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200000044

第44章 子张第十九(2)

【解读】子夏认为,一个人学成从政后,也不能忘记学习和修养,只要工作之余有闲暇,就应该用来进行学习和修养;一个人经过学习,有了很高的道德、学问,就应该去从政,在实践中实现济世救民的理想。现在许多人从政后忘记了青年时代的理想、信念,忘记了从政前的壮志、雄心,在金钱、名利面前迷失了方向,结果腐化堕落,身败名裂,就是因为不懂得“仕而优则学”的道理。“学而优则仕”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是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所以“士”和“大夫”(有官职)总连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李泽厚《论语今读》)。

19.14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①。”

【译文】子游说:“办理丧事,表达了悲哀的心情就行了。”

【注释】①致:表达。止:停止。意思是行了、够了。

【解读】子游的这句话,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为亲人办理丧事,既要严肃认真,表达内心悲伤的心情,又不能过分悲伤,这对身体不利,也不符合办丧事的初衷;另一方面,操办丧事要置办礼器、祭品,既要根据财力操办,又不能铺张浪费,只注重丧事的形式而不管办丧事的目的、作用。可能当时社会上出现了铺张浪费、大办丧事的风气,子游针对这种情况说了上述这句话。

19.15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①,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是难得的人才,但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注释】①张:指子张。孔子的学生。难能:难得的才能。这里指难得的人才。

【解读】子游给予子张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由于“仁”是君子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一般人难以达到,孔子也认为没有人达到了这个境界。子游说子张虽然有才能,但还没能达到“仁”的境界,也许是实话,但更多的是激励,并以此互相勉励,作为共同进步的动力。可见,子游领悟了孔子所说没有人达到“仁”的境界的良苦用心。

19.16曾子曰:“堂堂乎张也①,难与并为仁矣。”

【译文】曾子说:“子张总是仪表堂堂、庄严大方,很难与他一道履行仁德。”

【注释】①堂堂:形容仪容庄严大方。

【解读】尊称曾参为“子”,说明《论语》的整理、编辑者是曾参的学生。在《先进》篇第十八章,孔子对曾参和子张作了评价,认为曾参迟钝,子张偏颇。金良年先生认为“迟钝偏于内向,偏颇偏于外向,比较而言,迟钝更接近于仁”(《论语译注》)。由于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对“仁”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曾参认为“难与并为仁”,意思是自己注重从内在修养上下工夫,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并履行“仁”;子张更注重履行“仁”的外在形式,而在内在修养上则不足。曾参的话表明,他和子张在履行“仁”的方式和途径上有所不同,子张应从内在修养上多下一些工夫。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曾参小孔子四十六岁,子张小孔子四十八岁。作为孔子晚年的学生,他们四人年龄差距不大,子张比最大的子夏仅小四岁。从《子张》篇的记述看,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彼此熟悉,常在一起探讨问题,又能直抒己见,指出对方的不足,但出发点是善意的。

19.17曾子曰:“吾闻诸夫子①:人未有自致者也②,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人不会主动地流露真实感情,如果有,一定是在亲人去世的时候!”

【注释】①诸:“之于”的合音。②自致:自动表达。指主动流露感情。

【解读】曾参转述孔子的话背景不详。孔子认为,一般人在亲人去世后由于内心悲痛,会自然地流露出真实感情,但在其他场合不会主动流露真情。曾参转述孔子的这句话,意在强调人应该有自制力,能够以理智来控制情感,不能不分时间、地点、场合随意表露真实情感,或轻易发表意见。当然,以理智控制情感必须掌握好度,如果过分强调理智,就会压抑感情,使真情难以表露,给人留下过于拘谨的感觉。

19.18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①,其他可能也②;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③,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从老师那里听说:孟庄子的孝顺,别的方面都可以做到,但不改变父亲任用的臣属和父亲制定的政策,是难以做到的。”

【注释】①孟庄子:鲁国大夫孟献子仲孙蔑的儿子,名速,“庄”是他的谥号。②可能:可以做到。③父之臣:父亲任用的臣属。

【解读】古代的卿大夫在用人上往往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孟献子在鲁襄公十九年去世,孟庄子任用父亲的旧臣,实施父亲制定的政策,在位四年都没有改变其父的决定(孟庄子在鲁襄公二十三年去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父亲孟献子知人善任,在内政、外交上都做出了成绩,因此他用的人、制定的政策都没有必要改变;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父亲的尊重,以及对父亲遗志的继承。从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上看,孟庄子的做法的确值得肯定,但如果对前人的东西不加分析、鉴别,全盘照搬和继承,也不可取。

19.19孟氏使阳肤为士师①,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②,民散久矣③。如得其情④,则哀矜而勿喜⑤。”

【译文】孟孙氏任命阳肤为管理司法的官员,阳肤去请教曾子。曾子说:“当政的人不依法行事,百姓早就散离了。你作为司法官,如果知道了他们的实情,就应该悲伤怜悯,而不要高兴得意。”

【注释】①阳肤:曾参的学生。士师:狱官。即管理司法的官员。②上:在上者,即当政的人。失其道:失去道义。意思是不依法行事。③散:散离。④得其情:得知他们的实情。⑤哀:悲伤。矜:怜悯。

【解读】阳肤向老师曾参请教担任司法官的事。曾参提出了两点意见:首先,造成百姓散离的原因是当政者不依法办事,普通百姓即使有违法的行为,也是当政者教化不当造成的;其次,要秉公审理案件,知道了当事人犯法的实情,应该感到悲伤并怜悯他们,才不致滥施刑罚,处罚失当。可见,曾参领悟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思想,主张以仁德、礼制教化百姓,反对把刑罚作为治国的唯一手段。

19.20子贡曰:“纣之不善①,不如是之甚也②。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③,天下之恶皆归焉④。”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罪过,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恶处在不利的位置,因为所有的罪恶都会集中到他身上。”

【注释】①纣:商代最末的君主。帝乙的儿子,名受,史称纣王。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传播到淮河、长江流域。他材力过人,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暴敛重刑,荒淫无道,百姓怨恨。后被周武王所灭。②甚:厉害、过分。③下流:水的下游。这里喻指不利位置。④天下之恶:指所有的罪恶。归:归属。意思是集中。

【解读】子贡对纣王的评价独特,不人云亦云,说明他能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人物,不因为某个历史人物有罪过就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天下之恶皆归”)。可见,子贡对孔子的历史观有较深刻的领悟,既聪明又有胆识。古往今来,一些人形成了一种好走极端的观念,一旦一个人干了坏事,就认为这个人一无是处,坏到了顶点;一旦一个人做了好事,就认为这个人完美无缺,堪称典范。这样做,要么是因为不会客观、辩证地看问题,要么是别有用心。

19.2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①:过也,人皆见之;更也②,人皆仰之③。”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犯错误时,人人都能看见;改正错误时,人人都会敬仰。”

【注释】①日月之食:指日食和月食。②更:改正。③仰:敬慕、敬仰。

【解读】子贡以日食和月食为喻,说明君子犯错误不要紧,关键在勇于改正错误。人非圣贤,考虑问题难免有疏忽,处理问题难免有不当,交往朋友难免有不妥。出现这些问题,首先要正视、承认,然后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并认真改正。能够这样做,才是君子所为,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敬佩。

19.22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①:“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②,未坠于地③,在人④。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⑤?”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先生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德、礼制没有消失,而在社会上流传。贤德的人知道它大的方面,不贤德的人知道它小的方面,到处都存在周文王、武王的道德、礼制。我的老师什么不学习?又哪里有一定的老师?”

【注释】①卫公孙朝:卫国大夫公孙朝。春秋时代与他同名的还有三人,即:鲁国成大夫公孙朝、楚国武城尹公孙朝、郑国子产的弟弟公孙朝。本章以“卫”表示区别。②道:指道德、礼制。③未坠于地:意思是没有消失。④在人:在人间。指在社会上流传。⑤常师:一定的老师。

【解读】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聪明好学,领悟力强,是孔子学说的重要传人。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都守丧三年,唯独子贡在守丧三年之后还守墓三年,可见他对恩师有着深厚的感情。子贡说的“文武之道”是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代称,这种文化不会因一些重要人物的去世而消失,而会在社会上长久流传。贤德的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就是既能理解、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主要内容,又能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思考,不局限于某一位老师。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孔子就是这样的人。子贡对公孙朝的回答,既揭示了孔子学问的来源,又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重之情。

19.23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①,曰:“子贡贤于仲尼②。”子服景伯以告子贡③。子贡曰:“譬之宫墙④,赐之墙也及肩⑤,窥见室家之好⑥。夫子之墙数仞⑦,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⑧。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⑨,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贤良。”子服景伯把他的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好比房屋的围墙,我的围墙只达到肩膀那么高,在墙外就能看见房屋的美好。老师的围墙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里面宗庙的壮观、房舍的多样。能找到门进去的人或许不多。叔孙武叔先生的说法,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注释】①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②于:介词。比。③子服景伯:人名。④宫墙:房屋的围墙。⑤赐:子贡的名。⑥室家:指房屋。⑦仞:古代长度单位,一般以七尺为仞,也有以八尺或五尺六寸为仞的。⑧官:官舍。这里指房舍。⑨夫子:指叔孙武叔。

【解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因子贡晚年在鲁国做官,很有威望,所以叔孙武叔说他比孔子贤良。子贡以房屋的围墙为喻,说明自己的学问道德远不如孔子。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道德博大精深,一般的人只能学到皮毛,却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悟其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孔子去世后,他在世人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子贡对他的赞美和推崇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李泽厚先生说:“我总以为子贡是《论语》中最可爱的人物,不像宰我那么贫嘴,不像樊迟那么迟钝;不像颜回、曾参那么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不像子张那么热衷政治,虚有其表;也不像子路那么一味地逞强好胜。”(《论语今读》)子贡的才干和人品,以及他对恩师的敬重,对孔子学说的推崇的行为,值得人们学习。

19.24叔孙武叔毁仲尼①。子贡曰:“无以为也②!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③;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④。人虽欲自绝⑤,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⑥!”

【译文】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子贡说:“不要这样做!仲尼是不可以诋毁的。其他人的贤德,就像丘陵,还可以超越;仲尼的贤德,像天上的日月,是不可能超越的。即使一个人要自动断绝与日月的关系,那对于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不过表现他不自量力罢了。”

【注释】①毁:毁谤,诋毁。②以:代词。此,这样。③逾:超越。④无得:不能。⑤自绝:自动脱离、断绝原有的关系。这里指自动与日月断绝关系。⑥不知量:不知自己的分量。意思是不自量力。

【解读】子贡对叔孙武叔毁谤孔子的行径十分不满,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子贡批评叔孙武叔,仍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言辞犀利,又富有文采,表现了子贡的灵活和智慧,以及他对孔子的爱戴和忠诚。子贡认为“仲尼不可毁”,并不是指孔子的学说、为人十全十美,毫无缺点,而是认为孔子的德行操守、理想信念,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给民众带来的恩泽,是世人难以超越的。子贡的睿智,就在于他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评价孔子。由于他的推崇和宣传,使得孔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25陈子禽谓子贡曰①:“子为恭也②,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③,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④,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⑤。夫子之得邦家者⑥,所谓立之斯立⑦,道之斯行⑧,绥之斯来⑨,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您太谦恭了,仲尼难道比您贤德吗?”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可以认为他明智,一句话也可以认为他不明智,说话不能不谨慎啊!我的老师不能赶上,好像天空不能沿着阶梯攀登上去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得到治理国家的职权,就会使百姓自立,百姓就自立;引导教化百姓,百姓就实行道义;安抚感化百姓,百姓就来归附;鼓动激励百姓,百姓就齐心协力。他在世时被人尊敬,去世后为人哀悼。怎么能赶得上呢!”

【注释】①陈子禽:即陈亢,子禽是他的字(见《学而篇》第十章注①)。②恭:恭敬,谦恭。③知:通“智”,明智,聪明。④及:追上,赶上。⑤阶:阶梯。升:登,攀登。⑥邦家:这里指国家。得邦家:意思是得到治理国家的职权。⑦立:自立。之:指代百姓。后文“道之”、“绥之”、“动之”的“之”均指代百姓。⑧道:通“导”,引导。⑨绥:安抚。来:通“徕”,指前来归附。动:鼓动,动员。和:应和。意思是齐心协力。荣:光荣。意思是被人尊敬。

【解读】孔子去世后,由于子贡先后在卫国、鲁国从政,很有威望,因此陈子禽称赞子贡,贬低孔子。子贡告诫陈子禽说话要谨慎,因为一个人是否明智从一句话就能表现出来。接着,子贡高度评价了孔子的德行。子贡认为,由于孔子推行仁政,主张以德治国,只要他获得治理国家、施展抱负的机会,就能做到“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构建一个和谐兴盛的社会。子贡一再强调自己赶不上孔子,既是谦虚的表现,也说明他对孔子的推崇和爱戴发自内心。李泽厚先生说:“在孔子弟子群中,除子贡外,本篇多次提到的子夏恐系孔门传承中之关键人物。不仅‘子夏传经’,影响后世巨大,而且‘子夏居西河’,培育了一代与法家相关的政治改革大家,如吴起、李克等,子夏盖可视为‘儒法互用’的最初启动者之一。子贡、子夏,以至荀子,恐系孔门传承之主线。”(《论语今读》)

同类推荐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

    斗罗大陆

    唐门外门弟子唐三,因偷学内门绝学为唐门所不容,跳崖明志时却发现没有死,反而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武魂的世界,名叫斗罗大陆。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神奇的武魂。这里的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觉醒。武魂有动物,有植物,有器物,武魂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一些特别出色的武魂却可以用来修炼并进行战斗,这个职业,是斗罗大陆上最为强大也是最荣耀的职业——魂师!当唐门暗器来到斗罗大陆,当唐三武魂觉醒,他能否在这片武魂的世界再铸唐门的辉煌?他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神?
  • 冷血公主PK冷血王子

    冷血公主PK冷血王子

    她是冷血的豪门千金,从平民一跃而成千金后,质疑声和羡慕声纷至沓来,她不在乎,可是她好端端地上着学,却招来了学校的冷血王子,初吻被夺,遭人恶整,这豪门冷公主岂能咽下这口气?王子又怎样。我可不怕你,既然你不仁,休怪我无义!
  • 网游之天下无双

    网游之天下无双

    手提地狱魔剑,身穿幽魂神光铠,头戴噬魂紫金盔,脚踏浮云踏浪靴。盘踞在极寒死亡之地,一代修罗王横空出世。菜鸟们,颤抖吧!
  • 祸国毒妃

    祸国毒妃

    一朝穿越,她用催眠术蛊惑人心,奈何只有那个冷面王爷不买账?王府斗智,唇枪舌战,谁敢犯我?且看21世纪资深催眠师在古代斗智斗勇,为他拿下富丽江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李嘉诚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李嘉诚最有价值的投资策略

    李嘉诚,这个名字已成为中国财富英雄的象征,他的人生充满了财富的魅力。但又有谁知道他是贫民出身,17岁出外闯荡,从打工仔做起,靠塑胶花起家的呢?他纵横商海数年,在激烈的商战中,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能鹤立群雄、叱咤风云,他凭借什么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多人希望能够拥有像李嘉诚一样成功的金钥匙,本书就是在为你解开李嘉诚财富王国的秘密。
  • 守望一生:深宫殇情

    守望一生:深宫殇情

    一部关于岁月与爱情的故事。天生命运多舛的她,遇到生在皇家的他,他不排斥她,但心里却有别人的影子。当那个影子变成现实存在,他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他用尽手段,终于得到那个人,然而最终付出的代价是什么?第一眼就爱上她的他,却娶了另外一个人,放手是为了让她幸福。历尽沧海桑田的变故后,他找到真爱了吗……
  •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鲸鱼女孩 池塘男孩

    这一刻她的眼神,对我而言就是永恒。一个是聪明大方、总是有莫名预感的大眼美女;一个是体贴诚实、偶尔讲冷笑话的腼腆男孩;二人在一次校园十大美女选拔赛中结识。他们的约会,没有一般世俗的追求手段:留电话,夸大的恭维之词,轻挑的行事挑逗或激烈的情节发展;但有的是互相之间莫名的默契,不经意的会心一笑,还有暖暖的甜蜜在二人之间暧昧流动……她的眼神闪亮如同星星。往后的时间,我和她这两条线的轨迹将会是如何呢?这没有说出口的爱情,这动人、让人留恋的爱情,最后会是喜剧还是悲剧收场?
  • 正妃住隔壁

    正妃住隔壁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她,一个现代国际安全局的高级特工,风平浪静时慵懒闲适,帅性如风。看似全然不具杀伤力。环境变化时则出手狠绝,精准,招招毙命。她,一个架空时代王府捡回来生子的丫头,初来王府,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为免招惹事端,习惯闭门不出。当她成了她!他,一朝呼风唤雨的王爷,温文尔雅,温润如玉,性淡若薄云,嗜睡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记不得近身处女子的相貌。当他被一个喝醉了酒翻墙而入的小丫头敛去所有神志,当心中寒霜被融化,暖意注入心田,他如何会对生命里唯一一次感兴趣的东西收手。她为他的妾,她和他却不知。她以兄弟称他,他将她捧于手掌,喝护于胸膛。正妃在隔壁,一切荣华炫目都在隔壁,他的视线越过茫茫人海终是投在何处?宋楚说:“白末,我不喜欢江山,不喜欢权贵,也没哪个女人见过第一面就记住相貌轮廓,唯你是铬记于心的。”宋楚说:“白末,我的身心都只沦陷给你这么一个女人,再无其他!”宋楚说:“白末,当你立于墙头,一双明亮的眼眸渲染整个星空,那一刻我便决定,将你带到天涯海角,不让尘世沾染你丝毫我欲独霸的美丽。”宫九夜说:白末,你偷去的又何止一个钱袋。我的心你拿去了,却不说要。此生,我将如何安放它?!莫凌风说:白末,本该你是我的妻。奈何我们之间,竟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我允许你带着目的靠近我。哪怕是背叛,这一生我也允你若干次。直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你的命了。这许多年明眸中好似才看到一片锦绣,竟心甘情愿被这三尺黄土掩埋。君宇墨说:白末,我的人你要吗?我的承诺你要吗?我的心你要吗?为何时间流逝了,你始终定格在我的脑子里,那一瞬间便是动也不曾动过。尘子倾说:白末,一张龙椅争了多年,时间再回到这一点,只想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不让宫廷束缚你,同你做对平凡的夫妻。可是,我遇你,终是晚了。白末想,我不想宫廷,宫廷却已生涟漪。我不想江湖,江湖却也已泛滥。如果幸福是流沙,我只愿沿着你的方向一路追随。如果温情是场梦,我只愿一觉再不醒来。(不虐男女主,男主一路宠到女主看不到边际。)新文《重生—硬碰硬》这是一对男女总裁斗智斗勇,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的故事,女总裁不羁精怪,绝对有一鸣惊人的爆发力。男总裁邪魅桀骜,攻于算计,运筹帷幄。客观说: