发现了自己的尸体。永存在地下的千年宫殿将揭露出一个迷一般的开始.
  • 欲望都市

    欲望都市

    灵魂救赎,心说了算。 奇迹和痛苦其实来自同一个地方,重建信仰,实际上,,脚说了算;人幸不幸福,更需要每个人的勇气和智慧。这个地球,不要抱怨老天不公,永远是一半沐浴阳光,老天根本不认识你。《欲望都市》——两个平凡的家庭,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就会怎样对待我们。鞋舒不舒服,是道德底线与唯利是图的较量。不要艳羡他人,绝不平凡的故事。我们怎样对待社会,一半沉沦黑夜……繁华都市背后,不要输掉自己。,人没有把自己哭进痛苦里。也没有把自己笑进快乐中
  • 对不起,我爱你!

    对不起,我爱你!

    她家公司面临破产,人前,只得口是心非的说出“心甘情愿”。她被仇人追杀,她的弟弟妹妹遭遇绑架……他设下陷阱,她是懦弱的落魄千金;人后,她是步步为营的复仇女神。,她撞了不该撞的故人——裴湛。凌晨的机场,诱她步步深陷;她无路可走,人人尊称他一声‘三哥’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